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艳,一位21岁的女大学生,14岁父亲病逝,哥哥顶不住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她毅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所有责任和重担,带着双目失明的母亲踏上了艰难求学之路...顽强而自信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这个的故事感动和教育着千千万万的人。她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特别是她的同龄人对照自省,以一颗纯粹简单的爱心,来学会感恩、回报社会、热爱祖国,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感动天下的中国女孩刘芳艳(孝行教育读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郑孝华//成华彪 |
出版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芳艳,一位21岁的女大学生,14岁父亲病逝,哥哥顶不住生活压力离家出走,她毅然用瘦弱的肩膀挑起所有责任和重担,带着双目失明的母亲踏上了艰难求学之路...顽强而自信地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这个的故事感动和教育着千千万万的人。她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特别是她的同龄人对照自省,以一颗纯粹简单的爱心,来学会感恩、回报社会、热爱祖国,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容推荐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爱天下儿妇女情。 谨以此书献给普天下为人父母和为人儿女的人们! 目录 下沟村古风 “天高云淡”的故乡 下沟村23号 乡风和畅 穿透苦难 穷父盲母 恩爱相守 人工换牛工 积善成德 上慈下孝 敬母家规 严词家训 以手当箸 贴身针线包 一件新棉袄 苦乐年华 蒿草幽幽 踩凳上灶 沉重的背篓 “世上只有妈妈好” 高原“红辣椒” 买本子的窍门 早到生轶事 尴尬的学费 贫不移志 救治父亲 求见县长 募资葬父 父亲的遗愿 兄妹情深 兄妹打场 哥哥的心愿 兄妹相见 艰难求学路 小小打工妹 靠泡面度日 以工换食 独闯天津 孝行天下 贴身“拐杖” 两心相牵 心急如焚 申请休学 携母打工 装上假牙 携母求学 知恩图报 笃学明志 没问题学生 租电脑 前排就座 运动场上的骁将 以情扶贫 福利院的乖乖女 最爱读的一本书 申请入党 天下好人 远亲不如近邻 一辆自行车 南京大学“七朵金花” 好县长王学宽 天津“祝妈妈” 无房租房东 相知相亲的同学 感动天下 因为感动,我们泪流满面 因为感动,我们羞愧难当 因为感动,我们支持赞助 当代大学生的榜样 教育子女的好教材 我们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向刘芳艳同学学习 后记 试读章节 艰难求学路 为了学习,为了生活,再苦再累,她一路坚强地挺过来了。 小小打工妹 从读初三开始,刘芳艳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每到暑假,她都要去找一家餐馆打工,端盘子,洗碗,择菜洗菜她干什么都行,工资给多给少也行。反正一个暑假能挣个两百三百就很满足了。 中学阶段她的打工圈子一直是停留在隆德县城。贫困县的生意人,当然有其更多的难处,紧打紧算的几个人手,多一个也容纳不下。干个体的小老板,不这样精打细算不行。所以,刘芳艳很少能反复在一家店里打工。人家现在不缺人手,知道你勤快,也是爱莫能助。 她在街上见餐馆就问:店里缺人手吗?直到找到事为止。 贫穷,是一种不幸,它逼着人去谋生存,尽管是个年少的女孩子,刘芳艳也不得不像个乞讨的人,挨门挨户去向人家求点事来干。刘芳艳告诉我们,有的老板见她还是一个小黄毛丫头,有时候都懒得答理她。每当这时,她真的是痛苦到了极点。但她还是不得不一家一家问下去。她说:“也正是这样,锻炼了我的耐性与韧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贫穷又变成了人生成长之路上的一笔财富。 最令她难忘的是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她第一次到县城去找事干,她几乎找遍了整个县城,一连找了两三天,人家都觉得她太小了,不肯接纳她。最后,终于被一家实在很缺人手的小餐馆接收了。老板只是说:“你试试看,我这里活路很多,不知你干不干得来。” 谁知只干了几天,老板就对她刮目相看了:“别看你小小年纪,小小个头,干事蛮麻利,还挺勤快,挺能干的嘛!” 这个暑假,她第一次凭自己的双手挣到了230元钱。老板是怎么给她算的工资,她连问都没有问。她告诉我们,仅在那座小小的隆德县城里,她打过工的小餐馆就不五六家。 靠泡面度日 2003年9月,刘芳艳来到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报到。因为她手头仅有1000多元钱了,连交学费都不够。她向辅导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困难,辅导老师将她的情况及时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考虑到她是来自大西北特困县的学生,学校决定特事特办,同意她只交书本费就可以报到。 从大西北来到荆门,初来乍到,生活习惯、语言、气候等方面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做家教、勤工俭学等方面的事,她不是没考虑过,但都没有着落。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她就只好委屈自己,在“节省”二字上做文了。 逛商场,买一点时髦衣服,这自然是想都没想过的事。从小就没买过或做过多少新衣服,她已经习惯了。她学的是电脑制图专业,如果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有一些同学已买了电脑,周末或木息时间上机,随心所欲,挺方便的。但她是想也不敢想,只能是抓紧上课时问学习。她上高三后才开始摸过一次电脑。现在一下子成了计算机制图专业的大学生,其学习的压力可想而知。但生性好强地她以勤补拙,成绩一点也没有落下,是班里的中上等成绩。 当时的她,最能省钱的办法,还是从嘴上抠——吃方便面。一碗廉价方便面块把钱就行了,但若到食堂进餐,再便宜的饭菜也不止块把钱。她买方便面,是成箱成箱地到商店去批发,一个月下来,她只花了90元生活费! 第一学期就是这样节省着度过去了。她心里也清楚,光靠节省,没有经济来源,再怎么省也不可能解决三年读书的问题。所以,她决定从下学期开始,一定要勤工俭学,挣钱与省钱并用,支撑着自己将大学读下去。 P48-50 后记 我们在感动中采访,在感动中写作;感动是我们心中最直接的表达,感动是我们经历最多的情景,感动是我们在书中无法不重复的词语。 2006年3月15日是星期六,一大早,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罗红部长的单独安排下,我们两位作者和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一道,共同采访了刘芳艳同学。她一直流着泪给我们讲述了家庭的不幸、中小学阶段的贫苦、上大学后带着母亲打工求学的艰辛。后来,我们两位作者又多次利用刘芳艳中午、晚上下课后的休息时间,更加深人细致地采访了他们一家三口,成了他们家无话不说的朋友,以至于后来刘芳艳的妈妈居然能听得出我们的脚步声。我们有时去晚了,刘芳艳已上床休息,我们不忍心打扰她,就轻声招呼她哥哥刘仓,想同他到外面聊聊,刘芳艳还是知道了,说:“叔叔,没关系,就在寝室谈吧,需要我说的就问我好了。”接着又歉歉地说,“我没起来,你们不会怪我吧?” 为了把刘芳艳的成长历程更加生动真实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我们千里迢迢赶往隆德县及下沟村采访。一路上,《宁夏日报》社领导和同行给我们提供了方便、给予了大力支持。隆德县委副书记宽明亮也一直陪同我们。到了下沟村(现为八里村),因为事先我们和刘芳艳一起与她堂哥刘岁存取得了联系,他为我们打开了那扇一直未让其他人进去的大门,使我们得到了刘芳艳在家乡生活学习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此时的隆德刚下过一场雪,依然春寒料峭,但我们的心里却暖洋洋的。 本书在采写过程中,得到了荆门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天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毛华、荆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前新、荆门日报社社长吴道银等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们对以上提到的和还未提到的所有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领导和同志,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感动天下”一节中,我们从《荆门日报》、《荆门晚报》、《武汉晚报》、《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和网络等媒体上,摘编了一些读者的短信、留言和帖子,主要是为了表现刘芳艳事迹在读者中所产生的强烈反响和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一并对这些媒体和热心的读者表示诚挚的感谢。《荆门日报》社摄影记者宁新生受我们之邀,陪同我们拍摄了刘芳艳现在的许多学习、生活的照片,亦在此表示感谢! 我们从接受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约稿到草成书稿,只用了十多天时间。采访中我们还得到一些关于刘芳艳的感人事迹,但由于时间紧张,来不及核实清楚,职业道德与责任不允许我们瞎编乱造,只能忍痛割爱,留下了些许的遗感,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