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值中国博士后20周年庆典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编的博士后优秀论文集。全书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是经济理论专题,主要是对一些经济主题进行数量模型分析;第二部分是货币与银行专题;第三部分是财政专题;第四部分是金融市场专题;第五部分是产业经济专题;第六部分是人口与就业专题;第七部分是国际经济专题;最后一部分是附录,介绍了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概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值中国博士后20周年庆典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编的博士后优秀论文集。全书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是经济理论专题,主要是对一些经济主题进行数量模型分析;第二部分是货币与银行专题;第三部分是财政专题;第四部分是金融市场专题;第五部分是产业经济专题;第六部分是人口与就业专题;第七部分是国际经济专题;最后一部分是附录,介绍了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概况。 目录 编者前言/1 一 经 济 理 论 创新能力对个人行为影响的数量模型/3 环境变动、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10 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模型研究/20 产业项目甄别系统:循环经济优先发展项目遴选方法/34 制度功能、演化与有效制度标准:市场过程理论的理解/44 金融生态系统中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和前景分析/61 无形资产不确定性的表现、影响及其控制/73 中国博士后增量的灰色预测模型/83 转型经济中的创业精神:兼论创业理论的架构/89 二 货币与银行 管理能力、战略转型与商业银行成长/99 外资银行参股中国银行业的理论解释及效应分析/116 金融产品价格的理性回归/123 也谈强化金融监管的制度建设/128 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133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模式改革探讨/142 银证融合与“两墙”机制/155 中国银行业创值能力分析/164 资产证券化试点:立法进程、问题及改进/180 三 财 政 高税率的逆向选择效应研究/189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下的城乡公共产品统筹供给:理论分析及其现实含义/195 论法定支出及其改进/206 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的比较研究/212 市场化进程中的公共预算管理变革: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222 四 金 融 市 场 1980~1991年中国证券市场演进的历史特征/231 不完全市场不对称信息下资产定价方法研究/239 股票流动性价值和股市风险形成的微观机理:基于流动性视角的新框架/247 国有股减持模式的比较与选择/261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比例指标管理/267 中国股票市场的内生性与外生性/275 证券交易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其监控研究/287 中国金融市场的联动分析:2000~2004年/300 中国证券市场“板块联动”效应的实证研究/317 五 产 业 经 济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研究/331 WTO与中国汽车产业 /339 产业集群应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346 对中国电价规制效果的一种验证/354 电子百强企业的地域分析/361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村融资制度分析/369 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375 新时期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证分析/383 整体区域两分法情况下投资对特定子区域的乘数理论研究/391 中国加工制造中心: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要素及其验证分析/401 六 人口与就业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实消费与消费潜力研究/411 进城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43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444 人力资本剩余价值分享制:大型国有企业MBO改革导向的替代者/456 七 国 际 经 济 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471 反倾销的必然性与中国外贸战略调整/478 技术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490 跨国公司产权制度安排下的公司治理/503 附 录 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概况/517 一 中国博士后制度产生与发展/517 二 博士后人才发展现状、特点及其贡献/525 三 博士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536 四 未来中国博士后人才的培养重点及发展趋势/546 五 中国博士后人才的发展趋势与前瞻/549 试读章节 中国外贸战略调整 在浪潮汹涌的反倾销面前,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对手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等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起诉一波高过一波,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国内就业市场。且不说中国争取市场化待遇的谈判有多么艰难和漫长,成本有多么高,即使谈判成功,中国被定为市场化国家,也只是在反倾销起诉中不以第三国价格作为参照系而已。如果中国出口产品威胁到进口国的就业率,那么倾销还是照反不误。“第三国价格”只是进口国或WTO关于反倾销苛刻条款中的一条,当这一条款不能卡住中国产品进口时,他们还会用其他若干种带有弹性解释的条款阻碍中国产品进口。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倾销及其相应的条款,是进口国保护本国就业市场的借口,当一个借口失效,就马上会寻找另外一个借口,我们跟着他们这些借口打转转,并不是明智之举。因此,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应该是中国贸易战略的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战术目标。 徐滇庆(2004)教授提出的“出口企业应另辟蹊径,发展海外工业园区,绕开反倾销障碍,让利于人共同发展”,却可以作为我们贸易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一条长期可走的道路。这条道路,也是贸易出口剧增、国家遭遇反倾销后普遍走的一条道路,如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是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美日贸易摩擦伴随着20世纪最后20年一起进入21世纪。不仅是美国,其他各国对日本产品的反感也是有增无减,甚至有文章指出,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没有朋友,这个结论的潜台词是日本产品正威胁着全世界各国的就业市场。为了避开反倾销并由此引发的反日情绪,日本采取了建立海外工业园区、大量零部件出口、国外组装、与第三国合作等方式,让利于人,共同发展。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 中国的一些产品,如彩电等,也应该走这样一条道路,到第三国发展,为第三国创造一部分就业,产品是第三国的名字,这样就不容易被反倾销,或者即使被反倾销,也增大了对方的反倾销成本,并且涉及各方利益,从而使贸易利益难以协调而使反倾销动议“流产”。 或许有人说,中国出口产品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我们出口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这确实是事实,也正是因为我们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才形成了虽然贸易额极少但被反倾销起诉案件却很多的怪现象,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威胁了进口国更多的就业职位。如果这样的产品走出国门,与第三国合作,那么我们的劳动力优势就会丧失殆尽。中国产品将不会再具有如此的竞争力,这也是事实。但是,并不能因为这样的事实,我们就不走合作之路。我们知道,商品生产一般经过购买、生产、销售过程,这些过程可能还有许多中问链条,我们可以将一些链条让给产品进口国,从而增加反倾销难度。 就中国出口商品看,除彩电外,小商品遭受严重反倾销的是温商产品,这和温商的经营方式有关。温商几乎在全世界都有一条自己的销售网络,也就是说,温州产品只要进入温商的销售网络,就会便捷、快速、低成本地进入世界市场。但是,正因为如此,给进口国反倾销提供了便利:如果一个国家对这样的产品反倾销,那么,这个国家没有一方利益被侵害,反而会保护本国就业职位。相反,如果温州产品不是进入一个自己的销售网络,而是由进口国的商人进口,这样,进口国反倾销,就会考虑进口国商人的利益,或者进口国的进口商也会为自己的利益对反倾销投诉据理力争,这样就会增加进口国反倾销成本。浙江义乌商品批发市场说明了这一点。有许多外国进口商从浙江义乌批发市场进口中国产品,由他们组织国外销售,由于他们的利益是进口国国民利益的一部分,因此当进口国准备对这些产品反倾销立案或反倾销裁定时,会充分考虑这些进口商人的利益,反倾销的力度就会小得多。统计表明,温商商品遭受的反倾销投诉或制裁要远远大于从浙江义乌市场出口的商品。P486-488 序言 博士后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形成的一种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通常的做法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工商企业中设置一些不固定的职位,挑选一些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子从事一个时期的研究工作。通过这种安排,一方面,那些刚刚走出书斋的博士们得以接触实际,一展所学,进一步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工商企业得以始终接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利用最年轻、最富于创造力的研究人员来开展一些新的研究项目。就是在这种相互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博士后制度逐渐成为一种相对独立和比较完善的培养和使用高级人才的科研机制。 在诸多实行博士后制度的国家中,美国的博士后制度起步较早,影响较大,且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和规范的做法。中国的博士后制度主要就是借鉴美国的博士后制度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积极倡导,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开始酝酿实施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首批博士后人员进站开始,经过20年的健康发展,中国已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并已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队伍。博士后制度已成为中国培养高级专门研究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组织高水平科研活动的有效方法,并在加强国际人才竞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博士后的建站领域和学科门类也在逐步扩展。1985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首次批准设立了102个博士后流动站。这些流动站主要集中在理科。此后,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管委会又陆续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设站工作,设站学科从理科逐步扩展到理、工、农、医、哲、法、文、教育、经济、历史、军事、管理等12大学科门类的78个一级学科,设立流动站总数达到近800个。可以说,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网络。 1992年,为了适应国家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培养和造就社会科学领域的高水平研究人才,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决定在社会科学领域引进博士后制度,并决定首先在经济学、法学等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进行试点。经部分著名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认真评议,博士后研究体制正式进入经济学科。 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突飞猛进之时。由于理论突破和实践跨越的双重需要,中国的经济学工作者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毫无疑问,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学无论在理论体系还是在研究方法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也正是这种差距,激发中国的经济学界正视国外,大量引进,兼收并蓄;同时,不忘植根本土,研究国情,开拓创新,从而开创了中国经济学发展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新时期。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随着学术交流渠道的拓宽、交流方式的创新和交流频率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学不仅基本完成了理论上的从传统计划经济体系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转换,而且在中国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展开了自己的伟大创造。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学和中国的经济学者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发展浪潮中,经济学的博士后制度功不可没。 值此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20周年之际,为了充分展示中国经济学博士后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博士后制度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同召开了此届中国博士后制度20周年庆典暨“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等四家单位积极承担了各项筹备工作。 作为本届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选编了这本文集,借以展示中国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的丰硕成果。在编写这部论文集的过程中,我们一共收到论文百余篇。在此,我们谨向那些热心投稿和组织投稿的博士后们和全国的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表示衷心的感谢! 然而,限于篇幅,本文集只能收入论文 50 篇。同时,在审读过程中,考虑到覆盖面和统筹平衡文集的字数、篇幅等因素,同时出于编辑格式和体例统一的要求,评审专家委员会在保持原文的理论核心和逻辑脉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提交的部分论文做了不同程度的删改。由于时间紧迫且缺乏人手,编辑工作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欢迎学界同仁指正。 《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编辑部 2005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