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汤维建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修改与完善”的中期成果。本书分基本理念编、重要制度编、审判程序编和执行制度编四编,共二十二章。
本书的“理念编”共七章,以“总——分”的结构对民事诉讼的理念进行了十分周全的阐明与解释;“制度编”共七章,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现行体例依次对七个专题进行了探讨;“审判程序编”共六章,涉及审前程序、第一审程序和再审程序;“执行程序编”共两章,第二十一章指出“执行难”是一个牵动全社会注意力的、长期困扰司法机关的一个特大难题。
基本理念编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指导理念
一、引言
二、程序本位主义理念
三、程序主体的自治性理念
四、程序的契约化理念
五、程序的协同化理念
第二章 哲学范式转换视野下的司法价值观
一、传统哲学的思维范式与程序工具主义观
二、现代哲学的反本质主义批判
三、哲学范式转换与程序本位主义
四、结语
第三章 司法改革的人本主义向度
一、我国司法改革的法院本位主义倾向
二、人本主义的司法改革观
三、我国人本主义司法改革的若干理论评析
四、人本主义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四章 民事诉讼程序的能与不能
——程序利益保护观念下的程序与实体关系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程序能保障实体利益吗
三、程序能本位吗
四、结语:树立程序利益为中心的正义观念
第五章 程序利益的法律解读
一、程序利益概念的源起、意义及界定
二、程序利益的特征
三、程序利益的本质与功能
第六章 正当期望与程序选择
——当事人运行程序的两个基础性要素解读
一、引言
二、程序正当期望
三、程序选择
第七章 交换的正义与分配的正义
——纠纷解决途径的正当性基础解读
一、源于不同途径的两种正义
二、合意:交换的正义
三、决定:分配的正义
四、结语
重要制度编
第八章 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
一、序论
二、实现司法观念的转变
三、实现司法体制的创新
四、确保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充分利用权
五、从程序建构的角度看程序保障
六、从裁判者的视角谈制度保障
七、证据制度的保障
八、监督机制的保障
第九章 论民事诉讼中的参审制度
一、参审制与陪审团制度的界分
二、参审制的历史沿革
三、参审制的类型
四、参审员的权利义务
五、平民参审制的利弊分析
六、对平民参审制的改造
七、改“陪审员”为“参审员”
第十章 滥用诉权及其合理规制
一、诉权与滥用
二、比较法视野下的滥用诉权
三、滥用诉权在我国的识别及类型化分析
四、合理规制滥用诉权
五、结语
第十一章 民事证据契约研究
一、引言
二、证据契约与诉讼契约的辩证关联
三、证据契约的内涵界定与类型分析
四、证据契约的有效性判断
五、证据契约制度的正当性论证
六、证据契约制度的适用原则
第十二章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初探
一、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正义性源泉
二、现有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法源分析
三、现有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现实检讨
四、现有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改进思考
五、结语
第十三章 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度化及其未来走向
一、制度化的脉络
二、制度化对于民事诉讼法的价值
三、诉前责令停止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未来走向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比较视角
一、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比较优势
二、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比较劣势
三、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之比较劣势的原因分析
四、《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检讨:诉讼费用规则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五、我国民事诉讼救助制度的合理改进
审判程序编
第十五章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模式转变
一、从基本模式到结构模式: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第二次飞跃
二、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缺陷解析及其改革思路
三、多元化诉讼结构模式的建立
四、具体建议:从制度到程序
第十六章 小额诉讼程序的基本理念及制度建构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基本理念
二、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建构
三、结语
第十七章 从模式比较的视角看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引言:再审程序的改革应当采用模式化思维方式
二、私权保障型和程序救济型:西方国家再审模式的比较考察
三、政策形成型:我国再审制度的特征及弊端
四、理念变迁和机制转换:改造我国再审制度的两个步骤
第十八章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展望
一、再审程序的诉讼化改造
二、再审理由的重新设定
三、再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第十九章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定位及完善
一、民事检察监督的模式
二、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的定位及其局限
三、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几个理论难题
四、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模式转型
第二十章 论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
一、建立民事抗诉再审启动一元机制
二、民事抗诉的客体范围应当进一步明确并有所扩大
三、民事抗诉的保障机制
四、民事抗诉的制约机制
执行制度编
第二十一章 论执行体制的统一化构建
——以解决民事“执行难”为出发点
一、我国执行体制的特征与弊端
二、执行改革及其局限
三、法院不宜行使执行权的原因
四、建立独立的执行机构,实现执行体制的全面创新
五、结束刑事执行、民事执行和行政执行的“鼎立”局面,实现国家执行权的统一行使
六、具体的构想和建议
第二十二章 论民事执行程序的契约化
——以执行和解为分析中心
一、执行程序契约化的内在趋势
二、执行和解制度的正当化根据
三、执行和解的多种表现形态
四、我国执行和解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五、“恢复执行”的单一性:对立法缺陷的进一步揭示
六、执行外的和解:执行异议之诉的必要性
本书作者主要成果(2005.7—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