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什么?人们对此的定义颇多,如:管理是艺术,管理是方法,管理是决策,管理是生产力等等。在本书作者看来,管理首先是实践。也就是说,管理不是靠嘴讲出来的,而是要靠行动、实践做出来的。没有行动实践,就不可能有管理的思想艺术、管理方法,更不可能创造生产力。它的精髓是要靠管理的实践者不断在实践中逐渐领悟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管理纵横谈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郭晓来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管理是什么?人们对此的定义颇多,如:管理是艺术,管理是方法,管理是决策,管理是生产力等等。在本书作者看来,管理首先是实践。也就是说,管理不是靠嘴讲出来的,而是要靠行动、实践做出来的。没有行动实践,就不可能有管理的思想艺术、管理方法,更不可能创造生产力。它的精髓是要靠管理的实践者不断在实践中逐渐领悟的…… 目录 管理思想篇 智慧与管理 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 中国传统的管理文化与哲学 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 道家的管理智慧 儒家的管理理念与修炼 佛教哲学与管理 兵家的用人 罗马教会组织 威尼斯兵工厂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康帕内拉与太阳城 温斯坦莱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法郎吉的协作管理思想 "新拉纳克"的管理实验 管理理论篇 管理运动 泰罗的科学管理 法约尔的现代经营管理 韦伯与"官僚制" 巴纳德的贡献与诱因 梅奥与"霍桑实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布莱克莫顿与管理方格理论 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菲德勒与权变管理 利克特的密西根研究 本尼斯的组织发展理论 戴明的"企业家圣经" 朱兰的"管理突破" 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管理方法篇 管理的方法与艺术 领导者与管理者 通过领导来管理 管理决策科学化还是民主化 决策的困境与代价 决策的理性与"凑合应付"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教训 决策的果断与实效 知人与善任 团队的理念与管理 性格的奥秘与管理开发 帕累托法则和管理中的辩证法 劳伦斯·彼得揭示的组织悲剧 来自神谕之地的方法 MBTI-革命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工具 管理战略创新篇 管理与哲学 虚拟组织与管理 知识经济与管理 如何培养战略眼光 管理中的战略与战术 完全竞争结果的悖论 系统论与组织化升级 蝴蝶效应与危机管理 管理的变化与创新 细微之处现功夫 "死"的组织结构与"活"的管理 管理与培训 管理文化道德篇 管理与文化 领导者的"正"与"廉" 践行领导中的知易行难 德治与法治 道德与自律 行政的道德底线 组织文化核心的价值观 信任与领导力 管理者的忠诚 管理者的智慧与"定力"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什么是智慧?要给智慧下一个定义似乎很难。《圣经·约伯记》中说: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凭白银为它的价值。那么,智慧是什么,从何而来呢?书中又说,只有神才有智慧,因为,"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所在"。神可以"遍观天下","鉴察地极","为风定轻重","为雨露定命令",能够"度量诸水",也就是说,智慧是与对了解、把握、驾驭自然联系在一起的。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都认为,智慧是人的尊严的依据,是人得以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智慧是生存之本、至善之本、获得幸福之本。但是,人的智慧不同于野兽的奸诈与狡猾。 自从人类有了组织,在不同的领域就有了不同的智慧表现,比如: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很难说人类在探索自然、宇宙的科学智慧与人类在协调国家、社会各种关系的领导智慧孰强孰弱,它们都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智慧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它是人类思维不断发展的一种标记,使用智慧结果的好坏是取决于智慧载体的价值取向选择的结果。从人与社会的角度考虑,智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语言和逻辑层次的智慧;一个是处理实际问题的智慧。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也是人类智慧得以体现和继承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词的作用是很大的,所有的智者、哲人除了博学之外,毫无例外地都是谴词造句的大师和专家,无论是通过语言还是文字的形式,他们都能够把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准确、严谨、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 如果一个"智者"不能很好地使用语言,即首先是恰当地使用名词,把一个名词和另一个名词连接起来组成断言,然后再将一个断言与另一个断言的联合,直到我们获得有关问题所属名词的全部结论为止,形成三段论证,那么,他的充满智慧的思想又如何为人所知呢?比如,当阿基米德发现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的现象时,如果他不能准确地把它表述出来,就不会有现在的浮力定律及阿基米德定律。如果马克思在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秘密,而不能使用严密的逻辑语言,就不能令人信服地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社会发展规律。 只是靠聪明或狡诘地使用语言,虽然有时也被看做是一种"智慧",但是,极其能事,也不过成为像古希腊的诡辩家。就像在柏拉图的"智者篇"中所谈到的,智者学派通常也被称为"诡辩论学派"。因为,智者虽然总体上被公认为是"教人以各种实用技术的人",但是,当时主要是教人以辩论术,"以及有助于这种技术的其他一切知识"。所以,柏拉图"智者篇"的最后结论就是:智者的特征在于,"一种暖昧的玩弄语词"。他们能够巧妙地使用语言和逻辑,在思想的世界里纵横驰骋,但是,总是羞于回到现实的大地上。P3-4 序言 人类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六千年的历史,我们在埃及、中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史籍和文献之中,都可以看到对一些天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记载。但是,人们并没有从实质上认识到管理活动的意义,只是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总结。在18世纪后,人们才开始对这些实践活动,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或宗教的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萌发出一些管理思想。后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进一步的总结,找出管理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在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继而对验证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了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对这些原理的抽象综合,就形成了20世纪以来的管理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又不断被人们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指导管理活动的进行,同时也进一步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验证,这就是管理学产生和形成的整个过程。 但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地区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民族、宗教、文化等等不同,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理论也各不相同,使管理思想、实践、理论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古老的东方,有以中国的儒学为基础的管理思想文化;有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管理思想文化;有以佛教为基础的管理思想文化。而在西方则产生了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管理思想文化。东方的管理思想的发展由于受到东方哲学的影响,其思想、理论和方法采取的是以人为本的、道德教化的形式;而西方的管理思想受到古希腊、罗马哲学和科学精神的影响,特别是近代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发展成为一种标准、务实、非人格化的管理形式。在这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不同的管理形式,在其各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条件下,对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从有历史记载的古今中外的管理实践来看,素以世界奇迹著称的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和中国的万里长城,都以其宏伟的建设规模显示了人类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还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但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古罗马帝国、罗马教会之所以兴盛,在很大的程度上应归功于卓越的管理组织,古罗马帝国的领导者们采取了较为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罗马教会对大规模活动的组织问题,采用了按地理区域划分基层组织,并在此基础上又采用有很高效率的职能分工,在各级组织中配备参谋人员,从而使专业人员和下级既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又不破坏指挥的统一。这些管理实践对后来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素材。 近代工业文明兴起之后,西方的管理组织撕毁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一切都以金钱、利润为目的,以明确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作为管理组织的纽带,以经济效益作为管理的动力。这种管理思想在20世纪发展成为以明确的计划、组织、控制为内容,以经济效益为标准的西方各种管理理论和学派。特别是经历了科学管理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理论,更体现了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它的特点是: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在组织管理中把对人的依赖变成了对法和制度的服从;注意引进竞争机制,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但是,当这种人和人所建立的规则、结构的关系被"异化"的时候,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行为就会被扼杀;当过分强调人的价值时,就会陷入"唯人性论"的极端。因此,作为一个管理的实践者,切不可只把一些特定时间、环境下的形成的管理理论作为整个管理活动的普遍法则,而是要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对理论加以整合与创新。 东西方管理思想都是作为人类智慧结晶,各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20世纪初西方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东方,特别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许多学者研究后发现,东方传统管理思想的长处往往正是西方管理中所欠缺的地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考察了日本管理的成功之处后,认为对于这种源于中国的管理,"我们一旦理解了它,就能够将它与我们自己的组织形式进行对比,并了解我们的环境内还欠缺什么东西"。因此,与其他理论一样,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的不断总结中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只要管理活动在继续,管理理论就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理论,也没有一个能够指导一切管理实践的理论。东方的管理思想文化也需要学习和吸纳西方管理思想中的科学和创新精神,西方的管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需要进行理论补充和整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交流、融合与互补,将对完善人类管理理论、推动管理实践的进步,从而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产生巨大影响。 思想、理论的发展既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逻辑发展的过程。学习管理的知识和理论是为了提高管理和领导者的素养并用它们来指导实践。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地对问题进行分析,而不感情用事;理性地思考,而不盲从。所以,能否在学习与实践中理性和恰当地把握好以下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轻信事物的表象而无视事物的本质是人的弱点,科学理论的可贵之处也是困难之处,就是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本质揭露出来。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理论与实际有差距的根本原因是: 其一,理论是对事物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本质的概括,而实际往往是事物及其关系的表象。表象是人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而对本质的认识,则需要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当本质和表象不一致时,人们容易轻信表象而无视事物的本质。科学理论的可贵之处,也是困难之处,就在于透过现象把事物的本质揭露出来。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理论与实际不合,而是人们由于被现象所迷惑,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马克思在批判庸俗经济学家时说:"当庸俗经济学家不去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却傲慢地断言事物从现象上看不是这样的时候,他们自以为这是做出了伟大的发现。实际上,他们夸耀的是他们紧紧抓住了现象,并且把它当做最终的东西。这样科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其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常不是某一条理论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它需要很多原理,甚至各种理论与实际具体情况的结合才能充分的说明。比如,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与价格,按劳分配理论与工资等等。因此,不能凭一点理论知识,或搬一两条原理去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系统地学习理论,才能更准确地对复杂事物进行判断,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其三,实际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求理论也必须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泽东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二是规律与政策的关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是现象发展过程的内部所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因果联系和依赖关系。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却不能创造它、消灭它。规律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它不会按照任何长官的意志、国家的意志、政府的意志和社会的意志而改变。政策则不同,政策是由人制订的;人们可以制订它,在环境和情况发生变化时,也可以修改它、废止它。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发展过程尤其能说明这一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按照规律,调整、修改、完善政策,我们党和政府在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思想,而后,根据社会实际发展的规律,经过不断地调整政策,使我们一步步地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并逐步接近的现代化目标。规律与政策的关系是:我们是根据客观规律制订政策,而不是制订和创造规律本身;对政策执行结果的研究,有助于对规律的发现和验证。 三是逻辑与历史的关系。逻辑发展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现实和洞悉现实。恩格斯曾说:"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式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进程。" 从事物发展本身看,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它是一种逻辑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又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环境的影响会部分破坏事物发展的逻辑,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 从认识的角度看,逻辑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在趋势上,同样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逻辑是人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演绎思辨完成,而历史是人通过对事物实际发展过程的归纳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坚定信念;又要充分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做好应对的准备。 管理是什么?人们对此的定义颇多,如:管理是艺术,管理是方法,管理是决策,管理是生产力等等。在我看来,管理首先是实践。也就是说,管理不是靠嘴讲出来的,而是要靠行动、实践做出来的。没有行动实践,就不可能有管理的思想艺术、管理方法,更不可能创造生产力。因此,单凭管理的书籍、理论,至多只能给管理者提供一些知识和经验而已,它们不能创造新的东西,也不可能教会人们怎样去管理。 管理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作为管理主体的人要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他们不但能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而且善于总结经验。人的行动是要有理论指导的,但是,储备在头脑中的理论需要与经验融合,才能够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实践激发出来。管理的理论书籍固然重要,因为它是我们获得知识和间接经验的来源,不断的并从中悟出道理是管理者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管理者在实践中的历练和领悟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管理方式不同和管理艺术的高低,甚至决定管理活动的成败。所以,管理实践是一本"无字天书",它的精髓是要靠管理的实践者不断在实践中逐渐领悟的。 编写此书的目的虽然不是给读者讲述系统的管理理论或管理思想,但也希望通过书中的对管理思想、理论的片段和管理经验的记述给读者提供一个欣赏管理智慧、了解管理思想历史、管窥管理理论的园地。通过介绍前人积累的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经验启发管理者的思想智慧,给管理者的工作提供一点可以参考的素材,或者能用于茶余饭后的消遣,这就足以使作者寝食为安了。 管理的思想历史和理论方法是一个时空纵横、学科交错的巨大领域,要想驾驭如此广博的知识或较好地介绍其中的精华是十分困难的,加之个人才学所限,书中难免会出现纰漏或议论失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郭晓来 于国家行政学院 2005年6月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