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近长城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董耀会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走近长城》是作者多年考察长城,研究长城成果的结晶。书中比较全面的介绍了中国历朝历代修建长城的来龙去脉。准确的信息、精美的图片,以及有关长城知识的方方面面。引领读者贴近长城,更深入了解长城。

内容推荐

以图文的形式讲述历代长城与中华民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民族融合与民族发展,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表明,长城内外文化同源、塞内塞外各兄弟民族血脉相连,无论长城何时修筑,也无论长城的修筑者动机如何,长城都没能阻隔大墙内外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及共同发展。

目录

一、长城概览

长城的诞生

中国长城知多少

长城的军事意义

烽传系统

长城驿传制度

长城屯戌

茶马互市

民族融合的纽带

长城建筑

长城关隘

长城的别名

二、春秋战国长城

楚长城

齐长城

魏长城

秦长城

赵长城

燕长城

中山长城

三、秦汉长城

秦始皇长城

汉长城

秦汉城池

秦汉军事道路

蒙恬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鸡鹿塞

高阙塞

玉门关

阳关

居延塞与汉简

丝绸之路

四、北魏至辽金长城

北魏长城

魏破柔然之战

北齐长城

隋长城

隋北击突厥之战

辽长城

金长城

五、明长城辽东镇

辽东镇长城的修筑

虎山长城

宽句六堡

鸦鹘关

抚顺关

袁崇焕与宁远大捷

柳条边

六、明长城山海镇

战火中山海关设镇

天下第一关

老龙头

孟姜女的故事

九门口

李自成山海关大战

直奉军阀两次混战

长城抗战第一枪

七、明长城蓟镇

蓟镇长城的修筑

戚继光与空心敌楼

庚戌之变

喜峰口

三屯营

长城抗日

黄崖关

司马台

金山岭

古北口

慕田峪

八达岭

八、明长城内三关与外三关

徐达出兵漠北

居庸关

紫荆关

倒马关

土木之变

京师保卫战

偏关

宁武关

雁门关

九、明长城真保镇

真保镇长城的修筑

乌龙沟

平型关

娘子关

井陉关

十、明长城宣府、大同镇

宣府镇长城的修筑

大同镇长城的修筑

翁万达筹边

独石口

宣化古城

张家口

大同古城

大同马市

隆庆议和

三娘子与长城

杀虎口

十一、明长城榆林镇

榆林镇长城的修筑

三边总制扬一清

镇北台

榆林古城

西夏统万城

十二、明长城宁夏、固原镇

宁夏镇长城的修筑

固原镇长城的修筑

镇远关

打武口

贺兰口与拜寺口

银川古城

三关口

胜金关

六盘山

固原古城

十三、明长城甘肃镇

甘肃镇长城的修筑

大靖营

凉州古城武威

甘州古城张掖

肃州古城酒泉

嘉峪关

沙州古城敦煌

十四、长城人类文化遗产

长城人类文化遗产

长城保护

长城旅游

长城区域生态

绿色长城

长城研究

附:万里长城历史年表

试读章节

1961年,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委员会将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还保存着一条基本连贯的长城,它从鸭绿江畔起,翻越燕山,沿太行山、贺兰山、祁连山,穿沙漠,越戈壁,遥遥向西一直到大西北的嘉峪雄关。这条东西横亘,气势雄伟的长城,仅是长城的一部分,为明代所修。其实,明长城的长度和建筑工程量仅占中国全部长城的十分之一左右。

如果我们把中国历代修筑的长城全部标注在一幅地图上,你就会发现,在中国锦绣河山之上,长城纵横交错,遍布于大部分地区。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河北等16个省市自治区境内长城总长度就已超过5万公里,如此浩大的工程量在世上是独一无二的。

战国时期,由于长期兼并战争,沿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他们各霸一方,不相统属,各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辖境边地筑起一条很长的城墙防线。从历史文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长城似乎是最有效的防御手段了,甚至像中山国那样的小诸侯国也不遗余力大筑长城。战国中后期,与秦、赵、燕三国北境相毗邻的游牧民族匈奴、东胡,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贵族经常率兵到秦、赵、燕三国的北部地区掳掠牲畜、财物和人口,所以这时期秦、赵、燕三国分别在其北方也修筑了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了其它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当时北方匈奴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尚未统一于秦王朝,匈奴贵族对秦王朝北境的威胁有增无减。为防御匈奴的侵扰,秦始皇下令大规模修筑长城,但秦始皇时期所筑长城,基本是在秦、赵、燕三国

北长城的基础上增修扩建并将其连成一线的。自秦始皇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继秦之后,又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是汉朝。秦末汉初,匈奴趁中原纷乱之际,再度强盛起来,汉武帝时期多次派重兵北击匈奴,然后陆续修筑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新疆的万里长城。汉长城是长城史上最长的一条,2长逾两万余华里。

南北朝时期相继统治中国北部的北魏、东魏、北齐和北周几个鲜卑贵族统治的政权,因为受到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游牧民族的威胁,也不断地修筑长城防御线。特别是北魏和北齐时期,修筑长城的规模都是相当大的。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王朝统一了中原。隋王朝虽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但仍未能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契丹、吐谷浑的扰掠,也多次修筑长城。

唐朝时匈奴等游牧民族已归中央政权所统辖,故未大规模修长城。而到宋朝时,北方广大地区长城一线已为辽王朝所据,所以仅在一些地方修过烽火台、屯兵堡等。史载辽王朝曾在黑龙江下游修过长城,但规模很小。又较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是金王朝,主要是为防御在这时期强大起来的蒙古族。

蒙古族兴起之后,相继灭掉金和南宋,建立了统一的元王朝。元王朝南北已空前统一,所以没有修建长城之必要了。这之后的再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就是明灭元之后,明王朝为防御蒙古族而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13000多里的长城。清王朝统一天下之后,随着政治军事的发展,特别是统治策略的改变,尤其到了清康熙的时候,决定不再修筑长城。康熙皇帝到东海巡视时,写的诗句“当时费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足以证明他对修筑长城的不同看法。清帝王主张立国在“德”、不在“险”,采取“怀柔”政策,以拉拢安抚蒙、藏各族的上层势力。清朝也曾在东北地区修筑“柳条边”来限制牧民的活动,但柳条边不似前代长城,没有凭险而设的坚固工程,也没有任何军事意义。

研究长城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长城最基本的用途是作为军事防御。长城曾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攻防作战形式的形成,其能经多个朝代延续建造、使用两千多年,有其深远的军事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诸侯国之间因争夺领土和人口资源,导致的战争规模来越大,范围较小的单个城市的城墙已不能满足保卫整个领地安全的需要,这时作为城市城墙的延伸和扩大的长城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长城的最初形式。这时的长城的特点就是春秋战国七国之间的互相防御的工事,仅有燕、赵、秦之间长城是防御其北方的匈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面对的就是匈奴的袭扰,自此以后长城的防御对象基本上就是北方的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P12-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2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