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诗三百首(学生版)/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分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作者 夏松凉//夏逸陶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唐诗是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的经典著作,它鼎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之一。本片收录了唐诗中的经典上品300首,并采用耳濡目染、逐步提升的方法,让孩子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该书既可以帮助提高课内学习的效果,又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多方面的知识,提高素质修养,培育弘扬民族精神。读经诵典,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唐诗,雄浑大气、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精华,它将我国古典诗歌的音韵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为国人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本书精选了300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面展示了唐朝的社会境况、生活风貌;除原作外,另附有注释、译文、赏析三部分,从多角度将诗的优美意境、动人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加之与新颖版式的有机结合,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和审美情趣。本书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唐诗,也可作为精美的收藏。

目录

前言

题辞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乐府

 塞上曲

 塞下曲

 关山月

 子夜吴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卷二 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夜归鹿门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寄韩谏议注

 古柏行

卷三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渔翁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韩碑

卷四 七言乐府

 燕歌行

 古从军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二首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卷五 五言律诗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濬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眺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士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东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除夜有怀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遇

卷六 七言律诗

 黄鹤楼

 行经华阴

 望蓟门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宫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五首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赠阙下裴舍人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春思

 晚次鄂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遣悲怀三首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史於潜七史乌江十五史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

 利州南渡

 苏武庙

 宫词

 贫女

乐府

 独不见

卷七 五言绝句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馀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上人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丘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歌

乐府

 长干行

 玉阶怨

 塞下曲

 江南曲

卷八 七言绝句

 回乡偶书

 桃花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怨

 凉州曲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逢入京使

 江南逢李龟年

 滁州西涧

 枫桥夜泊

 寒食

 月夜

 春怨

 征人怨

 宫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乌衣巷

 春词

 宫词

 赠内人

 集灵台

 题金陵渡

 宫中词

 近试上张水部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

 金谷园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瑶瑟怨

 马嵬坡

 已凉

 金陵图

 陇西行

 寄人

 杂诗

乐府

 渭城曲

 秋夜曲

 长信怨

 出塞

 清平调

 出塞

 金缕衣

附:唐诗的基本知识

试读章节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①,秦桑低绿枝②。当君怀归日③,是妾断肠时④。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⑤?

[注释]①燕(yan):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一带。②秦:在今陕西省一带。燕草秦桑:燕地寒冷,草生迟,当秦桑已绿枝低垂时,燕草方生。③君:旧时女子对丈夫的尊称。④妾(qie):古时女子自称的谦词。断肠:肝肠欲断。谓不堪相思之苦。⑤罗帏(wei):丝织的帐子。吴昌祺曰:“以风来反衬夫之不来,与简文‘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同意”(《删订唐诗解》)。

[译文]燕北的草想必才长出丝丝的新绿,秦地的桑树已经绿叶低垂、枝繁叶茂了。远方的夫君开始想念家乡之日,正是我思念你到了柔肠寸断之时。春风啊,我和你素不相识,为什么偏偏吹人我的罗帐?

[赏析]全诗假托少妇的口气,写她思念戍边丈夫的心情,较之冷静的旁观叙述更为细腻真切、平易自然、深醇秀丽。起首以“燕草”、“秦桑”引出燕地的“君”和秦地的“妇”,以“如碧丝”、“低绿枝”隐喻夫君的怀归之心和少妇的思夫之情,是典型的“兴”的手法。末二句在对无辜的春风的怨怼中,表明自己不为外物所动的忠贞。《唐宋诗醇》说:“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王夫之说:“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唐诗评选》),正确指出了它的风格与艺术上的特点。

杜甫

(712-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县),后徙巩县(今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杜甫二十岁时曾漫游吴越,二十四岁回洛阳。举进士,不第,遂游齐赵。天宝三年(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同游梁宋。三十五岁入长安以求施展政治抱负,结果进取无门,困居长安十载,四十四岁时始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时被陷困长安,后逃奔凤翔行在,授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弃官赴秦州、同谷,同年底移家成都,于浣花溪筑草堂。代宗宝应元年(762),因蜀中军阀混战,流亡到梓州、阆州;广德二年(764)回成都,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乘舟东下,次年至夔州,滞留二年。大历三年(768),由夔州携家出蜀至荆州,漂泊于岳阳、潭州、衡州一带。大历五年(770)冬,病逝于舟中。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极盛走向衰落的转变时代、长期失意困顿和流浪的生活,使他进一步看到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痛苦,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北征》、《春望》、《秦州杂诗》、《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登岳阳楼》等诗,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骄奢淫逸、腐朽堕落的本质,真实反映了广大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描述了祖国各地雄奇壮丽的山川,记述了自己辗转流离的辛酸遭遇。举凡当时朝政大事,重要战役,军阀混战,严重边患,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的奇观,故被称为“诗史”。在创作上,他继往开来,润泽百代,继承发展了从《诗经》汉魏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把它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同时又呈现出雄浑、清新、浓丽、质朴、典雅、高古、奔放、自然等多种多样的风采,为历来诗论者所赞赏。他擅长诗歌的各种体裁,其五古、七古善于把叙事、说理和抒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铺写,回环往复,气势雄伟;其五律、七律,韵律谨严,对仗工整,字句锤炼,形象鲜明,被后代视为典范之作;其五绝、七绝也能得心应手,卓然成章,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但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纪念的文化名人。有《杜工部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荡胸生曾云⑤,决眦人归鸟⑥。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⑧。

[注释]①岱(dai)宗: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岱:始。宗:长,群岳之长。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岱宗”。夫(fu):语气助词。②齐鲁:春秋两国名。齐在泰山北,鲁在泰山南。未了:形容连绵起伏,不见尽头。③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钟:聚集。神秀:山色的神奇秀美。④阴阳:山北谓阴,山南谓阳。这句是说:白天,日光照射到山的南面,是一片明朗的世界;山北日光照不到,则显得幽深昏暗,如同傍晚。⑤荡胸:荡涤胸臆。曾:同“层”。层云:指泰山山壑间生出的股股云气。⑥决眦(zi):裂开眼眶,谓极目远眺。入:没,远去。⑦会当:终当。凌:登上。绝顶:泰山的最高峰。⑧语本《孟子·尽心上》:“(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文]雄伟高大的泰山呵,横跨着广阔的齐鲁两地。造物者在这里聚集了一切神奇秀美,参天的山峰把山北山南分为黄昏和拂晓。千山万壑吞云吐雾,荡涤我壮阔豪迈的胸怀;归鸟向山越飞越远,我停立极目远眺。终有一日我会登上顶峰,看群山俯伏脚下是多么渺小!

[赏析]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兖州省亲(时其父任兖州司马),顺便出游齐赵,本篇即作于此时。诗虽然只有八句,但有起有结,中间两联对仗。由于平仄不合诗律,所以它仍然是一首古诗。全诗共分四层:首联,总写登山远眺时山脉雄浑苍莽的形势;颔联,描写泰山的秀丽与雄奇;颈联,写傍晚凭眺时山中的景物;尾联,写向往登临峰顶极目远眺的心情。泰山的雄奇秀美,诗人的坦荡胸襟,都包括在四十个字当中。前六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拟,“望”字,则是贯穿全诗的中心线索。全诗纵横跌宕,开阖变化,无不相宜。如诗一开头就掀起波澜,寥寥十个字就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气象雄伟的泰山画图。明人谢榛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四溟诗话》卷一)。这两句开头就起到这种“骤响易彻”、带动全篇的作用。三、四两句由远及近,由鸟瞰到特写,描写泰山的日出,山峰的峻峭,“十字气象旁魄,与岱岳相称”(吴北江语)。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又由神奇秀美的景色写到荡胸的层云、归山的飞鸟,赞美之情寓于其中。至此,“望岳”的内容似乎已写尽,结尾再调转笔触,抒写遐想他日登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胜景,于是又别开意境,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全诗回环曲折,波澜起伏,真是峰回路转,使人有看不尽的风光。在描写手法上,诗中还运用了夸张、渲染和虚实相映等手法,由景及情,又由情及景,描绘出泰山的壮阔图景。全诗音节铿锵,气格雄浑,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魄、洒落的胸怀和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P7-10)

序言

《唐诗三百首》八卷(一作六卷),清蘅塘退士编。蘅塘退士为孙洙之号。孙洙(1711-1778),字临西(一作“苓西”),江苏无锡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历官大城、卢龙、邹平知县,改江宁教授。有《蘅塘漫稿》《排闷录》等。“少工制义,为人恬退。初宰近畿,上官犹雅重文学之士,而蘅堂自如也。归老时蔬水常不给”(《梁溪诗抄》卷四二)。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也擅长书法与诗歌,《唐诗三百首》是他们夫妇共同商讨切磋编成的。

《唐诗三百首》编写的目的,孙洙在原序中说得很清楚,他不满当时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千家诗》,认为“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此决心从唐诗中选出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书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随即广泛流传,“几至家置一编”。解放以后,亦盛行不衰,成了一本极受欢迎的普及文学读物。

《唐诗三百首》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它选诗的水平和标准有很大关系。书中入选的作品大多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而且所占比重较大,例如杜甫选三十八首,李白选二十九首,王维选二十九首,李商隐选二十四首,其外如孟浩然、刘长卿、韦应物、杜牧等也各选十多首;同时对每位诗人又能取其所长,例如李白则多收其五、七古与乐府,岑参多收其歌行,李颀多收其七古,王昌龄多收其七绝,李商隐多收其律诗。除了这些之外,编者也注意到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不同时期在全书中所占的比重,注意到有些知名度不高的诗人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刘方平的《月夜》,柳中庸的《征人怨》,金昌绪的《春怨》,陈陶的《陇西行》。这就不但突出了重点,而且照顾到全面,加上所选作品又能注意通俗易懂,便于吟诵,因而使它二百余年来一直风行于海内。虽然它在选材及编排体例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本。

《唐诗三百首》除原刻本外,还有多种版本,各本篇数也不同,其中光绪年间刻的四藤吟社本,又增入杜甫《咏怀古迹》三首,解放后文学古籍刊行社及中华书局的排印本就是根据四藤本校刊印刷的,本书用的也是这个本子。全书正文分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四部分,赏析除介绍诗的时代背景及有关内容外,主要着重于诗歌技巧、艺术手法的分析,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各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郭沫若同志说:“诗歌的翻译是很困难的,译古代的诗歌尤其困难”(《屈原赋今译》)。老诗人严辰说:“我年轻时爱读古典诗词,却常常苦于读不大懂,偶然看到注释的本子,也因注释的鸡零狗碎而兴趣索然,何况有的注释只烦顼地引用古书,无助于对诗的理解;有的把可以看懂的词语作了注释,而看不懂的词和典故反倒没有注释,读着读着,就心灰意冷放下了。那时多么盼着既有注释,又有用口语直接了当地翻译的书,来帮助自己阅读啊”(《唐诗今译序》)。本书的今译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写的,目的是帮助青年读者正确地领会诗歌的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的背景以及诗的简评等,去深入理会、体味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以及它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 当然,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的鉴赏水平和鉴赏趣味,对于同一首诗歌也可能有不完全相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就是如果读者的思想水平愈高,生活经验愈丰富,艺术鉴赏能力愈强,就愈能深入了解诗歌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艺术上的感受。

本书初稿于1994年,现重新对各部分作了修改。书中参考吸收了先哲和时贤相关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加注,因篇幅所限,亦有未注明者,特此说明并致谢。不妥之处,尚请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  2007年7月于安徽师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