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派诗人传有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书中记录了革命烈士的临终遗嘱;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色家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丁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代边塞派诗人传有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家书,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书中记录了革命烈士的临终遗嘱;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内容推荐 《红色家书》收录了夏明翰、李硕勋、邓中夏、吉鸿昌、赵一曼、江竹筠等30位革命烈士临终前的遗书,分别按烈士牺牲的时间排序。光盘中有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张筠英领衔的配乐朗诵、还有画面、旁白、同声字幕;文字资料汇编有烈士小传、家书原文和注释等详尽材料。内容丰富。 目录 享受家书(白庚胜) 前言 反哺义 大家都是为着抗日 为黎明添上一抹彩霞 壮志未酬身先死 战地中秋月 南下“日记” 好夫妻好战友 延安来信 刘老庄英雄群像 一位侦察兵的战地家书
雎鸠缘 战地情书 铁汉亦有柔情时 异域飞鸿情爱深 初恋 金戈铁马气冲霄汉 手足亲 英雄泪 大哥的叮嘱 “孝”与“不孝”的遗憾 我的团龄31年 外交也是前线 同窗“字条”交红心 我和项南同志的交往 “将军书法家”李真的荣辱观 舐犊情 个人能力就是立身之本 瞒着妈妈穿军装 父慈子孝忠厚传家 不屈的海罗杉 一位老铁路的心语 一位父亲给17岁女儿的赠言 咬定青山不放松 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书” 抢救民间家书倡议书 家书征集启事 试读章节 一位父亲给17岁女儿的赠言 教育子女,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门课。“爸爸妈妈都没有把你看成是我们的财产”,要服从国家大局,成为好的革命接班人。42年前,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干部张风玄用家书教育女儿成长,条分缕析,语重心长。事实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新秋: 多年来,家里人都一直认为你是个好孩子,你有许多优点:从思想到生活,从学习到劳动(在社会上),都很朴实,不追求表面的东西,有认真求实的精神;天资比较好,记忆力强,也善于动脑子思考问题,在学习上能钻进去,学的比较活,不是读死书,死读书;和同学的关系好,能团结人,能和多数人合得来;你的身体也比较好,身强力壮,再说还能说几条。但就这些而论,你只要把自己的优点运用的得当,能充分发挥出来,你不但可以学习好,而且将来参加了工作,也一定能为人民办许多好事情。可是,优点、长处不(一)定就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也不一定能取得完好的后果,弄不好它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如不很好的注意和警惕,也可能走到邪路上去。 在学校的情况,我不清楚。在家的表现,有一些不像话的东西,是从你的优点中派生的。如你在学校不错了,你就对家里的人,产生了一种轻视的表(现)。对自己就放松了约束。不尊重大妈②,不愿照顾小妹妹,对小访⑤在(某些)方面不是一个十七八岁姐姐应该做的那样。妈妈病了,理应在精神上、在生活上,尽可能的多照顾,但做的也不够。许多表现,和一个高中生、和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是不相称的。 要听爸爸的话,不要看成这是小问题。你将来的前途只有一个,就是“革命”。革命的人,对待一切都必须有一个革命的态度。就家庭的这些事情说,对待大妈,怎样团结好了,让她心情愉快,把家里事情料理好,这样对妈妈的精神有好处。妈妈精神好,病就可能显的[得]轻一些,就会减少(我)对她的照管.我的工作就可能多做点,做好点。不然,出点事,我就得回去,多了就当然不利(于)工作,不利于革命。 对小访,不但应在生活上照管她,姐姐照管小妹妹,不能看成是负担,应该看成是义务。特别(是)你的具体处境,妈妈病了,不能管小妹妹了,你代替妈妈管起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管她的生活、管她的学习,管她在思想上能健康地发展。在你的帮助下,她能成为好的革命接班人。你看,这一些都是和革命和人民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你认识到了没有?如没有,你已经十七八岁了,是应该认识的时候了。做好这些,是否影响你的学习?不但不会,反而会使你学习的[得]更好,因为从(实)践中,你更懂得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有了这种思想,一切都会安排好的,所以,首先在思想上先解决这个问题。对家务劳动,应该也同样的看成是一种革命锻炼。在思想上建立家庭劳动感情。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感情,工夫、时间,你自己会找出来。 好好念高中,准备毕业后考大学,我考虑这个问题不是从自私自利方面想的,并不是我们“家”缺一个大学生,要由你补上。念不念大学,对家没有什么关系,丝毫不需要你光荣[宗]耀祖。……这样想,就正确了,念书的劲头也就大了。当然,国(家)需要干别的,我们还是服从国家需要。爸爸妈妈都没有把你看成是我们的财产,我想的会比你想(得)更周到,因为你还很小。 你要特别关系[心]妈妈的病,牺牲两节课,送妈妈看看门诊是可以的,不会影响你多少学习。
爸爸 4.15 P217-219 序言 享受家书 (代序) 白庚胜 对我来说,没有一次承诺作序像这一次这样痛快。当我在云南丽江接到张丁先生要我为民间家书丛书写序的电话时,当即欣然答应,并保证一个星期之内交稿。 这不是因为我是书信专家,也不是由于我是历史学家,而是出于我对“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热衷与赞赏! 我清楚地记得,这次行动起始于2005年4月10日。那天,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先生及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都出席了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启动仪式”,苏叔阳先生和我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当时,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道发起这一壮举的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文物报社、炎黄春秋杂志社,而实际操作这项工作的则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诸先生。 是的,自2003年2月18日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以来,我们虽然一无红头文件、二无财政拨款,却承接了各方的太多关爱、支持。新闻界是最早挺身而出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守望民间的一个群体,张丁先生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出版界给予我们的襄助亦感人至深,有多家出版单位主动提出出版“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成果。2006年1月,新华出版社推出了民间家书第一辑《家书抵万金》。今天,中国画报出版社又担负起了出版民间家书第二辑的重任。 “抢救民间家书”活动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它深深地感动着我的灵魂。这是因为我曾经历了从树叶传讯、狼烟报警到互联网交流的全部变迁过程,目睹了东巴象形文书信到汉文书信、日文书信、英文书信怎样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走向衰颓的状况。而在求学京城的风华岁月,在奔走山乡田野的考察过程,在留学东瀛的日日夜夜,我曾是怎样通过书信感受亲情与友谊,怎样获取来自故乡、单位、祖国的信息啊! 我知道,至少在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即已开始鸿雁传书的历史。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令我为太史公忍辱负重、求天人之际写成《史记》的精神扼腕感叹;从刘邦的《手敕太子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姜维的《报母书》,到骆宾王的《与情亲书》、欧阳修的《与十二侄》、文天祥的《狱中家书》等,让我洞见的是这些作者的生活勇气与至深亲情、微观生相。就诗篇而言,杜甫《春望》中的名句“家书抵万金”,尽述诗人在“安史之乱”中对来自远方的亲情的无限感动;张籍《秋思》中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则真实描写了苦旅中的游子对家人的依依关怀;明人袁凯的《京师得书》、商家梅的《得家书》等,发出了他们悲天悯人、与亲友息息相通的千古绝唱。至于进入现当代社会以后的《与妻书》、《傅雷家书》等,早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化及其历史的一部分。 就是这样一种延续上千年的文体、交际方式、信息手段、情感方式、历史载体,今天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由于电话、短信拜年代替了书信贺春,由于手机与互联网通讯疯狂闯进我们的交际生活,传统家书正在无奈地淡出我们的生活,大量的家书遗物面,隘着鼠啮虫蛀、风雨侵袭、弃置垃圾场与废品收购站的危险。据统计,甘肃省2004年每人平均邮寄的信件不到一封。一年不写一封书信者大有人在,甚至三四年不曾收到一封来信者也并不罕见。电子邮件、手机通信等取代手书信件已经势不可挡,家书遗存的受损犹如一座座博物馆在坍塌,令我们文学、史学、文献学、社会学、博物学、档案学工作者心惊神怵。 怀着对家书的无限眷恋及对祖国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一个迫不及待的“民间家书抢救行动”终于正式启动。其内容是不分南、北、东、西,不管男、女、老、幼,动员全社会尽可能延长家书通信的传统,并捐赠所保存的家书原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最具价值的优秀家书,由《炎黄春秋》、《读者》、《中国文物报》等媒体刊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或收藏价值、文学价值的家书,由组委会整理出版中国民间家书系列图书,举办有关家书展览及家书学术论坛等。 由于具有为构建和谐社会抢救历史遗产、传递民间真情、继承家书传统这样一些意义,抢救民间家书一经呼吁,便得到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王世襄、文怀沙、孙轶青、罗哲文、史树青、张文彬等数十位文化名人的支持。接踵而来的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积极参与、真诚奉献。至2006年4月,组委会先后接受捐赠的家书已超过3.5万封。其中,最早的家书出自明代,最动人的家书乃近百封抗日将士与其亲友的通信。这些遗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使时间的隧道得以穿越。历史在这里被放大、活化,生命在这里跃动、张扬,情感在这里被凝聚、浓缩,思想在这里被提炼、升华。 为了记录“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本身及其成果,也为了记录捐赠者的丰功伟绩及家书著作人的天才创造,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按原计划整理编写了这套系列图书,以期社会各界享受家书文化、传扬家书文化、珍爱家书文化。我相信,人们从这些被精选的信件中所看到的,将是精粹的史实、本真的生命、率直的情感、纯净的心灵。我也相信,人们将会把这套图书视作诸多关爱民间文化、呵护民族精神者的纪念丰碑。 是为序。 2005年11月16日初稿 2006年05月18日二稿 书评(媒体评论) 抢救民间家书,就是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睦,共建和谐社会。 ——季羡林 家书写的时候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讲真话的多。 ——任继愈 家书里记载的家庭琐事往往和那个时代的大事连在一起,当大事发生时,那些普通参与者同样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文洁若 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所有的读者都会在这些家书面前受到精神的洗礼。 ——叔阳 在家书里面看到的是活的中国,你会发现那些时代的生命就在你的旁边,你可以重新地体验他们的感情,你o-y以活好多次。 ——张颐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