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影响生活的77条心理定律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朱彤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的心理现象,是生活海洋中最复杂多变、丰富深邃的现象。心理现象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熟悉它,但对心理活动何以发生、如何发生,却不一定能说清楚。

本书不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常见而有趣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说明。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有一个大略的了解。

内容推荐

本书不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出发,选择一些重要而有趣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说明,使读者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有一个大略的了解。

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严肃的,作者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希望能激活读者先前熟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建构它们,生成自己的理解,从而受到智慧的启迪。

目录

前言

一、对世界的认知

1.心理暗示的作用

2.记忆系统性定律

3.感官协同效应

4.记忆选择性定律

5.角色深化效应

6.对比效应

7.格式塔定律

8.功能固着心理

9.控制错觉定律

10.酝酿灵感定律

二、奇特的个性心理

11.需求递进定律

12.选择适度定律

13.定位效应

14.心理张力调节定律

15.大小刺激定律

16.自我宽恕心理

17.厚脸皮效应

18.狄德罗效应

19.沉没成本定律

20.角色认同效应

21.凡勃伦效应

22.不值得定律

23.手表定理

24.最后通牒效应

三、把握情绪的脉动

25.逆反心理

26.超限效应

27.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28.代偿心理

29.情绪周期定律

30.霍桑效应

31.“安德那林高度兴奋综合征”效应

32.海格力斯效应

33.自杀定律

34.心情影响健康定律

35.心情影响疲劳定律

36.生物状态影响情绪定律

37.动作影响心理定律

38.天气定律

39.颜色定律

40.音乐定律

四、人际的心理博奔

41.以貌取人心理

42.自我暴露定律

43.相似定律

44.互补定律

45.两情相悦定律

46.自己人效应

47.喜爱不完美定律

48.见面次数定律

49.互惠原理

50.交往适度定律

51.好心情乐助人定律

52.身体语言定律

53.姿势反射效应

54.欲扬先抑定律

55.投射心理

56.出其不意效应

57.得寸进尺效应

58.二选一效应

59.微小让步定律

60.主场优势效应

61.单面和双面宣传定律

62.情感与理性宣传定律

五、社会中的心理现象

63.竞争优势效应

64.模仿效应

65.从众心理

66.权威效应

67.社会角色规范定律

68.社会角色转换定律

69.社会促进和社会促退定律

70.权力膨胀定律

71.传播扭曲效应

72.群体极化效应

73.社会感染定律

74.奥尔森定律

75.破窗效应

76.时尚定律

77.马太效应

试读章节

11.需求递进定律

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级的需求。

定律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的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及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之间的差异在于:低级的需要比高级的需要更为强烈,与动物所拥有的需要更相似:而高级的需要却是人类所特有的。虽然高级需要与生存没有直接关系,但高级需要的满足是更值得追求的,因为能引出更深刻的幸福体验,达到精神安宁和内在生活的充实。

生活启示

人的需要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总是原有的需要满足了,又产生新的需要。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人的感觉器官同外界接触,随着接触多而频繁,感觉会随之衰减。衰减率与满足程度成正比,满足度越高,衰减率越高。就像俗话说的:“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一般说来,当人们产生了某种欲求或需要时,心理就会产生不安与紧张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随后就选择或寻找目标。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了满足需要的活动。这种活动进行时,需要就在不断满足过程中削弱。行为结束,人的心理紧张消除,然后又有新的需要发生,再引起第二个行为。就这样周而复始,不断递进。

人们常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春秋时荀子也说过:“贵为天子,欲不可尽。”意思是像天子那样的地位,能得到最大的享受,可是欲望仍然是无穷无尽。这些话和成语“得陇望蜀”一样,常常含有贬义,但是如果从心理学来看,却是人的客观属性,是“需求递进”理论的反映。

从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可以看出人们需求的递进特点。有人说.匮乏的年代,人们需要温饱;温饱的年代,人们需要安宁。在住房方面,匮乏的年代,人们没地方住,大家挤在筒子楼里面,忍受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只要有一套房,哪怕不是成套住宅,也觉得很不错了。但是摆脱了匮乏年代,人们就需要追求温饱,这个时候,人们对住房有了更高的需求,像居住面积、是否成套、家里有没有厨房和厕所,都成了关心的内容。而满足了温饱后,人们对安居、安宁就有要求了,需要安逸地居住——安居才能乐业。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低级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往往无法顾及高级需要。

比如穷人到垃圾桶里捡废品,是为了满足温饱这种生理需要,也就无法顾及面子和尊严。而有的人则在满足了前三个需要后,努力追求第四个需要,即别人的尊重。比如收入比较高的人,买高档汽车,不仅为了代步,更是为了形象。有的成功人士,拥有了大量财富,开始追求为他人造福的慈善事业,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心理智慧

我们应该把需求的递进,作为提升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努力去实现需求层级中更高级的需求。不应把需求变成不择手段、无止境追求个人利益的动力,如许多贪官利用职权贪污腐化,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蛀虫,是为人所不齿的。

12.选择适度定律

在选择中,选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度才好。

定律解析

一般人都知道,我们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如果选择面过窄,肯定不利于做出好的选择。因为好坏、优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只有拟订出一定的可能方案来对比,判断和决策才能比较合理。

但是另一方面,选择方案过多也不好。因为选择方案过多,会搅得人们心神不宁,让人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是,“多方案”成了“无方案”,什么方案也确定不下来,也就是俗话说的“挑花眼了”。这当然不利于做出好的选择。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面临既不多也不少的选项,才容易做出最好的选择。这叫“选择适度定律”。

从下面两个实验中可以看出来。

科学家让一组被试者在6种巧克力中选择自己想买的,而另一组被试者则在30种巧克力中选择。结果在后一组中,有更多的人感到所选的巧克力不大好吃,对自己的选择有点后悔。

还有一个实验,是在加州斯坦福大学附近的一个超市进行的。工作人员在超市里摆两个小吃摊,一个有6种口味,另一个有24种口味。结果显示:有24种口味的摊位吸引的顾客较多,242位经过的客人中60%停下试吃;而6种口味的小吃摊前260个经过的客人中只有40%的人停下试吃。可是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在有6种12味的摊位前停下的顾客,30%都至少买了一瓶果酱,而24种口味摊位前的试吃者中只有3%的人买了东西。

这两个试验证明,人们面临过多的选择时,容易无所适从.而不容易做出决断。

生活启示

中国历史上有个“歧路亡羊”的故事。一天,杨子的邻居在牧羊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一队车马,羊群因受惊散开了。他回家清点时,发现丢了一只羊,就召集全家人和杨子的一个童仆,一起去找羊。杨子问:“用得着这样兴师动众吗?”邻居说:“山野、田问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过来。”

大家沿着回来的路走,遇到岔路就派一个人去找。没多久。带去的人就分光了,剩下这个邻居自己走着大路。可是没走多远,前面又出现了岔路,他任选了一条路走了过去。又走了一会儿,发现前面又有岔路,就感到无可奈何了。这时天黑了,他只好打道回府。碰到其他人也说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面对的选择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反而很难做出决定。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存在类似的规律。

比如在求偶问题上,总嫌选择面太窄而无法找到更好的,于是进行大量的选择,频繁地相亲。可结果是,看的人太多,挑花了眼,也不知道到底哪个适合自己。这样犹豫不决,不知不觉蹉跎了岁月,过了适婚年龄。到后来选择面忽然变窄了,也同样不好选择了。

在管理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对于管理者来说,工作中经常会面对来自各方的意见。就像俗语说的:“筑室道旁,三年不成。”如果谁的意见都听,就等于没有意见。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给出意见的动机也不尽相同。过多的意见中,可能有互相矛盾的,反而会混淆视听,把思维搅乱。因此过于注重吸取别人的意见,只会使自己更拿不定主意,失去主见。P25-P28

序言

人是万物之灵。人之所以能区别于地球上一切其他生物,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理智,有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现象,是生活海洋中最复杂多变、丰富深邃的现象。心理现象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熟悉它,但对心理活动何以发生、如何发生,却不一定能说清楚。而心理学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从理论上弄清楚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从而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利用这些规律,发挥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凡是人类的一切行为,如爱情、人类动机、人类犯罪、经济行为、人际关系、变态心理、身与心的关系等,都可以用分类的心理学科来专门探讨,提出有力的结论来参考。因为心理学处于一系列学科的结合点上,是一种交叉学科。它与各种不同的领域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经纬万端,举足轻重。

本书不拘泥于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常见而有趣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说明。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有一个大略的了解。例如:

为什么我们去陌生的地方,会感到时间过得更慢?

为什么我们亲自表述一个观点,会加深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为什么人们做简单的事时,身边有人会提高效率,而做复杂的事,身边有人却会降低效率?

人们在拥有一件物品后,往往去购买更多的东西与之配套,这对我们是否有利?

一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能否通过其他愿望的满足,来进行代替和补偿?

从事比较刺激和冒险的运动,为什么事后会感到身心极大的放松?

在人际交往中,为什么太完美的人不招人喜欢?

在谈判中,为什么讨价次数一般不宜超过三次?

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严肃的,而书中尽量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进行介绍、演绎,希望能激活读者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受到智慧的启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