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村上春树旅美期间的随笔,大多写美国的电影、马拉松、爵士乐、邮购、猫,还通过丢车遭遇对美国人口诛笔伐。从警察到保险公司女职员,在村上笔下都成了马虎、拖沓甚至以刁难人家为乐趣的负面角色,惟独对那只其貌不扬的名叫彼得的猫温情脉脉、情有独钟……文笔轻松随意,无拘无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旋涡猫的找法(村上朝日堂日记)/村上春树随笔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村上春树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村上春树旅美期间的随笔,大多写美国的电影、马拉松、爵士乐、邮购、猫,还通过丢车遭遇对美国人口诛笔伐。从警察到保险公司女职员,在村上笔下都成了马虎、拖沓甚至以刁难人家为乐趣的负面角色,惟独对那只其貌不扬的名叫彼得的猫温情脉脉、情有独钟……文笔轻松随意,无拘无束。 目录 译者短语/林少华/1 作为为了不健全的灵魂的体育运动的全程马拉松/l 去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犰狳和尼克松之死/10 吃人的美洲狮和变态电影和作家汤姆·琼斯/20 这个夏天我在中国、蒙古旅行,在千仓旅行/28 减肥,避暑地的猫/37 scumbag,风琴爵士乐的妙趣/46 写小说,开始打壁球,再去佛蒙特/54 邮购种种,好玩的“吃睡玩”猫手表/62 年底这么忙,何苦偷人家的车/69 从雪乡波士顿一路奔向牙买加/78 杰克。赖恩的购物,莴苣的价格,猫喜欢的录像带/87 无可救药的塔尼亚,驯猫队,被发现的诗人/94 幸太郎的去向,小猫莎夏的坎坷命运,再次参加波士顿马拉松/102 遭受无端攻击的鸭子,令人怀念的气味,可怕的朗戈里亚/110 仍然活着的幸太郎,信天翁的危险命运,章鱼的赴死之路/119 名叫彼得的猫,地震,时间不停顿地流去/128 后记/134 附录和安西水丸谈寿司店/136 试读章节 作为为了不健全的灵魂的体育运动的全程马拉松
大家身体都好吗——作为一本书的开头未免奇怪(毕竟不是信),但不管怎样,我反正是托大家的福健康得相当可以。脑袋诚然不灵,但四肢概无问题……不不,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实在不好意思,瞧我胡说些什么。 不过,世人对于作家的看法有一种先入之见,至少仍有不少人以为所谓作家就是天天熬夜、去文坛酒吧喝得烂醉、几乎不顾家且有一两种老病、截稿日期临近时才闷在宾馆里披头散发写东西那一群体。所以我说自己晚上一般十点就躺下早上六点起来天天跑步交稿从不推迟的时候,人家常常失望。进一步说来,有生以来几乎从不知隔日醉便秘肩酸为何物——这么说很有可能把人们对作家的神话式印象彻底摧毁。是觉得对不起,但没有办法。 不过,世间流行的这种自毁型作家形象,一如“头戴贝雷帽的画家’’和“口叼雪茄的资本家”,乃是缺乏现实性的幻想。作家们果真过那种自暴自弃的生活,平均寿命应不会超过五十岁。其中或许也有倾向于喜欢那种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生活或断然身体力行之人,但据我所知,如今大部分职业作家都没有过那种荒唐的生活,零售实际生活片断的“私小说”占主流的昔日文坛我倒不清楚。总的说来,写小说是寂寞清苦的活计,正如乔伊斯·卡洛尔·奥兹①所说:“静静地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很少成为新闻。” “问题是如果作家太健康了,那么病态扭曲心理(即所谓自我强迫症)难免消失得干干净净,文学本身岂不无法成立了?”——也有人这样指出。口]是若让我说,假如扭曲心理那么容易消失,那东西压根儿就成为不了文学。不这么认为?说到底,“健康,,和“健康性”是截然不同的问题,若混为一谈,口]就谈不明白了。健全的身体之中存在黑魃魃不健全的灵魂的时候也是有的,我认为。 因此,这本书要传达的基本信息是:“身体第一,文体第二。”倒不是说有多了不得,姑且这样有言在先。……P1-2 序言 中国人一般都以为村上压根儿没来过中国,其实并非如此。 在这本旅美期间写的、本应专门写美国的随笔集里,村上却不知何故笔锋一转谈起了中国之行。这不,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着:“六月二十八日乘全日空飞机从成田飞往大连。”此行名义上是为一家杂志做采访,实则主要为他当时正在写的《奇鸟行状录》进行现场考察和取材。不无遗憾的是,因为村上“是个极端的‘中华料理’过敏分子”,向以饮食文化称雄于世的中国(也该他倒霉,他去的不是江南闽南岭南,而偏偏是味道浓烈而又确实油腻的东北)却让他主要靠什么压缩饼干活命。他这样写道:“中国之行本身诚然兴奋至极新鲜至极有趣至极,但惟独饮食确是一场悲剧。在大连吃了日本食物,在哈尔滨吃了比萨饼(去中国吃比萨饼的傻瓜怕是找不出来),在长春吃了俄罗斯风味红甜菜肉汤(嘿嘿,味道不好),在海拉尔半强制性地往胃里塞了一顿名为西餐实则莫名其妙的东西……此外吃的就是粥、酸梅干和自己带去的压缩饼干。自己都觉得自己可怜。得得,何苦跑来这里吃什么压缩食品呢?,怪不得后来他再也不来中国,依我看这至少是一个相当大的原因,尽管他本人出于礼貌避而不谈。 那次中国之行是在一九九四年。九四年已有《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当时叫《青春的舞步》)在中国大陆刊行。不过说实话,当时村上在中国还没有大红大紫。记得那时“大款”们也不过拿着砖头般笨重的“大哥大”(手机)套着很粗的金项链骑着摩托车一溜烟往来呼啸,“小资”、“白领”等都市文化精英尚未风生水起——就是说村上式情调还缺乏规模化的接受群体,所以村上的中国之行几乎没引起任何媒体任何群体任何个体的注意,灰溜溜来了灰溜溜走了。我看过他在哈尔滨站候车室里的照片,穿一件圆领衫,手捂一只钻进异物的眼睛,跷起一条腿坐着,一副愁眉苦脸可怜兮兮的样子。若是现在,至少被哈尔滨作协或“村上迷”们请去酒吧很文学地喝威士忌了,坐在榻榻米上美美地来一顿地道的“日本料理”也未可知。 话说回来,这本随笔集毕竟是在美国写的,主要还是写美国。但他很少写美国的大好河山、繁华都市、尖端科技以及人们的购物激情,对这些似乎缺乏足够的兴致,而大多写电影、马拉松、爵士乐、邮购、猫(十六篇中有七篇提到猫),还通过丢车遭遇对美国人口诛笔伐。从警察到保险公司女职员,在村上笔下都成了马虎、拖沓甚至以刁难人家为乐趣的负面角色,惟独对那只其貌不扬的名叫彼得的猫温情脉脉、情有独钟…… 好了,其他的人家村上自己已经在后记交待得清清楚楚,我就不哕嗦了,就此打住。是为不短的“短语”。 林少华 2003年仲秋 于东京 后记 这里收录的文章,从一九九四年春至九五年秋每月刊载在名叫《SINRA》的时髦杂志上。连载期间我一直住在马萨诸塞州剑桥(波士顿旁边),隶属位于邻镇梅德福的塔夫茨大学。在剑桥,我从九三年夏至九五年夏住了两年时间。 此前旅居普林斯顿的生活情况已写成《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因此这本书应是其续篇。不过,《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写得算比较认真(当然是就我来说),意在沉下心来冷静思索旅居国外期间所感受的种种事物,写起来自有其愉悦之处,也有所裨益。而这次我略为换了一下笔调,写得更为轻松,无拘无束。因为当时我正在严肃认真地写长篇小说,随笔之类——这么说或许不太合适,抱歉——就想放松一些随意一些。所以,这本书的感觉应该同《终究悲哀的外国语》有很大差异,但愿您读起来轻轻松松怡然自得。 刚在杂志上刊载时,我就打算以如话家常的插图日记体写下去,连同安西水丸童趣盎然的艺术画和我太太业余水准的快照图片一起发表出来。考虑到单行本读者的口味,这次所选照片同杂志上的多少有所不同。多谢水丸和我的太太。还要感谢杂志的责任编辑松家君、盐泽君,感谢负责杂志连载和整理单行本的“拜领”小姐。从海外发稿连载,虽说现在因传真和电脑发达而比过去方便了,但现实当中还是有许多辛劳的,这点不能忘记。对负责装帧设计的藤本君(别名柳银八)和负责出版的元标寺岛君也要感谢。不过这一来,颇有点像电影的片尾字幕了。 另外,杂志连载时因篇幅所限,文章字数相对少一些;而结集时大加改动,字数也多了。可是回头看起来,虽说不是刻意所致,但关于猫的叙述和图片还是多了些。“旋涡猫”可顺利找到了? 村上春树 一九九六年一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