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明确提出了“城区角落”的概念,划分了北京“城区角落”的七种类型,对城区角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描述,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城区角落”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本书中既有对北京“城区角落”的总体概括,也有对“角落”问题的细致描述;既有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对“城区角落”的深入分析,也有详实可靠的访谈记录。本书在“城区角落”问题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是一项具有开创价值的研究成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北京城区角落调查(No.1)/北京城区角落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朱明德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明确提出了“城区角落”的概念,划分了北京“城区角落”的七种类型,对城区角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描述,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城区角落”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本书中既有对北京“城区角落”的总体概括,也有对“角落”问题的细致描述;既有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对“城区角落”的深入分析,也有详实可靠的访谈记录。本书在“城区角落”问题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是一项具有开创价值的研究成果。 序言 为什么要做城区角落调查(代序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朱明德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作为北京市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根据地方社科院的职能定位,我院是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同时兼顾有北京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我院一直把让市委、市政府“用得上、信得过、离不开”作为我院的办院方针。多年来,在全院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我院应用对策研究的成果越来越突出,项目越来越多。城区角落问题调查课题,就属于应用对策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们为什么要做城区角落调查?2004年的春节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社会科学院怎样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更好地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服务?我们的学者怎样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怎样认真分析研究北京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我们的深入调研和分析,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藏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背后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北京市提出要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既是对全体北京人的极大鼓舞,也是对北京工作的高标准。要实现“新北京、新奥运”,北京的城区建设、人文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面临不少的难题。在以往调研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想到了城区角落问题这个人们也许司空见惯的现象。 在中央的直接关心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将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国际化都市特色越来越鲜明的现代化大都市。北京在全国,已经成了一颗耀眼的明珠,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当然,大有大的难处。在发展过程中,北京的有些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最突出的是北京的现状与“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之间的差距,要求我们不能不关注城区的角落问题。现在北京高楼大厦之多、之新可以与许多国际大都市媲美。但在大楼背后,街街角角,城乡结合部,依然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在这些城区的角落里,还生活着不少的老北京人以及新北京人(外省市务工经商人员)。许多这样的角落都是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的聚居地。北京的角落问题,是直接影响着北京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以及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木桶”最短板。 经过一番思考,我觉得我院应该为“新北京、新奥运”做一点实实在在的智力支持。我想通过研究角落问题,尽到这样的社会责任。同时,中央和北京市委对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要求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开展角落问题调查,正好是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接近社会、接近群众、接近生活的一次具体的体验和锻炼。在我形成了这样的创意之后,经过院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搞这样一个课题。 课题提出后,很快得到我院王煜、戴建中、白志刚等有经验的学者的积极支持。他们从社会学、城市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论证了这个课题,认为这个课题不仅有利于“三贴近”,同时也确实是一个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应用对策性好课题。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院党组决定启动这一课题,经过认真的准备,组织发动了我院42位学者参加了这个课题。王煜、戴建中专门编制了角落问题调查的计划,并对所有参加调研的同志进行了业务培训。西城区区长林铎应邀演讲了城中村的治理问题。我院共组成四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负责两个区,各由一名院长或副院长带领。在城八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志们冒着酷暑,深入到北京市城八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和耐心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区治理城区角落的经验和教训,充分了解各区不懈治理角落的过程和经验。二是目前各区角落治理还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各区治理角落的措施和打算,以及希望北京市出台什么样的特殊政策来加快治理角落。四是了解生活在角落里的人们的生活状况,对国家政策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心理状况。五是在上述基础上,研究并提出治理北京城区角落问题的好办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4月我们这个课题尚处在酝酿阶段,恰逢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到我院调研,当他听到我们要做这个课题时,立即表示支持,并指出这个课题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要研究如何让生活在角落里的困难群众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经过4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各课题组分别写出了各区角落调查的分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城区角落问题调查的总报告。我们把总报告初稿呈报给刘淇书记和王岐山市长后,刘淇同志批示说:“可与当前已做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深化建议”。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这些成果的汇集,其中还有一些学者在调研中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某些问题的见解。 应该说,我们按照预想的计划顺利完成了这个课题。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有三大收获。第一,就课题本身而言,通过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北京城区角落问题的一般状况和某些个别状况,这为我们深入研究角落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因而是十分有意义的。第二,进一步密切了我院与各城区的联系。第三,参加调研的学者,切身感受到了北京市的那些相对比较困难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更增强了为北京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加调研的青年学者还进一步掌握了社会学调查研究的方法。 城区角落调查虽然还是初步的,但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全面地深入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城区建设当中,不仅要善于锦上添花,更要做到雪中送炭。让城区繁华的地方更加繁华,这属于锦上添花,治理角落则是雪中送炭。在城区中,角落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的地方,其发展可能受到很多瓶颈因素的制约。所以,我们讲雪中送炭就要拿出更多的精力用在治理角落上,真’正做到像刘淇书记要求的那样,让困难群众也能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从而坚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城区角落问题并非只是中国特色的问题,在国际上也是倍受瞩目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城区角落的治理。特别是当北京市提出“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之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强调一定要使奥运场馆周边的69个城中村尽快得到治理。王市长所说得城中村就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城区角落之一。北京市治理角落的实践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值得上升到理性思考的宝贵的材料。我院正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城区角落治理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这也是我们做城区角落问题调查的初衷。 2005年我们还将继续做好城区角落问题调查。一支由20多名青年学者组成的队伍在老专家的带领下,一边开展选题论证工作,一边继续接受深入的培训。不久,这支队伍将再次深入到北京经济社会生活的角落里调查研究。我们相信,以角落为切入点,在以人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应用对策研究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