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为封建时代国家最高统治者医治疾病的大夫,他们留下的或许是美名,也或许是臭名,但他们在历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试图从史料中搜索出他们的蛛丝马迹,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把他们的经验展现给今人,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特殊的人群,了解他们生活的全景。同时,本书也力求着眼于精选一些养生、保健及美容的心得,让这些尘封已久的宫中秘方能够古为今用,对今人有所借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代宫廷御医档案揭秘/中医文化之旅 |
分类 | |
作者 | 赵阳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为封建时代国家最高统治者医治疾病的大夫,他们留下的或许是美名,也或许是臭名,但他们在历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试图从史料中搜索出他们的蛛丝马迹,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把他们的经验展现给今人,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特殊的人群,了解他们生活的全景。同时,本书也力求着眼于精选一些养生、保健及美容的心得,让这些尘封已久的宫中秘方能够古为今用,对今人有所借鉴。 内容推荐 他们,不是普通的医生; 他们,每天要面对的不是普通的病人,而是比他们尊贵百倍的皇上、皇后、太后、皇子、皇妃……他们,有的在朝中做官,有的在民间行医,都由于出色的医术而被皇帝钦点;他们,有的在一夜之间就享有了无尽的荣华富贵,有的却因皇上的一念只差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阅读光怪陆离的御医故事,体验源远流长的养生精髓,品味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目录 先秦 1.御医制度 医巫共舞,御医始叫“疾小臣”/3 医生分四类,食医地位高/3 延伸阅读——《周礼·天官》原文选读/4 考核分五等,论功行赏/4 2.御医故事 神医扁鹊死于御医毒手/5 神通各显,法无常规/6 延伸阅读——《左传·成公十年》原文选读/7 秦汉 1.御医制度 拿着药囊上朝的秦代御医/11 延伸阅读——《史记-刺客列传》原文选读/12 汉代出现了第一位女御医/13 东汉开始设立专门的尝药制度/13 汉代的药品管理已成体系/13 2.御医故事 小女舍身救父,御医妙术得传后人/14 养生贴士——从面色判断五脏健康状况的五色诊法/14 女御医施毒于加害皇后/15 方药解析——中药附子是孕妇绝对禁用的/16 郭玉体会的御医“四难”/17 三国两晋南北朝 1..御医制度 北周御医职位划分最细/21 太医博士执掌医学教育/21 御医主持官修医书工程/21 2.御医故事 发明寸口切脉法,细分24种脉象/22 徐氏家族——名医辈出的御医世家/23 延伸阅读——《南史列传二十二》原文选读/24 能言善辩的乖巧御医/25 养生贴士——关于智齿的医学知识/26 惨遭杀戮的御医们/27 养生贴士——“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28 敢下猛约、敢说真话的御医姚僧垣/28 方药解析——“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辩/29 碑文居然是医书/30 养生贴士——《褚氏遗书》养生箴言/30 一脉知生死,一脉知男女/31 为皇帝炼丹的“山中宰相”/31 养生贴士——《养性延命录》养生精髓/32 隋唐五代 1.御医制度 太医署、尚药局、药藏局三足鼎立/35 太医署——御医人才的培养基地/35 尚药局——直接为帝王服务/36 药藏局——专为太了的保健机构/36 医疗管理制度执法严苛/36 2.御医故事 看画看冰疗隋炀帝燥热顽疾/38 钻研病因的太医博士/39 方药解析——杏仁五味蒸羊肉/39 养生贴士——自我按摩凤池穴好处多多/40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约典主要出自御医之于/40 李世民御驾探望百岁御医/41 熏蒸疗法解决吃约难题/42 延伸阅读——《旧唐书》中许胤宗治愈柳太后中风的记载/43 为治病敢把皇上扎出血/43 养生贴士——放血疗法和百会穴/44 因病学医终成百岁药王/44 延伸阅读——关于“悬丝诊脉”的真伪/45 养生贴士——“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46 漂亮公主引致御医史上的最人惨案/46 武则天时代的御医三杰/47 方药解析——备急褒衣香方 加味令面白如玉方/48 语中的受宠,一丹献错遭砍/49 延伸阅读——《隋书·列传四十三》原文选读/49 一代女皇的长寿保鲜绝招/50 养生贴士——中药益母草的保健小知识/51 方药解析——大豆煎 红玉膏 药澡豆 太平公主面药 驿马丸红白散/51 宋代 1.御医制度 最高领导是翰林/55 太监管着御药院/55 太医局专司教育/56 学医要经“三舍考选法”/56 宋朝皇帝勤学医/57 养生贴士——宋徽宗《圣济经》中的饮食调养法/57 宫中生育也有序/58 2.御医故事 自己给自己治病的御医/59 方药解析一一钱乙创制的千古名方——六味地黄丸/60 针灸铜人诞七,针灸考试扎铜人/60 做了武官又做御医/62 从来不看医书的御医/62 道士领皇命,还俗编医书/62 养生贴士——《太平圣惠方》中正确服用中药的方法/63 皇帝下诏御医主编的两部方剂巨著/63 方药解析——四君子汤 藿香正气散/64 “民间御医”偏方治大病/65 方药解析——粉黛散/65 治病有功不忘谢扃鹊/66 不做御医留美名,却做奸臣乱朝政/67 方药解析——补肾壮阳中药——淫羊藿/67 辽西夏金元 1.御医制度 辽帝喜欢汉医治病/71 西夏王看病求助邻国御医/71 金代汉族御医备受歧视/71 元代太医院院使官阶高达正二品/72 考医也要“科举试”/72 2.御医制度 既给皇上治病,又帮皇上治国/74 方药解析——御前洗面药 皇后洗面药 仙方刷牙药 三圣膏/75 忽思慧——中国元代的“大长今”/76 方药解析——羊肾韭菜粥/76 方药解析——茄子馒头/77 养生贴士——《饮膳正要》中的食物相克观点/77 养生贴士——《饮膳正要》中的养生观点/78 养生贴士——《饮膳正要》中的食物中毒解毒观点/79 明代 1.御医制度 太医院围着皇上转/83 南北两院制,北院握大权/83 御药房里三件事,件件要命/84 后宫医疗各就各位/85 一代为医,代代为医/86 御医选拔三条路:考试、推荐和捐钱/87 好药源源上贡,香料最吃香/87 方药解析——容颜不老方/88 2.御医故事 先关御医再吃药,用药见效才放人/89 延伸阅读——《明史·列传一百八十七》原文选读/89 方药解析——使药——甘草/90 三朝得宠,不做清罪反升职/90 养生贴士——芹菜/91 无心捅柳却平步青云的御医/92 救了皇上的命,吓死自己的命/93 一书写就针灸十大真经/94 养生贴士——节气灸/95 从古代秘籍中发现的灵感/95 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的药物宝典/96 太医院里两对父了兵/97 延伸阅读——《万病回春》原文选读/98 古墓再现尘封五百年的御医身世/99 清 代 1.御医制度 昔日太医院,今口人杂院/103 成为御医需经十年考级修炼/104 御医出诊环环相接,事市都要记录存案/106 御药房越建越多/108 四个渠道进御药,药房藏有“美国头痛膏”/108 宫中风行没痫要请“平安脉”/110 方药解析——仙药茶琼玉膏/111 2.御医故事 皇上御医共推“治痘工程”/112 养生贴士——茯苓和茯苓饼/112 洋御医迷倒康熙帝/113 延伸阅读——白晋《康熙帝传》原文选读/114 客串御医也上瘾/115 养生贴士——坐汤康熙对坐汤之法的评价/117 养生贴士——康熙的养生之道/117 饱受磨难的“京中第一好医官”/118 方药解析——孩儿茶/118 乾隆爷长寿办法最多/119 养生贴士——药酒的小知识/121 临终脉案,记求死亡的最后关头/122 方药解析——生脉饮/123 同治最后的三十七天/123 从御医医案解密隆裕皇后和珍妃的病情/124 方药解析——漱口方刷牙散/125 瀛台十年,看痫近下次/126 给“老佛爷”看病不能察言观色/128 进宫给慈禧看病,出宫写日记披露/129 方药解析一一二至丸 朱砂安神丸/131 慈禧长寿四部曲/131 头发成心病,御医招数多/133 老年慈禧疾病一波接一波/134 试读章节 同治,爱新觉罗·载淳,是咸丰帝的长予,尽管他的母亲慈禧太后在清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这个六岁即位的少年天了,仪仅做r十三年的皇帝,不到二十岁就命归西天了,他在清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政绩可言,不过在清史医案中,他最后的三十七天是怎样度过的,却有详细的医簿记载,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这个可怜的皇上在遭受病魔折磨时,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同治发病是在同治十三年的阴历十月三十日,当灭有两次诊脉,御医王允之早晨诊脉后认为皇上脉息弦软而虚,原来主要是因为生病气虚,但是今天似乎有气阻昏晕的现象,王允之认为同治的病情有所加重,气血太虚,开出了助气化饮汤早晨服用。到下午御医李德立、庄守和又再次诊脉,也是认为同治脉息浮数而细,气血不通,气郁体内,导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腿软。并在同治身上发现皮肤已经发出疹形但还没有发出,他们开了益阴清解饮,晚上服用,同时要求避风调理。可以看出这时同治有发热、头晕、气虚等症状,身上已经有疹形,从御医的诊疗方法上看,也是表明同治得了天花。尽管从康熙时期开始已经用种痘法给每个皇予都进行了预防,不过并不是百分百成功,同治就是这样一个种痘失败的倒霉皇帝。P123 序言 御医,他们不是普通的医生,他们诊断的也不是普通的病人,而是比他们尊贵百倍的皇上、皇后、太后以及皇子、皇妃……,也许这就是他们职业的独特性,翻开冗长的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各朝各代都有关于宫中医事的记载,这些事件的主角就是这些给帝王治病的御医们。 历史上关于御医的叫法很多,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职责分工也各不相同,从最初的医巫共侍皇上,到后来越来越庞大的太医院,为皇宫贵族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跟我们今天的一个综合医院差不多,不过这个医院是只为少数皇宫贵族服务的。在这个组织中,御医也进一步有了更细化的角色,有做管理的,有专为皇上诊脉的,有采药制药的,有尝药的,还有负责记载处方、整理档案的,本书所要披露的就是这样一群人的生活。在御医中还有一群人,他们不是太医院里的御医,他们有的已经是朝中官员,有的是在民间行医,由于他们出色的医术被世人传颂,皇室因此经常会请他们给自己治病,他们是皇帝钦点的御医,通常这群“钦点御医”治愈的都是疑难杂症,治疗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许多医案都成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御医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帝的安危,因此即便他们地位低下,但是一旦能够治愈皇宫贵族的病,得到皇族的信任,那他们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然而也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诊治失误,抑或是皇上的一念之差,这些荣华富贵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甚至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御医的命运,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是光明还是黑暗,他们心理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人所能想像的。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我们今天才能看到那种光怪陆离的御医生活,他们有采取中庸之道,不求治好,但求治不死的;有卷入政治纷争,为一己之利,不惜施下毒手的;有为了医好帝王的病不惜以自己性命做赌注的;也有正直不阿,敢于直言的;有与帝王结为莫逆之交的……这些故事,让人看着或感动,或惊叹,或憎恶,或怜惜,或无奈,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编织了这样百感交集的生活,留给我们今天卷案沉思…… 御医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那些值得借鉴的珍贵医方,在今天高科技的医疗技术下,有些可能已经被摒弃,但是还有很多在保健养生美容方面的中医之道,仍然是今天所推崇的。古代医疗技术虽然落后,但是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医家也会倾尽全力为皇帝保养,于是也有了很多长寿的皇帝,这是现代人都望尘莫及的,今天我们能够有幸看到这些秘而不宣的宫廷秘方,从中获取有益的保健知识,也要感谢那些在治病救人过程中,不忘整理经验、著书留存后世的御医们,这些珍贵的资料也让我们能够得以与之更亲密地接触。 不论每个御医的历史足迹怎样,他们留下的是美名还是臭名,但这个群体在历史上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试图从史料中搜索出他们的蛛丝马迹,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把他们的经验展现给今人,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特殊的人群,了解他们生活的全景。同时,本书也力求着眼于精选一些养生、保健及美容的心得,让这些尘封已久的宫中秘方能够古为今用,对今人有所借鉴。由于时间的仓促,作者本人也非从事医学专业,因此本书可能还有很多遗漏、不妥之处,希望读者不吝指正。 赵 阳 乙百年岁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