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继唐诗之后,我国诗歌创作的又一高峰。本书所遴选的300首优美作品,全面展示了宋朝的时代特色和生活风貌。除原作外,另附有注释、词解、词评、背景说明,力图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文学灵魂完美地展现出来,加之独特的版式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情趣。本书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宋词,也可作为精美的收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词三百首(学生版)/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冯能保//朱良志 |
出版社 |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我国诗歌创作的又一高峰。本书所遴选的300首优美作品,全面展示了宋朝的时代特色和生活风貌。除原作外,另附有注释、词解、词评、背景说明,力图将“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文学灵魂完美地展现出来,加之独特的版式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情趣。本书既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背诵宋词,也可作为精美的收藏。 内容推荐 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词以宋称,足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宋词最初继承晚唐五代绮靡婉约的文风,笔调总在男女离愁别苦问徘徊。初期词人如晏殊父子、欧阳修等都是沿袭此路发展的。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题材、内容得到了充实,表现手法也日渐丰富。到苏轼,直接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不仅延长了词的生命,也使其获得了新的发展,词风也大为扭转,变为慷慨激昂,在婉约之外另树一帜。 宋词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与唐诗、元曲相互辉映,同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许多名篇名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清代人上疆村民选注的《宋词三百首》,正是备受宋词爱好者青睐的优秀版本,多少伟人英雄谈之以言志;达官贵族诵之以怡情;家家户户持之以教儿童。 目录 前言 序 燕山亭 木兰花 苏幕遮 御街行 渔家傲 千秋岁 菩萨蛮 醉垂鞭 一丛花 天仙子 青门引 浣溪沙 浣溪沙 清平乐 清平乐 木兰花 木兰花 木兰花 踏莎行 踏莎行 蝶恋花 凤箫吟 木兰花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诉衷情 踏莎行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木兰花 浪淘沙 青玉案 曲玉管 雨霖铃 蝶恋花 采莲令 浪淘沙慢 定风波 少年游 戚氏 夜半乐 玉蝴蝶 八声甘州 迷神引 竹马子 桂枝香 千秋岁引 菩萨蛮 清平乐 临江仙 蝶恋花 蝶恋花 鹧鸪天 生查子 木兰花 木兰花 清平乐 阮郎归 阮郎归 六么令 御街行 虞美人 留春令 思远人 水调歌头 水龙吟 永遇乐 洞仙歌 卜算子 青玉案 临江仙 定风波 江城子 贺新郎 念奴娇 浣溪沙 江城子 望海潮 八六子 满庭芳 满庭芳 减字木兰花 浣溪沙 阮郎归 鹊桥仙 踏莎行 绿头鸭 蝶恋花 蝶恋花 清平乐 水龙吟 忆少年 洞仙歌 临江仙 虞美人 渔家傲 惜分飞 菩萨蛮 菩萨蛮 洞仙歌 青门饮 谢池春 卜算子 瑞龙吟 风流子 兰陵王 锁窗寒 六丑 夜飞鹊 满庭芳 过秦楼 花犯 大醋 解语花 蝶恋花 解连环 拜星月慢 关河令 绮寮怨 尉迟杯 西河 瑞鹤仙 浪淘沙慢 应天长 夜游宫 青玉案 感皇恩 薄幸 浣溪沙 浣溪沙 石州慢 蝶恋花 天门谣 天香 望湘人 绿头鸭 石州慢 兰陵王 贺新郎 虞美人 点绛唇 喜迁莺 高阳台 汉宫春 临江仙 临江仙 苏武慢 柳梢春 鹧鸪天 踏莎行 帝台春 忆王孙 三台 二郎神 江神子慢 蓦山溪 贺新郎 烛影摇红 薄幸 南浦 满江红 小重山 烛影摇红 水龙吟 六州歌头 念奴娇 六州歌头 好事近 瑞鹤仙 剑器近 安公子 瑞鹤仙 卜算子 钗头凤 秋波媚 水龙吟 忆秦娥 眼儿媚 霜天晓角 贺新郎 念奴娇 汉宫春 贺新郎 水龙吟 摸鱼儿 永遇乐 木兰花慢 祝英台令 青玉案 鹧鸪天 菩萨蛮 破阵子 西江月 清平乐 丑奴儿 点绛唇 鹧鸪天 踏莎行 庆宫春 齐天乐 琵琶仙 八归 念奴娇 扬州慢 长亭怨慢 淡黄柳 暗香 疏影 翠楼吟 杏花天 一萼红 霓裳中序第一 小重山 唐多令 木兰花 风人松 满庭芳 燕山亭 绮罗香 双双燕 东风第一枝 喜迁莺 三姝媚 秋霁 夜合花 玉蝴蝶 八归 生查子 贺新郎 贺新郎 木兰花 江城子 宴清都 南乡子 瑞鹤仙 渡江云 夜合花 霜叶飞 宴清都 齐天乐 花犯 浣溪沙 浣溪沙 点绛唇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澡兰香 风人松 莺啼序 惜黄花慢 高阳台 高阳台 三姝媚 八声甘州 踏莎行 瑞鹤仙 鹧鸪天 夜游宫 贺新郎 唐多令 湘春夜月 大有 青玉案 摸鱼儿 兰陵王 宝鼎现 永遇乐 摸鱼儿 高阳台 瑶华 玉京秋 曲游春 花犯 瑞鹤仙 贺新郎 女冠子 高阳台 渡江云 八声甘州 解连环 疏影 月下笛 天香 眉妩 齐天乐 长亭怨慢 高阳台 法曲献仙音 疏影 六羽 紫萸香慢 金明池 凤凰台上忆吹箫 醉花阴 声声慢 念奴娇 永遇乐 如梦令 渔家傲 点绛唇 一剪梅 附:宋词基本知识简介 试读章节 我默默地思念着故乡,纠缠我的是羁旅中的愁思。除非每夜都能做上好梦,要不然就难以入睡。明月中不能登上高楼望远,美酒喝进我的愁肠,全都化作了相思的泪水。 [简评] 这首词的上片写明净苍茫的秋景,境界阔大,语言色彩明丽。下片写作者自己的思乡、梦幻、孤独、眼泪等,柔情似水,十分细腻。一阔大,一细腻,正好反映了词人胸怀既宽阔,又富有人情味。所以彭孙通《金粟词话》说此词“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此词的主旨是思乡。思乡从天与地开始描写,境界如此大,他的思乡之情与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看来不无联系。范仲淹写离情别绪,与其他词人有明显的区别。 御街行 秋日怀旧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①。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②。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③。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鼓,谙尽孤眠滋味④。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⑤。 [注释] ①香砌:香花落在石阶上。寒声碎:寒风吹动落叶的声音。 ②真珠:即珍珠。 ③月华:月亮的光华。“长是”句:化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④鼓(qi):斜靠。谙(an)尽:尝尽,感受。谙,熟习。 ⑤都来:算来。 [译文] 夜是多么静寂,寒风把树叶吹得飒飒响,纷纷落在石阶上。小楼空荡荡,我把珍珠帘子高高卷起。天高云淡,银河垂落在大地。每年的今夜,月光都像洁白的绸绢,亲人离我总是远在千里。 愁肠已断无法醉,酒未到口,先已化成泪水。我斜靠在枕头上看着半明半灭的残灯,尝尽了孤眠难以入睡的滋味。看来离愁总难排遣,它缠绕着我的心又凝结在我的眉。 [简评]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清冷、凄凉的夜景;下片直接抒发离愁。作者在《苏幕遮》中说:“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又进了一步:“酒未到,先成泪。”相思被描写得更沉重。至于离愁在“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样刻画愁苦心理活动状态,就更人木三分了。作者曾在边塞生活数年,他笔下的秋景、离情,都写得真切、生动,耐人寻味。此词与《苏幕遮》表现柔情,都写得委婉清丽,千回百折,对后来的婉约派词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他的边塞词又为宋代的豪放词开风气之先。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羌管悠悠霜满地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塞下:即边塞。这里是指西北边疆。 ②衡阳雁去:即“雁去街阳”的倒文。衡阳,即今湖南省衡阳市,旧城南有回雁峰,相传雁到这里就不再往南飞。 ③四面句:这里说当城头上的号角吹响时,四面的边地悲凉之声随之而起。 ④燕然:指燕然山。《后汉书·窦宪传》说:“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勒:刻。此句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⑤羌管:即笛子,羌管悠悠,指笛声悠扬。霜,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是指月光。 [译文] 秋天边塞的风景特异,大雁飞回衡阳没有留下之意。城头号角吹动时,四面的边地悲凉声随之而起。千山里的孤城在长烟日落时紧闭。 用饮酒来消解思乡之愁,尚未建功难归故里。入夜笛声悠扬,月光满地,我睡不着觉,面对长年征战,将军生白发,战士掉眼泪! [简评] 范仲淹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县),曾守边四年。这首词先写边塞的特殊景象:遥远、荒凉、壮阔。在这种特殊环境中,作者既表现了克服困难,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愿望,又抒发了远征将士的强烈思乡之情。环境的描绘是铺垫,衬托出在这艰苦环境中生活、作战的抒情主人公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气势宏大,真实动人。 张先 (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渝州知州、尚书都官郎中。晚年优游乡里。他与柳永齐名。虽才力不及柳永,但其词作含蓄隽永,情韵浓郁则过之。有《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千秋岁 数声趟鴂,又报芳菲歇①。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②。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③。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④。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⑤。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⑥。 [注释] ①鶗鴂(ti jue):鸟名,也叫子规,杜鹃。此鸟春末啼呜。 ②残红:指残花。 ③永丰柳:泛指杨柳。永丰:唐代长安的永丰坊。雪:指雪白的柳絮。 ④幺(yao)弦:琵琶的第四根弦,最细,故称幺弦。“幺弦”句象征孤独。 ⑤天不老: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是说天不会老。丝,谐音“思”。 ⑥孤灯灭:一作凝残月。 [译文] 杜鹃的几声啼鸣,又报告了这一年的春花将要凋谢。在急风细雨中梅子结果实的时节,惜春之人更想把残花折。园林一片衰谢落寞已无人,只有柳絮整日纷飞如雪。 请不要把琵琶的细弦拨动,那根弦能把我心中的极怨诉说。天若有情不会老,我俩的真情永难绝。我们的心如同双丝网,中间有千万个情结。长夜将过东窗未白,天空挂着耿耿孤明的一弯残月。 [简评] 这首词的上片由描写惜春之情过渡到思念离去的人,写得很自然、含蓄。下片通过莫弹幺弦、天有情不老、双丝网等的描绘,具体地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刻骨相思和“情难绝”的深厚感情。此词语言通俗流畅,描写细腻、真切,特别是“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尤为感人,末句写抒情主人公彻夜难眠,进一步表现了“情难绝”。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①。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②。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③。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④。 [注释] ①弄:奏乐一曲。《湘江曲》:《新乐府。乐府杂题》之一。 ②十三弦:筝有十三弦,十二弦代表十二月,另一为闰月。 ③秋水:化用白居易《咏筝》诗句:“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玉柱:指筝柱。 ④眉黛:指女子的眉。当时女子用青黛画眉。春山:比喻眉。(P6-10) 序言 词起源于唐朝、五代的民间(也有人说,它起源于隋朝)。它本叫曲子词,简称曲子。这是因为它本来是有一定曲调的唱词。由于词所配的曲调的唱法今已不传,所以现在通常简称为“词”。 词在晚唐、五代被愈来愈多的艺术修养较高的文人创作、加工,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基本成熟。宋代有更多的文人特别是许多文学名家从事词的创作,使词的形式、技巧不断更新完善,题材、内容不断扩大,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这样,宋代就成为词创作史上的鼎盛时期,宋词成了宋代文学的代表。《全宋词》与《全宋词补辑》共收宋词作者1430多家,作品20800余首(含残篇)。近代词学大师朱孝臧(彊村)从大量的宋词中选编了《宋词三百首》一书,它与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任中敏、卢前编选的《元曲三百首》鼎足成三,为读者欣赏唐、宋、元三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书所注释、翻译、评析的就是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 况周颐在《宋词三百首·序》中谈到朱彊村编选此书的目的与标准时说:“彊村先生尝选《宋词三百首》,为小阮逸馨诵习之资;大要求之体格、神致,以浑成为主旨。”按照这个编选标准,此书既注意到作品的通俗可读性,又注意到它的内容与风格,所选人体都是宋词中的名篇佳作,代表了宋词的艺术成就。朱彊村偏重于从审美角度来编选作品,因此,也有一些内容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未入选,如苏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张元幹的《贺新郎》、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叶梦得的《八声甘州》、《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等。当代学者的几种选本大都重视作品的社会内容,所选词作与朱彊村的选本差别较大。 宋词创作的时代,毕竟离我们已近千年。朱彊村所选编的《宋词三百首》至今又无全译注、评论本。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编著了这部《宋词三百首译评》,除了对原作作必要的注释外,又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评论。注释只力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字、句,其他从简。译文以直译为主;考虑到尽可能保存原作的诗意、韵味,有些句子采用意译。我们知道,翻译古代诗、词,是一件很难的事,直译出来的文字往往损害原作的韵味与语言、音乐美。读者可通过原文、注释、译文和评论四相对照来阅读,这样大致可以达到欣赏的目的。由于篇幅的局限,本书的“简评”只能就原作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成就加以评述,很难面面俱到。《宋词三百首》中有不少篇什写得很含蓄,有一些写得朦胧隐晦,再加上以往一些注释、评论对一部分作品加以曲解,这就为我们的评论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我们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更多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编写了这部书。本书的前半部分(从赵佶的《燕山亭》到蔡伸的《柳梢青》)是由冯能保教授撰写的;后半部分(从周紫芝的《鹧鸪天》到李清照的《永遇乐》)是由朱良志教授撰写的。书中不妥之处,尚希专家、读者指正。 作者 2007年7月于安徽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