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03年全启动的“全国高等学校农林教材出版规划”教材之一。由来自教学第一线,而且都是教学第一线的骨干主编而成,其大部分章节内容增加了近20年来生物化学领域中较为成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与方法,同时,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大量借鉴国外优秀教材编写的经验,它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和未来生物化学教材编写的新趋势,是一本不错的农林规划教材。
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启动的“全国高等学校农林教材出版规划”成果之一,也是针对全国重点高等农业院校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及新编教学大纲而编写的。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农业院校各专业的特点,采用新的内容组织形式,充实了近20多年来与生物化学学科发展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与方法。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生物化学研究内容,生物化学发展史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第二部分介绍生物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其及结构与功能;第三部分介绍酶的基本特性以及各种酶的作用特点等;第四部分介绍生物代谢,包括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等;第五部分介绍代谢调节,包括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调节模式。本书每个章节后面附有小结、中英文关键词、复习思考题,书后附有参考文献,并且给出了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因特网地址。本书内容全面,布局合理,兼有广度和深度。可作为农、林、水产、师范等高等院校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
l 绪论
1.1 生物化学的涵义
1.1.1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1.1.2 生物化学的课程性质
1.1.3 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2 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1.2.1 农业生产的基础研究依赖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1.2.2 生物化学原理和技术促进轻工产品、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与生产
1.2.3 生物化学促进对人或动物致病机制的认识,提高对疾病诊断的止确性
1.2.4 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农副产品的加工产业
1.2.5 生物化学理论和方法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特殊意义
1.3 生物化学的创立与发展
1.3.1 启蒙时期的生物化学(1900年以前)
1.3.2 生物化学学科的确立与发展(1900-1953)
1.3.3 现代生物化学发展时期(1953- )
1.3.4 生物化学的展望
2 糖类
2.1 糖类的基本概念
2.2 糖类的生物功能
2.2.1 作为能源物质
2.2.2 作为合成生物体内重要代谢物质的碳架和前体
2.2.3 细胞中结构物质
2.2.4 参与分子和细胞特异性识别
2.3单糖
2.3.1 三碳(丙)糖
2.3.2 四碳(丁)糖
2.3.3 五碳(戊)糖
2.3.4 六碳(己)糖
2.3.5 七碳(庚)糖
2.4 双糖
2.4.1 蔗糖
2.4.2 乳糖
2.4.3 麦芽糖
2.4.4 纤维二糖
2.5 多糖
2.5.1 淀粉
2.5.2 纤维素
2.5.3 半纤维素
2.5.4 糖原
2.5.5 几丁质
2.5.6 糖胺聚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