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保证,本书论证了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进而在分析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在境内外分裂破坏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问题,并提出了把自治与共治相结合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观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杨发仁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始终保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保证,本书论证了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进而在分析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在境内外分裂破坏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问题,并提出了把自治与共治相结合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观点。 序言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研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紧扣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在阐述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全面地系统地深入地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问题、“三农”问题、科技与制度创新问题、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外开放问题、社会人文环境建设问题以及社会政治稳定问题。对各个问题的论证,都力求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与民族地区的问题及民族问题的分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相互关系这个主题,而且始终注意了把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贯彻始终的主线,分析和回答了有关问题。 正确处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的关系,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战略胜利实施的关键问题。该课题从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一特殊区情出发,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西部民族地区的突出问题,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上面;剖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和民族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论证了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当代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鉴于西部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长期落后于东部地区,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逐步赶上全国以至东部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该课题研究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是解决当代西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的关键和在跨越式发展中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基本观点,并联系西部民族地区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走向富裕与繁荣,并对中央在西部大开发中进一步支持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民问题是解决这一地区民族问题的基础环节。该课题研究用大量事实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民问题与民族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举措,强调了要着力解决这一地区农民和少数民族的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的问题,指出农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勾画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村进一步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大力培养、吸引各民族高素质的人才是振兴西部民族地区和实现各民族繁荣的关键所在。该课题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知识发展水平差距的基础上,论证了科技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出了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8项基本举措;强调了制度创新是民族繁荣的根本保证,要在大力培植开拓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实现的主要形式,围绕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在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该课题同时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把教育真正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面,着力培养合格的和优秀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党政干部和专门人才,并提出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7项举措,以及建立和完善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的6项机制,特别是要建立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才待遇的分配机制。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既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又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该课题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2l世纪中叶实现山川秀美的设想,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并且提出了应倾全国之力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东中部有关省市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进行利益补偿的政策建议;继而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的态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强调了要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工作,适时、稳妥地调整少数民族生育照顾政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模式由数量型繁衍转变到质量型增长的模式上来,着重在提高少数民族人口质量上下工夫;最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的问题。 全面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是关系经济振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该课题针对西部民族封闭性比较强的问题,首先强调了一个封闭的民族是不可能进步的这一观点;进而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同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内经济协作的基本举措,并且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出发,强调了重视进入中亚地区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问题,提出了打通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连接中亚地区的能源输送管道以及连接东南亚地区交通通道的具体政策建议;继而在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西部民族地区形成的机遇与挑战以后,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策略措施。 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胜利实施西部大开发与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可靠保证。该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加强社会人文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阐明了加强社会人文环境建设的10项基本内容,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是胜利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可靠保证。 始终保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保证。该课题首先论证了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作为处理这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进而在分析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在境内外分裂破坏活动的基础上,突出地强调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问题,并提出了把自治与共治相结合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观点,提出了治穷治愚,致富致聪是打击“三股势力”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治本之策;继而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贯彻落实“十六字”原则,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的问题,并且明确提出了宗教政治化是宗教极端主义的产物这一理论观点;最后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切实搞好社会综合治理等关系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举措。 当这个课题研究的成果送审稿于2003年初上报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后,我们又根据有关专家的审读意见对送审稿作了大量修改,加强了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述。但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我们现在对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的认识还是初步的,在某些方面的认识甚至可能是片面的、不妥当的,敬请学界同仁加以指正。 杨发仁 写于2004年8月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