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营造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魏春雨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了湖南大学的一些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及名人,还介绍了建筑学科的教学模式及一些为湖大努力过的名教师,还对湖南的一些民居等作了从文脉、地域性、功能性、文化性及艺术性等诸方面的考察及研究。是一本较具价值的建筑学科读物。

目录

第一章 藏之名山纳于大麓 3

校园  4

人物  8

近代建筑  10

柳士英  24

书院修复  27

现代建筑  32

第二章 “有室之用”  39

新系馆  40

老系馆  44

第三章 从认知到营造——实验性教学  47

名作解析  48

解构·转换·模型  50

空间转换  53

过程与体验  57

构筑与行为  61

第四章 参与·体验  65

系列课题研究  66

获奖·作品  68

场所体验  78

第五章 互动·交流  81

外聘教授   87

学术互动   84

交流  91

国际合作课题   95

中日南方民居比较研究   95

滨江文化公园国际竞赛   96

建筑与文化研究    101

第六章 设计理论   105

建筑类型学   106

“群构”   112

符号学   114

结构主义   117

复合界面    122

由思维到形象   125

环境行为   127

城市规划研究方法与思维表达  128

第七章 应用研究   131

湖南地方传统建筑研究  132

湖南传统建筑  132

湖南传统民居研究   135

长沙市近现代建筑保护研究  139

相关著作   140

长沙城市区域空间形态研究  142

当代教育建筑研究   145

建筑防灾与建筑节能标准  148

建筑环境工程   149

环境中的光与影  152

符号与图式   154

第八章 设计作品   157

湖南大学复临舍教学楼   159

湖南大学生物技术综合楼   162

湖南大学法学院·建筑系馆  169

恒隆大厦  177

湖南亚大数码港   181

株洲九方宾馆   185

株洲电力机车厂办公楼改造  187

湖南省公安厅户政科技园   188

东方红建筑工程公司办公楼   190

长沙电力设计院办公楼    191

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创业大厦  191

深圳人的一天  192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楼  193

湖南国际山庄  194

湖南国际影视会展中心  194

任弼时纪念馆   195

金牛山庄商业服务中心  196

湖南大学建筑学科大事记  198

后记  199

试读章节

二21世纪未来建筑文化概念及表述特征的思考

当今世界是处在科学技术与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尽管局部出现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暗流涌动。但是世界经济的规模及发展是空前的.令球化现象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文化、艺术。在科学技术领域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牛态理论及军事技术的竞争等,其发展也是空前的。这一切足否正在促进世界人文状态的转变,哲学观念、社会伦理、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是不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这是预言未来不得不加以考察的问题。事实上…一个历史阶段人文状态的特征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也很难在十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来概括其变革全体内容及基本特征。往往只有当人们跨越其界限才能感觉到这种界限。对于界限的知觉才有新时代来临的预兆。尽管有人宣称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后上业时代或者全球化时代,但从总体状态来考察,特别从总体人文状态来考察,信息产业、科学技术或工业还不足以促使总体入文状态的根本转变。2l世纪,最少在21世纪上半叶将仍是上一世纪人文特征变化或趋向顶峰的时期,表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人类形态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 人类形态论是对现代文化的技术决定论的批判而产生的。现代文化把技术及科学原理原则作用对人自身的理解及人对世界关系的解释,在建筑文化中强调功能决定形式,而功能又是对人的一切行为归纳为儿何数值的分析,这对于早期的直觉体悟的方法来说无疑是一种科学的进步,但它忽略了人自身思维能力及意象对于文化构成的要求及作用。而人的这些特征在后现代文化中得到重视,人们认可人类的自我意识及精神事物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及生命事物被朋在技术、经济及各种文化形式。当代建筑文化概念及表述方式已经更多地注入了人类的意向及心理学与行为学的成就。同时对传统及地域文化差异的认同等也都证明这一点。然而,这一重要概念的认识并未为所有的人都接受。经济的垄断及其对技术成就的操纵使技术决定论仍足为垄断集团利益服务的工具;长官意志妨碍建筑主体意象的发挥。“以人为本”并术在一切领域中体现,建筑师的思维方式及设计方法的转变还有待时日等等,都需要住2l世纪的木来进一步解决。可以认为,这种后现代文化概念的成熟仍将是未来的任务。

(2)20世纪后期,生态理论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已经动摇了传统伦理观及现代文化的功利主义原则,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问题上注入了新观念,但远没有成为所有人的伦理观念及社会伦理规范。虽然,在城市规划、建筑与环境没计中开始注重“天人合一”、“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然而更多是处往理论研究阶段,还没有形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溉念。创造、体现这种伦理艾化观的作品尚须在2l世纪延续。

(3)信息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思维空间、思维方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论作为一种方法论,解决从思维到概念形成的过程的信息输入、编码、传输到释码等从符号到概念的方法出现在20世纪,大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思维空间及思维方法,同时在文化出对概念到信息符号。符号的编译与解释起到了特别的作用。当代电视、电脑、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的思维、视野及交流上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它不仪提供了广度和速度,而且也加快了文化的交流、意识与观念的融合,促进了文化的趋同。这种趋同与文化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相悖。因此,人类形态论的文化观在未来显得更加重要。无论科学技术如何趋同,人类自身的地域、历史、种族、宗教等因素,形成思维意向、伦理、习俗的差异是不可抹杀的,但也是发展的。因此,文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文化的多兀共存等问题,仍需在2l世纪未来作史深入的探索及实践。

(4)建筑空间理论发展与突破 建筑空间理论经历了“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的经典哲理及“房屋是住人的机器”的功能主义空间观之后,直到20世纪赛维强调人对丁空间体验的空间理论,这与后现代的人类形成形态论的人文特征是吻合的。建筑空间不仅是人类居住及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空域,而且反映出人类居住及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观念,足建筑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2i世纪将由于人类生活需求的提高,社会民主进程的加速,工作与交流方式的改变及人类思维空间的拓展,都会影响人类对于建筑空间的进一步认识。特别是网上虚拟空间的出现,使人类的生存空问数字化、虚拟化,许多传统的工作、交流的物质空间被网上虚拟空间所替代。因此町以预见2l肚纪末来建筑空间理论在继续强调体验及意象的空问人文特性外,城市及建筑空间构成将会在界面的界定、空间向度以及空间视觉与心理效应、虚拟效应、建筑空问的不稳定性及建筑空间的生态化等方面都将得到更多的重视,成为研究及创作的重要课题。

(5)建筑文化概念与语言表述的转换 在后现代人文状态的过程中,哲学的地位重新被提升。国内外哲学家指出20世纪哲学的特征是话语转换,也就是对整个人文状态描述的转换,对于建筑文化来说这种转换是特别重要的,而且是很艰难的历程。建筑文化概念受制于一个时代的总体人义状态,这种状态是征纷杂乃至朦胧中体现出达一时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及社会科学、社会伦理、审美观念、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等各办面的共同特征。20世纪后半叶建筑文化从对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国际化的津一形式及无历史文化情景批判中产生了概念的转变。然而对于新的概念表述的语言尚远没有完成。虽然后现代派的建筑师企圈建立一套背离现代主义的语言描述系统,但都远远达不到现代派当年所取得的成功。这说明即使新概念H趋成熟,但后现代文化诱言描述系统的转换却还没有完成。在我国20世纪最后20年来无论大屋顶风潮还是当前欧陆风的盛行,从文化概念上来蜕都是对现代派批判作出反应,是文化构成中人类形态论影响的结果。人们厌弃技术形态论带来的无历史情景,背离自然的方盒子建筑。然而大屋顶及欧陆风同样受到非议。原因是对于新概念描述仍然使用旧的语言系统。文化的总体是出概念及其表述系统组成的,只有总体完成才能表现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可以预见除了新的文化概念将继续完善与发展之外,文化语言表述系统的转换将要经历2l世纪很长的时间。(本文节选自巫纪光先生《未来建筑文化概念与表述特征》一文)P102-103

后记

弹指廿多年过去,在校园学习、工作、生活,自己也参与了期间多个项目设计,但时常会生惆怅与惶恐之情:担心破坏了校园书卷之气,留下败笔,因为这里有太多柳士英等老先生的作品。

这些年来,我们内心始终萦绕着两种情怀,感受着两种压力与责任:一是以柳士英为代表的前辈曾经营造了中南土建学院,应该在中国建筑教育与创作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可是,由于地域及经济等因素,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逐渐为人淡忘,我一直深感身为湖大学子,有责任与义务继承并保护、宣扬这段历史;二是这些年来,湖南火学建筑学科有了长足发展与进取。可是,没有地域及经济优势,所面临的制约不言而喻,但自恢复建筑学科以来,在闵玉林教授、巫纪光教授、曹麻茹教授几任主任的苦心经营下,未曾松怠,撑起了一片天空。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埋头实干,营造特色。好在湖南本是文化大省,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一正所谓“藏之名山,纳于大麓”。

当今建筑学科发展迅猛,思潮与流派纷争,我们不在漩涡中心,没有一流条件与资讯,但不妨碍我们埋头做事。诚然,这些的教改尝试与创作实践还相当幼稚,可毕竟有了积累。取些片断汇编此书,不为总结,仅为交流,期翼得到学长与同仁的指点与关爱。

魏春雨

2005年6月于岳麓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