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译海心悟--中国古典文化翻译别论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李照国
出版社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教学改革,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重提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弄清改革中何者为本、何者为标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的预见性、时机性、条理性和交互性呢?这是我们从教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内容推荐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教学改革,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重提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弄清改革中何者为本、何者为标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孔子的教育有四项内容:文献、实践、忠实和信义。“文”就是努力学好教材,“行”就是重视实际应用,“忠”就是踏踏实实,“义”就是端正思想。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的预见性、时机性、条理性和交互性呢?这是我们从教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录

心语别叙

读书别议

窗外

梦趣

道白

白夜

絮言

也许

真是

妙语

生活

回头

白字

动静

意外

并非

糠心

真诚

回首

落叶

语录

例如

得意

情趣

小憩

花绪

固本

没醉

原则

胆大

说译

说画

印记

变化

圆原

切磋琢磨

有无之辨

古今之辨

胡子

实例

学问之道

狗年宣言

《译海心语》出版后语

译趣别谈

译谁无过

病未及死,吾自勉之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翻也者,如翻跟头

俗成之后

咬文嚼字

杂家与译家

七步改造

壮观意境

宿善不祥

译之不易

鸟不走,马不飞

绿林博士

瑕不掩瑜

峰回路转

消息重隔

如此比量

求之不易

难得尽善

文以足言

叹为观止

习以为常

妙犹可言

言犹可食

跛鳖千里

推拿之学

《下酒令》与《喷饭曲》

学而时习

《黄帝内经》译者例言

译事别论

《黄帝译经》引言

象声词与诗词翻译

《大学》的解读与翻译

人云不必亦云

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审稿会上的发言

授业别录

极品学子

我的一点体会

随想

双语教学:欲说还休

我的外语教学观

试读章节

“译谁无过”之说,自然别解于“人谁无过”之训。古语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此说几成箴言,传颂千载。人皆谓之圣人之言,我亦从未疑之。

近阅《左传》却意外发现,此言并非出自圣人之口,实为晋灵公臣子士季之发挥!这一发现令我十分汗颜,暗自思忖,在对外译介中国文化时,一定还有译者像本人这样以讹传讹,谬流四海。想到此,尤感西语misinterpret the one and misinform the other与汉译“误解作者,误达读者,是为译者”之人木三分。

子木先生在劝我“切勿负尘太重”时,有“译无不过”之说。仔细思量,先生之言竞颇有道理。一个人,无论译技多么高超,知识多么渊博,总难穷尽古今学说,总有目力不及、心力未达之处。因此《论语》中就有如下实录: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向孔子请教务农之道,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叉清教种菜之道。孔子又回答说:“我不如老圃。”孔子对樊迟所挂记之事,似乎颇不以为然。所以背过樊迟,孔子即叹道: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但孔夫子毕竟实事求是,没有掩饰其短,仅此一点,就比俗尘高士高出几筹。况且“术业有专修”,即便圣人,亦非样样精通,事事洞晓。曾见方成先生一画,一权贵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口若悬河,标题为“嘴大真理多”。不知其嘴比孔夫子大还是其真理比孔夫子多。

孔夫子不懂绝不装懂,不明绝不自以为明。这看似颇不为高的高明之处,不独俗尘名士应悉心习之,译坛众生亦当时时效法。如此方能真正领会士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远古之劝。

《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不行为君之道,横征暴敛,残害无辜,朝臣为之惶恐。士会巧施良技,使灵公“知过矣,将改之”。于是士季对灵公讲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番道理。这番道理不仅对君王治国安邦大有教益,就是对执笔从译之士,亦颇多现实意义。

为明原委,兹录士季原话如下,以作比较: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

士季大意是说,人皆有过失之时,然知过能改,则是绝大善举。故而《诗经》有无不有始,很难有终之说。为善一时不难,持之以恒不易。陛下若能始终知错即改,则国家稳固,群臣有倚,百姓有望。《诗经》又载,宣王有失,臣仲山甫设法纠正。陛下若能自行改过,则江山万世永固。

友人曾致函于我,叹译事批评之不易。我想,若译人亦如士季所言,“能补过也”,则“近乎勇”矣,译事亦将“不废矣”。

日前学界小聚,有好事者论及我之翻译,不慎搅起论争,有不平者拍案而起,引得众人口诛笔伐,恍然“梁效”再世。会后不久,小道消息即传人朔方,数小时后又漂洋过海灌人明冠先生之耳。先生夜半来电安抚于我,重弹避海免晦之调。我则睡意朦胧地自言自语了一番“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道理,未了竟言不由衷地道:“病未及死,吾自勉之。”而先生则以“待及死时,谁将慰君”以警之。

自大学毕业以来,泛舟译海廿载,风雨飘摇,心时惮惮。虽时有“沉舟病树”之忧,然总以晋臣卻克、张侯于齐晋两国鞍地(春秋时齐国地名,今济南附近)之战的忠勇表现为楷模,以鼓志气,以壮心威,并未太多留意海内风鼓浪涌之势。  据《左传·成公二年》载,鲁成公二年癸酉日,齐晋两国激战于鞍,卻克与张侯共为晋侯驭驾。战事一开,卻克即被敌箭射中,“血流及履”,但他依然驱车奋进,“未绝鼓音”。张侯也未幸免,被敌箭从手射穿至肘。虽然伤重如此,他却一无所惧,折断利箭,扬鞭策马,直指敌阵。卻克告之以伤情,张侯则凛然道:“病未及死,吾自勉之。”不但未止,反而拽过鼓槌,边驭边击,大振军威。齐军战马狂吼,万箭齐发,长驱直入。最终使“齐师败绩”。(P91-95)

序言

昨与先生通话,知其新作《译海心悟》即将出版。对此,“老夫”不免有点“卿发少年”之“狂”,竟自告奋勇地为之作序!

我虽是先生的忠实朋友,却不是先生的“忠实读者”,因为我不谙外文。之所以惦念先生这本书,实在是为先生二十年来愁煞人的秋风秋雨而寝食不安。

二十年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先生“躲进小楼”,却难“成一统”;“管他冬夏”,又尽予“春秋”;虽常有“负薪之忧”,又多付“流水落花”。

欧阳修《玉楼春》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也许以“风雨”、“春秋”度先生之“古道西风瘦马”,实在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每与先生相见,总使我想起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句。甚至对沈义父《乐府指迷》中以“红雨”代“桃”、“灞岸”代“柳”的警示颇生同感。

先生似有所悟,曾以苏轼《龙水吟》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示我。待查了苏词后,却发现那后面的一句竟是“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忍辱负重者何?先生之举足可释之。天情地景怎解?唯有心语方能明之。

秦义川

丙戌年冬于乌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