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内外控制的交合--日伪统制下的东北教育研究(1931-1945)
分类
作者 杨家余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31年到1945年期间日伪对东北教育的统制使中国民众蒙受了奇耻大辱,亦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面对惨痛的历史,我们有责任去铭记,有责任去深入揭示历史的真相,以唤醒更多生活在今天的国人的警醒!这段历史是不能被遗忘,是不能被背叛的!本书以系统、丰富的史料为基础,拂去蒙在历史真相上的尘垢,客观、全面的论述那段中华民族痛心的历史及其对现代的影响。

目录

序张宪文(1)

前言(1)

 一、选题动机与研究状况(1)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突破点(4)

第一章 日伪实施教育控制的目标与工具(1)

第一节 日伪实施教育控制的目标剖析 (1)

一、削弱东北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固有价值理念(1)

二、抑压东北民众的文化水准(8)

三、养成为日伪服务的劳动者(11)

第二节 日伪实施教育控制的工具(15)

一、直接控制机构(15)

二、协力控制机构(27)

第二章 日伪实施教育控制的制度(48)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48)

一、学校教育法规(49)

二、学制(54)

第二节 社会教育制度(70)

一、社会教育方针(71)

二、社会教育法规(74)

第三章 日伪对教育主体的控制(81)

第一节 对学校教师及社会教育者的控制(81)

一、原有人员再训练和重新培养(81)

二、外在控制(1 17)

第二节 对宗教及教化团体的控制 (160)

一、日伪对宗教与教化团体作用的认识(160)

二、日伪对宗教与教化团体的控制(164)

三、强化对宗教与教化团体的战时控制(183)

第四章 日伪对社会化媒介的控制(188)

第一节 对学校及学校式社会教育之

教科目及教材的控制 (188)

一、教科目(188)

二、教材及其内容(206)

第二节 对社会传媒的控制 (244)

一、控制传媒的来源(244)

二、对管内传媒的“规范化”管理(253)

第五章 日伪对教育客体的控制267)

第一节 对在校学生的控制 (267)

一、对在校学生的“教化”(267)

二、外在控制(288)

第二节 对校外青少年及成人的“教化”(298)

一、学校式社会教育(298)

二、观览听讲设施之利用(306)

三、电影(巡演)、广播教育(308)

四、民众娱乐设施(315)

五、文教团体作用的发挥(317)

六、其他手段(324)

第六章 日伪统制教育的影响分析(329)

一、对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329)

二、对民众心理的影响(342j

余论(代结语)-(348]

主要参考文献(351]

后记(360)

试读章节

日伪统制东北教育长达14年之久,对民众的心理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自然亦为人们所关注。

民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是基于历经数千年来国内各民族问交流融合的结果。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日本制造伪满洲国乃至最后吞并东北所无法逾越的障碍。如何摧毁这种障碍,成为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所面临的难题。面对事变后此起彼伏的反满抗日浪潮,日本一方面以军、警、宪、特全力加以镇压,一方面对东北原有的学校教育以及民众教育实施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另外开动被其全面掌控的宣传媒介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扶植傀儡皇帝、利用附敌之汉奸乃至宗教),倾情销售其殖民理论,诸如伪满的独立乃理所应该;九一八事变前东北民众是水深火热、伪满建立使人民“如登春台”;日本侵略东北是“正义之举”、“仗义之行”,日本是伪满的“友好邻邦”、“盟邦”、“亲邦”等等。日伪的鬼蜮伎俩当然会招致广大东北民众的唾弃,这也是淫威之下民众不断反抗日伪统治的最重要缘由。但是随着日伪统治的强化,就整体而言,正面反抗的力量渐趋减退,除了转入地下的一部分坚持斗争外,广大民众对日伪的残酷行径是敢怒而不敢言。此种状态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必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学校的爱国教师和一部分文化界爱国人士,虽竭尽全力以曲折婉转的方式力图启导青少年不忘祖国,但与日伪铺天盖地的“正面教育”、宣传和严控相较,其作用可想而知。更何况青少年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接受正式教育者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而在家庭中,家长更不敢轻易施教于孩子,因为这不独会使自身招遭迫害,而且会使孩子生命难保。伪东丰县黄延祖父子惨遭杀戮就是一个显例。县城住户黄延祖于家中教育儿子黄继先:见日本人就说日本好,其实还是中国好,日本是我们的敌人。一天在街上玩耍的黄继先遇见日本兵,吐露真言,不仅黄延祖被捕去大加毒打几乎丧命,黄继先亦立遭日兵杀害。①  就实际情形而言,日伪统制东北教育致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意识淡薄以及价值观念混乱的现象是极为严重的。

现为沈阳师院教育系教授的刘云翔说:九一八事变那一年,我正好4岁。之后经历了7年的伪满洲国教育。我是日本在东北实施奴化教育的受害者。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很浅显,对中国历史所知甚少,这在以后通过很大的努力才得以弥补。②

曾经任教于伪满牡丹江师道学校的倪永明回忆:日本侵略者对我东北青少年奴化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受奴化教育的青少年普遍中毒很深,学校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而且非常相信。光复后我同一些学生谈论此问题时,绝大多数都这么说:“我不知道我是中国人,我中的毒太深了。”⑧

在伪满国民学校和国民高等学校学习过的黄智文谓:“那时候年龄小,对什么是政治大事不了解,由于受这些(伪满学校之教授与训练)教育,头脑里只知道有个满洲国,满洲国靠的是日本友邦,后来叫亲邦大日本帝国。”④

…… ……P342-343

序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我国东北地区之后,次年在长春拼凑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日本为了稳固在东北地区的占领,除加强武力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实施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外,还大力推行殖民化教育,妄图从思想上瓦解东北人民的斗志,使其改变观念,以彻底J顿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日本为了削弱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打破中国固有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在东北地区采取了种种措施和手段。譬如,他们建立了直接控制的各类教育机构,使之成为监督和推行其殖民教育目标和政策的工具。他们力图改变中国原有的教育制度,建立由日伪控制的教育体系。他们在东北颁布几十种教育法令、法规,对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其教育目的。他们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控制,运用非常手段监控爱国教师的反抗行动,甚至进行惩处和镇压。日本还加强对社会教育和社会化媒介的控制,特别严格管理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广泛影响的电影、戏剧、美术和各种书刊报纸等,只许它们为日军的侵略行动歌动颂德,而不得宣传反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施的奴化教育政策,毒化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定危害。

对东北地区日本统治下奴化教育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是,进一步挖掘史料,重新审视这一重大课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前反击日本右翼势力歪曲侵华历史的谬论也有实际意义。杨家余博士在南京大学攻读中华民国史方向博士学位期间,选定这一课题撰写博士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贡献。现在,安徽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这篇博士论文,是值得祝贺的。

这篇博士论文有几方面的特色值得肯定。第一,史料更加丰富、全面。近20年来,东北教育史的研究虽有较大进展,但是史料的整理工作尚不够充分。家余博士多次从南京远赴沈阳、长春、大连等地,深入各地档案馆、图书馆、研究机构挖掘史料,其中包括散见于各类书报杂志上的各种资料和日文史料,收获颇丰。这就为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日伪统治下的东北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过去,我们对日本侵华史的研究,往往习惯于或只停留在政治批判的层面,因而剖析不深入、不完整。家余博士的学位论文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日本在东北实施奴化教育的各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有利于全面透视和展现日本的侵华罪行。第三,研究视角新颖。作者运用社会控制的理论,全面审视伪满时期的教育。日伪教育政策既包含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控制,也包括对社会化媒介的严格约束,贯穿于教育事业的全过程。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探讨教育史,无疑是个创新,它有利于教育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杨家余博士目前正在这一课题基础上进行博士后研究,我们期望他在不久的将来有新的成果贡献在大家的面前。

  张宪文 2004年12月20日

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后记

1999年我考入南京大学,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张宪文教授研究民国史,三载有余。三年对于人生来说,可谓是稍纵即逝,然而于笔者而言却是至关重要。在导师张宪文教授的精心培育下,我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受益匪浅,进步良多,而且还懂得了更多的人生哲理,为以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此我要首先向我的导师张宪文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在三年多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师母对我亦关爱有加,在生活上吁寒问暖,无微不至,使我时受感动,在此我要向师母说一声:谢谢!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笔者得到了东北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齐红深研究员的无私帮助,他为本书的完就提供了许多难得的资料和重要的信息,并给了笔者热情的鼓励,这些都是我所不能忘怀的。

我的硕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王维礼教授不顾年迈体弱,在笔者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多方联络、关照,使笔者深受感动。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崔之清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陈谦平教授、陈红民教授、申晓云副教授、张生副教授对本书的写作提纲提出了宝贵意见;满铁档案馆原馆长解学诗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易慧清教授当面解答了笔者提出的相关问题;东北师范大学程舒伟教授、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刘信君研究员、长春光机学院宣传部部长李延龄教授、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徐中友先生、中共长春市委政策研究室李江江女士、吉林日报社孔祥文先生、吉林教育出版社的王女士等为笔者查询资料提供了方便。此外,本书写作过程中还得到过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支持、帮助和鼓励,无法尽举。所有这些都是本书的完稿所不可或缺的,在此一并致谢。

时光荏苒,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再得恩师垂青,为本文作序,感激之情自是难以言表。安徽大学历史系武菁老师对于本书的出版非常关注,并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和帮助。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安徽大学出版社社长汤奇学教授的大力支持,他为本书能早日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望专家学者多予指正。

杨家余

2004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