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园耕梦--哀牢腹地哈尼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伟//李洪武//梁荔//刘军
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作者们一年多来跋山涉水深入群山的亲见亲闻,把我们带入隐匿深山的缤纷族群之中,使我们得以体验他们那质朴而令人震撼的生命节律和特旮情怀,感受那镌刻在古歌和习俗上的历史衍变,为我们展示了墨江哈尼族一幅幅如歌的壮美画卷。

内容推荐

本书定位在把握历史,立足现实,面向发展的思考上,这样对待民族文化,立意是深远的。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力图在哈尼族神话般的历史和历史般的神话中,带领读者领略这个民族是怎样怀着永恒的信仰,以无比坚韧的毅力,默默地克服各种苦难,唱出了一曲曲对生命的敬重和感动之歌。

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确实需要虚怀以待,融人其间。唯有走进哈尼村寨,走进哈尼日常生活,才能真正走近一个民族的内心。全书记录了作者们一年来脚踏实地的行程,其间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诸多因深藏于哀牢腹地而不曾为人知晓的哈尼风情,书中所述的哈尼人其人其事,不仅仅体现出千百年来这个民族的历史的延续,同时也是这个巨变时代民族文化加速交融的见证。也正因在这样的时代,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也日益紧迫,本书的记述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目录

序一 张宝三 

序二 李先猷

卷首 从“诺玛阿美”到哀牢山

感恩大地

哀牢山中的“诺玛阿美”一一墨江 

为生存絮叨的古歌“哈巴” 

为粮食过节一一”苦扎扎” 

秋天的盛宴一一“米索扎” 

赶赴“昂玛突” 

远山纪事

远得只有猛兽才能生活的地方一一那哈 

一个由逃婚者创造的家园一一遥远的腊米山寨

住在腊米人家的日子 

最后的封火楼爱情 

一件缀着古银币的腊米衣裳

缤纷族人 

走进豪尼人家一一癸能大寨 

孟嘎村一一白宏人的土掌房 

靠近公路的阿木人 

切弟人的聚宝盆一一梯田

摩天岭、桫椤林和喜欢时尚的卡别姑娘 

碧溪古镇碧约人的牛皮大鼓 

他郎河上的西摩洛水车 

阿墨江流域的卡多人

生命如花

特别的命名仪式 

财产穿在老婆身上,情人的小帽藏在箱底 

情歌手与”扎布” 

一家人在母亲的棺材旁吃年饭 

“摸搓搓”一一为死者舞蹈 为生命狂欢

试读章节

所谓封火楼,就是茅草房平顶与盖房的茅草两个斜面形成的一二角空间。白宏、腊米等支系的哈尼人把这个空间叫做封火楼,是取其作用为隔断茅草与屋内用火,以免烧到房顶的茅草之意。

我们早就听说过关于封火楼的浪漫故事,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却与哈尼人的婚恋生活密切相关。而今封火楼随着民房改造丁程的实施已濒临绝迹,封火楼的故事也就逐渐由别的方式演绎。

阿那还剩两间封火楼,我们第二次上阿那山寨,就是想找到曾经封火楼故事的痕迹。

封火楼既然是楼,那么关于在封火楼上的活动就叫“爬封火楼”。封火楼,白宏人和腊米人都称“火颂”。像阿那寨子这样的地方,房子不够宽敞,孩子多的人家。小时候吋以和父母挤着睡在一处,

P91到了成年,一般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和父母分开了,父母就让他们去“爬封火楼”一一到封火楼上睡,有条件的人家,封火楼房屋斜面的两侧也用木板封好,开一个小窗作门用,门口和地面用一根柱子当梯。没条件的人家,只用土基封堵一侧,另一侧就开着当门。封火楼上一般堆有稻草用来喂牛,同时可以当孩子们的床铺,贫困的山里人不能给孩子们那么多铺盖,稻草堆是最温暖的窝。

刚刚上封火楼的男孩女孩们,总是男的一群,女的一伙约在一个封火楼上嬉耍同睡。睡前他们常常互相“串”封火楼,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聚在一起男女对歌、聊天。直到有了心上人,两人就会单独去找一间封火楼住,一般是男方或女方家的封火楼。封火楼上有窗子的人家,天黑后,如果看到封火楼的窗子开着,说明这家姑娘或小伙子还没有心上人,如果窗子已经关上,说明已经有情人在上面了,別人不要再去打扰。

哈尼人认为,人到了十三四岁就应陔谈情说爱找自己的意中人。他们在“哈巴”中唱“小牛大了要顶角,男女到了十三四岁要成对”。因此父母不会十涉子女们的爬封火楼活动,倒是为自己的儿子没有找到可以单独带小去爬一间封火楼的姑娘,或为自己的女儿没有男孩单独带出去爬封火楼而担心。

说起爬封火楼,每个成年的阿那人都会说出一大篓故事。在阿那,我们听说几乎35岁以上的男子都有爬封火楼的经历,他们的老婆多半也是爬封火楼后娶回来的:封火楼除了是少年们睡觉玩耍的地方,也是男女青年恋爱的场所。一旦恋爱淡成,或者女方怀孕,如果双方父母不反对,就正式嫁娶。若是两人中途分道扬镳,或是父母反对,两人重新组成家庭,互不干涉,互不埋怨。

在封火楼约会时,无论有无性关系。

P92

序言

我曾在思茅工作,至今仍对思茅的每一寸土地和生活在那里的各族群众怀着深深的眷恋。造化独钟,无论是其宜人的气候,还是“地连三国,江通五邻”的边陲地域特征,无论是异彩纷呈的植被与物种,还是因其拥有汉、佤、拉祜、哈尼、彝、傣、布朗、瑶、苗、傈僳等十多个世居民族的深厚人文底蕴,思茅得天独厚的天文地理人文资源几乎就是云南的缩影。那是一块蕴含着极大发展潜力的土地。

墨江县是思茅通向昆明的门户,位于哀牢山中段主脉西部,境內群峰叠嶂,江河交织,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这里生活着哈尼族中白宏、毫尼、卡多、碧约、腊米、卡別、切弟、西摩洛、阿木等九个支系,干百年来,他们一直默默耕耘着以人间奇迹著称的高山梯田,演绎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墨江因此成为研究哈尼文化的重要区域。遗憾的是,尽管墨江距昆明并不太远,但由于过去山区交通不便等原因,这里的哈尼族一直不为外人所深知。

《家园耕梦一一哀牢腹地哈尼人》一书,以作者们一年多来跋山涉水深入群山的亲见亲闻,把我们带入隐匿深山的缤纷族群之中,使我们得以体验他们那质朴而令人震撼的生命节律和特旮情怀,感受那镌刻在古歌和习俗上的历史衍变,为我们展示了墨江哈尼族一幅幅如歌的壮美画卷。

文明形态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不断取得进步的主要动力。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我们值得为之骄傲、也必须懂得珍惜的宝贵遗产。发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实事求是地凝练萃取贯穿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积极进取精神与文化精髓,将有益于民族本身和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值得欣慰的是,书中一直在苦苦追索那种沉积在纷繁的文化表象之后,引领着这个古老民族走过逾千年历史沧桑的精神支撑。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他们历尽迁徙磨难依然顽强地扎下根来,他们把坝区的水稻移植到哀牢群山之间,成功地实现了从游牧部落到精耕细作的农耕民族的蜕变,弘扬这种精神,将带领他们不断地开创更加美好的将来。

耕梦之“耕”,体现了哈尼族性格中坚忍不拔、勤劳务实、顽强精进的一面。“耕梦”,意味着曾经的辉煌来之不易。“耕梦”,昭示着民族的繁荣昌盛坐等不来,必须摒弃守旧,与时俱进,超凡脱俗,告別昨天,憧憬未来,奋力前行。愿所有民族同心同德,勤奋耕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祖国一道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原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现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