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给三位友人的大量书信。这些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信,三位受信人在每“叠”之后都有小跋述及谷林信翰的不凡。读者读后也自会发现在这里俯拾即是的遍地珠玑,以及不输于谷林文章的美不胜收的精彩和韵味。扬之水有一个未曾见诸文字的评语:“这是中国最后的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简三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谷林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给三位友人的大量书信。这些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信,三位受信人在每“叠”之后都有小跋述及谷林信翰的不凡。读者读后也自会发现在这里俯拾即是的遍地珠玑,以及不输于谷林文章的美不胜收的精彩和韵味。扬之水有一个未曾见诸文字的评语:“这是中国最后的信。” 内容推荐 这里选录了谷林老人给三位朋友的信。无疑是好文章,但也许比好文章更好,其中不仅体现为文之道,还有交友之道,做人之道。 目录 序
致扬之水(五十三通) 致止庵(四十九通) 致沈胜衣(四十三通) 附:印谱 书后黄成勇 试读章节 远公: 去取报,夹着两封信,一封是阁下的,一封是稚甫李老先生的。李先生是见到了于飞五期的文章,因之来托我办两件事:一、郑孝胥日记中应有李审言的材料,稚甫先生十二岁时曾随着父亲去海藏楼,楼主人集陶句替他写了一副小对联:少无适俗韵,生有高世名。他要我把日记中“有关先君事迹摘抄见惠”。二是缪艺风“亦系先君至交”,其日记已由北大影印出版,“定价五百元,吾买不起”,望我设法“翻阅摘其相关条目见示”。这真令我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因之承示《后汉书》页次,也心烦意乱,不暇检阅。 半农逝世,苦雨翁悼诗“海上微闻有笑声”,舒芜谓系针对鲁迅而发,我颇怀疑。鲁迅的文章很严肃,明白清楚地讲述了对刘的爱、恶——恶,是不认可、不赞同而已,并非憎恨。这要结合三十年代的时势来看,如在今日来翻“桐花芝豆室诗”,也许还会奇怪鲁迅怎么会那样生气。《瓦釜集》近年没有印过,但书目文献出版的“半农诗歌”曾予收录(书目此书甚草率,《读书》曾有批评,似为陈漱渝提出)。我在哪个小书摊找来,书上既无题识,日记中有无记载也已不能记忆。“沈讷斋”可能是个小小的代销处。(上海有一个弄堂小书店日“方中书店”,在报上刊登小块广告,我寻到了,去买过书。从它那儿买来的书,记得也是在封四盖有很小的图章,直行楷书“方中书店”四字。斋或亦书店之意。)扉页上的“印”(模得极得神),究出于排印还是后来加盖的,似尚可推敲,如系前者,则装饰头花而已。 近患牙痛,天热不想去医院,明日闻有雨,则又不宜出门,只得忍一下。此候起居。
谷上 六日夜(一九九四年七月)P45 序言 十来年间写过不少信。偶与几位旧友提起,都说成叠留存着。经一番分头检点,拣选了汇交在止庵处。经止庵的再整理,共得一四五通,计扬之水五十三通,止庵四十九通,沈胜衣四十三通。字数约计十三万云。 止庵写信给我说,整理“扬之水(所存)信殊麻烦”。因信上“多不写年月”,排比就须仔细查对。“不写年月”的责任在我,只是扬之水收到没加补注,以后留存又不免失序吧。 但止庵信上掉转话头又道:“麻烦一辞,似乎略有怨意,其实完全相反,觉得时有乐趣,好比科学发现一般。”还说打印以后,与原信“校对起来也有趣”,总结是“这几天过得非常快活”。 前人有诗云:“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又云:“得书剧谈如再少。”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来回写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必致全部消失。我读止庵来信自然较之接听电话高兴,坚信他自述“非常快活”也非虚诳。 扬之水与我曾在国家博物馆共事,却不相识。她在司机班,我在文献组。以后《读书》杂志创刊,她逢伯乐,成为该刊编辑部五朵金花之一;我则自称只是它的“编外打杂工”,但去信提意见或偶寄补白小品,适巧归她处置,日久乃传闻“阁楼人语”,指说我们“知己”。鄙人预流光宠,别无胜业可言。张中行先生《负暄三话》中有她的画像,最能传神。 止庵以著撰丰茂,声闻盛播,我认为其编校功德或尤在著作之上。他所校订的整套知堂“自编文集”可供佐证。我的那本很不成器的《答客问》,承他挺身而出,加工编校,宛如“法酒调神气,清琴人性灵”,恍然音色一新,最出望外。眼下这册《书简三叠》,又让我坐享其成,他说的“非常快活”无疑是他从自身的“非常辛勤”中萌发。 至于沈胜衣则别是一奇。我读他文字多不自报刊,几乎悉数是他伴同手简用“忆水舍笺”一般规格的大张素纸打印寄来。博观深情,自是一绝。好法书名画,每以彩色缩印于笺纸一角。对港台影剧歌咏,又独具心眼,自称有“声色之好”。以后方知他联系广泛多由网络,三年前曾寄我一份他收录的《“谷林”典故》,共计七大张,统为素所未闻。新近见告已编就列年作品共得五本,首两本下月可望出书,则无俟我在此絮叨了。 以上依照三位收信人的年齿挨个略事介绍,实皆不得要领,末后却必须补上几句,记下《书友》老总黄成勇栽植玉成的厚惠。他宽容我多年在报端哓舌,还发了代我征集书翰的启事,陆续收到寄回来的“冷藏”,使这个渐在“淡出”的糟老汉顿悟他竟被如许和洽慈祥的同调呵护在深心之中,叫他怎样始克尽其余年小有报役耶? 谷林,零五年四月廿七日 后记 谷林斯人,有大美,有大德,与之结识交往者都有此感。我是读到《情趣·知识·襟怀》后,写了一篇读书心得,从而认识谷林的。后来得知他建国初在新华书店总店工作,自然勤加攀附,遂于十堰市新华书店创办读书小报《书友》之时,向谷林约稿。全国读书类大报大刊多矣,《书友》只不过是鄂西北一隅为读者服务的赠阅内报,从开办之初连续五年,谷林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美文期期见报,读者为之愉悦,报纸因之纸贵,一时索阅者众。扬之水曾就此感叹,当年在《读书》时向谷林约稿,总要一催再催,从没见他这么勤奋过。《书友》是新华书店蹒跚学步的“新生儿”,得到一大批作家学者老前辈的扶持呵护,却因同行之谊享专宠,承厚惠于谷林这位新华书店“老工人”膝下,怎能让人不感念万分?《书友》进入六岁,谷林答应由我征集选刊一些书翰。以《致扬之水》、《致止庵》打头的“谷林信翰”刊出和发表于网络后,又获得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响应和称赞。在诸多友朋劝说下,谷林终于同意出版一部书信集。 这并不是一般意义的书信,三位受信人在每“叠”之后都有小跋述及谷林信翰的不凡。读者将来也自会发现在这里俯拾即是的遍地珠玑,以及不输于谷林文章的美不胜收的精彩和韵味。扬之水有一个未曾见诸文字的评语:“这是中国最后的信。”止庵早在初读谷林《书边杂写》时就大为叹服:“这个人太富有了!”沈胜衣在小跋中说:“愿谷林先生的惠泽和情义,得了更多读者领受。”——这话颇合我意,大家并不仅仅想为谷林做点事,放在第一位的倒是为谷林的读者做点事:让这位慈心善怀老人“想要拥抱你,亲亲你”(见致沈胜衣信)的人间温情得到更多读者的感受。 编辑整理谷林书简,我自审才疏学浅,力不能胜。上年专诚拜访止庵,请他担纲编辑工作,我自承做些辅助杂活儿。止庵敬爱谷林又兼精力充沛,从编辑整理到校对改错诸般琐事都一一做来,最后妙想书名,确定体例,成功联系出版——我转嫁了困难给他,甚至连出版事宜都未效力,得了他“极老实诚恳”的评语不算,现下又要我写这篇本该由他来写的《书后》,真是愧煞我也。 而我之惶惶然承命,也是想借此机会感念谷林对《书友》及我的多年关爱,同时感谢在征集谷林信翰时给予大力支持的诸位朋友,尤其是戴子钦前辈和张际会、安迪、于晓明、谭宗远、王金魁等。他们送来的谷林书简,此番没有人集,这虽然很遗憾,却又给了《书友》一个机会,俟以时日,我们会做成另一件与读者共享的礼物。 黄成勇 二零零五年五月八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