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一座遍地盐井的都市,一座因盐于抗战时期设市的城市。本书以摄影集和撰述相结合的方式,最直接的记录了这座盐都盛时的影像和昔日的风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
作者 | 孙建三//黄健//程龙刚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贡——一座遍地盐井的都市,一座因盐于抗战时期设市的城市。本书以摄影集和撰述相结合的方式,最直接的记录了这座盐都盛时的影像和昔日的风采。 内容推荐 自贡,井盐孕育的都市。它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因盐设市的历程。 八年抗战,内地的食用海盐之来路相继被截断,川南的自贡盐场撑起国脉——其累计生产、供应的食盐遍及华中、西南及西北各省,使免受淡食之苦的军民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又上缴巨额盐税,为前线军费的开支,为大后方经济的稳定,贡献不菲。 1938年,为了大力宣传井盐,鼓舞土气和安定民心,孙明经带领助手范厚勤,携带16毫米柯达特种摄影机和120型蔡司依康照相机,从重庆跋涉来到自流井和贡井,用镜头记录了井盐生产的状况:钻井、输卤、制盐、储盐、运盐、盐官、盐商、盐工,以及建筑、民生等盐业风貌。 今天,我们直面这记录第二次“川盐济楚”的影像,其盐都盛况,历历在目。 目录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一、井盐孕育的城市 因盐成邑 抗战设市 二、古老而奇特的采盐工艺 钻井 输卤 制盐 三、官仓与歪脑壳船 储盐 运盐 四、业盐人 盐官 盐商 盐工 五、盐都遗韵 昔时风貌 盐业文化 后记 试读章节 抗战设市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沿海一带相继沦陷,海盐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且海盐内运也被阻断,致使湖南、湖北等省军民面临淡食之苦。国民党政府下令,川盐增产加运救济缺盐地区。川盐再次济楚,使自贡地区盐业再度获得发展良机,使古老的盐场再度焕发勃勃生机,出现令人振奋的局面。 从1938年开始,自贡盐场大量起复旧井,开凿新井,增设盐灶,改进技术,整个盐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1938年,全国共计产盐2322.9万担,而位居第一的四川就占了其中的36.79%,高达854.6万担,自贡盐产量则创纪录地达到了456.8万担,占全川的53.45%,占全国的19.67%。全国的盐税收人为13859.7万元,四川占全国的23.62%,达到了3273.5万元,而自贡盐场在整个四川盐税中的比重更是高达80%。这样,自贡盐场在全川乃至全国盐业生产和盐税收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下便显现了出来。与此同时,自贡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38年自贡的常住人口为21万余人,此外还有不少于4万的外来务工、经商等流动人口,故当时自贡的总人口应当在25万左右。长期以来在经济上早已融为一体的自流井和贡井,建立统一的、独立的政治经济实体和行政建制的需要日益迫切,条件也已成熟。 1938年5月5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决定:“仿照各省先例,先行成立自贡市政筹备处,设处长、副处长各一人,积极进行筹备工作。”6月16日,自贡市政筹备处正式成立,直隶四川省政府。1939年8月8日和8月15日,四川省政府召开第330次和第331次委员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自贡市。8月22日,四川省政府指示自贡市政筹备处,准予9月1日先行成立自贡市市政府,并呈请国民党中央简派筹备处处长曹任远首任自贡市市长。1939年9月1日,自贡市政府在市政筹备处(珍珠寺王氏宝善祠)宣告正式成立。1942年8月13日,四川省政府奉转行政院1942年6月15日顺壹字第11848号指令,正式批准成立自贡市政府。自贡这座因盐而兴的城市终于“修成正果”,完成了它历史进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自贡市成立之后,盐业生产飞跃发展。战前,自贡盐产量仅占全省的45%,1939年便达到了504.4万担,占全省的54%;到抗战结束时,自贡盐场的产量已占全川的60%,而且创造了抗战期间年均产盐24.45万吨的辉煌业绩。自贡盐税收入在抗战初期每年均在3000万元以上,后来更是达到5000万元以上,仅盐税一项就占到了全省的80%以上。自贡盐场的大量增产和急剧增加的盐税,在国难当头担负起了挽救危局的历史重任,既安定人心,更鼓舞士气。《大公报》记者刘克林报道称:“抗战期间,沿海沦陷,大后方军民几乎完全仰仗四川的井盐,自贡盐场当时大举增产,供应民食,居功至伟,但也因为有这种千载一时的机会,盐场的繁荣也赖以飞跃进展。” 抗日战争时期,自贡市在经济和国防上的地位也因盐业的兴盛而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高度重视。1940年4月21日,时称“三夫人”的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莅临自贡视察。1943年和194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两次来自贡市倡导“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在这两次“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中,自贡市的盐商、盐工和各界群众累计献金高达1.2亿元之巨,创下了22项之多的全国纪录,仅金戒指就达800余只,个人捐款在l0万元以上者就达101人。为此,蒋介石多次传令对“慷慨捐输,造成空前纪录”的余述怀、王德谦、黄学周、宋俊臣等自贡市献金绅士予以嘉奖。冯玉祥将军激情地说:“自贡市同胞的爱国热忱太让人感佩了!”并在《自贡市颂》中写道,“巍巍自贡市,天然一宝地。既是好盐卤,又是瓦斯气。生产复生产,军民赖供给。文化程度高,个个明大义。献金救国事,输将居第一……巍巍自贡市,贤才多济济。各地都像你,飞机大炮坦克车,齐齐都能买新的。各地都像你,我们一定打过鸭绿江,还我自由新天地。”高度颂扬了自贡人民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P20-24 序言 我是自贡市人,但在我出生的时候,自贡还没有建市,那时的自贡,分别属于富顺县的自流井区和荣县的贡井区。这两个区为什么后来会合并成为一个市呢?那是因为1937年日寇侵占沿海,海盐中断供应,而自流井、贡井成为西南大后方人民生活食盐的主要供给地。当时为了发展盐业生产,加强统一管理,所以才改变行政建制,把原来分属两县的自流井区和贡井区合并建市。1938年开始筹建,1939年正式建立自贡市。因此,自贡这座城市可以说是因盐因抗战而建立的。 这些年,随着自贡盐业经济和城市工业的发展,旧式盐业生产和城市面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历史面貌现在基本上看不见了。我儿时熟悉的街道、房屋、盐场生产、风物人情等社会景象和山水地形也都有了很大改变,旧时古老的乡镇城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与经济繁荣的城市。我每次回到家乡,都惊异于她日新月异的变化。 自贡建设的新的巨大发展值得庆贺和骄傲,它的历史足迹和历史资料也是我们应当珍视的。历史资料一旦毁掉或消失,便不可能再生,就会留 在这种情况下,孙建三先生最近整理他父亲孙明经先生的遗物,发现了他父亲1938年到自贡拍摄的两部电影资料和一批珍贵照片,两部电影分别为《自贡井盐》和《井盐工业》。其中的《井盐工业》是以活动画面为主的电影,它记录了井盐开采过程中井下的情况和打井釆卤的原理。这两部电影真实地记录了自贡的地质情况、钻井技术、输卤技术、制盐技术及盐场风情、城市风貌、特色建筑以及饮食文化等,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孙明经先生,我是在1940年考入金陵大学时认识的。当时他是金陵大学电教专修科的负责人,是中国大学中电影教育专业学科的创立人。记忆中的孙明经先生个头很高,精力充沛,待人和气。许多同学都认识他,因为他经常为学生放映电影、专题片或科技纪录片,学生们组织文娱或进步活动,也常请孙明经先生先放映一些电影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孙先生也好请,他总是乐此不疲地应邀而来。我当时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也曾请孙先生放过电影。所以,孙先生成了金陵大学等当时“五大”(金大、金女大、华西、燕京、齐鲁)都熟悉的公众人物。孙先生培养了第一代的电教工作者,后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了新中国电影教育工作的骨干。 孙先生在1938年就到自贡拍摄了这么多重要的资料,我们当时并不了解。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其中的很多镜头、场景等人物风貌也是我儿时经常见到的,真实而亲切,唤起了我们这代人好多温馨的童年回忆。 最后,我作为一名自贡人,要特别感谢孙明经先生拍摄了这些影像资料,也要感谢孙建三先生在60多年之后使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得以重现,这对自贡市的历史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谢韬 2005年4月18日于北京 后记 自贡因盐设市,成为饮誉中外的“盐都”,两次“川盐济楚”可谓功不可没。第一次“川盐济楚”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除文献史料外,没有留下其他的资料,所以,今天我们无法感性地触摸当时自贡地区“富庶甲于蜀中”的繁华。幸运的是,孙明经先生在67年前留下的记录第二次“川盐济楚”的影像资料,使我们今天能直观地去感受抗战时期自贡盐场的盛况。 自贡市人民政府对结集出版这本图文并茂的自贡老照片专辑十分重视,并专门成立了编委会:编委会主任陈吉明、陈星生(执行),副主任漆成康、胡建,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许建、李斌、宋青山、沈涛、黄健、程龙刚、缪自平。本书由孙建三、黄健、程龙刚撰文,完稿后经编委会几易其稿而成。 为了全面地再现抗日战争时期自贡盐场的风貌,在结集出版时以孙明经先生拍摄的照片为主,补充了一部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和自贡市档案馆珍藏的老照片,分别由缪自平、沈涛整理并提供。本书中的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孙明经先生拍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自贡市档案馆和自贡市收藏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资深编辑冯克力先生对本书的编撰提供过宝贵的建议,并耐心细致地审读了全部书稿,在这里也一并深致谢忱。 撰述者 2005年6月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