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茶子花流派与中国文艺
分类
作者 蒋静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茶子花”流派,是以周立波为首,由包括柯蓝、周健明、谢璞、未央、孙健忠、古华、叶蔚林、谭谈、彭见明等36位作家(主要是湖南的作家)组成的文艺流派。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及其文艺特色,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一流派提供了有利的文学资料。

内容推荐

这里所说的“茶子花”,是指一个文艺流派。以周立波为首,包括柯蓝、周健明、谢璞、未央、孙健忠、古华、叶蔚林、谭谈、彭见明等36位作家,主要是湖南的作家。他们创作了数以百计的优秀作品,得过国际和国家级的奖励三十余次。茶子花流派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很大的社会主义文学流派,也是一个德艺双馨的流派。本书介绍的就是这个文艺流派的各个代表人物、艺术风格、代表作品等。

目录

第一编 茶子花流派与中国文艺

第一章 茶子花流派的创建人周立波

一一中国最杰出的社会主义文学家

一、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典范

二、品德高尚,学问高深

三、优秀的小说创作

四、创造了优美的民间文化形态

五、杰出的文艺理论

六、幽默大师

七、报告文学的开拓者

八、语言大师

九、中外文化交流

十、创建茶子花流派

第二章 茶子花流派的特征

一、表现时代精神,用微笑的眼睛看世界

二、长期深入农村,主要描写社会主义新人

三、从生活出发,适应农民审美爱好

四、努力做到民族化,呈现出地方色彩

五、朴素、淳厚、明丽、隽永,好像茶子花

第三章 周健明及其《柳林前传》 

一、生平

二、《柳林前传》 

第四章 谢璞及其《珍珠赋》 

一、小说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二、《珍珠赋》 

第五章 孙健忠的民族特色

一、描绘了土家族形象的历史

二、风景画与风俗画

三、民族的典型形象

四、民族的语言

五、热爱家乡,师承周立波等

第六章 张步真

一、三个阶段

二、三类形象

三、四个特征

第七章 茶子花流派的发展

一、形成期

二、兴盛期

三、发展期

第八章 茶子花流派是湖湘文化的一个发展

一、湖湘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发展

二、表现湖湘的自然与人文景物

三、深刻反映湖湘的农民生活

四、运用湖湘农民的语言包括方言

五、表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第九章 正确理解和实行文艺政策

(茶子花流派经验之一) 

一、文艺为人民服务

二、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三、实行“双百”方针,加强党的领导 

第十章 建设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的文艺

(茶子花流派经验之二) 

一、乡土化

二、民族化

三、现代化

第十一章 繁荣文艺创作

(茶子花流派经验之三) 

一、真

二、善

三、美

四、新

五、深

第十二章 培养优秀作家

(茶子花流派经验之四) 

一一、经

二、练

三、阅

四、德

五、艺

第十三章 文艺流派简论

一、中国文艺流派的回顾

二、文艺流派的性质

三、当前怎样发展文艺流派

第二编 茶子花流派代表作

1.山那面人家/周立波

2.蛉嫂探亲(节选)/未央

3.柳林前传(节选)/周健明

4.珍珠赋/谢璞

5.留在记忆里的故事(节选)/孙健忠

6.芙蓉镇(节选)/古华

7.山道弯弯(节选)/谭谈

8.那山 那人 那狗/彭见明

9.奢望/杨友今

10.栗坡纪事(节选)/向本贵

11.论二周的艺术风格与茶派

 (《土地与农民的史诗》节选)/谭元亨 

12.周立波赵树理比较观/蒋益

第三编 学术界论茶子花流派

一、关于文学流派问题

一一中国当代文学学会1982年年会简报评述

二、在《湘江文学》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有关周立波流派的

发言(节录) 

三、“茶子花派”的美学形态与艺术风格

一一《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论》第二十章(节选)/艾斐 

四、代跋《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论》(节选)/张炯

试读章节

人们把一盏玻璃罩子煤油灯点起,昏黄的灯光照亮了房里的陈设。床是旧的,帐子也不新;一个绣花的红缎子帐荫子也半新不旧,全部铺盖,只有两只枕头是新的。

窗前一张旧的红漆书桌上,摆了一对插蜡烛的锡烛台,还有两面长方小镜子,此外是贴了红纸剪的喜字的瓷壶和瓷碗。在这一切摆设里头最出色的是一对细瓷半裸的罗汉。他们挺着胖大的肚子,在哈哈大笑。他们为什么笑呢?既是和尚,应该早已看破红尘,相信色即是空了,为什么要来参加人家的婚礼,并且这样欢喜呢?

新房里,坐在板凳上谈笑的人们中有乡长、社长、社里的兽医和他的堂客。乡长是个一本正经的男子,听见人家讲笑话,他不笑。自己的话引得人笑了,他也不笑。他非常忙,对于婚礼,本不愿参加,但是邹麦秋是社里的干部,又是邻居,他不好不来。一跨进门,邹家翁妈迎上来说道:

“乡长来得好,我们正缺一个为首主事的。”意思是要他主婚。

当了主婚人,他只得不走,坐在新娘房里抽烟,谈讲,等待仪式的开始。

社长也是个忙人,每天至少要开两个会,谈三次话,又要劳动;到夜里,回去迟了还要挨堂客的骂。任劳任怨,他是够辛苦的了。但这一对新人的结合,他不得不来。邹麦秋是他得力的助手,他来道贺,也来帮忙,还有一个并不宣布的目的,就是要来监督他们的开销。他支给邹家五块钱现款,叫他们连茶饭,带红纸红烛,带一切花销;就用这一些,免得变成超支户。

来客当中,只有兽医的话多,他天南地北,扯了一阵,话题转到婚姻制度上。

“包办也好,免得自己去操心。”兽医说。他的漂亮堂客是包办来的,他很满意。他的脸是酒糟脸,红通通的,还有个疤子,要不靠包办,很难讨到这样的堂客。

“当然是自由好嘛。”社长的堂客是包办来的,时常骂他,引起他对包办婚姻的不满。

“社长是对的,包办不如自由好。”乡长站在社长这一边,“有首民歌,单道旧式婚姻的痛苦。”

P151

“你念一念。”社长催他。

“旧式婚姻不自由,女的哭来男的愁,哭的长江涨了水,愁的青山白了头。”

“那也没有这样的厉害。”社长笑笑说。

“我们不哭也不愁。”兽医得意地看看他堂客。

“你是瞎子狗吃屎,瞎碰上的。”乡长说。“提起哭,我倒想起津市那边的风俗。”乡长低头吧口烟,没有马上说下去。

“什么风俗?”社长催问。

“那边兴哭嫁,嫁女的人家,临时要请好多人来哭,阔的请好几十个。”

“请来的人不会哭,怎么办?”兽医发问。

“就是要请会哭的人嘛。在津市,有种专门替人哭嫁的男女,他们是干这行业的专家,哭起来,一数一落,有板有眼,好像唱歌,好听极了。”

窗外爆发一阵姑娘们的笑声。好久不见的她们,原来已经在练习听壁脚了。新房里的人,连新娘在内,都笑了。乡长照例没有笑。没有笑的,还有兽医的堂客,她枯起了眉毛。

“你怎么样?”兽医连忙低头小声问。

“脑壳有点昏。心里像要呕。”漂亮堂客说。

“有喜了吧?”乡长说。

“找郎中没有?”送亲娘子问。  “她还要找,夜夜跟郎中睡一挺床。”社长笑笑说。

“看你这个老不正经的,还当社长呢。”兽医堂客说。

外边有人说:“都布置好了,请到堂屋去。”大家涌到了堂屋。送亲娘子抱着孩子,跟在新人的背后。姑娘们也都进来了,她们倚在板壁上,肩挨着肩,手拉着手,看着新娘子,咬一会耳朵,又低低地笑一阵。

堂屋上首放着扮桶、箩筐和晒簟,这些都是农业社里的东西。正当中的长方桌上,摆起两枝点亮的红烛。烛光里,还可以清楚地看见两只插了茶子花枝的瓷瓶,靠里边墙上挂一面五星红旗,贴一张毛主席肖像。

P152

序言

这里所说的“茶子花”,是指一个文艺流派。以周立波为首,包括柯蓝、周健明、谢璞、未央、孙健忠、古华、叶蔚林、谭谈、彭见明等36位作家,主要是湖南的作家。他们创作了数以百计的优秀作品,得过国际和国家级的奖励三十余次。茶子花流派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响很大的社会主义文学流派,也是一个德艺双馨的流派。

我从1956年起,在湖南师范大学担任文艺理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课程的教学。还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就感觉到周立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在他的影响下,湖南有一批作家的风格与他很相似。1981年,我写了一篇论茶子花流派(亦简称“茶派”)的文章,其中提到13位作家。写成初稿以后,曾分别写信给他们征求意见,我还曾去部分作家那里访问面谈过。他们都表示赞成,没有不同意见,有些作家还给我写了回信。文章发表在上海《文学报》上。次年,《湘江文艺》编辑部邀请了二十几位作家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40周年,结合讨论茶子花流派。会上发言凡提到茶子花流派的都持赞成态度。1982年8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南岳举行年会,到会一百余人,讨论流派问题是会议的一个重点。发言者都表示赞成茶子花流派。1995年,张炯、艾斐在《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论》中,在我提出的13位作家的基础上,又给流派增补了13位作家。我在撰写本书时,又在朋友们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了10位。此外,朋友们还提了十几位作家,我研究不多,不能肯定。为慎重起见,我在书中提出了他们的名字,我希望大家过一段时间再肯定一批。至于茶子花流派的经验,主要是周立波创作与育人的经验,许多茶派作家采用了,就成了他们成功的经验。这样概括,是否妥当,请大家研究。

有人可能说:一个小小的流派值得如此大力研究吗?值得。因为, 我以为茶子花流派的经验有助于全国文艺工作的改进与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的文艺工作有了巨大的发展:认真执行了“双百”方针,但一些低俗的东西也冒了出来;引进了一些外国的优秀作品与创作方法,但一些不合我国需要的东西,也被一些人看成了好东西;帝王将相、企业家等不再限制描写了,但反映农民生活的电视剧也很少了;作家可以自由选择他喜爱的题材,但也很少有作家认真深入工农的生活了。我们不再提为政治服务,改提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但一些青年作家,竟写出一些违背政策甚至法律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这也不奇怪,历史总是曲折地而不是直线地前进的。“文化大革命”前,至“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有一段比较“左”的历史;现在又有了另一方面的经验教训。现在我们应该能找到比较正确的道路,少走弯路了。基于此,我研究茶子花流派。我认为,正是它提供了比较正确的道路,而且是通过实践证明可行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又有勤劳、善良、踏实、淳朴等优良品质,中国应该有大量为农民服务、表现农民的文艺。茶派作家都很重视为农民服务,建设了一种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的文艺。我希望能够推广。

文艺应该表现时代精神,应该鼓舞自己的民族健康地前进,而不应该让低俗的东西泛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时代不能再现。茶子花流派作家认真学习和表现“三个代表”的精神,表现高尚的审美情趣,值得推广。

现在全国和各省的文联都在办一些培训班或者文学院,扶植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作家,但没有形成规模或者不太规范:有的借用高等学校不太符合我国实际的文艺理论、文学史的讲义,有的随意选用一些作品或论文。茶派有一整套扶植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作家的经验:“真、善、美、新、深、经、练、阅、德、艺”,我们希望以此为参考,形成一套规范。

建设中国的文艺理论:近二十年来,文艺理论界一直在讨论建设怎样的中国文艺理论。一种主张“全球化”的文艺理论,这全球化的文艺理论,与全球化的经济不同,实际即西方的文艺理论。另一种主张民族化的文艺理论,即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我主张应该是中国20世纪革命文艺实践形成的理论。理论应该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的文艺理论,除了一部分基础知识外,应该主要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本书总结了周立波的创作与育人的经验。我希望在大量作家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整理出中国的文艺理论。

文学史迟早要给作家排名次,社会主义的作家队伍更应及时树立标兵。周立波德艺双馨,堪称中国最杰出的社会主义文学家。希望经过酝酿,使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家的典范。

概括起来说:茶子花流派的道路就是为人民服务,主要为工人、农民服务;建设一种乡土化、民族化、现代化的文艺,深人工农的生活,主要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适应工农的审美情趣,创造民族民间的形式,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同时认识到既要实行“双百”方针,又要坚持革命的意识形态。

研究流派还能够帮助作家提高水平,能够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中国京剧的众多流派,大大帮助了中国京剧的发展。

这就是“茶子花流派”与“中国”的关系。因此我给本书取名《茶子花流派与中国文艺》。

余致力茶派研究,凡40年,得到领导和朋友的帮助很多。最突出者:湖南省委前副书记文选德同志,曾在1998年湖南一次作家大会上论述茶子花流派,给了我巨大的支持与鼓舞。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张炯,山西社科院院长艾斐在《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论》中,对茶派进行了多方面的肯定。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蒋冀骋,周立波先生的公子周健明,周立波先生的学生谢璞、杨友今,湖南师范大学周庆元、何海龙,中共益阳市委周宪新、胡旗等,对本书的写作与出版也给予了许多帮助,特此致谢。

蒋 静

2005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