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字的灵魂/当代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王尧 |
出版社 | 山东友谊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 内容推荐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晷。独兀兀而穷年”,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其造诣渐臻纯青,在学坛颇有影响,甚至名及海外。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少为普通读者所知晓:所以,让高雅的学术走出殿堂,甚为必要。然而,博士生导师的专著和大块文章,多以思辨的深刻、逻辑的严密和旁征博引而著显,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自由的阅读渐成时尚,让学者的思想、智慧与读者的需求近距离链接,成为我们策划本书系的初衷,与其他学术著作不问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有章节、有片段、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这是本书系的第五辑。 目录 第一辑·历史论述 别一种“五四” 不同的“反传统” “革命中心”论与“现代性” “新青年”的蛊惑 “鲁迅”的“出场” 作为纪念“五四”的“批孔” 被重新解释的“现代文艺” 断裂中的连续 “无作者文本”与“大批判” “非知识分子写作” 矛盾重重的“过渡状态” 在主流话语秩序的形成中 截然对立还是相对疏离 当年的言说 尴尬和困顿 分裂的诗人 诗歌中的“关键词” 上限与下限 非常态的意义 “文艺条目”与文艺思潮 第二辑·散文研究 何谓“散文时代” 汉语危机与散文的兴起 现代散文的滋长 “美文”的变迁 闲话的魅力 文化大散文的发展、困境与终结 给“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 《画梦录》与“独语” 现代“楚风” 此岸的“流言” “雅舍”里的人生 人生边上的眉批 文化乡愁 文人传统的复活与转化 教育背景的意义 感性与知性 为何只有“凋零的惆怅” 文章中的学术 叶兆言的昊宓 文字的灵魂 散文的疼痛感 第三辑·文学批评 重返话语实践的场所 文化转型之后 争论余秋雨的背后 高晓声的“陈奂生战术” 小说中的“乡土中国”——以李锐为中心 《废都》与九十年代知识分子 声音与文字 一个人的“选本”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回溯“文革”对“五四”的叙述与阐释时,我们自然要提到“文革”对鲁迅的“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及并且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今天再说鲁迅,似乎有些凑热闹。在这里我想简略叙述一下鲁迅是如何“介入”“文革”的,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事。 “文革”初始和“文革”后期是“研究”鲁迅最为活跃的阶段。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编辑、出版鲁迅著作的一些情况。1967年红总司出版系统总联络站《看今朝》编辑部编辑出版《鲁迅手册》,1967年10月江西省文艺界革命造反总指挥部《文艺战线》编辑部编辑《鲁迅先生言论辑录》,1967年10月江苏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资料交流站编辑《鲁迅言论辑录》,1967年首都红代会新北大井冈山兵团鲁迅纵阶队编印《鲁迅语录》,1967年lO月开封“八二四”《造反有理报》编辑部编印《鲁迅精神》,1967年10月武汉毛泽东思想中红教工、毛泽东思想红艺军合编《鲁迅言论辑录》,1967年10月西北大学中文系“战地黄花兵团”、西安《文艺战线》编辑部合编《鲁迅语录》,1967年10月中南民族学院钢二司宣传部、三司革联《鏖战急》编辑部合编《鲁迅语录》,1967年10月南京大学《红卫兵》编辑部编印《鲁迅言论摘录》,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呐喊》、《彷徨》等单行本并出版《鲁迅全集》,1973年11月北京图书馆编印《鲁迅反对尊孔复古言论选辑》,1974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鲁迅批判孔孟之道的言论摘录》,1974年不少出版社出版了鲁迅批孔反儒之类的文选,1975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鲁迅关于V水浒>的论述》,等等。鲁迅是怎样被扭曲的,可以从他的著作编辑出版的情况看出。 当然,鲁迅在“文革”中的“出场”有过很长时间的铺垫,这个过程构成了鲁迅与当代中国的关系。1966年10月31日,七万多人在北京集会,隆重纪念鲁迅。新华社新闻稿称:“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高潮中,首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工农兵和文艺工作者的代表共七万多文化革命大军,今天下午举行盛大集会,隆重纪念无产阶级文化战线上的伟大旗手鲁迅。到会革命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决心以鲁迅为榜样,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继承和发扬鲁迅的大无畏的、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横眉冷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横眉冷对以苏共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横眉冷对各国反动派,俯首甘为全中国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的牛,誓死捍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鲁迅精神被概括为“大无畏的、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成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动力。这一概括,抽去了鲁迅精神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鲁迅成为“文革”主流意识形态的载体,鲁迅之成为“文革”的工具由此开始。 在大会上,姚文元等五人发言。姚文元在长篇讲话中说:“鲁迅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它的灵魂,它的核心,就是毛主席指出的这种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抛弃鲁迅的革命精神,就是抛弃了鲁迅的灵魂,也就是抛弃了整个鲁迅。纪念鲁迅,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按照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大大发扬这种大无畏的、彻底的革命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锻炼出一身无产阶级的钢筋铁骨,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同以苏共领导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同那些反华大合唱中乱跳乱叫的啦啦队、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同一切牛鬼蛇神战斗到底。”在对鲁迅精神如此解释之后,姚文元突出了《纪要》的“深远历史意义”:“今年二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对当前文艺战线上阶级斗争的许多问题,作了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在这个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座谈会的《纪要》中,用毛泽东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革命许多重大问题,坚决捍卫了无产阶级文艺路线,彻底揭露了三十年代以周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文艺路线,揭露、批判了周扬篡改历史、打击鲁迅的阴谋,揭露了‘国防文学’这个口号的资产阶级反动本质。这是一场保卫毛泽东思想、保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斗争。”姚文元的这篇讲话是“文革”时期鲁迅研究的“导言”。(P18-20) 后记 辑录在这本书中的文字,大致反映了我在当代文学史研究、散文研究和文学批评三个方面的工作。1990年代中期之前,受导师范培松先生的影响,我的大部分精力是研究现当代散文,陆续出版了《中国当代散文史》、《询问美文》、《乡关何处——20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等。1996年开始做博士论文《“文革文学”研究》后,兴趣转移到以“文革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论述上,并关注与当代文学相关的思想文化现象。我原本很少介入文学批评领域,因为林建法兄的引领,断断续续写了一些批评性的文字。学术生涯似乎很难规划,常常不自觉会走出条岔道,好在总是在文学的路上。 今年的笔力差不多交付给《南方周末》的专栏“纸上的知识分子”。这种连续不断的写作,让我重新回到文献中,回到记忆中,对文字与灵魂的思考不再限于纸上。我用《文字的灵魂》做这本书的名字,既描述了我自己的状态,也吻合了我这些年从事学术研究的…个基本思路:关注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与写作的关系。 非常感谢老友栾梅健兄的介绍和丁建元先生的邀约,使我有机会结集旧作。成为这套著名书系的作者,是我本年度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王尧 2006年lO月于苏州三槐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