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斯特林堡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瑞典)拉格尔克朗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斯特林堡传作品在瑞典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他在世界文学史上他享有天才作家的美誉。他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他的戏剧艺术对德国和美国影响很大,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他不仅从事文学创作,而且在语言学、哲学、宗教、绘画、动植物学、天文学、医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渊博的知识。在晚年,工人组织举着火把游行为他祝寿,在他逝世后又扛着一百多面红旗为他送葬。

内容推荐

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最杰出的作家,其作品被瑞典人民视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上他享有天才作家的美誉。  但他生前却常常被描绘成“怪人”、“疯子”,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早年丧母,备受继母虐待。他三次结婚,有四个孩子,晚年却孑然一身。他流亡国外长达十五年之久,一直贫困潦倒。只是在他与世长辞后,其作品和功绩才逐渐被认识,研究他的著作也日益增多,关于他的传记更是层出不穷。  这里选择的《斯特林堡传》被认为一部比较全面和科学的传记。作者奥·拉格尔克朗斯是瑞典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曾任瑞典最大的报纸《每日新闻》总编辑十五年,为但丁、詹姆斯·乔伊斯等许多世界级文化名人写过传记。

目录

作者前言 1

第一章 童年时期 1

第二章创作开始 20

第三章“崇高的”爱情 45

第四章 结婚——突破 70

第五章 “海中花篮”和战胜诱惑 89

第六章 化为飞鸟盘旋在消防站上空 116

第七章 回国受审——无意中成了护民官 137

第八章人生道路上的一站 156

第九章 男人和女人——紧身衣——美狄亚式的女人弗雷德太太 177

第十章 在丹麦度过的不平凡夏天——《朱丽小姐》 199

第十一章 离婚——反穿衣服 226

第十二章 再婚——活动范围在扩大 255

第十三章“地狱” 289

第十四章 爱情的天堂、炼狱和地狱——“那四十天” 328

第十五章《黑旗》和《一本蓝皮书》 364

第十六章破镜未能重圆——和哈丽特分道扬镳 379

第十七章 范妮·法尔克耐尔——大论战——语言研究 402

第十八章逝世 428

译后记 440

试读章节

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一八四九年一月二十二日生在斯德哥尔摩。就差几天,他没有看到二月革命①爆发和《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一八四八年。如果不是按他出生的时间计算,而是照他自己说的按他母亲怀孕的时间计算,他是属于造反的那一年来到世界上的人。

“我是在白羊座②下出生的人,”他一八九六年七月二十日在巴黎写给他的神智学③朋友图什登·海德隆德的信里说。“这个星座代表的是祭祀。像我这样劳累一生的人,得到的报酬却是:被人杀掉。每一次成功带来的都是痛苦;每一道幸福的痕迹都被恶意诽谤一扫而光;每一种鼓励都是一种嘲笑;每一种善行都用苦刑进行惩罚。但这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一种新的东西的出现。谁知道呢?”

实际上,一八四八年四月二十二日那天,也就是他出生以前九个月,太阳在两天以前已经越过白羊宫进入金牛宫,但斯特林堡却不惜为自己编造神话对天穹进行修正。他从日历上还找到另一种更清楚的关于羔羊是祭品的证据。一八四八年四月二十二日是复活节的前一天,按照基督教的说法,被处死的神正在阴间为迎接其复活的胜利做准备。

这一年,斯德哥尔摩一带的汽船于四月十四日开航。直到三月份,斯德哥尔摩市内的大街上还动乱不安,那是欧洲革命风潮的余波。各报都在报道普鲁士和丹麦之间正在进行的战争中的伤亡情况。斯德哥尔摩正在报上刊登大幅广告,为传统的复活节后第二天举行的化装舞会做准备。

斯特林堡家族的祖籍是诺尔兰①,斯特林堡很喜欢说他有拉普人②血统和变魔术的天才。他的祖父萨卡雷亚斯·斯特林堡生于一七五八年,是耶木特兰省一个牧师的儿子,后来搬到斯德哥尔摩,当了杂货商。他发财致富,成了斯德哥尔摩市民步兵团少校,曾为他作为一个市民做出的贡献得过祖国公益促进会的勋章,还是为青年人组织歌舞、音乐、戏剧等娱乐活动的曙光青年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孙子要是和那些人在一起一定感到很愉快,因为,尽管他总觉得自己是上帝的祭品羔羊,但并不轻视欢乐的交际生活。

萨卡雷亚斯和一个属于德国奈伯尔家族的女人结了婚。斯特林堡这个把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土地爷都拉进他生活故事的人,后来竟然把他的祖母和变成拿破仑的第二个皇后、奥地利的玛丽·路易斯的情夫奈佩尔克③伯爵联系在一起。

萨卡雷亚斯·斯特林堡为曙光青年俱乐部编写剧本,有一个剧本的名字是他的孙子不会再用的,即《宽宏大量的情人》。他有三个孩子,个个都在社会上混得很好。他的女儿丽赛特一八二二年和从一八。六年起定居瑞典的英国发明家和造船专家塞缪尔·欧文结婚。欧文是个精明强干的实业家,他于一八一八年,也就是法国元帅让·贝纳多特①登上瑞典王位、改称卡尔十四·约翰的同年,为瑞典引进第一艘汽船。瑞典用他的名字为斯德哥尔摩一条大街命名,使其永垂不朽。斯特林堡孩提时记得的丽赛特,是一个头戴尖顶帽儿,见面时让人吻她的手的贵夫人。

欧文做出其先驱者的贡献之后,梅拉伦湖和盐湖②上由明轮推进的汽船很快拥挤起来。卖船票和为汽船招揽生意成了斯特林堡家族的专业。萨卡雷亚斯·斯特林堡的杂货铺从一八二六年起就开始卖船票,那是女儿结婚给他带来的好处。萨卡雷亚斯的长子约翰·吕德维格·斯特林堡生于一七九四年,后来当了船舶经纪,从那里青云直上,爬上了上等金融社会,成了批发商、船主和一个外汇管理所的创始人,过着大资产阶级的生活。

约翰·吕德维格把卖船票的生意让给比他小十七岁的弟弟卡尔·奥斯卡——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父亲。在上升的中产阶级家庭里,采用皇家的名字风靡一时,卡尔是依照在他的侄子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尔夫因失去芬兰造成战争失利被废黜以后于一八。九年登上王位的卡尔十三世命名的,奥斯卡是根据当时的王储的儿子、后来被称为奥斯卡一世的名字命名的,奥古斯特是根据奥斯卡一世的三儿子命名的。由于卡尔·奥斯卡当了船舶经纪,他和他的家庭也就和十九世纪、尤其是蒸汽时代的迅速发展直接联系起来。卡尔·奥斯卡·斯特林堡从不忘记在他的日历上标出,春天什么时候解冻,船可以开航,秋后什么时候结冰,无法再行船。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最先意识到的应该是斯特罗门河上和骑士岛码头附近的汽船。船的颜色,用《罗耐岛上浪漫主义的教区执事》①里的话来说,可说是五彩缤纷。船是“海蓝色的,吃水部分是朱红色的”,船上的“黄铜和白铁部分闪闪发光,黑色的烟囱,紫铜色的笛管”。

大多数汽船都是新造的,光彩夺目。卡尔·奥斯卡简直可以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因为他租用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它们建造的过程中就把它们的名字和马力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诸如“赫尔默号”、“埃尔维王号”、“托尔号”、“阿洛斯号”、“斯登·斯图雷号”和“伯泽留斯”②号等。最后提到的这艘船于奥古斯特出生的同一年造成,是用前一年去世的那位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装有一台令人羡慕的一百二十马力的发动机。

卡尔·奥斯卡接触的人主要是在船上工作的人。舵手们结婚请他参加,船长们的妻子生孩子请他当教父③。他被选入高级船员组织的海神俱乐部,其成员夏季可以坐船到斯德哥尔摩郊区去游玩,据斯特林堡和克拉厄斯·隆丁④一起在八十年代出版的文明史著作《昔日斯德哥尔摩》说,他们还把俱乐部的标志——一个三又戟立在“群岛中的岩石上”。斯特林堡是在有点海上生活气息的中产阶级环境中长大的。斯德哥尔摩的码头和通往各码头的航路成了他创作的主要源泉。虽然现在再也看不到了,可是在他童年时期却到处有小火轮在奔跑,市内有很多小码头,如斯特罗姆花坛、博物馆、舍铺斯霍尔姆、山猫苑台阶、伯爵桥、新桥、肉市等。他在风光描写上一般来说转折都很快,原因之一就是他最早对景物的观察和研究是在坐船的过程中进行的。他后来无数次描写的梅拉伦湖畔和群岛上的美丽景色,都是他坐在船舱里透过那些圆形的气窗看到的。  不论斯特林堡在他一生中为艺术进行过多少智力和感情方面的试验,他始终没有忘记在那一地理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那种安全感。美国文学研究工作者莱昂内尔·特里林①在他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②著名的分析中,让密西西比河和哈克与吉姆在木筏上结成的友谊,代表美国在铁路、劫掠和暴力出现之前,对一个自由和平等的黄金时代的梦想。斯德哥尔摩周围船只来往如梭的水,对斯特林堡来说和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起着同样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童年的天真的、还没有受到威胁的天性和在善良愉快的船长们指挥下无限乐观的图画。他在后来的创作中经常提到这个黄金时代。

P1-5

序言

没有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斯特林堡的热心研究,本书是无法写成的。在我的叙述中,有时也提到那些从事这一研究的杰出代表,但并没有因为我从他们那里得到借鉴而经常提及他们的名字。在我的考察结果与他们不同时,我没有同他们争论。那样的争论会使我的著作漫无边际。

我对图什登·埃克隆德特别感激。凝聚在由他编辑出版的光辉灿烂的《斯特林堡书信集》以及他的论文和其它著作中的丰富知识,每天都在为我的工作指明方向。另外,图什登·埃克隆德还给我上了“单独的一课”,为我提供了许多重要情况,对我十分慷慨。

我的大部分工作是在斯特林堡工作过的斯德哥尔摩皇家图书馆进行的,他留给后世的大部分文件和手稿都保存在那里。手稿收藏部主任,知名的斯特林堡问题专家哈里·埃尔维和他的属员,总是不知疲倦地关心和帮助我。

拉什.达尔伯克副教授对我十分热情,从头至尾阅读了我的初稿。我在书中还不时地引用他关于《海姆瑟岛上的居民》的出色论文。他不仅使我避免了一系列事实性错误,还应我的要求抽出时间同我就有关斯特林堡的个别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

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的还有其他一些人,我在此一并致谢,并为书中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表示歉意。要是把他们的名字都写出来,那就得开一个很长的名单。

在引用斯特林堡的著作时,我在一般情况下采用的都是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一九年由荣·朗德奎斯特编辑的《斯特林堡全集》。这就是说,在引用《狂人辩词》时用的是朗德奎斯特本人的译文,而引用《地狱》时则用的是艾玉生·法尔斯戴特的译文。然而在不少情况下我都与原作核对过。从奥斯陆出版的《狂人辩词》二百零一页上引来的那段话是汉斯·雷望德的译文。斯特林堡用拉丁文写给尼采的信是图什登·埃克隆德翻译的,从弗丽达·乌尔写的关于斯特林堡的书中引来的那些话都是卡琳·鲍叶的译文。

奥洛夫·拉格尔克朗斯  一九十九年九月十日

后记

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在国内被视为宝贵的民族遗产,在国外受到不少人的推崇;尤其在戏剧创作方面,他勇于探索、大胆革新,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欧洲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他的戏剧艺术对德国和美国影响很大,对电影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斯特林堡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包括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和政论杂文,仅各种类型的剧本就有近六十个,其中包括单场独白剧、悲剧、喜剧、神话剧、历史剧、室内剧等。在他去世以后,瑞典曾出版过《斯特林堡全集》五十五卷,近年来又对他的作品加以重新整理,计划出版七十余卷。

斯特林堡不仅从事文学创作,而且在语言学、哲学、宗教、绘画、动植物学、天文学、医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渊博的知识。他是一位语言革新家,为瑞典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绘画艺术和瑞典著名画家约瑟夫生一样成熟。

像斯特林堡这样一位天才作家,生前却被人描绘成“怪人”和“疯子”,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没有得过诺贝尔奖金,瑞典文学院因此多年来一直受着舆论的谴责。然而在他与世长辞以后,他的作品和功绩却愈来愈受重视,目前各国研究他的人甚多,关于他的学术论文层出不穷。

斯特林堡的生活道路曲折而又艰难。他出生在一个船舶经纪人家庭,早年丧母,受过继母的虐待。他曾三次结婚,有过四个孩子,晚年却孑然一身,过着凄楚的生活。他在国外流亡达十五年之久,一直贫困潦倒,经常靠借债和别人的捐赠度日。

他的创作道路和他的生活道路一样崎岖不平。他二十一岁就成为戏剧家,二十二岁时因写出剧本《被放逐者》受到瑞典国王召见并得到一笔赏金,后来却一再遭受挫折。他的名著《奥洛夫老师》拖了九年才被搬上舞台。他的现实主义小说《红房间》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使他受到空前激烈的攻击。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思想和潮流又向他袭来,在他头脑中引起一次又一次波动。卢梭和圣西门、尼采和叔本华、达尔文和布克尔、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丹麦的基尔克郭尔德、瑞典的斯维登堡,都对他的思想产生过影响(他还因受神秘主义的影响在巴黎炼过金),然而在创作方面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莎士比亚、歌德、席勒、莱辛、勃兰兑斯、狄更斯、马克·吐温和龚古尔兄弟。

在社会政治方面,除妇女问题外(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有直接关系),斯特林堡的观点一直是激进的。他维护巴黎公社,猛烈攻击议会,揭露上层社会内部的尔虞我诈,抨击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站在“女仆的儿子”们一边,为受压迫者鸣不平,始终与统治阶级势不两立,没有御用文人的奴颜媚骨;尤其是在晚年,他为支持工人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工人组织才举着火把游行为他祝寿,在他逝世后又扛着一百多面红旗为他送葬。

为使我国读者有机会欣赏和研究这位作家的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近年来翻译出版了《斯特林堡选集》,其中包括长篇小说《红房间》、《戏剧选》和自传体小说《女仆的儿子》。《斯特林堡传》的出版将会有助于读者加深对这位作家的了解。由于斯特林堡经历曲折、性格复杂,加上他在作品中经常把自己和所塑造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还为后世留下大量艺术构思与真实情况相混杂的书信七千余封和日记,所以为他写传记就成了一项艰巨任务。到目前为止,他的传记作者虽然很多,但对有关斯特林堡的各种问题的看法却不一致,我只能挑选一部比较全面和影响较大的传记译出,供我国研究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参考。

本书原著于一九七九年出版,其作者奥洛夫·拉格尔克朗斯现年七十二岁,是一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曾在瑞典最大的报纸《每日新闻》任总编辑达十五年之久。他很擅长作传,曾为但丁、詹姆斯’乔埃斯、内利·萨克斯①和斯蒂格·达格尔曼②等人写过传记。然而,他几乎毕生都在研究的作家却只有斯特林堡。早在一九四一年,他就写过一篇关于斯特林堡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政治和讽刺作品的硕士论文,此后他一直在对斯特林堡进行研究。本书是他几十年来研究的成果。

在本书中,作者为避免抬高或吹捧斯特林堡之嫌,尽力采取纯客观的叙述方法,致使斯特林堡的一些重大成就被生活故事所湮没,但主要脉络还是很清楚的。作者详细记述了斯特林堡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对他充满矛盾的性格做了大量分析,并结合其经历,对他的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作了较详细的交代。应当指出的是,由于瑞典读者大都十分熟悉斯特林堡的作品,所以作者对此往往不多加介绍就直接进行分析,这会给我国读者带来一些困难。尽管这样,《斯特林堡传》仍不失为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书。

译者本人虽然看过一些有关斯特林堡的资料,也翻译过他的一些作品,但对他的了解还很不够,因此在翻译本书过程中,在转达作者的原意时难免还有错误,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本书中的注解都是译者加的,原著有个别地方在这个译本中作了删节。

译 者

一九八三年二月,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