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诗歌是很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的,通过记诵这些诗词,读者可以受到多个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诗中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也展现了人类的心灵之美。
为了适应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本书对选收的诗词原文都全文加注拼音,每首诗词下面还附有作者简介、注释和解读三部分辅导学习的文字。注释部分是对某些难懂字词的解释,释义力求准确简明。解读部分是为了帮助小读者和老师、家长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每篇解读都力求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加以分析,必要时也加入一些相关的背景介绍。另外,书中还插入了二十多幅与诗词内容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诗情画意自然相融的特色。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
公元四到六世纪,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鲜卑、匈奴等少数M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作“北朝”。北朝人民主要过着游牧生活,有许多民歌流传下来,这些歌谣风格豪放粗犷,反映了我国北方民族的勇敢豪迈精神。(注释)
①敕勒: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少数部族,以游牧为生。
②敕勒川:就是敕勒族居住的平原地区,在今天的山西北部及甘肃、内蒙古南部一带。
③阴山:山脉名,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全长约1200公里。
④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形帐幕。
⑤四野:四面的原野。“野”在这里念作yd。
⑥见:同“现”,显现,露出。注意不要读成jian。(解读)
相传这是北齐武将斛(hu)律金演唱的一首敕勒民歌,原文是鲜卑语,后来才翻译成汉语。它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辽阔壮丽的风景,表达了游牧民族对于家乡的热爱。虽然它是从鲜卑语翻译过来的,但语句自然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被前人称为“千古绝唱”。
P4-5
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的改动,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为此,我们于2003年5月编辑出版了一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50种),丛书的书目均为“新课标”所推荐。
03年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出版三年来,深受全国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欢迎与喜爱,同时,他们也对这套丛书的改进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在深表谢意之时也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在03年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与修订,并冠名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修订版),总计60种,一次性同时推出,以飨读者。
修订版增加了如下几项内容:第一,从书目上,增加若干中国当代文学的佳作与中外文学的优质选本;第二,从内容上,每本书增加了简明实用的“知识链接”,含文学常识、要点提示和学习思考等。我们相信,修订后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内容更广泛、知识更实用,针对性更强。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成为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零零六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