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久负盛名的畅销书作家和科普作家达娃·索贝尔,其成名代表作品《经度》(Longitude),一度风靡全球,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1996年度好书”、“英国年度出版大奖”等多项殊荣。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为本书撰写了新序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经度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作者 | (美)达娃·索贝尔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久负盛名的畅销书作家和科普作家达娃·索贝尔,其成名代表作品《经度》(Longitude),一度风靡全球,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1996年度好书”、“英国年度出版大奖”等多项殊荣。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为本书撰写了新序言。 内容推荐 “经度问题”是18世纪最棘手的科学难题。在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科学家们费尽心机,想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当时,整个欧洲的科学界─一从伽利略到牛顿─一都试图通过绘制天体图,从天空中找到解决方案。而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却独树一帜,大胆地提出了用机械方法(即使用一种能在海上提供精确时间的钟表)来解决该问题。他四十年如一日地潜心制作了后来被称作“精密时计”的完美计时器。 这是一段关于科学探索的传奇历史。整个故事中,随处可见英雄壮举与阴谋并存,智慧灵光与荒谬同在,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简明天文史、航海史和钟表制作史。 目录 致谢 中文版序 2005年十周年纪念版序言(尼尔·阿姆斯特朗) 第一章 假想的线 第二章 航行在精确计时前的大海上 第三章 漂泊在时钟机构般的宇宙中 第四章 装在魔瓶里的时间 第五章 怜悯药粉 第六章 经度奖金 第七章 木齿轮制造者的成长经历 第八章 “蚱蜢”出海 第九章 天钟的指针 第十章 钻石计时器 第十一章 水与火的考验 第十二章 两幅肖像的故事 第十三章 詹姆斯·库克船长的第二次航行 第十四章 天才作品的量产之路 第十五章 在子午线院内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约翰·哈里森生前请人给他画过两幅引入注目的肖像,它们一直保存至今。第一幅是由托马斯·金(Thomas King)创作的正式油画肖像,绘制时间在1765年10月至1766年5月之间。另一幅是由彼得·约瑟夫·塔沙尔特(Peter Joseph Tassaert)于1767年开始创作的版画。这幅版画显然是以第一幅画为蓝本进行创作的,因为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与那幅油画相同。实际上,它们之间只在一个细节上有出入——而恰恰就是这个差别,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让画中人感到屈辱和绝望的故事。 如今,这幅油画挂在老皇家天文台的画廊里。这表明哈里森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得到了承认。画中的他身穿咖啡色双排扣常礼服和西裤,采用坐姿,而他的发明则摆放在身旁。他右边是H-3;身后是他为另外几个计时器设计制作的高精度烤架摆调节器。他坐在那里,后背挺直,带着志得意满的神色,却并不显得趾高气扬。他头戴白色的绅士假发,面部光洁得令人难以置信。(根据哈里森在童年康复病体时迷上钟表的那个故事,他当时患的是重症天花。但是,从这张画看来,要么是那个传说有误,要么是他神奇地复了原,要么就是画家故意将那些麻子掩去未画。) 他双目乎视,只是因为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蓝色的眼睛显得有点泪光闪闪的。只有那中间上拱的双眉以及眉宇间的皱纹,才暴露出他匠人式的谨慎和时刻萦绕心头的焦虑。他左手叉腰,放在髋部。而右小臂则搁在桌子上,手里握着……那块杰弗里斯怀表! H-4到哪去了呢?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它早已制成多时了,而且一直被哈里森当作心肝宝贝。他原本是想坚持将H-4画进去的。事实上,它真的出现在塔沙尔特的版画中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版画和油画对哈里森手腕这个地方的处理大不相同,在版画中,他的右手空着,掌心向上,隐约地显示出要伸向H-4的姿势。现在,这块表上,因透视变形缩短了一点,下面是它的几张设计图。应该承认,时计H-4看起来确实太大了,没法像比它小一半的杰弗里斯怀表那样,轻松地握在哈里森手中。 H-4之所以没有出现在油画上,是因为作画时它根本就不在哈里森手里。哈里森请人创作版画肖像时,正好赶上他逐渐获得“经度发现者”这个美名的时候,于是H-4给换了上去。而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将哈里森逼到了忍无可忍受的地步。 1764年夏天,这块表参加了令人气恼的第二次试验,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经度局什么话也没说。经度局的委员们在等数学家将H-4的计算结果和天文学家在朴次茅斯和巴巴多斯岛的经度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因为要将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才能作出判断。当他们得到最终报告时,经度局的官员们承认他们“一致认为,上述时计能以足够高的准确度进行计时。”他们除了这么说之外几乎别无选择,因为结果证明,这块表可以将经度确定到10英里的范围之内——比经度法案条款规定的精确度还高出两倍有余!但是这一巨大的成功只不过为哈里森赢得了一场小小的胜利。这块表和它的制作者还要进行大量的解释工作。 那个秋天,经度局提出可以给他一半的奖金,条件是哈里森要将所有的航海钟上缴给他们,并完全揭秘H-4内部的神奇钟表机构。如果哈里森想要获得20000英镑的全额奖金,他还得监制出两台而不是一台H-4的复制品,以证明其设计和工作性能具有可重复性。 让事态发展更趋紧张的是,纳撒尼尔·布利斯打破了皇家天文官长期担任这个职务的一贯传统。约翰·弗拉姆斯蒂德当了40年皇家天文官,埃德蒙·哈雷和詹姆斯·布雷德利在这一岗位上都干了20多年,而布利斯任职才两年就去世了。果然不出哈里森所料,1765年1月宣布的新任皇家天文官——因而也是经度局的当然委员——就是他的死对头内维尔·马斯基林。 32岁的马斯基林就任第五任皇家天文官的那天是星期五。就在第二天(即2月9日星期六)的早上,甚至还在举行亲吻英王手背的参拜仪式之前,马斯基林就作为经度局最新的委员参加了经度局预定的会议。马斯基林倾听了委员们围绕向哈里森付款这件棘手的事情所展开的辩论,并补充提议向伦哈德·欧拉和托拜厄斯·迈耶的遗孀颁发奖金。然后,马斯基林才转入自己的议事安排。 他大声地宣读了一份长长的旨在鼓吹“月距法”的备忘录。他带来的四位东印度公司船长都异口同声地附和着这种论调。他们说,他们根据马斯基林在《英国海员指南》上列出的步骤,多次使用过“月距法”,而且每次都只用了四个小时左右就算出了经度。他们同意马斯基林的主张:应该出版并广泛发行这些月球表,这样,“该方法就可以更方便地为水手们所普遍采用了。” 这标志着确立“月距法”正统地位的活动再次掀起高潮。哈里森的精确时计也许是可以更快地给出结果,但它毕竟是个怪兮兮的东西,哪里比得上人人都能用上的天体! 1765年,国会通过了一道新的经度法案,使得哈里森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之中。这道法案的正式名称是“乔治三世第五号法案”;它对1714年的旧经度法案进行丫说明,并补充了一些专为哈里森而设的特别条款。该法案甚至在一开头就对哈里森指名道姓,称他当前处在与经度局作对的状态。P113-116 序言 我非常荣幸地看到,这本小书在过去十年中被翻译成了包括希伯来语、冰岛语和土耳其语在内的三十种外国文字。不过,这个新的汉语译本让我感到格外亲切,因为我有幸参与了它的翻译过程。 我并不懂汉语,既不会说,也读不来,我之所以能参与到其中,要多谢我那出色的译者——肖明波,他为了确保翻译的正确性,与我通了信。过去,也有一两个译者向我提出过一两个问题,但是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在孤军奋战,根本没咨询过我。而肖明波每翻译一章都会(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我一封挺长的信,希望再三查证不熟悉的单词的细微涵义或措辞的微妙变化。尽管这种交流为我增加了相当多的额外工作(!),但我知道明波的工作更艰苦。因此,我很高兴能帮助他,也很荣幸地得知他对正确理解我的原意那么看重,我衷心地感谢他,并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会有更多的中国读者喜爱这个故事。 达娃·索贝尔 2006年12月4日 后记 《经度》是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达娃·索贝尔(Dava Sobel)女士的成名作。它在1995年出版后不久,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蝉联达数十周之久。本书在国际上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著名作家索尔·贝娄和卡尔维诺以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都对它十分欣赏。这本书还荣获了包括“美国图书馆协会1996年度好书”、“英国年度出版大奖”、“法国Le Prix Faubert de Coton大奖”、“意大利Premio del Mare Circeo大奖”、“英国Rhone-Poulenc大奖决赛入围作品”在内的多项殊荣。由于书中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1998年美国PBS公司根据该书摄制了纪录片《沧海迷航:寻找经度的故事》(Los at Sea:the Search for Longitude);后来A&E公司又将它改编成电视连续短剧;2000年英国BBC公司还将该书的故事搬上了银幕,拍摄成同名故事片。到目前为止,《经度》一书已被翻译成三十国文字,其中包括了1998年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繁体中文译本(由范昱峰、刘铁虎翻译),以及2000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简体中文译本(由汤江波翻译)。 一本科普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在相当程度上还得归功于其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水平、引人人胜的讲故事能力以及从科学史中发掘绝妙素材的才华。达娃·索贝尔曾担任《纽约时报》科学专栏的记者,并为《奥杜邦》(Audubon)、《发现》(Discover)、《生活》(Life)、《纽约客》(The Nea Yorker)以及《哈佛杂志》(Harvard Magazine)等期刊撰写过大量以科学研究和科技史为题材的文章。除了一炮打红的《经度》之外,达娃·索贝尔后来又出版了《伽利略的女儿》和《行星》等畅销科普著作,并接二连三地获得大奖。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还向她授予了2001年度“个人公众服务奖”,以表彰她在提高普通民众科技意识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达娃还是国际天文联合会(IAU)行星定义委员会的委员。不久前,该委员会向2006年IAU大会提交丁决议草案,最终剥夺了冥王星“大行星”的地位,造成举世轰动。 在收集资料时,我发现达娃·索贝尔和她的《经度》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顺畅和辉煌,而是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曲折的道路。1993年,她丈夫离开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她就去参加了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经度研讨会。后来,她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这对我来说是一次美好的逃离,如果我仍然维持着婚姻,我想我也不会动笔写这本书丁。”她这段经历不禁让我们想起书中最后一章的情节:古尔德少校通过修复哈里森的钟表,走出了个人悲剧的阴影,“恢复了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安宁”。达娃·索贝尔在为《经度》寻找出版社时也颇费周折。在美国,书稿被多家出版社退回,最后才由小出版社Walker & Company接受出版。在英国的Fourth Estate出版社表示愿意出版该书之前,它也遭到过十家英国出版社退稿。真是好事多磨!这不是也和本书主人公的遭遇有些神似吗?当《经度》和《伽利略的女儿》两本书大获成功之后,许多知名的大出版社就开始在她的门外排队,殷切地期待着她下一本书的脱稿…… …… 达娃·索贝尔认为“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不是为学术研究而写作的”,所以在原书中没有使用注解。但是,为了方便普通中文读者理解,我们还是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互联网资源,适当地添加了一些译注——所有注释均为译者所加,特此说明。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广泛地参阅了海南版中译本的译文,并通过台湾的时报阅读网(http://www.readingtimes.com.tw),查看和参考了台湾版的有关资料,在此向这两个译本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我的责任编辑周运先生,他不仅给予我高度的信任,耐心地为我提供指导,而且还多次慷慨地赠书给我。感谢匡腊英老师,她两次阅读了本书译稿,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修改意见。感谢我的爱人张静老师,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我,还分担了为本书添加注解和译名对照表等方面的工作,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完成。帮助过译者的人还有很多,难以——列举,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译者非常用心地翻译了这本书,但是由于才疏学浅,难免出错,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不吝指正。 译者 2006年12月12日 于厦门瓢饮斋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兼顾了科学的饶有趣味的故事……凡是对历史、地理、天文、航海、钟表制作,以及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野心和贪欲感兴趣的读者,都会悠游其中,流连忘返。 ——《费城问询者报》 只有索贝尔这种兼具天文和心理两方面知识背景的人,才写得出《经度》这样一本书,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讲得也很生动。 ——黛安娜·阿克曼,《感官自然史》作者 航海精密时计是一件光彩夺目而又令人着迷的东西,但是它并不简单。想把它解释清楚,作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就像钟表匠摆弄制表工具一样自如才行。令人高兴的是达娃。索贝尔正是这样一位作家。 ——帕特里克·奥布赖恩,《海军准将》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