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要继续——自以为是吗?
我们是否应该开始——反省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分裂?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自以为是?
为什么我们会与自己——咫尺天涯?
生活从来都没有也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共同探索、各自思考、各自体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认识你自己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慧音 |
出版社 | 广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还要继续——自以为是吗? 我们是否应该开始——反省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分裂?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自以为是? 为什么我们会与自己——咫尺天涯? 生活从来都没有也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共同探索、各自思考、各自体验…… 内容推荐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本书从问号起,又到问号止;从寻找答案,到呈现问题的真相;再到寻找真相背后的真相……最后又回到问题本身。 目录 第一章 认识你自己/(1) 一、人生的目的意义/(2) 二、表演/(13) 三、道/(15) 四、自我意象/(16) 五、自我实现/(18) 六、荒谬的/(22) 七、认识自己/(23) 自欺欺人(23)/接受自己(25)/ 面对自己立足长处(27)/ 你行为与感觉的起因(27)/ 亲爱的——烦恼(29)/好与坏同在(29)/ 认识自己的误区(30)/刻舟求剑(32)/ 有志者事未必成(33)/ 认识自己的主要内容(33)/自我需要(34)/ 自我局限(35)/自己的标准(36)/ 自我定位(38)/自我价值(41)/自我需要(43)/ 自我规律(43)/认识自己的基本方法(44)/ 比较(44)/观察(47)/反省(48)/尝试(50)/ 分析(52)/归纳(53)/认识自己的障碍(54)/ 知足常乐(56)/自己是什么(57) 八、塑造自己/(59) 寻找自己喜爱的事(59)/调整自己(62)/ 整理自己(64)/塑造自己的三个阶段(65)/ 适合自己(68)/管理生命(69)/志在必得(71)/ 东方不亮两方亮(72)/凡事自省(73) 九、表现自己/(74) 为别人与为自己(75)/表现的基本内容(76)/ 能力表现(78)/精神表现(79)/精力表现(80)/ 价值表现(80)/表现的动力与压力(81)/ 开放你的感觉(82) 十、发现自己/(84) 什么是对的(85)/自寻烦恼(87)/发现(89)/ 发现财富(89)/如何做得更好(92)/ 自我发现(94)/生活的乐趣自己找(94) 十一、创新自己/(96) 只有更好(9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97)/ 鞋王的秘密(97)/关于原创(98)/ 发现问题的症结(99)/打开思路(100)/ 现在开始(101) 第二章 注意力/(104) 一、成功者与失败者/(106) 你拥有什么(106)/你能控制什么(108)/ 寻找创造机会(110)/扬长避短(110)/ 相信什么(112)/专一和投入(113)/ 失败以后(113)/成功者与失败者对比表(115) 二、强者与弱者/(117) 变不可能为可能(117)/胜己者强(118)/ 危机(120)/表现方式(122)/弱势操纵(123)/ 强者与弱者对比表(124) 三、幸运者与厄运者/(126) 幸运的克洛迪亚(126)/决定你的生活质量(127)/ 自寻烦恼(128)/享受生活(131)/ 幸运者与厄运者对比表(133) 四、自信者与自卑者/(134) 化妆与自信(134)/相信自己(135)/ 自卑的起源(136)/欣赏(136)/信心(137)/ 自信者与自卑者对比表(137) 五、乐观者与悲观者/(139) 面对困难(139)/意向(140)/ 投桃报李(140)/安慰与激励(141)/ 乐观者与悲观者对比表(142) 六、自尊者与自卑者/(143) 削足适履(143)/讨好别人的人(144)/ 关心的程度(145)/自尊(146)/尊重自己(147)/ 自尊者与自卑者对比表(148) 七、智者与愚者/(149) 目标(149)/智者的态度(150)/ 化苦为乐变愚为智(151)/ 普希金的财源(153)/关羽·诸葛亮·刘备(153)/ 智者与愚者对比表(155) 八、诚实者与虚伪者/(156) 面对自己(156)/心累(157)/真真假假(159)/ 诚实者与虚伪者对比表(160) 九、充实者与空虚者/(161) 更有趣的是(161)/热爱与厌恶(162)/ 人生趣味与信念(163)/ 充实者与空虚者对比表(164) 十、青春者与衰老者/(165) 青春的根源(165)/年老的好处(167)/ 生活方式(168)/心态与体态(169)/ 青春者与衰老者对比表(170) 十一、可爱者与可恶者/(172) 高与低(172)/盗亦有道(172)/ 吸引力(173)/可爱的方式(173)/ 可爱者与可恶者对比表(174) 十二、富有者与贫穷者/(176) 鱼与熊掌(176)/外在富有与内在富有(177)/ 命运与自得其乐(180)/财富(183)/ 富有者与贫穷者生活态度对比表(185) 十三、分水岭问题/(187) 十四、标准与有无/(190) 十五、此中有彼彼中有此/(191) 十六、思想与行为互为因果/(193) 十七、一个普遍的错误/(196) 十八、鸡与蛋的问题/(197) 十九、境南心造/(198) 二十、注意力的方向/(201) 二十一、注意力的来源/(205) 二十二、注意力的习惯/(206) 二十三、注意力的主人/(208) 二十四、比较与分裂/(210) 第三章 你的需要/(213) 一、你的需要/(214) 人的需要(214)/别人的需要(216)/ 一种错误观念(217)/想要的与需要的(218)/ 活着为什么(219)/你需要什么(221)/ 盲目(222)/为了什么(224)/ 人的需要的变化(227)/自己与别人(228)/ 自己的需要(230) 二、享受拥有/(233) 你的不需要(234)/人的需要与被需要(235)/ 满足别人与满足自己(237)/人与人的区别(238) 三、人以自我为中心/(242) 四、苦乐的根源/(245) 五、人性/(247) 六、人的价值/(252) 七、走出烦恼/(256) 八、走过奈何桥/(258) 几、压抑/(260) 十、男女之外/(262) 十一、魅力/(269) 十二、安身立命的根基/(270) 十三、寄托/(274) 十四、人的变与不变/(276) 十五、自制力/(277) 十六、压力与动力/(279) 十七、做人难/-(282) 十八、知足知不足/(285) 十九、主动/(286) 二十、毅力/(291) 二十一、信念/(292) 二十二、生命力的来源/(295) 二十三、享受/(297) 二十四、爱/(300) 第四章 规律/(304) 一、有所能必有所不能/(305) 二、在局限内求最大值/(307) 量力而行(309)/尽力而为(309) 三、有所不为有所必为/(311) 四、平衡/(317) 五、能量守衡与转换定律/(322) 六、惯性定律/(325) 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34) 八、因果定律/(337) 九、得与失/(339) 十、适度/(344) 十一、相对论/(348) 十二、苦乐的根源/(351) 十三、普遍联系/(353) 十四、唯一的永恒/(354) 十五、无题/(356) 第五章 方法/(358) 一、无法之法/(360) 二、精力经济学/(362) 三、做事的程序/(371) 做事之前(371)/做事的过程(374)/ 事情做完之后(375) 四、成功/(383) 扎实的基础(385)/动态愿望(386)/ 专注(387)/毅力(387)/领先一步(388) 五、成功的悲哀失败的好处/(390) 六、凝聚力/(395) 七、适合自己/(400) 八、知识的学习运用/(407) 九、自我教育/(412) 十、人人事事物物皆可师/(415) 十一、学习的能力/(418) 十二、门外人/(420) 后记/(422) 试读章节 五、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就是实脱自我意象的过程和结果。 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观念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自我实现都不会超出自我意象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的潜能普遍得不到利用的原因之一,因为人们普遍低估自己,人们只有在遇到非常情况或在个人强烈愿望的激发下,方能发现、运用自己的潜能。 大多数人理解的自我实现是这样的:成为杰出的非凡的某某。诸如著名的某某、有钱的某某、有权的某某等受人敬仰的人物。这种想法其实是一个社会约定俗成的人们早就已经习惯的自我欺骗的幻象。可这只有少数达成了这一幻象的成功者能够识破——这就是成功之后的一种幻灭。 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地相信成功之后就可以拥有好的一切而彻底解脱坏的一切,拥有幸福而解脱痛苦烦恼。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们怎么可能只拥有好的一面而不要坏的一面呢?好坏本是一体两面的,就像手心与手背一样无法分离。但是,极少有人能够觉察到自己在为难自己——把大石头往山上推。 事实是,成功之后,好坏依然一起存在,有幸福快乐也有痛苦烦恼,只不过这一切都更换了内容而已。 自我实现的真正意义是——成为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生活的目标。 妙的是,极少有人了解自己。我们都在追求某个自认为清晰正确的目标。 而事实是:这个目标是不是真的清晰正确,还是个问号!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不这么看,而是习惯地去追求——成为非凡的某某。但是只有少数达成了自己既定目标的人,才发现自己的幻象破灭了。 然后,有两种结果。 一是继续习惯地追求新的目标,达成了冉去追求更新的目标,一直追求到追不动为止。他们的做法是用事业来充实自已的空虚,其动力是对空虚的恐惧或对事业的热爱。 另一种是:从此消沉沮丧,他们失去了动力又找不到出路,只得沉溺在幻灭之后的失颦沮丧中。 成为自己。 自己究竟是什么呢? 自已就是“一”,就是那个全然的东西,就是那个“道”。对此,片面的语言无能为力,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意识去感觉、领悟。这就是成为自己、成为“一”的难点和易点。 这不是唯心主义吗? 不知人们有没有想过:世间万物,人的千万种想法都发源于。(最终也归源于) “一”。而且,心与物、唯心与唯物、意识与物质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一”。 但是,人们早就忘记了一切是“一”,却早已习惯了将“一”分为“二”,分为“千千万万”,然后,苦恼焦虑困惑迷悯! 问题都是人们自己找来的。 人们为什么要那个“二”,那个“千千万万”呢?为什么不去注意那个“一”呢? 因为就目前,人们还术厌倦世间千姿百态的身外物之前,要达到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成为自己,成为“一”,是不可能实现的。(从物极必反这一角度说) 目前,以及以往人们能够做到的自我实现,都是暂时的——与事业或与爱情融为一体。这也就是一直以来社会的大趋势。大家都明白顺势者吕的道理。 一直到人们厌倦了身外之物,人们才会开始走向自己、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及自我实现这些说法的本身就是矛盾的、荒谬的;自己本来就是自己,要什么“成为”? “实现”? 但是,人们早就已经根深蒂固地习惯了从外部争取成就、荣誉来标榜自已,实现A己。 殊不知,人们穷尽一生一直在追求的那个东西,其实根木从未离开过自己,那就是——自己。 自己跟自己玩捉迷藏! 又是不自觉! 你所渴望的一切,你最终的自己,你渴望的是满足的本质而不是满足的形式,这本质并不在遥远的彼岸,它就在此岸,就在现在这一片刻,你完全可以在任何一个现在的片刻体验到它,体验到那个全然的自己。当然,那一刻你不会去分辨了,你只能感觉——那个全然的一切。那是语言之外的,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最终的自我实现是——成为自己。也就是无为。 到那时,为人处世的动机不冉是自己的名利,而是出自广大洋溢的爱,就像太阳普照万物,只是因为自己本身具有的能量需要散发。 所以,自我实现并不需要苦行、散财、求空等障眼法。 直行是道! 远近、难易都是“一”。 我们只需投入现在,全身心去做自己本性需要自己做的事。 饥来吃饭倦来眠。 自然而然,该怎样就怎样! 当然,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在一生中成功地充分地表现或实现“真正自我”的全部潜在的才智能量。 我们实际表现出来的自我从未竭尽真正自我的全部能量才智。我们永远可以学到更多的东两,永远可以做得更好,表现更佳。实际自我必然是不完美的,在整个生命巾,它永远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但又永远不能达到这个目标。 实际自我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全方位的,它永远不会完整和终结,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发展的状态。 自我实现既是目的,又是过程,一种可以短暂亦可以漫长的过程。而且更多的是过程,是生命的过程。 P18-21 序言 我们的自以为是 人类有个可笑更可悲的问题是: 我们一直自以为是地相信,一直不自觉地习惯地相信:自己非常熟悉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的。 但真相是: 我们并不明白、一点也不明白 ——自己是什么? 我们都是自己的最陌生的人。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世又一世我们都与自己擦肩而过。 ——咫尺天涯! 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世又一世一直都是——分裂的。 我们的灵魂与肉体。 我们的心灵与头脑。 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 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从来都是而且一直都是分裂的。 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觉知。 因为我们早就根深蒂固地麻木地习惯了分裂,习惯了对立,却把统一丢进了我们自己潜意识的最深处。 我们都拥有许多的自以为是,但是这个“是”是否真正的~一是呢?还是个问号? 我们都自以为了解“爱”。 可我们自以为是的所谓了解,只不过是“爱”这个字眼而已。 爱早已被我们习惯地心知肚明地曲解为占有,无止境的欲望,利用,索取。 爱早就成为了我们欲望的美丽口号。 我们都自以为知道什么是幸福。 可我们自以为是所理解的幸福只不过是我们自以为是地拼命追逐的代表名、利、物质、欲望的那只电兔子而已。 我们全都自以为是文明人。 但是,我们所谓的“文明人”,往往只不过是打着国家、民族、正义、主义的旗号而已。至于是否在行文明之事,则又另当别论了。 我们全都自以为是地认定:凭着人类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电脑”就可以完完全全地征服一切。 可客观存在的事实却正在以不断的天灾(海啸、地震、禽流感、沙尘暴)人祸(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动、局部战争、艾滋病)反复地警告我们、反复地提醒我们: ——社会、国家、民族是以人为中心的,但自然、世界从来不会也永远都不会以人为中心!!! 我们都自以为是地渴望自由、民主,各自前赴后继地反对自己国家的专制政体,但是,我们的内心深处却根深蒂固地习惯了信奉政治、宗教、社会的种种权威,习惯了任由一代又一代的权威们来扭曲、分裂我们的心智和生活。 与此同时,我们依然习惯地自以为是地认定——自己是在争取自由! 这不可思议的现实是多么荒谬、可悲而又可笑!!! 我们还要继续——自以为是吗? 我们是否应该开始——反省自己? 为什么我们会分裂?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自以为是? 为什么我们会与自己——咫尺天涯? 生活从来都没有也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共同探索、各自思考、各自体验…… 慧 音 2006年5月19日 后记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本书从问号起,又到问号止;从寻找答案,到呈现问题的真相;再到寻找真相背后的真相……最后又回到问题本身。其中的自信、自疑、绝望、希望、厌倦、新奇、沮丧、狂喜、苦痛、欢乐、坚定、彷徨、无奈、倔强、挣扎挣扎挣扎再挣扎……无数次力不从心地放下,又无数次心甘情愿地重新坚持,真是甘苦自知的数重宝贵的人生经历。 这本书我写了20年,从我19岁起到今年的39岁止,20年的生命,20年的孤独,20年的苦苦挣扎……到今天结稿,并不是我满意,实在是因为我已经到了一个难以进步的,临界点——原地踏步非我所愿,继续前进又有心无力。 结局就只能是,就只能是——画上个句号! 至今,我方才明白,自己错过了读书的机会,我当初应该好好读书,那么在后来的日子里自己就不会如此疲累、如此孤独、如此无助…… 但是,世事难料,如果我循正常途径好好读书,那么这本书就不是这样,我自己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往者已矣。 然后…… 我这一生难道只为一本书活着吗? 这本书的为什么虽然是我心爱的,也是我天赋之内的主要长处,虽说我已经和我的为什么一起经历,一起成长,但走到今天,我才开始懂得——适时起止,亦学会了爱惜自己,也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工作,决不是生命的全部,我需要适度地放松自己。我已经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再不会妄想。 我终于学会了要脚踏实地地生活,学会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我终于明白:任何成功都绝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智力可以成就的。我知道的仅仅是——常识(关于人自身的一些常识)而已。但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常识。 感谢一位远方的女友赠我——慧音这个笔名。 慧音这两个字让我醒悟:我只是一个全神聆听智慧之音的人,我只不过是尽自己的全部能力来收集、归纳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而已。至于对与错,我已在《什么是对的》中表述过了。 同时,我更领悟了放下的解脱和自在安逸。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有所谓大志愿的人,能够全心全意做我自己真心喜爱的事,就是我最大的享受! 我只是一个痴迷于问号的人。 正如一位雕塑家所说——“对未知的好奇是我的主人。” 在此,我衷心感谢上苍的恩赐及所有成全我的人与事! 衷心感谢!!! 就这样结束了吗? 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 “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慧音 2007年1月20日 (由于本书的写作时间过长,书中的多处引文的作者、出处都难以再查找,在此我对众位帮助过我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衷心感谢你们对我的启发和教导!我是第一次出书,而且我只有高中学历,经验和知识都欠缺,希望各位被我引用作品的作者谅解、包涵。多谢诸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