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西湖是世界的旅游圣地,而白娘子与许仙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都家喻户晓,其实还有许多发生在西湖边上的民间故事。在楼外楼吃的东坡肉、宋嫂鱼羹、杭州的名小吃葱包桧以及西湖喻比成明珠都有一段奇妙的故事。本书从中挑选了最为精彩的故事,将故事按照西湖周围所处的位置做了地图标注,以便于读者阅读和依此游览美丽的西湖。
本书1978年出版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关注。许多读者在肯定本书的同时,对书中所收的故事不够全、内容取舍上存在某些缺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与选编单位对本书的增订工作作了研究。不久,他们提供了一批新整理出来的故事,连同原存的一些故事,经过挑选加工,最后编定15篇,即:《白公堤》、《精忠柏》、《瑞石》、《七星缸》、《火烧:争慈寺》、《运木古井》、《虎跑泉》、《济颠匿池》、《鸡笼山竹》、《鲁妹造伞》、《打乌蛇》、《宋嫂鱼》、《方百花点将》、《馒头战》和《棋盘阵》。对初版的34篇。我们也根据不同情况,在文字上分别作了必要的增删和润饰。其中。《猫儿桥》改题为《打玉鼠》;《初阳台》仍用原题《寻太阳》;《白娘子》、《飞来峰》和《和尚戏乾隆》根据整理者的要求,恢复了1963年征求意见稿原稿。此版保留了国画大家程十发先生所画的插图:目次也依照故事在西湖及西湖周围所处的位置,或者它们的不同性质,重新分组编排,以便于读者阅读和依此确定游览路线。热忱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提出宝贵意见.俾能不断改进。
早年间,杭州有个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凿了一辈子石头,胡须头发都白啦,别的什么也没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艺,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纪大了,背驼了,眼也花了,但他仍旧天天上山凿石头。这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脚下发现一块白花花的石头,那石头上仿佛映着一株树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睛花了呢,揉揉眼再仔细看看,哦,可不是!石头上面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像长在石头上一样。老石匠伸手在石头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头就如同姑娘刺绣的白绫上描的花样儿。老石匠越看越喜爱,越看越舍不得离开,就使出浑身力气,把那块石头挖起来,一步一踉跄地背回家来。
老石匠对着石头看了三个月,摸了三个月,又想了三个月,才动手在石头上雕刻起来。这石头好坚硬呀!一凿下去只崩起一点粉末,一锤下去只冒出几颗火星。但是老石匠没灰心,不气馁,只管一锤一凿地雕下去。锤呀凿呀,凿呀锤呀,十日雕个瓣,百日刻朵花,过了一月又一月,过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终于把那株梅花雕在石头上啦。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着春风,向着朝霞,白玉似的开满一树。老石匠的心血呕尽了,最后,老石匠竟然累死在梅花石头旁边。老石匠没有儿女,也没有产业。但是大家都很敬重他,就把他埋在一块公地里,将他最后雕成的这块梅花碑竖立在他的坟顶上。
年代过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现啦!石碑上的梅花变得会开会谢。每年春天,别的树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却已经盛开;夏天,别的树叶儿刚青,石碑上的梅树早已一片葱郁;秋天,别的树上叶儿落得一片不剩的时候,石碑上的梅树才开始落叶;冬天,西北风把别的梅树刮得七歪八斜的,只有石碑上的梅树挺立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这块石碑还能预报天气:天要晴时,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将阴时,石碑上雾蒙蒙、潮漉漉的;天快要下雨时,石碑上阴沉沉、湿漉漉的。人们从这块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时令节气,天晴落雨。有了这块石碑,农家犁地下种就不会安排错;出门人该歇该行心里就有个定准。大家都很喜爱这块石碑,把它当作宝贝。
这一年春天,杭州来了一个抚台。这个抚台早就听说过这块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领着一群人来到老石匠的坟地里一看,果然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正盛开着哩。他高兴极啦。回去和狗头师爷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坟地旁边造了一座衙门,筑起一堵围墙,把那块石碑围进后花园里,还堂而皇之地贴出布告说:这是一块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进入。……
P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