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差异》除“重新编制的战后东亚殖民主义”专题外,其他论文看似论题分散,但如果从当代大家刘述选教授论文提示的“跨文化研究与诠释问题”角度去看,就会发现,由于我们当下的生存处境和知识处境本身就是长期文化交往的结果,因此只要较深触及文化问题和生存问题的论文其内在都有着深层相关性。在这一意义上,这些看似论题分散的论题和书评其实恰恰是有效相关的。更何况,即使不论这种深层相关性,每篇论文和书评在它们所处理的论题也都作出了切实的贡献。
本辑特稿
跨文化研究与诠释问题举隅:儒家传统对于知识与价值的理解
最新编制的战后东亚殖民主义
何为“责任”?何为“主体”?——质疑所谓的“战后”
三木清思想中的“技术”、“动员”、“空间”——东亚统合体论与构想力的理论
从“帝国臣民”到“日本国民”——国民概念变迁
“少数族群”还是“国民”——在日朝鲜人的进行之路
后殖民的政治与“在日”文学
洞窟唤起的冲绳战记忆
战后开拓与农民斗争——社会运动中的“难民”体验
关于“返回祖国”
欲望/忘却“美国”的日本战后——“基地”与“消费”文化的错综关系
古代视点
论汤祖剧作与剧论中之情、理、势
金圣叹的诗歌理论及批评实践
当代视点
“现代化”的期待,还是“现代性”的忧思?——从“韦伯翻译”看1990年代以来的“西学想像”
汉学视点
马若瑟的选择:《赵氏孤儿》翻译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缘由
古今书评
评《实用主义的误读——杜威哲学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影响》
评《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家”的思想论争》
著译著简介
英文目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