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当代中国人的眼光,以包容各种异质文化的气度,从现实的文化问题和现象切入,重新审视美国文化。在对话、沟通和理解的前提下,吸纳,消解与美国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世界文化的整合,实现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文化解读--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新视野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李其荣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当代中国人的眼光,以包容各种异质文化的气度,从现实的文化问题和现象切入,重新审视美国文化。在对话、沟通和理解的前提下,吸纳,消解与美国文化冲突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世界文化的整合,实现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 内容推荐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美国的通讯设备、航空与航天、计算机与软件、医药、科学仪器和新型材料,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美国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凭借着它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扮演着国际警察的角色。美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为什么会强盛?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本书作者以文化社会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纵横交错、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从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对美国文化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的助力作用作了深入分析。 我们研究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为了理解美国文化,更重要的是从研究多样性的美国文化中得到某种启示。文化的多样性如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是自然的产物,同样,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这个客观存在表明: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人们不应破坏种族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应支持这种多样性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世界文化的整合,实现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在共处、共享、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对话与合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在培育文化理解上做些工作。 目录 前言/00l 从同一翻多元的历史轨迹:美国多元文化断想/001 “盎格鲁遵从”与“熔炉论”/001 多元文化的兴起/003 多元文化的实践与影响/007 开放·包容·进取:美国文化优势之探讨/015 美国文化的开放性/015 美国文化的包容性/020 美国文化的进取性/029 创新:美国硅谷文化探幽/037 美国硅谷的崛起/037 美国“硅谷”的奇异文化/039 硅谷文化的启示/047 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美国人的自我观/051 个人主义思想渊源之审视/051 美国人对自我的认识/054 美国个人主义的变迁/056 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扬弃/063 “毕竟,大家一样都是人”:美国人的平等观/069 美国人的平等观及其影响/069 稳步推进平等的努力/073 歧视与平等:美国的悖论/079 实用主义,美国思维的文化模式/085 美国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085 美国实用主义的若干特点/090 美国实用主义的影响力/095 竞争:美国人的一种价值取向/099 竞争意识的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099 竞争:美国入的一种价值观/102 美国发展中的竞争与合作/107 竞争——一种不完美的动力/109 追求物质享受与消费文化:美国人的物质生活消费方式/ll 5 美国消费者文化的社会根源/115 美国: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119 衣食住行:消费文化的基本架构/123 广告文化与促销术/129 “消费者就是上帝”/132 “我们信仰上帝”:美国人的宗教情结/135 浓厚的宗教气息/135 美国宗教的基本特征/142 宗教与美国政治的不解之缘/150 魅力与效用:美国大众文化及其影响/155 美国大众文化崛起的原因/155 美国大众文化的构建/158 美国大众文化的效应/171 。文化输出”与文化霸权:美国的对外文化战咯/175 国文化霸权原因之透视/175 美国文化输出的几种形式/179 美国文化霸权的功能、影响与应对/182 。丰饶中的纵欲无度”:美国社会中的文化断裂/189 美国的文化冲突与社会难题/189 美国文化冲突的社会历史根源/196 文化冲突的命运与联邦政府的回应/200 参考文献资料/205 后记/2l3 试读章节 个人主义与自我驱动:美国人的自我观 按照文化社会学原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犹如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多少具有一致性:每一种文化内部又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而这种目标是其他别的社会所没有的,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0那么.美国的文化模式是什么呢7对美国文化模式的研究.离不开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探讨.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我们现在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是什么7美国人是如何认识自我的7美国个人主义是如何变迁的?中国人如何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吸收美国个人主义中的合理成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进而深入理解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个人主义思想渊源之审视 美国人的个体观念根植于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洛克断言,生物的个人是自然的基本单位。洛克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推定一切个人都是为自我利益而生存、奋斗的。社会乃是这样的一群人以自愿的契约形式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其目的乃是维护组成该共同体的个人的利益。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惟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②很显然,洛克强调了个人的权力,个人组成共同体,目的还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尽管17世纪的英国思想传统被认为是个人主义概念的起源,但这个名称的创立者却是托克维尔。他在美国考察了9个月零几天,并于1835年发表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在书中他首次实用了“个人主义”一词。他认为,个体的存在先于社会的秩序,自身利益即是个体的行为目的,而社会制度则起源于个体间的互动之中。托克维尔阐述了关于民主国家中的个人主义,并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做了区分。他说:“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一种新的观念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我们的祖先只知道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对自己的一种偏激的过分的爱,它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和爱自己甚于一切。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他得出结论说:“利己主义是跟世界同样古老的一种恶习。”“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随着身份日趋平等,大量的个人便出现了。这些人的财富和权力虽然不足以对其同胞的命运发生重大影响,但他们拥有或保有的知识和财力,却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人无所负于人,也可以说无所求于人。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认为自己的整个命运只操于自己手里。”托克维尔在书中回答了“个人主义为什么在民主革命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这个问题。他写道:“当民主社会在贵族制度的废墟上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的彼此孤立和随之而来的利己主义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民主社会不仅有大批早已独立的公民,而且每天还有一些昨天刚刚获得独立并陶醉于新得到的权力的人充实进来。这些新人自负,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今后无须求助别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不难证明他们只知有己。”“公民当中的那些原来高高在上的人,不会立刻忘记他们昔日的高贵。……他们个个孤处一隅,认为除了自己以外,用不着去管别人。反之,过去社会地位卑微而现在由于革命而跟众人平等的人,虽然享受了新得来的独立,但内心里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一旦遇到某一位老上司,他们总是投以既表示胜利又表示害怕的目光,随后远远地躲开。因此,在民主社会初建的时候,公民们往往愿意独善其身,不与别人接触。民主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是使同胞们彼此接近,而民主革命则使人们互相回避。” 亚当·斯密是英国启蒙思想家之一,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在他看来,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而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经济人”。人类的经济行为,无不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而分工之必要,乃是为了利己的目的而进行交换。此种看法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即人们的分工与交换都是出于利己的需要。他有一段经常被后世学者引用的话:“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①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他认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决非靠政府的指导所能实现;它的原动力不是来自国家,而是来自人们的利己之心。 真正代表早期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是富兰克林,他在著作中提出了“自助者天助”的观点。 美国人是赞同个人主义的。美国近代史上的爱默生,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爱默生在他对个人主义所作的著名的定义中,不仅改变了对个人主义评价的意义,而且也改变了对个人与体制之间关系的理解。爱默生认为,“如果社会被认为是反对每一个社会成员人格的一个阴谋的话,人们应该躲避社会。”爱默生深知社会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力量,而是由人组成并创立的,他继而说,“社会是一个其成员同意成立的合资经营的企业,为了更好地保证每一个股东能得到面包,必须换取吃面包人的自由和文化。”他认为社会是建立在其成员允诺的基础之上,社会受制于个人的选择与行动,所以,社会制约不是不可逾越的。爱默生对美国个人主义作了最好的注释。他说,有一条永远新鲜而崇高的教义,那就是:有一个“人”。人不是一个农民,或是教授,或是工程师,但是他是一切。人是祭司、学者、政治家、生产者、军人。“认识你自己”与“认识大自然”是同一个格言。他主张人自己启示自己,而不是从另一个心灵那里接受真理;人应该经过相当时期的幽思,反省,自己掌握住自己。②P51-53 序言 美国原来是英国的十三州殖民地。独立后,具有开创精神的美国人以其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西部的开发,并在1 9世纪末完成了工业化,从一个地区性大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并把20世纪演绎为美国世纪,成为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自克林顿当政以来,美国经济长期快速稳定地增长,虽然受“9·11”事件的影响,但美国经济实力在世界上还是很少有国家能与之相比。美国的信息技术公司作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正统治着全球经济,美国的六大高技术产业,即通讯设备、航空与航天、计算机与软件、医药、科学仪器和新型材料,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美国还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美国凭借着它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扮演着国际警察的角色。美国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为什么会强盛?其文化的推动力是什么? 很自然,美国文化在其现代化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认为,美国文化的主要特色就是其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本书以文化社会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纵横交错、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美国文化的若干层面,主要就五个问题展开讨论: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美国文化类型;美国文化模式;美国文化与生活方式;文化传播与文化冲突。 第一部分(第一章)阐述了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度,其文化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美国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是在美国历史环境中形成的。1620年,第一批英国清教徒移民上岸后企图在当地建立一个以“清教”基督教思想为标准的单一化社会,竭力按照英国文化模式发展美国文化。然而,客观的实际情况根本不允许他们做到这一点。美国是一个由外来移民构成的国家,大批外国移民的到来,“为美国注入了新的智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文化因素。”。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成分愈来愈明显。战后美国移民结构的变化和20世纪60一70年代民权运动的高涨,直接推动了美国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今天,美国多元文化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成为美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第二部分(第二——三章)从文化类型的层面阐述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什么是文化类型呢?按照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文化类型是历史上形成的各种文化共同体最有特色的、最本质的特征。社会学家在谈论人类不同文化类型时,则更多地是指不同民族文化精神。那么,美国文化精神又是什么呢?美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进取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所谓文化的开放性,首先是以知识信息、精神产品的交换为主体的开放;第二是科学理性文化的开放;三是思想道德文化的开放。美国文化开放,促进了美国和世界其他民族的相互了解,丰富了美国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美国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后来居上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美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这种包容性表现在各种政治思想可以在美国存在,美国容纳了各国文化之精华,且各种文化互相渗透、彼此交融。美国文化也具有宽容兼纳的一面。美国文化具有进取性的特征,进取性的第一层面是指美国人敢于冒险;进取性的第二层面是,美国人对权利和优越的追求。美国文化还具有创新性,本书用了一章的篇幅,以美国硅谷文化为例专门阐述了美国文化的创新性。硅谷文化是美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硅谷文化的中心思想,是一种“凡事都有可能”的态度,硅谷文化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创新。上述美国文化的特征,是美国文化的优势,进而成为美国发展的动力。 第三部分(第四——七章)阐述了美国文化模式。美国文化是建立在“个人自由”和“个人平等”的基础上的,因此在这一部分阐述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历史个性。美国文化模式是由“个人主义”、“平等观”、“实用主义”、“竞争意识”等构成的。这些内容既是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又是美国文化的历史根源,正如朱世达先生认为,美国文化的渊源有三:一是清教主义;二是自由主义;三是个入主义。①美国文化和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和巴勒斯坦。美国启蒙思想家也受到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在美国,既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又有空想社会主义在美国的试验。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主要内容。美国人的个体观念根植于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在当今社会,对平等的追求与向往,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独立宣言》中,杰斐逊提出要维护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美国还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美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了美国实用主义,美国的经济生活和政治制度对美国实用主义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追求实际利益的新教伦理,培养了美国人的务实精神,实用主义思想的形成也受到英国经验主义和近代德国的影响。实用主义具有行动、实效、进取的特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竞争的产物,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哲学。在美国,竞争激烈,美国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因为美国人有其思想基础和制度保障。竞争作为一种价值观,影响了美国人各方面的生活。竞争活动渗透到经济领域、政治生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乃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四部分(第八——十章)阐述了美国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美国有的社会学家把文化看作是人类生活的样式。我们说,仅仅把文化定义为生活方式是有局限的,但是,文化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确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一部分考察了美国的物质生活消费方式、宗教生活和大众文化。美国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美国社会学家贝尔称现在的美国社会为“后现代社会”。现代化促进了美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美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促进了美国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领域内由重生产向重消费的转变;价值观念由重节俭向重消费享受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我们看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为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美国人的衣食住行也显现出某些特点,广告对美国人的消费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美国人有自己的信仰和精神支柱,美国还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宗教色彩最浓。当今美国信教的人数多,宗教组织也很活跃,对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政教分离的国家,美国虽然实行了政教分离,但宗教与政治不但没有分离,而且一直互相依赖、相互配合,共同为美国事业服务。大众文化是美国现代社会的产物,高度发达的大众文化又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美国大众文化具有通俗化、产业化、商品化、娱乐性、消费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大众文化冲击精英文化,蚕食主流文化,对美国人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五部分(第十一——十二章)分析美国文化传播与文化冲突。文化传播“是文化特质或文化元素从一个社会传递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是文化向外传递、扩散而超出其产生地区的一种流动现象。”美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军事强国,而且是一个文化渗透极强的国家,美国通过“文化输出”达到独占世界文化的目的,这是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性。文化冲突不仅会改变原来的文化性质,而且还会产生新的文化。”这就是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冲突实际上是文化竞争和文化比较发展的过程。”①美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强国,然而美国却是“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对生活的自由放纵和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的文化矛盾和现代主义文化与崇尚节俭、追求自由、公正与机会的权利之间的脱节。面对文化冲突和存在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采取或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 我们研究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为了理解美国文化,更重要的是从研究多样性的美国文化中得到某种启示。我认为,美国文化发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说: 美国文化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文化。美国对各种思潮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使美国思想文化表现出七彩纷呈、五光十色的局面。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应该以包容各种异质文化的气度,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增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筑塑当代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 创新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美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在变化中求发展。硅谷文化的一条重要经验、首要战略就是“创新”。美国企业都把创新视为最紧迫的问题,在硅谷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这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营造了创新的制度和环境,而且在硅谷企业里从老板到员工都奉行一种平等宽松的理念,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我们今天的企业也应该建立一种创新文化,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不断寻找创新的机会,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在生活方式上也应该像美国人一样,求新求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西方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影响到中国人。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是中国市场上的三大件。80年代,中国人的三大件变成了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进入新世纪,年轻人存钱买房、买车和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成为中国入追求的新“三大件”。 美国文化是实用主义文化,美国人重视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康马杰说,美国人对很多问题都是讲实际的,虽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如果说美国人对商务往往带有浪漫色彩,但美国人对政治、宗教、文化和科学却讲求实际。实用主义哲学强调的一条原则就是效用原则,积极求索。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虽然不能照搬美国的实用主义,但可以借鉴其中的某些合理成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扩大开放,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美国人乐于开拓进取,自力更生。美国入在拓殖过程中充满了自信和乐观;西部开发也熔铸了美国人的开拓精神;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又进行了太空探索。不断开拓、进取,成为美国的生活方式。实践证明:中国人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靠的就是自力更生。如:中国人航天,靠的就是自力更生,专家指出,中国的太空计划自力更生的程度很高。在太空计划的初级阶段,中国曾经大量借用俄罗斯的技术和训练方法。但是现在,它依靠的主要是自行研制或经过重大改造的设备。例如,“神舟”号飞船就是模仿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的样式建造的。但是,“神舟”五号飞船由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它所使用的独立推进和控制系统能够在航天员返回地球后把3个太空舱之一留在轨道中。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办法把“神舟”五号送上了天。 总之,我希望本书能够在培育文化理解上做些工作。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人们对了解其他文化和提高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人类有尊重各个文化和各个文化被其他文化尊重的义务,所以我们应提倡和尊重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实行“创造性的文化多元共存”。提倡文化多样性,就是说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和语言单一化的威胁,各国有决定本国文化政策的权利。文化的多样性如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是自然的产物,同样,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美国文化的多样性这个客观存在表明: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人们“不应破坏种族——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应支持这种多样性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世界文化的整合,实现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在共处、共享、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对话与合作。”如何理解文化多样性呢?应该说,“文化多样性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世界文化整合的基础,整合统一不是一致和同一。整合是在平等、公正、有序的基础上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共存,整合是文化、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形式的发展和进化。”① 后记 三年以前,济南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来武汉组稿,要我们撰写一套《文化新视野丛书》,以增强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对话和沟通,为筑塑当代中国文化提供可资借鉴的养分。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因为在当今世界,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文化霸权主义;一个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都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我们要有世界历史的眼光和“拿来主义”的勇气,对他种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批判地加以吸收。所以济南出版社主持这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具体说到美国,其文化本原和精神特质究竟是什么?这是许多中外学者都在探讨的问题。我以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其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存在。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因此,现在讨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化本身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内涵,不同学科对文化的解释是不同的。如何解读美国文化,国内外学术界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本书所参阅的40种英文资料和130余种中文著作和140篇论文,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正是从这些文献资料和著作中,我获取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和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这对于形成本书的框架、立论和分析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在这里我要向这些著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需做说明的是,限于该丛书统一的体例和出版社的要求,文中只是对所引主要参考文献进行了标注,所以还得请同行专家和读者鉴谅。 虽然我尽力在做一件自己愿意做的事情:2003年的武汉,酷暑盛夏,高温达39~40度,我是在左手垫着毛巾、不断淌汗的环境下完成这部小书的。在电脑上工作,一天下来,总感到脖子和颈椎特别不舒服,要不是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的乒乓球锻炼,身体很难适应现在的工作。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付出了汗水和辛劳,但没有济南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大力支持和督促,这部小书是不能问世的,所以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作为((美国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一书的补充,并不是很完美的,肯定有不足和错误之处,尚祈读者诸君不吝指正。 李其荣 2004年12月于华中师范大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