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村看风景,田野上的呼吸、神秘的乡村、萌动的乡土以及那无尽的愁思,有多少声音值得聆听?在走向富裕的路上,还有许多忧患让人关注,许多问题引人思考。本书将带您走向乡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乡村行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成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去乡村看风景,田野上的呼吸、神秘的乡村、萌动的乡土以及那无尽的愁思,有多少声音值得聆听?在走向富裕的路上,还有许多忧患让人关注,许多问题引人思考。本书将带您走向乡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 目录 引子:我始终被乡村包围/1 第l章 去乡村看风景/4 我,还有你,应该记住这些画面/4 好多人往乡村跑/7 花尽一生,难把南国风光览遍/10 在山水里淘洗唐诗宋词/20 第2章 乡野上的呼吸/23 小楼昨夜又东风/23 一生建了四次房子的曾寅桂/26 庭院深深深几许/30 被冷落的旧屋/35 长得活像个小婊子/38 村路弯弯,曲桥如虹/41 乡村标语/49 串门/53 劝君更尽一杯茶/56 远远的货郎担/62 春光细细是童年/67 小二子唱童谣:“小老鼠,上灶台,去偷油,下不来……”/71 乡村的“影子领袖”与无赖/75 第3章 神秘的乡村/77 同姓族居的血缘村落/77 荒山处处埋青冢/85 阴阳五术卷土重来/89 民间理学家大有先生/94 捡拾散落在民间的神秘传说/97 掀起你的盖头来/100 乡村的节日/107 无法解释的乡村谜团/112 正是辘轳金井/114 乡村艺人/118 第4章 萌动的乡土/124 福建农民去美国华尔街圈钱/124 深圳,实际也是因“土地改革”而引发的农村巨~/127 别样的呼声:“大面积”扶贫,不如狠下功夫“扶起”一批领头人/131 五花八门的专业村/135 两种不同的农村快速发展模式/139 第5章 无尽的愁思/141 荒芜的田园/141 干枯的沟渠/147 孔雀东南飞/150 苍白的乡村教育/156 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仍普遍存在/163 越来越大的贫富悬殊/166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169 怀念赤脚医生/174 喝口农药抹把泪,妹妹我要先走了/176 单调的生活/179 丧失信用的农村信用机构/182 第6章 有多少声音值得聆听/184 后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乡村/195 试读章节 还有你,应该记住这些画面 要描写南方农村的美丽,再丰富的文字也显得苍白无力。我只好借助照相机来替我说话,用一个个画面告诉你,南方农村,是柔情似水的,是恬然娴静的,是温馨甜蜜的…… 我得提醒你,这些图片里,不只是一些静穆的画面。仔细聆听,你能听到远远传来鸡鸣犬吠声,一把传了6代儿孙的红木椅子摔倒在地的沉闷响声,风扫过村边竹林的刷刷声,卖豆腐的吆喝声,一个顽劣孩子被娘亲抽屁股时的嚎啕声,还有一对新婚夫妻略带害羞和欢喜的低低呻吟声…… 整个乡村图景是凭以下随处可见的物什而丰富起来的:小桥、流水、鱼塘、稻田、枯树、老屋、美丽的乡下妹子、井、竹篱笆、庙宇道院、街巷、戏台、族谱、光屁股的孩子、细脚老外婆、代销店、石板路、细细的水电站、晒在绳上的尿片、崇山峻岭、天然溶洞、突兀而起的巨石、母鸡、狗、一本线装的堪舆古书、太师椅、孤老五保户脸上的泪花、穿拖鞋的乡村干部、草剁、牌坊、竹林、垂柳、一个孤独的行路人、酣睡的猫…… 人民大会堂我没去过,据说有幅大大的油画,名字是毛主席取的,字也由他老人家亲自题写:江山如此多娇。在南方的乡野走上一走之后,我觉得这6个字实在是妙。 确实,江山如此多娇。P4 我将牢牢记住这些乡村图景,你也最好记记。书翻过去一页,有些景致很可能以后就寻不着了。 时光过得太快,很多好东西一眨眼工夫就失了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工商业将不可避免地涌人中国古老的乡村,使众多曾保留了成百上千年的乡村美景与民间习俗土崩瓦解丧失殆尽。也许,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一幕,再过去几分几秒,业已面目全非。 昨天上午9点,江西丹溪有个老农打电话告诉我,前天晚上突来暴雨,把他家那半栋我说挪到城里足足可卖10万块钱的木构造的老房子给淋垮了。 老农哭着说:“我丢了10万块钱。” 你瞧瞧,我说得没错吧。时光过得太快,很多好东西一眨眼就已不见了。P5 序言 我原本是个乡下人,将来也还是一个乡下人。 我生下来时8斤4两。我爹听了喜报后连腿肚子上的泥都没洗,就爬上田垄冲进破破烂烂的老房子。他丝毫不关心我的号啕大哭,却别有用心地看我两腿之间是否多了个小把戏。只一瞬,我爹开始手舞足蹈了:“好,我家又添了大劳力。” 可惜,我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我没长成大劳力,到12岁才1米33,51斤还要欠点,蛮像一棵黄豆芽。这怨不得我,我娘生了6个孩子,饭锅里少见的几颗白米饭都是我奶奶的专有所属,其他人通通吃红薯。我家是真正的人多势众,连红薯锅巴都能抢吃个精光。你想想,吃红薯锅巴能让我茁壮成长为祖国的合格栋梁吗?当然,也不能怨我爹我娘,在南方农村,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农家孩子,虽然也算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实际上有红薯吃算是走好运。我姐我哥比我还命苦,据说啃过草梗嚼过南瓜根。我说我不信,我哥立马赏我一巴掌,喝道:“你不信?”我只好哭着点头,我信了还不行么? 这是以前的老黄历了,信不信由你。现在,我的大哥大嫂侄儿侄女还生活在乡下。他们不爱吃白米饭,时不时倒想吃红薯饭。他们把白米饭吃厌了。 你可能没见过我,但一旦见过我,你一定会夸我,夸我是个有理想有干劲的先进青年。其实连我自己也觉得我是个有理想而且朝气蓬勃的好青年。我10岁之前就树立了人生理想,我的理想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进城,我要去城里吃白米饭,要天天把肚子吃得胀鼓鼓的,我不要老是瘪着肚皮。一个农村孩子要逃离乡村,唯一的法子是读书考大学,于是我很自觉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2岁那年,我作为村里唯一的幸运儿,跳级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去读初中。学校远离我家,在一个镇上。那时,我以为那就是城里了。我屁颠屁颠跑去报到,到了之后才晓得,翻过学校围墙就是绿油油的大片稻田。 读完初中读高中,学校在另一个镇上,那是个产煤的小镇。这里更不妙,学校连围墙都省了,无数个校门,出门尽是水田和水塘。因产煤,那里的水整天黑乎乎的。 我想我真是命苦呀,干嘛一个劲努力可还老是逃不出稻田的包围圈呢。 更惨的还在后头。 我高考拿了学校的文科状元,超过重点大学录取线一截。我暗暗得意,想这下我该进城了,因为大学全都建在城市里——可我不清楚自己得罪了天老爷还是咋的。天老爷很不够意思,他似乎硬要阻止我进城,他早早关闭了所有大学的大门!到如今我仍糊涂着,是因填报志愿过于不知天高地厚被刷下呢,还是有人把我的大学名额给顶替了。反正我最后接到的仅是一张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学校建在一个山窝窝里,有人告诉我,那是一个兵工厂改建的。 这次,我不但被稻田包围了,还被连绵的山包围了。那个山窝窝用来打游击闹革命还成,对于一心想突破乡村重围进城的我则是痛苦不堪。我是哭着去读书的,我的泪把我娘的心都弄碎了。我爹倒没碎了他那颗坚强的心,我爹说了句:“好男儿都是不掉泪的。”这话,是农村父母送给每一个儿女最好的教诲了。眨眼间我就不掉泪了,我想做个好男儿! 中专毕业后三天,我预料自己一定会发配到广阔的农村。与其回乡下,不如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南方下海去。我那大学毕业多年的二哥早做了广州这所大城市的人,谢天谢地,他给我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在他的鼓励下,我揣着124元一脚踏进了深圳特区。 我在深圳的故事在此忽略不计,反正苦头吃过,甜头也捞过,重要的是结果——今天的我在深圳买了房子,脸皮白净,戴眼镜,不随地吐痰,五讲四美三热爱时刻牢记在心中……总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凭外表看,我现在的人模狗样与祖传的城里人没啥区别!也就是说,我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息终于见成效了,我告别乡村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 不过,做了城里人的我好像越来越蠢。我在深圳有房子后,还弄了块60平米的小小地盘。别人有这么一小块地大多是用来种花养草,我竟用来种菜栽果树。我种的萝卜比超市卖的还大还白,我种的花生粒粒饱满;我栽的葡萄自己吃不完,要邻居帮忙才能消灭光;自产的木瓜、草莓和桑葚我几乎吃厌了。我爹到深圳住过几天,他叹息:“崽啊,你真是个乡下的好把式呢,可惜了!” 是啊,我真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我还越来越爱与土地打交道了。更进一步说,我好想做回乡下人了。偶尔,已成了深圳人的我坐在我家的葡萄架下喝工夫茶,我就会瞎想,要是还有更多闲工夫,我该砌个水池子养几只王八,养一群泥鳅,鸡鸭各来三五只,再整上一块桌子那般大的水田来种稻子……这设想是多么的美妙呵。不过,我没那闲工夫,我把闲工夫都花在南方乡村的路上了。 我的壬午年和癸未年是这样过的:A月在深圳写文章,写些五花八门的时尚随笔,写些没话找话的煽情文章。前者抛给全国卖得不错的杂志,后者扔给各地报纸的副刊。“有的放矢”地投稿,发表率也就较高。换来的稿费一拿到手,B月我就全部将它们揣在怀里四处乱蹿——所有的落脚地,全是乡村。等口袋里的钞票花得只剩丁当响时,我就溜回深圳,闭门猛敲电脑写东西。我不给某老板打工,也不挖空心思去做生意赚钱,我背个包,拎着相机和三脚架自由散漫地随意游走在乡间。 毛主席他老人家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革命取得了成功。我呢,长期被农村所包围,结果我也“成功”进城了。可是,我愈来愈发现了一个事实:我瘦弱的身躯占据了城里不足百平方米的面积,我的心却整个儿被乡村的一草一木占领了! 我有点不明白,我原来挖空心思削尖脑瓜子也要往城里钻,才过而立之年哦,我为何放着好好的城里日子不过,却把所有的心都扔到乡野的路上呢?难道我厌倦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哗,或是遗憾于自己在城市的现代文明里迷失了方向,想去乡野找回?又或者是因为我太依恋着乡村那片清凉、宁静却又依旧贫瘠的令我神伤的土地…… 现在,我还没找到答案。 我只得还用劲地行走,在乡村。一个人。 哪天,你若在某条寂寞的乡村小径上遇到一个东游西荡左顾右盼的人,说不准,那正是我。 后记 你一个真实的南方乡村 这本书,与“三农”有关。是乡下人所写,既给城里人也给乡下人看的书。 我得说说,我不是来凑热闹的。我不敢拿着“三农”话题,鼓着腮帮子或忧国忧民或纸上谈兵或胡说八道。我是以“路人”身份,用200余张照片,再加上15万纯粹白描式文字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方乡村——注意,不是她的前世,也不是她的来生,而是今日今时的南方乡村。 我是农民的儿子,靠读书突破农田包围跳出“农门”,却又仍以乡下人身份生活于深圳。我觉得我在“三农”问题上拥有“发言权”。理由有二:1.我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过了而立之年的我有三分之二的时光生活在农村;2.自从2001年我成为一个自由写作人后,我有累计两年的时间,拎着照相机和三脚架,再带着我的眼、耳、鼻、心、脑行走于南方的乡野上,我的脑海里尽是湖南、福建、广东、江西、湖北、广西等南方农村的图景。 你想想,一个花了20多年时光用脚板来丈量乡村路径,用嘴脸来亲近农村气息的人,该不会比个别端坐于书斋就“三农”问题指手画脚说东道西的人少“切肤之感”吧。 不过,若不是一个偶然的想法,到昨天上午我或许仍在南方乡村颠来跑去。看看风光,拍拍照片,没有具体的责任和用意,就只是因为乡野上的风能吹散我生活于现代都市的紧张与疲惫,只因行走于农村能让我紧张写作之余倍感轻松与舒适。 五个月前,我暂时撂下脚步了。 当时,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召开,有关“三农”的议案铺天盖地。众多的人大代表,更包括中国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要使中国真正富强,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兄弟的腰包鼓起来是重中之重。我突然萌发了一种书写农村现状的念头,而极少踏足北方农村,脚步始终在南方农村流连的我当即给自己的书写确定了主题: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南方农村。 在心中明确“任务”后,我很快意识到事情不是那般容易。南方农村的人和事,我所见所闻实在太多,我该重点突出哪些,又该忽略哪些?文字内容解决之后,所配的照片也将是个“大工程”。因为当初我游走于乡间时,并没过多去刻意追求图片拍摄的艺术性。 思索好久,我才确定写作方向。首先,我想故意漏过充斥于读者视野里的南方风景名胜的介绍,那些众所周知的江南水乡和高山大川的美色,别人都一说再说了,我再画蛇添足委实多余;其次,我应该把我在乡村行走途中的所见所闻,借助披金拣沙的手段挑最引发我沉思默想的内容说出来。 具体说,《在乡村行走》不是一本游记,也不是农学专家或学者动嘴皮飞舞唾沫星子作的长篇报告,更不是涂着文化口红扭秧歌。这只是一本借助文字和照片来“拍摄”的松松散散如同“记录片”一样的图书。我努力把今天生活在南方农村这方土地上的农民的生活与命运,还有扎根于南方乡村的那些花草树木一一公诸于众,不进行深入评述,也绝不使劲抒情。 坦白说,我曾很想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用一套套高深的农村发展理论去唬读者;或者举着农村干部或城里领导的牌子,“高瞻远瞩”地指点一下农村发展方向也行。可惜,我深知自己没法唬住读者,因为我只是个早进了城,却又始终热爱着乡村每一寸土地的乡下人。是一个行走于乡野上的“路人”,是一个站在农田中间的“旁观者”。 都说旁观者清,我希望自己果真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然后向你介绍得明明白白。 为了使你别在读此书时打瞌睡,更为了避免你在阅读时偶尔流泪感伤伤了身体,我尽最大努力把本该严肃认真的文字写得轻松、风趣、有味道一点。但至于你是否会把此书当作“黑色幽默”来读,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最后,我想说,假如你想看看今天的南方乡村是个什么模样;假如90年后,你的孙子突然对21世纪初的中国南方的农村产生了兴趣;假如1000年后,你的第N代孙欲编写一部《中国农村史》换点碎银子花花时……这本书,应该有点用。 因为,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 2004年8月1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