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汗血宝马研究
分类
作者 侯丕勋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卡西莫夫说:“土库曼人将马视作亲人对待,只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而送给中国人民的汗血宝马阿赫达什是“土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汗血宝马永远是联系我国与西域各国的重要代表。

内容推荐

本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审视和系统构建了汗血宝马史的研究体系,专门就汗血宝马的发现、东入中原、诸多奥秘、相关问题、对中国古代马文化影响及历史新篇章等问题进行了开拓性探讨与论述,触及了此前史学界尚未关注过的众多问题,提出和论证了一系列新颖见解,把汗血宝马史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汗血宝马的发现

第一节 大宛国汗血宝马的发现

 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原因

 二、张骞在大宛国发现汗血宝马

第二节 汗血宝马发现初期西汉与西域诸国关系

 一、西汉与大宛国的关系

 二、西汉与乌孙的关系

 三、西汉与楼兰的关系

 四、西汉与大宛国以西诸国的关系

第三节 汗血宝马发现初期匈奴与西域诸国关系及其对西汉在西域活动的制约

 一、匈奴的向西开拓

 二、匈奴与西域诸国的关系

 三、匈奴在西域的影响及其对西汉在西域活动的制约

第二章 汗血宝马东入中原

第一节 汉使车令等“请宛王”汗血宝马及其结局

 一、车令等出使前西汉与大宛国相互交往的影响

 二、车令等出使大宛国所肩负的使命

 三、车令等“请宛王”汗血宝马的结局

第二节 汉武帝的伐宛战争与首批汗血宝马东入中原

 一、汉武帝伐宛诸原因辨析

 二、第一次伐宛战争

 三、第二次伐宛战争与首批汗血宝马的获得

 四、伐宛战争胜利对当时诸方面的影响

第三节 西域大宛等国向历代中原王朝贡献汗血宝马盛况

 一、两汉时期,大宛等国贡献汗血宝马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宛等国贡献汗血宝马

 三、隋唐时期,拔汗那等国贡献汗血宝马

第四节 中原人与汗血宝马的东来

 一、冯奉世出使大宛国与汗血宝马的东来

 二、汉明帝亲见汗血宝马

 三、裴仁基、宇文士及、唐太宗与大宛千里马

 四、崔君肃出使与西突厥贡汗血宝马

 五、唐玄宗为汗血宝马更名

 六、唐玄宗、安禄山、田承嗣与“舞马”

 七、郑和与祖法儿国“汗血马” 

第五节 历代在国內发现的汗血宝马后代

 一、“渥洼马”的发现与捕获

 二、段颍击羌与“汗血千里马”东人中原

 三、“青海骢”与“冀北骐骥”

 四、蒋之奇获西蕃汗血马

 五、明沭国公赠送云南抚军的千里马

第三章 汗血宝马诸奥秘的破解

第一节 汗血宝马探源

 一、以科学观念认识汗血宝马的来源

 二、汗血宝马来源诸说简析

 三、“天马子”说疏解

第二节 汗血宝马诸名称的由来与涵义

 一、“汗血马”与“汗血宝马”名称的缘起及其盛行时代

 二、“善马”、“贰师城善马”与“贰师马”名称的来源

 三、 汗血宝马称“天马”的由来

 四、“汗血千里马”与“天马千里驹”名称的来历

 五、“蒲梢”、“龙文”、“鱼目”与“捧月乌骓”的出典

 六、“骏马”、“名马”、“良马”与“马”名称的使用时代

第三节 汗血宝马的产地及其变化

 一、大宛贰师城“宝马”的原产地

 二、“月窟”及其地理方位

 三、汗血宝马产地的扩大

第四节 汗血宝马“汗血”奥秘诸说辨析

 一、“喝神秘河水流血”说

 二、“毛细血管发达”与“体温升高”说

 三、“蚊蠓吮噬”说

 四、“毛色鲜艳”说

 五、“皮毛红斑”说

 六、“寄生虫致病”说

第五节 汗血宝马躯体“汗血”部位及其是否普遍汗血诸说辨析

 一、“周身流血”说

 二、局部“汗血”说

 三、个体“汗血”说

第六节 汗血宝马生理特征考述

 一、“汗血”独具

 二、体形出众

 三、毛色多样

 四、跑速超常

 五、灵性奇异

第四章 与汗血宝马相关诸问题辨析

第一节 大宛国王毋寡被杀问题

 一、大宛国王毋寡被谁所杀

 二、大宛国王毋寡被杀原因

第二节 汗血宝马藏匿“贰师城”与李广利专力攻打“宛城”问题

 一、“贰师城”与“宛城”辨析

 二、李广利专力攻打“宛城”之原因

第三节 安史之乱后西域各国所贡马中有没有“汗血宝马”问题

 一、安史之乱后西域各国贡马概况

 二、安史之乱后西域各国所贡马中有没有“汗血宝马”

第四节 古代汗血宝马参与作战说考述

 一、西汉时汗血宝马参与对匈奴作战说

 二、东汉及其之后汗血宝马参与作战说

第五节 2000年以前国內外对汗血宝马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局限

 一、国内学者的主要成果

 二、国外学者的主要成果

 三、汗血宝马问题研究的局限

第五章 汗血宝马史事在中国的涟漪

第一节 伴随汗血宝马东来苜蓿等农作物品种的传入及其影响

 一、苜蓿的传人

 二、苜蓿传人后的最初播种者与播种地区

 三、苜蓿传人中原的影响

第二节 古诗对各种名称汗血宝马的吟咏

 一、对“大宛马”的吟咏

 二、对“汗血马”的吟咏

 三、对“天马”的吟咏

 四、对“千里驹”、“龙驹”和“神驹”的吟咏

 五、对“龙媒”的吟咏

第三节 唐宋诗对“舞马”的吟咏

 一、唐诗对“舞马”的吟咏

 二、宋诗对“舞马”的吟咏

第四节 古代汗血宝马画家与咏画诗中的汗血宝马

 一、汗血宝马画家

 二、咏画诗中的汗血宝马

第五节 与汗血宝马直接相关词语的广泛使用

 一、以汗血宝马名称为马厩与马监命名

 二、用汗血宝马赞誉有才干、有作为之人

 三、《太一之歌》部分词语的多方使用

第六节 汗血宝马对古代著名铜铸马、石刻马与绘画马的影响

 一、陕西兴平鎏金铜马与武威铜奔马

 二、“昭陵六骏”石刻“白蹄乌” 

 三、唐代汗血宝马画《照夜白图》

第六章 汗血宝马史的新篇章

第一节 土库曼斯坦领导人赠送我国的汗血宝马——阿赫达什

 一、友好使者——阿赫达什

 二、土库曼斯坦人的爱马传统与阿赫达什的光荣家族史

 三、阿赫达什来到中国后的惬意生活

第二节 清水隼人考察与发现汗血宝马

 一、清水隼人发现汗血宝马

 二、清水隼人发现汗血宝马在中国引起的反响

第三节 2000年以来国內汗血宝马研究的新进展

 一、新发表主要论文及其内容

 二、“寄生虫致病”说的新证据

 三、中国古代汗血宝马失传原因的若干见解

 四、全国首次汗血宝马学术研讨会传出的新信息

附录

 一、汗血宝马大事记

 二、汗血宝马史料集萃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西汉与大宛国的关系

大宛国是被《史记·大宛列传》明确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所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在此之前,西汉与大宛国之间从未有过正式交往,因此西汉对大宛国情况一无所知,而大宛国则已“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从而在张骞到达之后,双方之间有着一定亲近感。所以,大宛王“见(张)骞”便“喜”,并问张骞“若欲何之”。张骞回答说:我“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国王相信了张骞的话,于是派翻译和向导送张骞抵达了康居,康居又送张骞到达了大月氏。从此,西汉与大宛国之间的关系便逐渐密切起来了。

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后获得了“博望侯”封号,从此其名声大振,地位尊贵,这在西汉吏士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当时吏士欲效法张骞,“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汉武帝本来以为西域“绝远”,是人们所不乐于前往之地,现在有人竟然争着要去。所以汉武帝便批准了上书者的请求,准许他们前往西域。但在出使中,一些吏士胡作非为,将所带官物视为私物,随便使用,并把市易所得之物占为已有,因而“外国亦厌汉使”。这一时期,前往大宛国的汉使中也曾有人发生不轨行为,在大宛国造成了恶劣影响。

这期间,大宛等国的使者也有随汉使来西汉,“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犛軒眩人(即大秦国幻人,亦即魔术表演者)献于汉,天子大说”,出使到大宛国的一些汉使,希图把汗血宝马弄到汉朝来,这引起了大宛国人的戒备与不满,因此他们把汗血宝马藏匿到了贰师城,不让汉使看见。据此来分析,西汉要轻易得到大宛国的汗血宝马,看来已是不可能的了。

二、西汉与乌孙的关系

乌孙在西汉时期,是西域的一个大国,其居民主要由塞种和大月氏种构成,过着“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的“行国”游牧生活,它的疆域主要在伊犁河谷及其周围地区,其东为匈奴,西北与康居相邻,西与大宛国接界,南为“城郭诸国”(即位于南疆地区绿洲中的农业定居诸国),西汉与乌孙发生正式交往关系,始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候(元鼎二年,即前115年)。

张骞这次出使乌孙,是为了请乌孙东归匈奴浑邪王故地(即今酒泉、敦煌以北地区),以此“断匈奴右臂”,并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当张骞一行到达乌孙后,乌孙王“见汉使如单于礼”,颇为恭敬,张骞遂代表汉朝天子赏赐了礼品。张骞见到乌孙王后,明确提出:“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但由于乌孙王年老、乌孙国分裂、乌孙距汉遥远又不知汉朝大小,尤其是乌孙长期役属匈奴,乌孙大臣又畏惧匈奴,所以,乌孙未能东来,张骞出使亦未达到目的。不过,张骞曾派副使前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扦莱(即弥)及诸国”,从而扩大了汉朝同西域诸国的交往。

在过了“岁余”和“数岁”,张骞从乌孙、张骞所派遣副使与有关国家使者先后来到了西汉,“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乌孙成了当时西汉与西域诸国交往的一个中心。在张骞返汉时,乌孙还“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固令窥汉,知其广大”,即亲临西汉,考察了解西汉国情。当乌孙使者了解到西汉“人众富厚”以后,“其国乃益重汉”。当乌孙与西汉关系逐渐密切之后,邻接乌孙的匈奴产生了恐惧现象,因此准备攻打乌孙。乌孙王迫于这一情况,便遣使西汉献马,同时要求“尚汉女翁主”与汉建立和亲关系。在乌孙满足了西汉“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的要求后,西汉便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嫁给了乌孙昆莫,作为右夫人,终于实现了“和亲”。从此,西汉与乌孙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三、西汉与楼兰的关系  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位于盐泽(今罗布?白)西部与西南部。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边缘地区,既有绿洲,也有戈壁沙漠,经济条件较差。楼兰属于西汉时的城郭诸国,是实行农业定居的国家之一。

楼兰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加之其受匈奴影响较大,因此常常攻劫出使西域汉使。《史记·大宛列传》说:“楼兰、姑师(即车师)小国耳,当空道,攻劫汉使王恢等尤甚,”《汉书·西域传·楼兰》也说:“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在这一时期,西汉与楼兰国之间尚未建立起友好关系,而楼兰同匈奴合谋攻劫汉使则表明楼兰同西汉处在某种敌对状态。在此情况下,汉武帝令王恢助赵破奴将兵,击楼兰,虏楼兰王,并破车师。这样,西汉便以武力对乌孙、大宛等国构成了一定威慑。

楼兰由于是一个西域小国,其国力远不能同西汉和匈奴相抗衡,所以,西汉和匈奴在西域争斗之际,它便采取了“骑墙”亦即两不得罪的政策。正如《汉书·西域传·楼兰》说:“楼兰既降服贡献,匈奴闻,发兵击之。于是楼兰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在李广利西伐大宛国时,匈奴又利用楼兰“候汉使”,因此,汉武帝派将军任文率兵捕获楼兰王,并遣送至阙进行斥责,而楼兰王则回答道:“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此后,楼兰与西汉关系略有改善。从这种情况看,西汉以武力伐宛,无疑是受到了较大国际关系的影响。

四、西汉与大宛国以西诸国的关系

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发现大宛国汗血宝马之后,西汉不仅与大宛国以东西域诸国开始交往,而且还同大宛国以西诸国开始往来。这是这一时期西汉同西域诸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大宛国距长安一万二千余里,大宛国以西诸国距长安那就更遥远了,因此,交往初期的隔膜状况颇为突出。

大宛国以西国家很多,其中《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所载主要是以下诸国:

大夏 在大宛国西南二千余里妫水南(今阿富汗一带)。其国有民百余万,以蓝市城为都,有城屋,但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民善贾市,有市贩贾诸物,曾被大月氏征服。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到达大夏,见其国有“邛竹杖、蜀布”。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副使曾到过大夏,大夏使者也曾到过长安。

安息 在大月氏西约数千里,为农业国家,种稻麦,有蒲陶酒;有城邑数百座,疆域方圆数千里,是当地最大国家;北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即钱面的纹饰是国王肖像),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

大月氏 在大宛国西约二三千里,居妫水之北;为“行国”,都监氏城;兵强,控弦之士可一二十万,西迁后曾征服大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经到达其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其副使也曾到达当地。

条枝 在安息(今伊朗一带)之西数千里,临西海(疑为地中海),当地暑湿;耕田;有大鸟(驼鸟),卵如甕;其国人口多,有小君长;役属于安息国。据安息长老说:条枝有弱水、西王母。

奄蔡 在康居(大月氏支国)西北约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同俗;控弦者达十余万多;地临大泽(疑为黑海)。

大宛国以西还有黎轩、驥潜、大益等国。

大宛国以西诸国,距西汉遥远,交往十分困难,相互关系算不上亲近。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 “汉使、亡卒降(诸国),教铸作他兵器。 (诸国)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汉与“西北外国使,更来更去。宛以西,皆自以远,尚骄恣……及至汉使,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所以然者,远汉,而汉多财物,故必市乃得所欲”。很显然,大宛国以西诸国,为了得到西汉财物,于是把商品交易方法用在了与西汉交往中。这种国家关系,对弘扬汉武帝威德、对顺利得到大宛国汗血,宝马都是不利的。P10-14

序言

大宛国汗血宝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因其神奇而享誉中国了。自那时起,汗血宝马不断被贡献到中国来,从而使它逐渐变成了中国与中亚诸国间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的使者。2000年7月5日,土库曼斯坦尼亚佐夫总统赠送给我国江泽民主席的汗血宝马阿赫达什和2006年4月2日,土库曼斯坦尼亚佐夫总统赠送给我国胡锦涛主席的汗血宝马,续写了汗血宝马史和中土友谊的新篇章。汗血宝马东人中原后,曾在历代汉民族生活中激起了层叠瑰丽的浪花,从而它所带有的马文化元素也就成了中国自先秦以来所形成本土马文化向汗血宝马文化演变的主要元素。

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8年)之前,西汉人本不知道西域存在一个大宛国,更不知道大宛国出产神奇的汗血宝马。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返汉时,首次将大宛国汗血宝马的信息带回了中原。此后不久,司马迁又将张骞所带回的汗血宝马信息记入了《史记·大宛列传》,接着,李广利在第二次伐宛战争中获得了3030匹汗血宝马,从此,汗血宝马便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直至今日,汗血宝马的身影仍然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视野之中,它那众多古老和新颖的故事依然被众多的中国人满怀热情地传诵着。

汗血宝马的神奇故事、超凡灵性和高挑健美的形体,魂牵梦绕在古今中国人心头为时既久,而古代史家在正史和野史中对此均有简略记载,诗人、赋家也在其作品中予以尽情描述,这些都为今人了解、认识和研究汗血宝马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料。

历史文献对汗血宝马问题的记载,始于《史记·大宛列传》,终于野史即清末德效骞的《班固的前汉书》与2002年6月以后的各冲报纸。正史文献对汗血宝马问题的记载存在一定阶段性差异,其中《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骞于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发现汗血宝马、带回汗血宝马信息与李广利奉命伐宛全过程及获得首批汗血宝马的情况;《后汉书·明帝纪》、《三国志·魏书》和《晋书·苻坚载记》等记载了汗血宝马的汗血特征与舞马等情况;中唐后正史所记载破洛那、撤马尔罕等国昕贡献马大多不以“汗血马”为称。

我国古代野史文献中的博物志、异物志、遗录、类书、游记、见闻录、稗钞等,也不同程度地记载着汗血宝马问题。这些野史文献对汗血宝马一些问题的记载,大多较为系统、完整,带有一定故事性和趣味性,并对汗血宝马的生理特征多有涉及,因此,人们很容易从中得知汗血宝马的神奇之处,大量野史文献的有关记载,极大地丰富了正史文献记载汗血宝马问题的诸多不足。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向来是我国古代诗赋诸家所保持的一种优良传统,因此,他们的部分诗赋作品总是带有鲜明的纪实性特点。在古代大宛国汗血宝马相继东人中原后,自然就成了历代诗赋诸家部分作品所描述的对象。如唐杨师道《泳马》诗追述西汉王公贵族骑着汗血宝马在上林苑宫殿区肆意游玩情景说:“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馘名王。”宋徐积《舞马诗》描述唐玄宗于开元天宝年间沉迷于观看汗血宝马跳舞,最终导致安史之乱发生问题说:“开元天子太平时,夜舞朝歌意转迷,绣榻尽容麒骥足,锦衣浑盖渥洼泥。才敲画鼓头髓蔷,不假金鞭势自齐。明日梨园翻旧曲,范阳戈甲满西来。”以盘赏诗,虽系文学作品,但其中对汗血宝马的大量纪实性描述,明蝗翼有一定史料价值,因此,它们在中国古代汗血宝马文化形成和蒙蔽的研究中,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汗血宝马问题,在史学领域属尚无全面、系统研究成果的一个强轉,先前已有的论文多以探讨汗血宝马之“汗血”原因为主,其他方面涉及不多不深,且存在一些误断。

汗血宝马问题,虽然是一个小课题,但它延续的时间长达两千多年,涉及到古代大宛、大夏、安息、康国、石国、西突厥、匈奴和古金中国等国家和民族。若从其具体内容看,这一课题包括了政治、象济、军事、民族、交通、文化和中外关系诸方面,至于所涉及历史人物,那也不少。因此,这一课题今后需要具体探讨的问题很多。若联系我国近十多年来的有关成果局限性明显的情况,今后需要着力开掘的问题,主要是史料收集和大量微观问题及个别根本性问题的探讨。

1.收集与整理史料

史料是进行史学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没有史料或缺乏关键性史料就难以进行史学问题的研究。汗血宝马问题由于不属于重大历史问题,所以史家对其记载都较简略。历史上一些关注怪异事物的学者,虽然也有部分记载,但又十分零散。这些情况造成了如今收集汗血宝马史料的一定困难。

据笔者查阅所知,有关汗血宝马的史料,主要分散于我国正史的本纪、西域传及与西域有关的部分人物传;其次,在古代博物志、异物志与杂录中也有少量记载;同时,还可以从西汉以后众多诗、词、赋等文献中查到有关史料。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部分汗血宝马问题论文,同样能为我们提供相关史料(具体文献目录,参见本书参考文献)。在此基础上,再将所收集的史料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并逐条探析其本质性涵义,只要这样做,就一定能使汗血宝马的研究工作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2.探讨众多微观问题

对汗血宝马问题若要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力求搞清楚其中众多微观问题,揭示大量具体问题的真实面目,那就必须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多层面探讨。

大量史料表明,需要探讨的汗血宝马微观问题约有数十个之多,诸如汗血宝马是谁首先发现的,何时发现的?是张骞第一个把汗血宝马带回了长安吗?汗血宝马有若干个名称,它们的涵义各是什么?汗血宝马之汗血原因诸说中哪一种说法是可信的,理由何在?李广利两次率军伐宛具体过程怎样,其根本目的是为夺取汗血宝马吗?大宛汗血宝马藏匿于贰师城,可是李广利何以专力攻打大宛城(即贵山城)?汗血宝马的产地在哪里,产地是一处还是多处?汗血宝马东人中原后曾上战场对匈奴作过战吗?汗血宝马东人中国后,中国古代的诗、词、赋中是怎样对其进行描述的?李广利伐宛期间,大宛王究竟是被谁所杀?李广利伐宛后,汉与大宛等国关系怎样?文献记载中的“舞马”与汗血宝马的关系怎样?土库曼斯坦总统向我国领导人所赠送的汗血宝马阿赫达什是怎样来到中国的,“阿赫达什”是什么意思?历史上从大宛等国来中国的汗血宝马很多,可是它们为何从中国人的视野中消失了?等等。

3.探讨与阐释根本性问题

在有关汗血宝马的众多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其一是大宛国汗血宝马作为友好使者东人中国后逐渐密切起来的中国与大宛等国关系问题,其二是汗血宝马东人中国后所形成的汗血宝马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马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

(1)中国与大宛等国关系

在历史上,汗血宝马一批批东人中原,如果考察其东来背景和所赋予使命,就清楚知道它们既不是作为一般的贡品,也不是作为民用的役畜,而实际上是作为友谊象征的特殊礼品被送来中原的。首批汗血宝马的东来,就曾为中国与西域大宛等国间友好关系立下了开创之功。在第二次伐宛战争后,大宛贵人立蝉封为大宛王,蝉封便“遣其子人质于汉。汉因使使赂赐以镇抚之”。继而,“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大宛国以东的“仑头”(即轮台)一改前此常“苦汉使”行为,进而允许汉朝“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在这一时期,乌孙也与西汉结成了“昆弟”之邦,在此同时,有些汉使、亡卒降于西域诸国,并“教铸作他兵器,(诸国)得汉黄白金,辄以为器,不用为币”,而汉与西域“西北外国使,更来更去”。在西汉之后,中原与大宛等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同样与一批批汗血宝马的东来密切相关。时至今日,只要我们客观分析和评价汗血宝马东人中原的历史影响,我们就会很自然地得出如果没有汗血宝马的东来,古代中国和西域大宛等国的关系极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状况的结论。

(2)汗血宝马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本土马文化的肇始,当以春秋时期伯乐为秦穆公相千里马为标志。但当大宛国汗血宝马于西汉时东人中国后,汗血宝马文化就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国传统马文化的主流和主要特色了。这就是说,早在春秋时期初步形成的中国本土马文化,在汗血宝马东来后就吸收和融汇了汗血宝马所带有的诸多文化元素,从而使先秦时期所初步形成的本土马文化,逐渐发生了某种变异现象,即形成了以汗血宝马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马文化。

在融人先秦以来本土马文化中的汗血宝马文化,以我国古代正史、野史、诗、词、赋、石刻:绘画、铜铸品等作为载体,以“天马”、“神马”、“龙驹”、“汗血”等词语表示其神秘性,以“千里马”、“千里驹”、“追风”等词语表示其奔跑速度飞快,以“解人语及知音舞与鼓节”、“舞马”等词语表示其具有超常灵性。在西汉到中唐的这一时期,汗血宝马经历了一个从外在的实物马逐渐向内在的观念中、意识中的马文化演变的过程。在中唐后,当汗血宝马从中国人视野中逐渐消失之后,而观念和意识中的汗血宝马文化还铭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

大宛国汗血宝马的东来和汗血宝马文化在古代中国的形成,与中国部分著名历史人物的极大关注有着很大关系。在这部分历史人物中,最为主要者当是一些帝王、诗人和画家等。

1.喜爱汗血宝马的帝王

汉武帝是在中国汗血宝马史创始阶段起过关键作用的帝王。《易》中“神马当从西北来”的符咒促使他产生了“好宛马”、对宛马“闻之甘心”、必欲得之的思想。此后,大宛国郁成王杀汉使、劫汉物的事件,导致汉武帝不惜引起“天下骚动”,断然派遣李广利两次伐大宛,并因此获得了首批3030匹汗血宝马。在首批大宛国汗血宝马东人中原后,汉武帝所撰《天马之歌》,标志了中国汗血宝马文化的发端。东汉明帝刘庄也是一位喜爱大宛国汗血宝马的帝王。他曾赐给东平宪王刘苍和阴太后的一匹汗血宝马,“血从前髂上小孔中出”。他还自称:“尝闻武帝歌,天马霑赤汗,今亲见其然也。”这一记载,对大宛国汗血宝马“汗血”现象及其“汗血”特点,作了根本性确认。

唐太宗李世民,在亡隋兴唐过程中,曾率将士屡战沙场,他的坐骑汗血宝马“白蹄乌”等,助他建立了卓著功勋。贞观年间,李世民在为自己修建陵墓之时,为了褒扬“白蹄乌”等六匹坐骑的战功,遂下令将它们的形象雕刻于石,置于昭陵陵园,史称“昭陵六骏”。唐玄宗李隆基,对汗血宝马喜爱有加,自汉武帝以来所有帝王莫能为比。开元年间,玄宗曾下令在宫内设置“教坊”官署,专门负责训练汗血宝马为其跳舞。当时,共训练“舞马”百匹,每至“千秋节”(玄宗生日)这天,就牵来汗血宝马表演舞蹈,届时亲临观看者,有时多达万人以上。宋释居简《续舞马行》诗曾咏道:“见说开元天宝间,登床百骏俱回旋。一曲倾杯万人看,一顾群空四十万。”从这首诗中,我们对唐玄宗喜爱汗血宝马之情况可窥一斑。

2.汗血宝马诗人

中国古代诗人,曾以大量诗篇吟咏汗血宝马,这自然成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奇特文化现象。唐代杜甫、李白、曾参等,宋代苏轼、司马光、陆游和张耒等,都是颇具代表性的汗血宝马诗人,而杜甫吟咏汗血宝马诗篇数量居于首位。

杜甫吟咏汗血宝马的诗篇,现已查阅到近20首,其中有“京师皆骑汗血马”,“胡马大宛名,锋稜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等名句。李白生活于开天盛世,其诗才很得唐玄宗赏识,从而有机会进入宫廷,并曾在诗中自称骑乘过“天子大宛马”。唐代任华《寄李白》诗亦曾描述说:李白“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

宋代司马光在《天马歌》中有“大宛汗血古共知,青海龙种骨更奇”等名句;苏轼《次孔文仲见赠诗》以“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奇”诗句,将有才干之人同神奇的汗血宝马相比喻;徐积《舞马诗》“开元天子太平时,夜舞朝歌意转迷”、“明日梨园翻旧曲,范阳戈甲满西来”等诗句,道出了唐玄宗因沉迷于观看舞马表演而导致安史之乱发生的重要历史原因。

3.汗血宝马画家

东人中原地区的汗血宝马,以其矫健的身躯和神秘的汗血现象,引起了古代不少画家的关注。唐代以来的部分画家,曾用画笔,并以写实手法摹绘和创作了一批汗血宝马画,从而也涌现了如唐代的曹霸、韩干、韦偃和宋代的李伯时等汗血宝马画家。

曹霸是一位宫廷画家,他曾将唐玄宗的汗血宝马“玉花骢”画成了画,此画传至宋代,当时诗人周紫芝看见后赋诗道:“古来画马知几人,当时只数曹将军。”韩干虽曾师从曹霸等人学画,但他并未简单地袭用他们的绘画风格和绘画技法,而是坚持了自己写实和富涵神韵的特点。他的著名画作《照夜白图》,画的是玄宗另一匹汗血宝马“照夜白”的肖像。韩干画中的汗血宝马多具肥胖特点,宋代诗人张耒曾咏道:“韩生画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为奇。”李纲在诗中也咏道:“始知韩干画多肉。”

李伯时是宋代声誉很高的一位画家,出自他手的汗血宝马画亦被众多诗人所吟咏。李伯时画中的汗血宝马多显瘦削,如黄庭坚诗吟咏道:“李侯画骨不画肉,笔下马生如破竹。”张侃《题李伯时马》诗亦曾吟咏道:“近代李伯时,能画天厩马。画本出心匠,不在韩干下。”

在历史上,汗血宝马画的诞生和传世,为古代诗人赋诗吟咏提供了很好的对象,从而又产生了大量咏汗血宝马画之诗篇。

汗血宝马的产地问题,是史学界在汗血宝马课题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若干年来,汗血宝马产自大宛国费尔干纳盆地说虽然成了广泛流行之说,但只要我们查阅和考辨有关记载,方知汗血马的产地问题实际上并非单一。客观来看,汗血宝马有的始产于中亚地区,有的则产白中国本土。产自中国本土的汗血宝马,有的又与中亚汗血宝马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

始产自中亚地区的汗血宝马,其具体产地有三:一是《汉书音义》所载“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的那个山区。此山区似在费尔干纳盆地东南、今塔吉克斯坦“奧什”城(即汉贰师城)地区;二是宋代诗人龚开《黑马图》诗句所述“崑苍月窟”所在地区。据考,此“月窟”实即大“月”氏之“窟”,亦即《太平广记》所说吐火萝国(今阿富汗)北部屋数颇梨山的“南崖穴”,这个“南崖穴”中,曾有神马粪流出。三是今土库曼斯坦境内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

中国本土产过汗血宝马的地方,现有文证可据者主要有四:其一是敦煌渥洼池(今称南湖)。据《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年)条注云:李斐曰:南阳新野刑徒暴利长,屯田期间曾在敦煌渥洼池旁发现和捕获了一匹奇异之马,为神异此马,诡称出自渥洼池。其二是青海湖的湖心山。据《隋书·吐谷浑传》等记载:吐谷浑人将所得波斯草马,放人青海湖湖心山,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史称“青海骢”。其三是宋代诗人楼钥等人诗中所描述“冀野”骐骥和李纲诗中“冀北”骐骥的产地。据考,其真正产地应为“冀北”。此“冀北”可能是指今河北省北部燕山一带地方。其四是《玉海》所载宋哲宗元祐年间,向熙河(今甘肃临洮县)帅蒋之奇“贡骏马汗血者”的“西蕃”地区。此“西蕃”极有可能是指临近宋代“熙河”的洮河之西吐蕃族。

现在,当笔者把这本研究汗血宝马问题的小册子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时候,已无当初筹划撰稿之时的兴奋心情了。这其中原因之一是史料收集尚未做到全面、系统,尤其国外史料仍然很贫乏;二是受笔者多年行文习惯和征引史料方法的影响,文字未能完全做到流畅和富于情趣。至于书中所提出和论述的学术观点,也未必尽善尽美,在此请诸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笔者自知,任何一项学术成果,都只能是达到该课题研究终极目标漫长历程中的一块小基石。因此,笔者期望有志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学者,今后为广大读者奉献更为优秀的学术成果。

作 者

2006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