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侠新力量排行榜
分类
作者 韩云波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武侠研究学者韩云波点评推荐,人气作家整体出击,顶尖高手论剑江湖。本书精选了《风火流星锤》、《妖杀》、《唐门后传》、《随侯珠》、《春风柳上原》、《指间砂·碧落篇》、《钗头凤》、《蜀道闻铃》、《逝水残歌》等12篇大陆新武侠前沿作家的佳作,这些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兴起和发展的五年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所选的12篇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兴起和发展的五年历程。有些是最近一年的作品,比如《风火流星锤》、《妖杀》、《唐门后传》、《随侯珠》等;有些是作家的早期作品,如《春风柳上原》、《指间砂·碧落篇》、《钗头凤》、《蜀道闻铃》、《逝水残歌》等。因此,这个选集对于大陆新武侠的呈现,既有近五年来的历时呈现,也有空间上包括地域和作家的代表性的呈现。

目录

小椴·刺

江南·春风柳上原

红猪侠·风火流星锤

李亮·妖杀

沧月·指间砂·碧落篇

时未寒·钗头凤

步非烟·蜀道闻铃

丽端·逝水残歌

沈璎璎·金缕曲

香蝶·凉秋

萧拂·随侯珠

慕容无言·唐门后传

试读章节

第八根刺

第八根刺刺来时,苏绛唇避无可避。

她亲眼看着那支剑像毒刺一样地刺来,盯住的是她的咽喉。身边的打斗乒乒乓乓,但那似乎只是为这一剑做背景。这一剑是所有纷扰中最刻毒的诅咒,没有人护得了她,因为那一剑——来自幽冥、来自仇恨。

那一剑是从地底发出的,它发出前,苏绛唇正在城郊的“葛老茶房”歇脚。她端着一碗碧螺春,最被朱公侯赞赏的绛唇这时正撮成一个圆圈,在轻轻吹气,吹得盖碗里的茶团团地转着。

茶色碧青,青成一个春天。

她身外,两个轿夫歇在门口,六个侍从坐在右首桌上,两个快刀护卫正站在她左侧,一个侍女则在理她在感业寺烧香收到的符。

——她到底许了什么样的心愿,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知道。

别的客人见朱公府中的苏绛唇在这儿歇脚,也就没有人敢进来,两三个闲汉远远地在看,滚水灶前笑眯眯地站着店主葛老儿,他17岁的孙子小再正在旁边劈柴。门口有一棵新栽的白杨,白杨好小,根下全是新土。

这是个清晨——苏绛唇昨夜宿在感业寺,那寺是朱公府的家庙——切似乎都是清新的,有生机的,包括那棵白杨。

剑就是从那棵白杨根下发出,新土一翻,先露出的就是剑尖。然后,乒乒乓乓声起,苏绛唇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同时遭到密如阵雨的暗器侵袭,然后,那一剑对她而来,桌翻、椅翻、刀剑交火,那一剑不停,直向苏绛唇刺来。

那一刻,苏绛唇觉得身边的一切仿佛静止了——这是第八根刺!它出现时,她身边的泼天富贵一样一样在瓦解,她听到耳珠、环佩在这一剑袭来带动的剑风里摇荡的声音,一切似乎变得很慢很慢。那伏在地底的危机终于显露出来。苏绛唇苦笑了一下,这是一场宿命——宿命中,她是为这场富贵陪葬的女人。

P2-3

序言

这本书总共选取了12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基本上都是大陆新武侠的前沿作家,其作品大多具有较为独立的风格特色。

大陆新武侠之所以能够独立成就一个武侠时代,是因为它和以金、梁、古、温、黄为代表的港台新武侠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简单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证:

第一个方面是思想内容,也就是侠义人物的意识、情感和侠义道德的内涵。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为郭靖定义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成了港台新武侠的标志,即使后人有所变易,但大致仍不出其范围。如古龙不再涉足历史政治,但他强调平息江湖浩劫,仍然是“为国为民”的路子。再如黄易强调尊重历史,温瑞安强调侠在政治夹缝中的生存,无一不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可以说,港台新武侠作品是以宏大叙事为主,虽然金庸口口声声说要表现人性,但他真正关心的个人的生活毋宁说是群体的权利。那么,大陆新武侠显然在这方面颇有不同,我把这新一代的武侠精神称之为“自由——正义联合体”,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因为只有个体有了权利,才会有群体的民主。就本书所选的作品来看,符合金氏宏大叙事原则的,只有《钗头凤》和《唐门后传》两篇。而像《碧落》、《蜀道闻铃》、《凉秋》等,主要写的是个体的情感与生活。当然,更多的作品,还是沿袭了武侠小说历久以来的传统,是关于锄强扶弱、灭奸扬忠的好看的故事,在其中更多地强调着故事本身的趣味。而这同样构成了对港台新武侠意趣的消解,李亮和小椴常常都有些异趣的表现,《刺》和《妖杀》就是如此;丽端和萧拂在营造情节的同时,显然也非常关注对传统道德的反思,《逝水残歌》和《随侯珠》都颇有些悲怆,而小说里的非正面人物如许清扬和龙在天也都很难说就是“反面”。总之,就思想意识而言,大陆新武侠都远比港台新武侠更加复杂,这种复杂同时造成了大陆新武侠的好看。

第二个方面是艺术特点,也就是作品的审美风貌。

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基本上没有地位,1966年,梁羽生化名佟硕之对金、梁二人的武侠小说和西方文学等作了对比,而金庸在其短短的回应文章中则仍然只是自称“一个讲故事的人”,他似乎对武侠小说的文体地位还没有太大把握。直到1994年,北京大学的严家炎教授说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北京师范大学的王一川教授将金庸列入20世纪中国文学十大小说大师,武侠小说才开始在品位上可以被作为“文学”看待。然而,港台新武侠已经成了一个过去的时代,虽然温瑞安等人那里也有许多新的审美追求,但这整个时代缺乏审美的自觉意识。大陆新武侠一方面是一个新的创造,一方面也是港台新武侠的薪火承传,它继承了港台新武侠的成功经验,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中,置于当代文化的审美氛围,这就是大陆新武侠的新的创造。本书所选的12篇作品,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风貌,从艺术上说,每一篇都是有特色的文学作品。虽然思想内容上各有不同,但语言、意境、风格等艺术上的追求却都是精益求精。

如果说思想意识的东西主要还只是渐变,那么审美意识的东西在大陆新武侠这里就成了飞跃。《刺》和《妖杀》有很好的节奏感,不逊色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上的新感觉派;《蜀道闻铃》和《碧落》是柔柔的,绚目而清丽,江湖的杀戮与生死,仿佛都成了遥远的梦,一切都归于造化的青山绿水,这可以和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小说相媲美;《金缕曲》和《随侯珠》则在叙述方式上有新的创造,线索设置上都有一点儿“复调”的意味,但又融进了中国古典的审美情怀等等。

第三个方面是文化内涵,也就是作品的文化背景。

任何一种文学形态,都必然地会受到它所处的文化时代的影响。港台新武侠时代的全球化浪潮是民族独立,大陆新武侠时代的全球化浪潮是和平与发展,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两种武侠形态的差异。在民族独立背景下,金庸小说表现了韦小宝式的后殖民戏谑与焦虑,中国传统文化被当成一种欣赏对象得到强调和弘扬,这构成了金庸小说的文化意味,也是金庸小说的“好看”。而在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社会进入了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时代,斗争被合作所消解,人们关注更多的主要不是生存与灭亡的问题,而是如何生活得更有质量,于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调动了包括影像、网络、游戏、动漫等等诸多文化媒介,也调动了全球化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识,构成了新的一代文化,大陆新武侠无疑也就是这种新的文化时代的审美化产物之一。

小椴的作品被称为“椴江湖”,有一种独特的古典诗意美感,他近来又开始转向一种他称做“忏”的自我灵魂的反思,这标志着他的中西方文化的超越性融合的开始;江南在《春风柳上原》中的创作路子应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但他很快就转向了另一种与奇幻结合的路子,成为更大范围内的“九州幻想”;沧月、沈璎璎则很早就显示了她们的奇幻色彩,这应该说是后来她们合作打造“云荒”的良好基础;丽端、时末寒、慕容无言在本书中的作品都还致力于对历史背景的把握,而也已经开始显示虚构的历史与文献的历史二者的结合;步非烟在《蜀道闻铃》里的文化意象是唐人传奇,但她在后来的华音阁系列小说里更倾向于印度教了;等等。所有这些,显示了大陆新武侠较之港台新武侠,已经有了更多的文化丰富性。

本书所选的12篇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整个21世纪大陆新武侠兴起和发展的五年历程。有些是最近一年的作品,比如《风火流星锤》、《妖杀》、《唐门后传》、《随侯珠》等;有些是作家的早期作品,如《春风柳上原》、《碧落篇》、《钗头凤》、《蜀道闻铃》、《逝水残歌》等。这样,这个选集对于大陆新武侠的呈现,就既有近五年来的历时呈现,也有空间上包括地域和作家的代表性的呈现。

因为篇幅的限制,本书所选的都是中短篇。而大陆新武侠的历史发展,在较早时期,也主要是从中短篇开始的。比如在2001年,优秀的长篇就很少,代表作主要是小椴的《杯雪》。到2003年和2004年之间,出现了时未寒的《偷天换日》和张闻笙的《风雪载英雄》;同时,一批兼具奇幻和武侠双重色彩的系列长篇也开始出现,比如沧月和沈璎璎的“云荒”、方白羽的“游戏时代”、江南等人的“九州”、燕垒生的“天行健”等等。2005年,长篇俨然成为大陆新武侠的主力,并且,因为图书策划机构和出版社的大规模介入,推出了一批颇有“巨著”雏形的作品,如北京弘文馆策划出版的凤歌《昆仑》长达百余万字,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曾把它看做是大陆新武侠飞跃性的标志性作品。在2005年,韩寒《长安乱》、萧鼎《诛仙》以及沧月、步非烟等的系列长篇小说,也都由不同的出版社推出……这份名单,可以列到很长很长。与此同时,长篇武侠小说的兴起,也并未妨碍中短篇武侠小说的继续发展,在有代表性的武侠刊物和武侠网络中,中短篇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如果说港台武侠小说专以长篇为主的格局,是因为港台武侠出版和发表制度的限制,可以视其为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那么,前几年大陆新武侠以中短篇为主的格局,则是一种萌芽期的表现,仍然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只有到了今天,短、中、长篇的共同繁荣,才是武侠小说各个方面机制均衡地走向成熟的表现。然而,由于本书篇幅的限制,对于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作品,本书也只好割爱了。

任何一部小说,都会有故事和语言两个最为主要的层面,当然也还可以列出意境、哲理、文化等等稍为次要一些的层面。讲究故事情节的观赏性或者讲求语言表达的实验性,会成为判断作品是否具有先锋意味的重要标准。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发展中曾经出现了一个“语言学转向”,语言表达本身也被作为内容,因为语言就是人间世界最直接的呈现结构。本书在选择作品的时候,语言表达的创新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大部分作品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特色,有自己独立的审美风格,有些作品甚至还可称得上有一些“唯美”的味道。因此,本书不仅是一部武侠小说选,也是从文学性的标准出发的。

当大陆新武侠发展到一个可以号称“鼎盛”的阶段以后,有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进一步反思。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在这个盛局之下,其实也潜藏着危机。比如木侠客就曾说凤歌的《昆仑》“冗长的结构、呆板的人物、对经典武侠作品的摹习,令人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提心吊胆”;在清韵论坛的“纸醉金迷”上,也有人提出批评,说沦月的感觉“这种东西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再往上走就费劲了,所以沧月的读者群虽然庞大,但是结构比较单一”,说小椴的技巧“过于沉迷于文字的技巧,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等等。甚至也有人声称“也许真到了终结武侠小说的时候了”。

2005年岁尾,在接受《郑州晚报》记者左赞的访谈时,在谈到这一代武侠的不足时,我曾总结为三点:一是受网络游戏影响的“设定性”,二是一些作者成名太早而沉溺于自我的良好感觉,三是商业层面操作而导致的浮躁情绪,这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就是老套、自恋和漂浮;在谈到限制他们的作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因素时,我也谈到了三点:一是人生经历,二是哲学思考,三是敬业精神,我认为,这三点目前虽然还是不足,但又都是可以在将来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对于发展中的大陆新武侠,我以为,公正客观的态度,是一方面指出其不足,另一方面要以更多的热情对其中的优长进行肯定,在鼓励和支持中,使大陆新武侠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是为我们的文化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韩云波

2006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