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是一位在“文革”的废墟上,在寻根文学思潮中崛起的用汉语写作的回族作家。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从回族作家特定的血缘文化背景来解读张承志的文学创作,从作家一再强调的“一腔异血”的情结上来审视与探讨对其人格塑造与精神追求所产生的深远的制约力。作者更从作家的母族宗教文化切入,剖析了作家因受非议与误解的精神孤独的悲剧根源。本书力求在较为开阔的多元文化参照中,对这位“混合——再生
型”的文化人格的作家及其创作表现进行新的探讨与审评。
导论 一次意味深远的文化皈依
上篇 人格论
第一章 精神浪子的追寻苦旅——张承志“寻父情结”探
第二章 母性:温暖和力量的生命启示——张承志笔下女性形象剖析
第三章 生命的特有诠释——“在路上”的张承志
第四章 关于“清洁”的四种话语系统——张承志“清洁精神”之透视
中篇 文体论
第五章 意象,为我们掀起文本的面纱——张承志和他的小说创作
第六章 一段无法绕行的“过渡带”——张承志和他的散文创作
第七章 一次尽情尽意的艺术驰骋——张承志和他的长诗创作
下篇 作品论
第八章 终于拥有了一块心灵草地——张承志与他的“草原小说”
第九章 文学操作背后的文化皈依——张承志与他的“母族小说”
第十章 天山:永恒的太阳——张承志与他的“天山小说”
第十一章 心血圆就的“英雄梦”——张承志笔下人物塑造瞥视
第十二章 语言引领下的文化透视——张承志创作中语言资源考
结语 迎遇“大师”的挑战
附录:专家评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