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师祁秀梅/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
分类
作者 王光普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剪纸大师祁秀梅是甘肃省庆阳市镇远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剪纸作品较为完整地保存和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思想、美学思想、艺术观念和造型观念,许多早已失传的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在她的剪纸作品中得以印证,她的作品在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美学、艺术学领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该书汇集了文艺界的著名专家教授冯冀才、王树村、李寸松、冯真、李锦璐等12位对祁秀梅剪纸作品的点评,被人们称为保护研究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样书,也被甘肃省文化厅定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丛书”。

 

内容推荐

祁秀梅所剪作品具有深厚的原始图腾内涵。例如“生命树”剪纸,除具有生命之树鹿头花的演变外,还在树下有石头和两只狗。这是“因为出自历史上古羌族和匈奴鲜卑聚居过的镇原,可能与古羌族认为石头是生命之源的白石崇拜和匈奴盘瓠的犬图腾崇拜的遗存有关”(靳之林语)。祁秀梅剪刀下的形象都具有神奇怪异的特点,夸张变形出乎常人想象。技巧娴熟,拿起剪刀就剪,从不描画底样,不愧为一位大写意风格的民间艺术大师。

她一生创作的作品,代表作有虎、狮子、道佛合一、牛命树、娃娃折莲、莲生子、柳鹤同春、莲花树、盆莲坐娃、海棠开花、蛇盘兔、鹭鸶绕莲等等。她还创作了不少反映农村新变化的新题材作品,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

目录

纸灵

 花卉

 娥蝶 瑞鸟 家禽

 抓髻娃娃

 生命与生殖崇拜

 生殖树与人类图腾

 鱼戏莲

 鹿鹤同春

 柳树 燕鹤 凤鸟

 吉祥图案

 传统纹样

 老虎 狮子

 母性崇拜

 民族魂根

 羽人

 行孝教子

 现实题材

最后的大师

 祁秀梅剪纸艺术赏析 冯骥才

 剪纸背后的神话——读祁秀梅的几幅作品 李寸松

 祁秀梅的剪纸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晶 靳之林

 看祁秀梅剪纸有感 李绵璐

 杰出的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 杨力舟

 读祁秀梅剪纸艺术有感 王树村

 祁秀梅剪纸艺术试释 冯真

 浸透着古代神采的杰出民间艺术家——兼祁秀梅的剪纸部分作品剖析 冯真

 祁秀梅剪纸中的鸟化宇宙观——兼谈祁秀梅传统民俗剪纸正义 陈 竞

 祁秀梅,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 乔晓光

 通远古系民俗的艺术 刘亚平

附录

 祁秀梅剪纸艺术之路王光普

 大师传人惠富君

 大师传人许军锋

 大师传人成雪琴

试读章节

祁秀梅(1921-1990),甘肃镇原人。她的祖辈都是靠土地维生的贫苦农民。姐妹兄弟8人,生活非常困难.但是祁秀梅从小就爱写写画画,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向往着上学,学文化。6岁时,她又迷上了剪纸.她整天在村里几位奶奶姑姑嫂嫂的家里学铰花。12岁起,她的艺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了。祁秀梅15岁那年,由父母做主,嫁给了邻村一户贫苦人家作媳妇。她的丈夫包应悌,是一位朴实憨厚的农民,栽一手好花,他对祁秀梅的艺术爱好极为尊重。人性格内向,文静善良,夫妻感情融洽。小两口用剪纸和鲜花把家庭布置得很温馨。吸引了周围许多农民来观赏。不少本村、外村的农民都请祁秀梅为节日或为家里的红白喜事剪花,做布置,祁秀梅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为此,村民们常常送给她许多彩色纸和布。有了这些纸和布,使得这位酷爱艺术的青年妇女如鱼得水,开始更加大胆的艺术探索。这时,她大胆离开了老辈传下来的老底样,也不用事先描样儿,全凭她在剪纸时几分钟内的灵感和极为精湛的剪技,随手剪出生动多姿的人物、花卉、狮子、老虎、虫、鸟等作品来。祁秀梅不仅擅长剪纸.她还善于做布老虎、布狮子、布兔子,她缝制的动物枕头造型古朴大方,粗犷,纯真,与一般汉族的造型和配色都有很大的不同。

祁秀梅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这是她唯一不称心的事。有人好心劝她,说她没有儿子的原因是为别人剪了许多辟邪人人的缘故。一段时间内,祁秀梅很少剪人物,专攻花鸟和图案。因此,祁秀梅的盆花、生命树等类型的剪纸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后来,她又破除了迷信的心理障碍,开了剪人人的戒。从此,她剪纸的天地又拓展了,她能剪大幅的融合了人、动物、花鸟鱼虫结构复杂的喜花,成为一名气魄宏大、风格奇特的艺术家。

由于家乡地处僻远,交通不便,她的艺术影响仅仅是方圆数公里的范围。这颗宝珠是如何被全国发现的呢?20世纪80年代初. “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我在甘肃省庆阳县马岭乡当小学校长。我怀着对民间艺术的执著,利用假期骑着自行车,自费四处寻找并鼓励民间剪纸艺术家抬起头来,重新创作。1982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镇原县文化馆院内转悠时,忽然被文化馆一户姓祁的干部窗上贴 的几幅剪纸吸引住了。我便贸然走进屋内,向 主人询问窗上剪纸的来历和作者。主人讲: “祁秀梅是我的亲戚,是临泾一位剪纸‘花 手’。”他还向我详细介绍了去祁秀梅家的路线当时,我的假期时间已到。于是我便步行翻山,走了30公里路,连夜来到祁秀梅家。这时祁秀梅全家都已入睡,我非常抱歉地唤起了祁秀梅。当晚我和祁秀梅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聆听了这位朴实憨厚、具有特殊智慧的艺术家诉说。她讲述了她的剪纸学艺与剪纸的艰辛历程。祁秀梅说,我是第一个远方来她家访问她的人。我为了赶班车,在第二天天不亮时,就只身回到镇原县城。后来我又利用几个假期到镇原考查.我还发现了临泾的段永梅、温太祥等十几位剪纸艺人。祁秀梅是其中最具独特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剪纸艺术家。同时,在临泾这小塬区为什么能产生这么丰厚的文化,也在我的脑海中产生了特大的问号。我后来抽了许多时间,对镇原临泾作进一步的考查,才知道临泾在秦时是郡治所在地。临泾塬在我国形成了一个特殊文化圈,祁秀梅们的剪纸艺术就是在这历史文化背景中出现的。

1984年我请靳之林(当时靳在延安文管会工作)从延安来到马岭我的家,请他为《陇东民俗剪纸》一书写序,借此机会向他推荐了祁秀梅的剪纸作品。

1985年11月,全国剪纸研究会首届年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我自费又将祁秀梅几幅剪纸带到年会上,向张仃、李绵璐、曹振峰、李寸松、王树村、陈竞、鲍家虎等专家教授介绍祁秀梅的剪纸艺术特色。祁秀梅从此受到全国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被吸收为剪纸研究会会员。有几幅剪纸被中国民间博物馆的筹备处无偿收藏。

1985年12月,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邀请陇东剪纸艺术家祁秀梅和张秀珍、王金兰到北京作教学表演。当时靳之林作为陕西省美协著名民间艺术研究家,同时被邀请去中央美术学院讲课,讲解陕北陇东民间剪纸艺术特点,介绍中华民间艺术渊源和历史演变。在北京同行的鼓励邀请下,祁秀梅在美院还给师生剪了一些现代生活的题材,如《新法接生好》《农家乐》《养鸡专业户》《喂兔》等。这几幅新内容剪纸,画面构图构思非常奇特,人物造型和人物情节非常有情趣,耐人寻味,受到美院师生的高度评价。这些作品展示了祁秀梅独特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也说明她的艺术充满无限活力。

当时中央美术学院邀请陇东这三位剪纸艺术家到学院从事学术交流,没有通过政府部门、因此难度、困难不小。张秀珍和王金兰两位艺术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唯一剩下了镇原县临泾乡祁秀梅剪纸艺人。当年她64岁高龄.又是小脚。由我亲自到镇原县联系。县文化局负责同志表态说: “中央美术学院邀请,我们未见上级部门下文通知。祁秀梅又是农村妇女,她的安全和交通费我们都无法安排处理。”为此,我只好通过祁秀梅,找了她的三个女儿,做通她女儿工作后,再做通祁秀梅的工作.祁秀梅去北京的一切费用和安全由我个人负责。这才安排好祁秀梅去北京的一切事情。祁秀梅在北京表演讲课的事在新闻媒体公布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P153-156

序言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我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55个民族生活在这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在共同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汉族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多元一体,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和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族史诗、神话、传说等,构成了甘肃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其中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项目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下,2004年启动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介绍甘肃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的形式,陆续编辑出版研究介绍甘肃省优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图书。这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也是以文字、图片记载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或仍在延续发展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可供研究的翔实资料同时,也想通过这套丛书向读者打开一个了解甘肃,认识甘肃,继而喜爱甘肃的窗口。

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办公室

后记

祁秀梅是甘肃镇原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代表处确认为“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人物之一”。

祁秀梅给我们遗留下一份极为宝贵的民间剪纸遗产。她的这些剪纸作品保留了许多中华民族原始部落图腾崇拜的印记,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破译和诠释中华民族古文化符号的实物佐证。她的许多优秀剪纸艺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她以刚劲有力、放射性的线条塑造出的传统剪纸形象既神秘而不荒诞,造型既古朴又带着极为庄严与神圣古老民族色彩。她的民间传统剪纸作品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大师祁秀梅》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推出的第二部研究专著。在成书过程中,得到了甘肃省文化厅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马少青厅长为本书专门题辞;王兰玲副厅长在百忙之中确定丛书的编辑体例,审定书稿内容;梁世俊处长除宏观指导外,还直接参与书稿的编辑与审定工作。

今年恰逢甘肃省文化馆建馆五十周年。为此省文化馆将《大师祁秀梅》列为馆庆项目之一,由张淳、李朝生任总策划,邀请了冯骥才、杨力舟、王树村、李寸松、靳之林、冯真、陈竟、李绵璐等学者,在百忙中撰稿。

在编写祁秀梅剪纸大师专著中,祁秀梅的外孙女惠富君、外孙许军锋等人也提供了自己和祁秀梅的部分剪纸作品。

我们在此特别感谢这些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付出辛劳的人们。

编者

2006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