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生不需要理由,死不可抗拒”,然而,如今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能对人的生老病死进行人工干预,可同时,这也给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伦理和法律体系带来了各种难题和挑战。科学问题具有哲学意义,如何使这些基因、生物技术在其研究及应用过程中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权利和正当利益?相信你在读过本书后,懂得掌握生命和健康的权柄,懂得选择,懂得放弃,懂得维权,真正做到生得幸福,活得健康,死得安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命伦理与新健康/医学人文新健康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曹文妹//瞿晓敏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经常说“生不需要理由,死不可抗拒”,然而,如今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能对人的生老病死进行人工干预,可同时,这也给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伦理和法律体系带来了各种难题和挑战。科学问题具有哲学意义,如何使这些基因、生物技术在其研究及应用过程中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权利和正当利益?相信你在读过本书后,懂得掌握生命和健康的权柄,懂得选择,懂得放弃,懂得维权,真正做到生得幸福,活得健康,死得安宁。 目录 引言 ——在设计自我的道路上/1 第一章 生命起跑/5 第一节 选择生命的种子/7 (一)优生:不该抱之以恐惧/7 (二)人工生殖:技术已不成为难题/11 (三)生育:不仅是权利,同时也是义务/14 (四)供精人工授精:不是自己的,但可能是更好的/18 (五)试管婴儿:一个由露易丝·布朗开启的时代/24 (六)人为多胎:辅助生殖也应“计划”/28 (七)生、育分离:中国叫停“代理母亲”/33 (八)“克隆人”与“人造子宫”:“父”将不再是父,“母”将不再是母/39 第二节 生命备份、后代储备、健康加锁/45 (一)人类精子库:储备男性生命的种子/46 (二)生育权:两性之争/52 (三)卵子库:储备女性最具活力的生命种子/60 (四)有限克隆:人体器官备用库/66 第三节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69 (一)婚姻大事:健康之门自把守/70 (二)生男还是生女:自然法则少违抗/77 (三)留,还是流:健康最重要/86 (四)生,还是死:生存权利须尊重/88 第二章 漫漫人生路/9l 第一节 与健康同行的医学和伦理/92 (一)医学:以实现全民健康为宗旨/92 (二)医患关系:因健康和疾病而生/100 (三)权利义务:以增进健康为目的/104 第二节 生命质量与权益维护/109 (一)急症救治:医院,你无权让求医者走开/110 (二)疾病歧视:你的目光我的痛/l 12 (三)患者自主:我的健康理应我作主/122 (四)知情同意:我的健康我有权知晓/126 (五)术前签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133 (六)事故求偿:当健康权益受损时,我不该保持沉默/136 第三节 新需要、新选择、新问题/142 (一)消费医疗:医疗要求由我定/142 (二)克隆技术:潘多拉魔盒该不该打开/15l (三)基因治疗:受伦理困扰的希望/157 (四)人体试验:健康路上试药人/163 (五)器官移植:延续他人生命之火/168 第三章 走向终点/179 第一节 为了生命,是否需付任何的代价——生命价值观/180 (一)尊敬生命,莫讳死亡/180 (二)理智放弃或无谓抗争/:183 (三)关于生命价值的三种基本观点/186 第二节 科学之争还是伦理之辩——脑死亡/1 88 (一)医学高科技造就“有脉搏的尸体”/188 (二)脑死亡判定:只字重千斤/192 (三)植物人不等于脑死亡/198 (四)脑死亡:首先是科学问题/202 第三节 生死之柄掌控谁的手心——安乐死/205 (一)活着还是死去:植物人特丽的命运/206 (二)中国的“安乐死”事件/210 (三)“求死”无门:是延长生命,还是结束痛苦/215 (四)举步维艰的国外安乐死立法/220 (五)安乐死立法在中国/223 第四节 给死亡一点美丽——临终关怀/230 (一)跳出安乐死的怪圈/230 (二)临终关怀的出现和兴起/233 (三)让死亡不再成为恐惧/236 (四)善终:理想与现实/240 (五)生死观教育:完美人生必修课/244 结语 ——技术的可能与伦理的应该/247 试读章节 第一节选择生命的种子 有一句广告词说“自然就是美”。如果把它套用在人类的生育行为上,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人类不经任何优生干预而自然生出的痴呆患者、残疾患者比那些四肢健全、大脑正常的人富有美感。虽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不美可能是很自我的感受,但人类终归还是有着对美、对生命健康的大众化的判断标准。为了能拥有健康的后代,医学孜孜不息地探求着,社会也从来没有等闲视之。 (一)优生:不该抱之以恐惧 1883年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出版《人类的才能及发展》一书,创立了优生学。随之以后,优生运动应运而起。优生学在20世纪初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少国家相继成立了优生组织,制定了有关优生的法规和条例。1905年,德国、瑞典、奥地利、瑞士等国学者组成了第一个国际优生学组织“国际民族卫生学会”。1907年美国印第安纳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优生单行法律《优生法》,禁止有生理缺陷的人或遗传病患者结婚、生育。1912年在英国伦敦还举行了由十几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优生会议,成立了国际优生委员会。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经有20多个州相继制定了有关优生的法律和规定,强行对所谓“不健全的社会等级”实施绝育手术。这其中不仅包括盲人、聋哑人等有生理缺陷者,梅毒、肺结核和其他慢性传染病患者,还包括罪犯、吸毒者、流浪汉、孤儿和贫民。在这一时期,通过采取社会性措施禁止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患者结婚、强制绝育和流产等,是实现优生目的的主要手段。 二战时期,希特勒推行法西斯主义,利用优生学过于强调人的智能的遗传性等不成熟方面,搞所谓的人种优化,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为了防止所谓犹太人等“劣等种族”污染“亚利安人”高贵的血统,德国纳粹屠杀了数百万的犹太人。“优生”与如此血腥的事实沾上了边,不能不使人们对优生学、优生运动、优生政策等产生怀疑和恐惧,优生运动在西方趋于沉寂,优生学被打入“冷宫”也在情理之中。 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类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性疾病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识到遗传病的出现是由于遗传信息基因的改变,以及某些病毒和致癌物质所致,于是优生运动才重新兴起。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因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父母是否健康,即配偶双方身体和精神发育是否正常,有无疾病,有无烟酒或其他不良嗜好;二是精子和卵子是否带有不良遗传因素,是否近亲结婚;三是胚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是否一直处于良好的环境中,有充足的营养、氧气,胎盘血流是否正常;四是母亲所处大环境中有无水和空气污染,生活工作环境中是否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五是胎儿是否足月出生,产程是否顺利,有没有受到伤害、窒息或感染。 所以,现代意义上的“优生”,是指人为地采取各种健康保障措施,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防止和减少先天性和遗传性残疾儿的出生,以保障生育健康的后代。P7-9 序言 关注健康的时代风潮,在世纪之交吹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普遍深切地呼唤: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健康理念! 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真切体现。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正在逐步树立的科学发展观具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以人为本”。中国政府将不再把GDP作为测定发展的惟一标准,而是将环境、资源、社会进步等包括进来。人文之光照亮振兴之路,以人为本促发展,GDP不再是一切的一切。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是第一位的。经历过2003年SARS事件的中国,对此已有了异乎寻常的深刻认识。让人民生活得更健康,这将成为检验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为我们提供了追求和拥有健康的良好条件。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先决条件。但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实现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对健康的自我关怀,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全民自我保健,应该是民族健康生活的最重要的活力源泉。自我保健行动,不仅仅是对政府和社会卫生事业的配合与呼应,更是对政府和社会卫生事业力所不逮的空间的有益填充。 “生活得健康”,是当今中国人的一个深切的愿望。它意味着积极扬弃陈旧的生活方式,在科学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变革。扑面而来的各种健康流行时尚,成为人人关注健康的某种反映。但是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更需要科学的引导。真正的健康,应该立足于科学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变革,成为一种科学文化的体现。 “健康地生活”,将随着“全面小康”的逐步实现由理想变为现实。“生活得健康”不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已经成为举手投足间的自然流露,面对各种健康问题能够恰当应对和应付自如。当然,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段路我们正在走,而且会走得越来越好。 如果说“生活得健康”是我们的愿望和追求的话,那么,“健康地生活”应该是我们努力实现的一种常态。立足于科学指导下的生活方式变革,让健康像清新的空气一样,浸润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祖国医学的丰富宝藏,是我们的健康行为的坚强依托;而积极奋发的自我保健,则是我们的健康行为的响亮足音。 《医学人文:新健康丛书》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计划分辑陆续推出。丛书中的每一册,均凸显健康的某一鲜明主题,精心选择国内在各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撰写。丛书撰写采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叙述方式,辅以精致的插图,使之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丛书立足社会转型期的健康问题,着眼于医学模式的当代转变,紧贴生活方式的积极变革,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契合,力求对国内外有关新的健康理念的全面深入把握,并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探讨,充分考虑国内自我保健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读者的阅读接受心理,面向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群,使广大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健康的有益知识和启迪。 13亿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影响着全球卫生保健事业的格局。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愿本丛书能够对增进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完成健康行为转变,从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医学人文:新健康丛书》编委会 2004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