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站在“我向”的角度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揭示出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性与对应性,同时也揭示出地理学的本质与研究范畴,反映了作者绝妙精辟的洞察力。该书语言鲜活有力,极具创造性,字里行间透射出作者博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富于智慧的思想见解。阅读这部作品不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记录、学习及吸收人类的一切成就,还可以让我们反思万事万物之间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联系性与对应性,反思生命的意义与过程,从而找到生命的真谛,创造美好的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逃避主义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作者 | (美)段义孚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书站在“我向”的角度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揭示出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性与对应性,同时也揭示出地理学的本质与研究范畴,反映了作者绝妙精辟的洞察力。该书语言鲜活有力,极具创造性,字里行间透射出作者博大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富于智慧的思想见解。阅读这部作品不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记录、学习及吸收人类的一切成就,还可以让我们反思万事万物之间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联系性与对应性,反思生命的意义与过程,从而找到生命的真谛,创造美好的人生。 目录 1·大地/自然与文化 OO1 半个小时前,我在湖畔悠然地漫步,大雨骤然而至,于是我惊 慌地逃回家中。我的房子就是我的避难所,这是我精心建造的温暖 小世界,它可以为我遮风挡雨,庇护我,使我免受自然的威胁与打 击。沿着这个思路一路想下去,我马上产生了疑问:从房子到宗教, 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是不是也是一种逃避? 2.动物性/掩饰与战胜 035 我的身体也是一种自然。我干预它,而且多数的干预是出于有 意识地要摆脱和遮盖我的动物本性。动物有食、色之性,或早或晚 会死掉;而我也要进餐、做爱,并希冀永生。文化使得我能够战胜 自身的动物状态。 3.人/分离与冷漠 101 每个“我”都是特别的,譬如本书的作者——我。我们都希望 自己是独特的。然而,从深层的意义上来讲,与众不同和惟一令人难 以忍受,因为这必将导致分离、无意义、孤独和脆弱。但是,若是将 自我融入群体当中,以此来逃避孤独、脆弱和不断的变化,又会压制 个人的需求。许多美好、悲伤和罪恶都源自对这种人际联系的需求。 4.地狱/想像的扭曲与限制 143 文化是想像的产物,并为想像所推动。我们人类因拥有文化而 感到自豪。但想像力不断使我们误入幻想的歧途,既不真实,又充 满奇异。它诱使我们首先描绘蓝图,然后常常就是实施罪恶,制造 出地狱般的世界。 5.天堂/真实与美好 195 历史上人类想像力的高飞使得一些大胆的心灵不断与崇高的宇 宙世界发生真实的碰撞。更恰当地说,人类的想像力永无止境,它 不断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这个世界更加迷人、更加有魅力。正 是人类丰富的想像力使得大地也变成了景观。一个世界,不管它多 么有魅力,只要缺少了道德砝码,它就是轻浮的。“做得好”意味着 什么?“好”的含义为何?用我们的一生努力探索这些答案——更 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尽力照着“好”的最高标准去行动——这 是我们今生能够抵达天堂的捷径。 注释 263 致谢 303 索引 306 试读章节 食物与进食 进食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愉悦的一件事,但P039是一旦我们停下来思考自己正在做什么,一种不自在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这种不自在的感觉是否普遍存在于人类当中?它是否意味着人类隐藏的敏感性在适当的情况下会暴露出来?那这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或许,最普遍的情况就是当我们注视着他人进餐或他人注视着我们进餐的时候。在人数众多的公众场合下进餐,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进餐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餐桌礼仪,但是进餐本身并不具有公开性。人们认为进餐是动物性的行为,因而也是非常私密性的行为。人们为进餐创造相对独立的空间,以免进餐时受到他人的注意与打扰,从而确保进餐的私密性。而动物园里的动物就不存在这样的私密性。事实上,人们认为动物并不存在什么隐私。在动物园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就是巨型食肉动物的进食过程。人们在观看一头雄狮撕扯一块血淋淋的生肉的时候,既会为雄狮的勇猛而敬畏,也会为自已的优越而骄傲。在游人看来,这个时候的狮子不再是威武的森林之王,而只不过是人类饲养的动物罢了。它的食物不是通过自己得到的,而是人类所施与的。狮子的进食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而人们却观看得津津有味。P040 序言 1998年以前,段义孚(Yi—FuTuan)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还只是一系列抽象的头衔——享誉学术界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的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等等。1998年我去台湾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期问展出了一本段义孚先生的论文集,封面上印有先生的素描像。从那一刻起,我的脑海中才对先生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 1999至2000年我在美国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地理系做福布莱特学者。许多国际上知名的地理学大师都在这间大学的地理系里供职,段义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和20世纪初叶全球最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的芬奇(Vernor C.Finch)、区域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向(Richard Hartshrone)等人的照片一起陈列在地理系的楼道里和公共会议室中。初到麦迪逊时,由于我的邀请者是当时地理系主任罗伯特‘奥斯特格林(R.Ostergren)教授,所以我没能马上见到段先生。不曾想第一次见到段先生,竟是在楼道中的一次偶遇。由于在台湾记下了段先生的封面印象,我一眼就认出了这位既清癯又儒雅的老者。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与他进行过多次交谈,原本符号化的大师形象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他谦逊和蔼,平易近人,自然而然中,我也随着系里老师的习惯,称他为“Yi-Fu(义孚)”。 学术大师的魅力不仅来自于他儒雅的外表、谦逊的品格,更来自于他敏捷的思维、广博的学识、深邃的洞察力。义孚经常将自己的随笔复印出来,投到系里各位同人的信箱中,这些随笔成为我研究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入门读物。我到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地理系的主要工作原本与人文主义地理学无直接的关系,但是我却逐渐被义孚的研究深深吸引。 义孚是位多产的学者,其代表作品有:《中国》(China)、《人与自然》(Man andNature)、《恋地情结:对环境感知、态度和价值观的研究》(Topophilia: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 ttitudes,and Values)、《经验透视中的空间与地方》(Space andPlace:砌ePerspective ofExperience)、《恐惧的景观》(Landscapes ofFear)、《撕裂的世界与自我:群体生活和个体意识》(Segmented Worlds andSelf: GroupLifeandIndividualConsciousness)、《美好的生活》(TheGoodLire)、《逃避主义》(Escapism)、《宇宙与家:一个世界公民的视角》(Cosmos andHearth:A Cosmopolite’s Viewpoint)等等。南京师范大学网站中的名师风采曾提到,已故著名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曾翻译过义孚的《人文地理学》。由于没有见到李先生的译稿,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推测该书是1983年在台湾印刷的英文版论文集《人文地理学导论))(Orientation:An Approachto Human Geography),这是最早见于我国的义孚的作品。1998年台北国立编译馆出版了义孚的《经验透视中的空间与地方》,该书是被引证最多的义孚的著作之一。这是义孚的第一部被翻译为中文的著作(繁体字版)。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的路殿维编审找到我,商议在大陆翻译、出版义孚的著作,恰好我手中有义孚签名的《逃避主义》一书,故推荐给他。这部著作的翻译与出版有望成为义孚的第一部被翻译为中文简体字版的著作。 在义孚的作品中人们总能体会到他深深的中国情结。义孚1930年出生于天津,先后在南京、上海、昆明、重庆等城市住过;十一岁时随全家离开了当时的陪都重庆,去了澳大利亚,并在澳大利亚、菲律宾就读中学;他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学士学位,在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他曾应邀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学术生涯”(Life of Leailling)的演讲。“学术生涯”是该大学高级荣誉演讲的固定名称。该大学只邀请在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此前地理学界只有历史地理学家D.梅尼(D.Meinig)受过邀请。义孚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的治学历程,还特意提到儿时中国的生活赋予他的长久的感受与记忆。在本书中,人们会发现义孚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代先哲与文人的作品是多么了然于胸。 选择《逃避主义》作为义孚第一部中文简体字版的译本,主要是出于学术上的考虑。首先,该书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特点。人文主义兴起于中世纪的西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业已形成鲜明的人文主义传统。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的学术背景是,欧美学术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讨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标志性学术作品便是义孚的文章《人文主义地理学》,该文章发表在美国地理联合会会刊1976年6月号上。当时义孚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理系教授。该文章被-后续的地理学读本广泛引用,正是这篇代表性的文章使得义孚被学术界公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人文主义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流派,其研究视角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我向性”思维,即不将自己的研究视角投向无人的世界,而是将自然作为人类活动的大舞台,自然的意义是由人赋予的。第二个特点是诉诸情感的多样性。情感是主体的感受,它本身是主体性的,作为情感思维方法来说,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对象本身的特点,而是对象给主体自身造成的种种感受。外在的地理环境(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人们在刻画它们时,其指标不再是统一的,因为人的性格、气质、意志、心境、人生态度、生活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人的情感世界也不相同。因此,针对同一个客观对象,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方法指导下的每个研究结论都会有所不同。第三个特点是感悟性。尽管人文主义方法不排斥理性分析和推理计算,但在它那带有诗意般感性光辉的世界中,绝不能“滥用”科学的方法。《逃避主义》一书是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最好的学术读本之一。全书站在“我向”的角度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字里行间渗透着义孚的个人情感、道德观和价值观;所选的图片、原始素材、生活事实等等,都能体现出义孚对自然、对世界的超常的感悟力。其次,该书的文字已经被义孚锻造得炉火纯青。英文原文简练流畅,没有从句套从旬的长句,读上去朗朗上口;遣词造句也颇有讲究,既强调用词准确,又强调词汇的美感,例如用大S的Nature和小写的nature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 《逃避主义》一书将人文地理学的两个研究主题“迁移”与“人地关系”有机地融合进“逃避”当中。梳理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义孚深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功力。该书的写作源自义孚的一个灵感。一次他应邀到加利福尼亚州参加一个有关主题公园的讨论会,是时他所居住的威斯康星州正值严冬时节,这个会议使他得以“逃避”居住地的风雪与严寒,并使他充分享受到加州宜人的温暖。在参观迪斯尼乐园时,他看到人们沉醉在自己所创造的魔幻世界和童话仙境中,以“逃避”现实中的种种烦恼。“逃避”一词遂成为试图打开“我一它”和“我一你”关系的一把钥匙。 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一是自然。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发的自然灾害都会让人们产生逃避的念头。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二是文化。逃避喧闹的城市生活,逃避猛于虎的苛政,逃避严厉的宗教禁锢,这些统统都属于逃避文化。人类逃避的对象之三是混沌。混沌的、不清晰的状态令人感到困惑与费解,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清晰与明朗。人们宁愿采纳抽象的模型,也不愿意接受无头绪的“现实”,因为清晰与明朗会给人以“真实的存在”的感觉。人类逃避的对象之四是人类自身的动物性或兽性。人类对自身某些粗鲁的特征感到羞耻和厌恶,于是乎,人类作出种种努力,想要逃离这些本性。整容、遮羞等皆属于此类逃避。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逃避的想法,原因来自于对自然的恐惧、对社会环境的无法承受、希望感受真实、对自身野蛮的动物性的反感。人类逃往的目的地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逃避暴风雨,逃回温暖的房屋中;逃避高楼林立的都市区,逃往美好的郊区植物园(一种介乎于原始自然和极端人造化世界之间的中问景观)逃避现实的苦恼,逃往虚幻的童话世界。可能有的学者更愿意用“征服”这个词来代替“逃避”;但是,若是仔细地研究与对比各种状况,我们就会发现不是每种迁移都可以用征服来解释的。 人们逃避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空间移动。比如说,人们可以从一个相对了解的却并不是太满意的地方,逃往一个想像中的或不十分了解的地方。第二,改造自然。人类许多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结果都是对于自然的改造。第三,根据想像建造出有特定意义的物质世界,用于满足某种精神诉求。人类建造的许多建筑与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还有一些建筑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的,例如神殿、庙宇等,借助这样的建筑,人们可以在心理上逃避对现实世界的不满。第四,创造精神世界。第三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逃避对现实的不满,但这是暂时的,有限的;要想真正地实现逃避,人们更多地需要依靠精神创造。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童话能指引人们“逃入”快乐和幸福的天界。“逃避”是一个看似贬义的词汇,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内心与生俱来的逃避心理,推动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与进步。在逃避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借助各种文化手段(组织、语言、工具等),所以说“逃避”的过程也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义孚是从人的感觉、心理、社会文化、伦理和道德的角度来探讨和认识人、地理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他的讨论从人出发,注重人性、人情,凡与人有关的一切问题都在他的关注之中。也许有人要问,上述内容已经超出了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了。的确,义孚在本书中的研究范围横跨了地理、景观、文学、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其文字时常超过文学的极限,他的诠释将人们对现实环境的感受与似乎不太相关于地理学的哲学、心理学、都市计划与景观设计学及人类学方面的见解联系在一起。追寻他的文字,就会发现人类在自我与文化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关系,进而探索逃避究竟意味着什么。阅读这部作品不但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欣赏、记录、学习及吸收人类的一切成就,还可以让我们反思万事万物之间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联系性与对应性,反思生命的意义与过程,从而找到生命的真谛,创造美好的人生。《逃避主义》一书和义孚其他著作一样,蕴涵并透射出他博大的人文主义情怀与绝妙精辟的思想见解,因此不单为广大的地理学家所关注,还为建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所关注。 也正是因为义孚的论述领域极广,因而翻译他的书需要多方面的素养及其深厚的功力,以我和春梅的语言能力和知识积累,很难达到翻译的最佳境界——“信、达、雅”兼备。我曾为书中所引用的关汉卿戏剧中的台词翻阅了《关汉卿戏剧全集》,为孟轲的一句话反复读了八遍《孟子》。义孚在书中提到几十位享誉全世界的著名学者,为了求证书中所引用的他们的经典话语,我们也颇费了一番精力。注释中提到的一些出版社以及在致谢中提到的一些人名,由于在国内尚没有公认的中文译法,所以将英文原文保留。虽然我们勉力为之,但依然会留下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指正,也恳望义孚见谅。 最后,我们要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的路殿维先生、姜红女士、符向阳先生,他们在本书翻译的先期运作和后期的审校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鼓励并感动着我们。我们还要感谢威斯康星一麦迪逊大学地理系的朱阿兴副教授,他是义孚的忘年之交,本书所采用的义孚照片正是他拍摄的。 周尚意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有趣的著作给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启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大大小小的事情、观念和经验。段义孚先生思考的中心主题是文化,他认为文化是人类逃避自然、逃避人类自然本质的必然产物。这是一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著作因为它是以一种最为积极的方式进行阐述的。该书语言新鲜 力,极具创造性,反映了作者绝妙精辟的洞察力。——埃德蒙兹·V·巴恩克斯 特拉华州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