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学禅阶梯教室”系列中的一本,《心经》,是目前向佛人士家喻户晓的一本佛经,许多经众,不惟时有习诵,甚而还能朗朗背诵,如吟如唱!本书由古道家太极门独脉传人,今中华太极学之立学者与授学者,中华秘传气治医学之承传者,气道金针学之理行创立者——仿佛居士陆锦川先生编写,在释说的过程中随机应解、乘兴提问,作者亦即随答疑,搬开绊碍,点醒关要,真揭本来,读者就能更多领略一些会心参悟,与多一点触机思辨的机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仿佛居士说心经/学禅阶梯教室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陆锦川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禅阶梯教室”系列中的一本,《心经》,是目前向佛人士家喻户晓的一本佛经,许多经众,不惟时有习诵,甚而还能朗朗背诵,如吟如唱!本书由古道家太极门独脉传人,今中华太极学之立学者与授学者,中华秘传气治医学之承传者,气道金针学之理行创立者——仿佛居士陆锦川先生编写,在释说的过程中随机应解、乘兴提问,作者亦即随答疑,搬开绊碍,点醒关要,真揭本来,读者就能更多领略一些会心参悟,与多一点触机思辨的机会。 内容推荐 这部经就其本旨而言,实际上是“咒经”,而不是“心经”。就是这么一位菩萨,有一天,他在修行悟证的时候,行入甚深境界,即“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这是一个甚深境受,它的特征便是“照见五阴空”!也由于照见了五阴空,所以才会引起佛祖的赞赏;引发舍利子的请问,阿难才记下了这段不可多得的佛言道行经书。 真正的悟禅不只是养生、救福报,而是在进入精神境界后,顺其自然,返回人之本而开悟,获得天人合一或与宇宙互通的大智慧。 目录 《仿佛丛书》序/1 编者絮语/3 版本列论/1 版本列经/3 一、鸠摩罗什405—413年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3 二、玄奘649年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 三、法月738年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6 四、不空771—775年译 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7 五、利言等790年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9 六、法成855年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石室本)/10 七、智能轮861年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1 八、试光禄施护980年译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12 九、试鸿胪施护980年译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3 十、释超一译 般若波罗蜜多经/15 十一、释慧清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6 版本考述/18 版本对照/24 般若心经十一种译本内容对照表 版本类说 一、鸠摩罗什部/32 要真正解读心经,必须了解众译/33 一切存在,有其一,便无二!/33 这天天说的《心经》,却原本叫做〈咒经》!/34 叫“咒经”比“心经”更确切/35 鸠摩罗什理行并具/35 讲道,岂可等闲?/36 释说经旨,还其本来,只有佛祖自己!/36 悟证喻指,似乎总还在现实中/37 当境究竟便可,何必分外境之彼此?/37 把彼岸从喻当真,绝不是佛祖的初衷!/38 贤哉释子!我也向他稽首顶礼!/38 成佛——不需要到彼岸/39 如果有分别相,那还能是本性吗?/40 存在就是合理,这话还真有点道理!/40 境界在决定人们的知解!/41 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自己的佛学!/4l 它称得上智能天然,圆融无碍/42 光明再大,总是存在于黑暗之中!/42 释迦牟尼常是唱着歌、跳着舞讲经说法/43 原来这翻译,居然还能造就异国大师……/43 以喻破执,妙在致悟!/44 鸠摩罗什确实是一个圣人/45 玄奘不愧是出类拔萃的佛学巨擘,僧宝魁首!/45 鸠摩罗什带八美讲经,有史以来,没有第二人/46 一个道者的行为,有时会让人不能理解!/48 解经也要看境界/48 修道、道法自然,没有老师!/49 真理、是境界性的/49 哪一种更有利于解义释理/50 西方三圣四大士,应都是宗教人士的炒作!/50 真要让人涕泪悲泣而白佛言……/5l 这里的孙悟空便是“行深般若波罗蜜时!”/5l 观世音菩萨,即大道行也!/52 相信你、一定已然了如指掌,胸有成经了吧/53 “般若波罗蜜”,则是大道行/54 茫茫宇宙,众生能度尽吗?/54 行深与行浅/55 通过行、深这样一句话来反证!/57 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什么?/57 同一自在,自在的喻指不同/58 我、问、你:什么是佛/60 讲经乃至修道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61 小法师合掌道:佛在我心中/62 觉自在、自在觉,63 明的言说与昧的理解/64 标志是能不能破除五阴六识/65 见在觉内,悟在觉外/66 答得一塌糊涂就对了/67 菩萨行即逆行和内观/68 这一部经最关键的就这五个字/70 自在观、观自在/71 空相是不是道?/72 觉悟了就都是道/73 诸法空相与不生不灭/74 最关键还是第一个字!/75 道、要悟证!并非不想、无想/76 慧能没提到〈心经》,意味什么?/77 关于“度一切苦厄”这句汉语经文/78 不参悟、读经就没有意义/79 为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81 六根工具界定的空、与否定工具自身的空/82 佛当年鉴定自性的法印/83 身心清净与不垢不净/85 法空相、法实相,哪个对?/86 既然不生不灭,自性立在哪里?/87 贤哉罗什大师!功德无量!/88 贤哉佛祖!直令众生愧煞!/90 然细味其义,本殊途同归!/91 色空无二的色也是人观的!/92 在佛祖时期,还没有这样的智辨方式!/93 为什么要说空中无色?/94 能讲得清楚这个,《心经》就读通了/96 《心经》是修行境界的一个证境/97 它就是不停地让你去参悟/99 权宜说法与证境之言/100 觉受、觉性、自性、觉用/101 只要你观自在,就是到了/102 行深乃非行之行/103 觉受落为概念,就把很多人给挡住了/104 既没有讲空,也没有讲色,讲的是觉性/105 究竟涅槃也是一个概念的锁定/105 道在证道,不讲输赢/106 心经中间就是在破除释迦牟尼讲的法/108 这个就是心经的层次和境界/109 观世音菩萨的五个意思/110 当境行深,觉后自在/111 这个般若波罗蜜讲的就是观自在/112 由境见我与由我见境/113 见性人读金刚经,未见性者读《心经〉/114 大明咒经——为达到明心而下的誓愿/115 般若波罗蜜就是自在观音/116 经中既有行深一说,应是向外!/117 故无恼坏相的恼字,一定是衍字/118 经书往往说了那边而没说这边/119 太极学提出了境界观/121 庄子蝴蝶,一体两用,因境界而别/122 是诸法空相后面,一定还有一个脚印/124 转折而进入下面的境界/125 读经既要慧悟,又要清楚/127 境空与法无/128 由在见我与悟我非在/130 前面叫佛行,后面是佛果/131 “沾连求证”!不同境界的拉郎配/131 书、都这样,挂一漏万,它不可能面面俱到/132 用境界观来推敲经文/133 用有界语言讲无界而造成的麻烦/134 无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无,谁知无?/136 照见五阴空。谁照?有照!/137 宇宙到底有边还是没边?/137 一切本具,所以无所得/138 常境——悟境——证境,140 究竟涅椠是个境界,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同/140 咒经就是要立一个执/141 这个般若波罗蜜是咒,还是指的功行?/142 不关键的全说了,最关键的话却没说/143 二、玄奘部/145 《心经》,没有一个心字/145 就是观自在菩萨当年修持的大法/146 《心经》是一个渡船,一个心印/146 是记载非常精粹高妙而奥秘的东西/147 孙悟空的老师是谁?/147 《心经》入门,《金刚》证性/149 不知又要付出多少心血、多少代价!/149 观、自在菩萨/150 有情来下种——没有烦恼无法修道/15l 讲什么经,说什么话;解什么法,应什么人!/152 观分内观、外观/153 心知以念形;我在观自在才能进入菩萨行/154 无分别心不能入道,有分别心不能入性/155 众生说观——分别见/157 谈观自在菩萨是一种境界/158 观自在菩萨是钥匙/160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161 观自在菩萨,看你怎么读/163 对自在的不同理解/164 众说纷纭观自在/165 入道与入性:开始修行与终极修行/167 观自在菩萨这五个字是全书的纲领/168 自然本在,自如俱在/169 自在菩萨:自省、自见、自悟、自证/170 心、行、境、道、果——观自在菩萨的全过程/171 看经文用字:行与深、观与照/17l 苦海亦乐海——对应说/172 观自在?自何在?自在何?何自在?/174 是诸法空相的后面有漏文,175 好像这个空、从来就没有沾染过色/177 依般若波罗蜜多与实无有法/178 一部《心经》就是一句话/179 心印无相/180 有心谓之参,无心谓之禅/181 照和见差别在哪里?/183 既然五蕴皆空,怎么知道度一切苦厄/184 照在境中,见在境外/185 参究色空/186 色空平等观谓行,色空同一观谓深/188 诸说是诸法空相/189 出了境界一切苦厄还在/190 五个空代表了心经的层次/191 解空析空/192 每个空都有不同的境界/193 关于舍利子的文章/194 观自在菩萨就是心经的功行或道行/196 色空一体的功境境界/197 诸法空相,佛性本实/198 佛性本实: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199 心经展示的修行方式/200 本知空明,茫茫空空,了无大千!/201 超过阴阳,便能无系无范,而得自在/201 《金刚经》才是证性之书/203 依般若波罗蜜多,这个依字怎么解/203 法法是法。法法非法!/205 神秀如果看到心经,就不会说时时勤拂试/206 大道一体,那么罗什大师能懂!/207 念咒语就是行、识,怎么五蕴又回来了?/208 加咒语如同去金换铁/209 佛本无生,何来转世/210 三、法月部/212 法月这是在编经!/213 造作伪经文字,还像煞有介事/215 囊金换铁,得不偿失!/216 “如是我闻”加进去了/217 躺在这不可思议的佛法上等解脱啊?/218 这位法月和尚,看起来有点文化水平/219 法月开始神说心经/220 历史就是我老师,这都是他教的!/221 观自在菩萨!说明法月对这句话一无所知!/222 这是第二个法月、法星!/222 可怜昧昧众生这一片诚心!/223 入定弹指一宵,出定仍知定受/224 《僧俗辩语》全文/225 僧俗辩语缘起/227 那他大净、你当然就是大脏了!/228 随处是性,则非真性!/229 把关系搞得最乱的、是法月!/231 标准的宗教佛经自法月始/232 四、不空部/233 后增序文,化平常为神异/235 梵本直译不润色汇文/238 自性不增不减,怎么可能空呢?/239 怎么回事,问那个第一个编经的法月!/240 “自性皆空!”则是采自法月的杰作!/241 看来,就是个没明堂!/242 创不出新意,怎么办?只好作怪!/242 对!换句式是他们的老把戏!/243 冤了不空了吧?/245 对!这要谢谢不空大师!/246 五、利言部/246 广大甚深,顾名思义,以海喻性!/247 离诸苦厄!度已;度一切苦厄!度人/249 说明一个问题,佛经是人编的!/249 既云初学,何能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250 照抄而无误,也是济世度人!/251 诸佛如来,本是一体!何分彼此?/251 编经者这是以俗人之心在度佛菩萨之腹/252 六、法成部/253 出了个异门/254 他错就错在不该随随便便加了这个等字!/254 作为佛门弟子,大德三藏法师,连内照也不懂?255 原来都应该没有,是法月等干的事!/256 功行觉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257 他们无聊的如许妄作,早已充斥佛经界!/258 把玄奘这么美的句子改成这样,且一无新意!/258 真烦人!乱搞什么?所以你们要讨厌他/260 胆敢把佛祖的本意也改了/261 就当我们大家一齐修、忍俗波罗蜜吧!/261 这个法成和尚确实超过颠倒/262 七、智能轮部/264 名广大甚深照见/265 因为,道参在智能悟证/267 一个是俗事牵挂;一个是疾病缠身/267 现成正觉,后成偏觉/269 洋芋土豆马铃薯!/269 证据确凿,智能轮无言以对!/270 八、试光禄施护部/271 宣说正法和宣说不正法/272 看来,异门这个名称,实在是难以忍耐/273 这真是囊金换铁!/274 不成圣见,便成俗见!/274 这相应之行,不就是依吗?/275 新的创造/276 九、试鸿胪施护部/276 实际上还有两个殊不相类似的不同版本/278 对应反证、否两端、立中正观的思辨法!/2j 又接着讲了对应平等观的思悟方式!/279 必须明证的常见碍缚十八空/280 这个颂,又是佛后世之造作者所加/281 此后为梵文音译,不知其义,姑存之/28l 十、释超一部/282 在赋名这一点上,他是最干净的/283 这经书用字不严谨,是最大的遗憾/283 审察审察,这真的回来了,又用六识了/284 众生大都不懂,无法辨别真伪!/285 别高兴,原文佛经没这些!/285 十一、释慧清部/287 真是越来越热闹了/288 随喜就是随缘布施/289 类说结语/290 玄奘与罗什心经译本之同/290 “如是我闻”而开篇/291 般若波罗蜜多,是惟一无上的大法门!/291 确切的说是汉文的润改!/292 玄奘与罗什心经译本之异/292 所以,持咒不需要讲理/293 《金刚经》到《心经》,都可以说是字字千金/293 失掉了“三心不可得,生此当下心”的内涵/294 参经之方便法门/294 心无挂碍/294 自然与平常/295 自度与他度/296 不说众生不悟,一说众生就落执/296 菩提树下如来觉悟法门/297 见诸非相即为如来/298 无有定法如来可说/298 再看《金刚经》/299 自然无为者圣贤也/299 住心、伏心与云何修行/300 证性之经与安心之经/301 心与牲/301 持咒与空定/301 再说心经之于玄奘/302 入世之功与出世之过/303 把自言充佛言,这是历史的事实!/304 道佛之间也在相互影响,并相互取长补短/304 道、没有道、佛之分!/305 这就是人的智能思维的差异/306 版本多,佛经不确切/306 入道的标志: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307 证道的标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308 观世音菩萨当年确实成道了/308 行道的桥: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309 一个是悟道喜语,一个是大道无言/310 道贵平常,道无鬼神!/3ll 经无恒解,达道为上!/312 回头怅望三山外,几个僧人自在听?/312 试读章节 如果有分别相,那还能是市性吗? 古来宗教界也就是从这些话中去形成、发展出这各种各样的他度说法,像我要普度众生,我能超度亡魂,如此等等。有人说,超度就是宗教说法,佛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其实,平心而论,超度这个概念,虽说好像全是宗教的说法,实际上也是从这些喻说中、如“彼岸”一类词语中引伸发挥而来的。 本来,济助他人,求佛渡苦,这本来也就是慈悲心、菩萨心,与众生心的多方结合。他认为你都掉到苦海里去了,掉到地狱里去了,那么我就应该把你超度出来,把你拯救出来,这才是佛菩萨的慈悲!但是,这是人世间的有相常见,在有界也许能做得到,但在自性之中,却没有、也不应该有这种分别。如果见性成佛了还会有这种分别,那就不是悟见本性,那就不是佛陀。你想,本性有分别相吗?如果有分别相,那还能是本性、自性吗?
存在就是合理,这话还真有点道理! 在这一点上,我们首先要看到的,就是这一经名涵义的某种局限,与某种向俗性。当然,人们也可以这么解释,说、这是比喻呀,这是为了让众生读懂啊!对。也是,这是为了让众生觉悟有差别,然后才能求不差别,故这样的说法固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想,圆融的说法是不是会更好一点!现在用这样的比喻,这样的说法,就会让众生跳出这个执,又掉到另外一个执中去!何况呢,落这个“彼岸他度”执,也并没有这个必要。当然,有人又会说,那么落什么样的执比较好呢?总得落一个喻指吧?对,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可见,存在就是合理,这话还真点道理!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已经转了多少圈了,所以,现在看来,最圆融的说法是:我们应该同时注意落执、破执,在喻指落执时,又同时给众生讲清楚,破掉这个执!这应该是佛祖当年所习用的法则!呜呼!讲道难,是很难,不然佛祖当年怎会讲经近半个世纪? 哎!我们今天的这些释说,不就是在给执着于此者破执吗?阿弥陀佛如在西方有灵,当也会首肯说:对!是众生自度,佛不能度!有人会问,你怎么敢这样猜度佛心、佛说?我必答之日:众生我度,则不名佛!诸佛一体!这阿弥陀佛,又岂能例外?
境界在决定人们的知解! 其实,有这样的说法也并不奇怪,当年,还远在鸠摩罗什译著这部《心经》之前,佛说的许多经书便早已传过来了。它们的传教,当然也会同时带来古印度佛教中早期传教的一些原始概念,这些概念,无论是存在意识还是思想方法,甚而表演形式,都会或多或少地随着佛经教义而流人中国。而这些概念,自必会带上彼土中的某些传统与风貌。我们只要回忆一下过去读过的那些佛经,佛经中常提到的一些事物,便不难感觉到这一点!比如,大家也许还记得,佛经中佛祖常常提到的那条恒河吧?恒河是印度境内的第一大河,河面宽广而漫长,给印度人的休养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是,也自然会给古印度的人们带来生活需求、甚或欲望上的诸多不便!比如,期望着度到彼岸去看看,到彼岸去会过上更好的生活等等。彼岸,这一比喻,也便由恒河的存在而萌生。这就叫存在决定意识,也就是境界在决定人们的知解!
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自己的佛学! 佛经传到中国,首先需要翻译,翻译、不仅需要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对应的文化思想。由于中国有道家养修文化的传承,所以,给佛经的译著、再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道家丰富的术语、高深的境受,灵机的表达,为佛经的大道论证,提供了译指上的保证、甚至于尔后的升华与飞跃! 正因如此,佛经也才能如此顺利地在中华文化这一土壤中扎下了根,并且很快茁壮成长,终乃发展而与中华文化的奠基学派道或儒,相与鼎足并立,号称三教。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华文化的奠基——三教文化。 所以,中华道家文化,不仅是滋润佛经文化嫁接再生的源泉,更是奠定佛学文化成长发展的沃土!我们只要对照一下西洋文化译著佛经的败北事例,一切,便都明白了。因为西洋人没有这种文化与思维!换句话说,他们因为没有这样的文化,也就等于没有这样的沃土,当然就不可能移植佛学! 由于佛学文化本是奠基于道学文化,于是乎佛学也就很快地被融入中华文化,融人中国人的思维,渐渐发展而为中华文化的另一宝库——中国佛学!所以,现在的中国佛学,是中华文化孕育发展起来的佛学,更是中国人的聪明智能滋育的佛学,因而,它早已面目一新,脱胎换骨,已是与印度尼泊尔的佛学传承无甚关系的、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自己的佛学!因为,现在的印度尼泊尔,不仅佛学濒临断系,而且也已沦落为无甚理法、毫无生气的宗教信仰的躯壳而已!P40-41 序言 《心经》,是目前向佛人士家喻户晓的一本佛经,许多经众,不惟时有习诵,甚而还能朗朗背诵,如吟如唱! 由于是经,经义深入浅出,且指初学入门途径,故古来佛学界人士对是经之解义、释说者,自亦颇不乏人。仅据现有之大大小小的释解书著、文著,仅是中华古国之作,恐已不下数百种之多。然若诘观其所释之作,其于版本文字之遴选,则大率皆系采之于唐代之玄奘本。这或许是因为玄奘为太宗皇帝所译著之本,唐代后便视为国宝,并由朝廷及当时之佛教界相与推荐印行,因而荣膺当世乃至后世之代代尊奉! 当然,玄奘之译作,与始译之祖鸠摩罗什之译作,颇是相近,其文其义,亦确属《心经》译著中之上品!溢美地说一句,就其译著的文字水平看,似还较始译者鸠摩罗什之译著为胜!玄奘译经,文字简洁华美,雅俗共赏,这也是他的译本能流韵后世的原因。 但是,古来《心经》译著,却并非只此一种译本,而且玄奘之作,亦更非《心经》译著中之至佳、至善之译本。惟据此次编撰者之所收集,即谨按现有《佛藏》中可得之不完全史料考证,便已发现,现时尚存有般若波罗蜜类《心经》之各种汉文译著性版本,计约十一种之多。是间,还未包括中华民族中其他民族之文字译著类之《心经》版本。以故,凡诸诵习、释解,甚或研析、悟证《心经》者,当于此间留意焉!如若仅止于玄奘之一种译本上下功夫,则未免有得其一管而忘诸全豹;就其一说,而囿限他说之失! 其实,诸君已不难发现,玄奘之再次著译,盖实本诸于鸠摩罗什之原始译著而来,故如若未能诵追鸠摩罗什当年之原译本旨,并直窥其堂奥而究其真髓,则于此玄奘本之译著得失,自亦难以鉴照会悟,了得所以!是所谓:甘孤于陋、则必寡于闻!这未免有举一遗三之失,果若是,则可惜之于至焉!不过,这一遗风、也许是盛唐以后,佛学界释解《心经》的约定俗成之正常通病!是所谓:积之重,必难于返;习以常,则易不见!故予于此以为,佛学界延得此失,盖犹如学画之人弃自然山水之察而惟就习于大匠之笔墨,纵然人得门去,惟妙惟肖,亦惟落得个纸上谈兵,不识山水为何物!有鉴于此,本书乃以列经共参,骥图穷上下以求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