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年翔实的历史资料,二十万字凝练的语言概述,六百多幅精美的珍贵图片,让历史与文字变得亲切轻松。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最大的现实功效就在于给后人提供借鉴。通过阅读本书精选的、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这十五位皇帝的传奇故事,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嬗变兴替的过程,深入了解帝王们创业、守业和败业的艰难和辛酸,更为可贵的是,你还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经验教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驰骋官场的高深谋略。而这些经验教训,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对成功者还是怀有梦想的年轻人,都是很有益处的。
本书重点介绍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最具个性的十五位皇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刘邦、汉武帝、光武帝、孙权、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和乾隆。他们有的是以盖世的武功称霸于世,有的是以绝妙的文采震古烁今,有的是以雄韬伟略彪炳史册,有的是以昏庸无道令家喻户晓,有的是以残忍狠毒令妇孺皆知。
秦始皇出生在战国末期,正值各国之间争斗激烈之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秦在当时已颇具实力,是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采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和较远的赵国联合,把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为了表示诚意,秦赵要互换人质,这是当时的惯例。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作为皇子却被派去当人质,足见其在皇室中地位之卑微。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可以说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以地位很低,于是挑选人质时便被选中。父亲做人质也是造成秦始皇少年时不幸的直接原因。
身处异国他乡,子楚很不得意,但有时候改变人生的机遇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子楚的命运就恰恰因一个不期而遇的人改变了,这个人便是吕不韦。吕不韦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有着更甚于其他一般商人的投机心理,见到了子楚便觉得他像个贵重的商品一样,于是便认为奇货可居。想通过子楚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际遇,将来可以借他赚取更为丰厚的功名利禄(这就是“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对于秦国的内幕,吕不韦早已了解透彻了,他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因为他知道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便打定主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再以后,子楚就可以是秦王了。而自己又有着“定国立君”的功劳,这种特殊的政治资本当然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同时还可以换取更多的钱财。
主意已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首先,吕不韦去找子楚商议。作为人质,子楚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种衣食不足的人质处境,谁又能甘心呢,尤其是对于一个皇子。他当然想改变自己的困境了。子楚虽是秦国太子的儿子,但在众多兄弟中,他又居中,接班的希望很是渺茫。再加上当时秦国总不讲信义,所以赵国也不把他看得很重要。当时的子楚生活极度困窘,面对吕不韦给他提供的机遇。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吕不韦便拿出了1000金作为本钱,将其中的500金送给子楚,让他改变处境,广交朋友,另500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秦国游说。
吕不韦很精明,他为了更加稳妥有效地达到目的,便采取了迂回的策略。即他不直接去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先去找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子楚说得聪慧贤达,广交天下宾客,素有大志。他说子楚虽身处异乡,但却天天想念慈祥的安国君和贤惠的华阳夫人,还经常对他说“夫人就是子楚的上天”,有时到了深夜还思念得流泪。最后,华阳夫人的姐姐终于被他的话打动了,吕不韦便趁机请她将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子楚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子楚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子楚有了好感。
第一步完成得很顺利,接下来吕不韦又劝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让她尽早在众皇子中选出一个优秀的作为自己的儿子,并将他立为储君,这样以后即使秦昭王去世了,夫人也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子楚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吕不韦以商人的精明算计的事情,正好是华阳夫人日夜耿耿于怀的心事,姐姐来了,向她提及此事,正中她的下怀。于是,华阳夫人便利用安国君的宠爱,说服他立子楚为继承人。事情办成了,子楚的处境和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了子楚足够的钱财,还让吕不韦做他的师长,扶助子楚。
从此,吕不韦便长住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宾客,等待太子早点儿回国,希望子楚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儿到来。
吕不韦还专门给子楚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以便更好地笼络子楚,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公元前259年,赵姬给子楚生下了一子,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秦始皇赢政。因为出生在赵国。所以开始的时候孩子姓赵。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又改为政。回到了秦国后,才改成了国姓赢。
秦始皇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秦国围攻赵国,赵国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得知子楚出逃,赵国便想杀掉秦始皇母子,所幸的是秦始皇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也逃过了杀身之祸。
六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太子当然就是子楚了。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并逐渐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秦始皇和母亲方得以回到秦国。
P4-5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皇帝了,因为他们是专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一手掌握着国家的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功过是非,治乱兴替,从一定意义上讲,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和个人的成败,因此,对我们现代的人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没有哪个朝代没有皇帝。中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两千多年的时间内,共产生了几百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是杰出皇帝,其中不乏有始有终、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有作为的文治武功好皇帝,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好皇帝。本书重点介绍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最具个性的十五位皇帝,他们分别是:秦始皇、刘邦、汉武帝、光武帝、孙权、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和乾隆。他们有的是以盖世的武功称霸于世,有的是以绝妙的文采震古烁今,有的是以雄韬伟略彪炳史册,有的是以昏庸无道令家喻户晓,有的是以残忍狠毒令妇孺皆知。
这十五位皇帝,并非都是最具特色的,但是他们却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或经历了中华民族大发展的巅峰时刻,如唐太宗李世民;或崛起在民族危亡的低谷,如汉光武帝刘秀;或消沉在末路的悲歌中,如隋炀帝杨广;或堕落在盛世的赞歌中,如唐明皇李隆基。后人也因不同的标准而对他们评价各异,于是他们被一些人认为是英雄、是圣人、是救世主、是历史的功臣,同时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恶魔、是凶手、是历史的罪人。赞誉也罢,诋毁也罢,都抹杀不了他们曾经存在,并且对当时乃至今天产生重大影响的事实。
这些皇帝都是历史的缩影,他们用自己或悲或喜的人生,演绎了一段段或凄或喜的故事。他们用自己或深或浅的脚印,描绘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宏篇。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最大的现实功效就在于给后人提供借鉴。通过阅读本书精选的、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这十五位皇帝的传奇故事,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嬗变兴替的过程,深入了解帝王们创业、守业和败业的艰难和辛酸,更为可贵的是,你还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经验教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驰骋官场的高深谋略。而这些经验教训,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对成功者还是怀有梦想的年轻人,都是很有益处的。
本书力求集实用性、准确性、生动性、趣味性、脱俗性、平实性、启发性于一体,以翔实的历史史实资料,精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图片展示,使历代帝王的生平事迹更生动、更完整、更真实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还恳请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