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如实地记录了陈云同志的生活片断。它是由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多年的赵天元同志所著,因此,内容真实可靠性强。它将一位真心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全面地展示给世人,其中许多内容不仅是首次向外界披露,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陈云身边的十年--记一位伟人的晚年生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赵天元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如实地记录了陈云同志的生活片断。它是由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多年的赵天元同志所著,因此,内容真实可靠性强。它将一位真心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全面地展示给世人,其中许多内容不仅是首次向外界披露,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目录 引言 特别调动 3 初见陈云 4 亲近感觉 6 壹 过春节 13 赴宝钢考察 15 “大开眼界” 23 谈一篇文章 26 例行调查 29 妙用古诗词 36 一次不平常的题词 43 四句话 49 父女情 56 种下一棵香樟树 64 评弹学校名誉校长 67 散步的内容 75 关注社会现象 81 提倡两种精神 86 贰 要学哲学 91 提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97 “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 104 胡萝卜与哲学 108 真假安眠药 109 叁 学徒、店员时代 115 “上海滩绑票奇案 121 谈顾顺章叛变 123 与鲁迅会面 125 廉臣和他的《随军西行见闻录》 129 秘密出川 137 一起有惊无险的往事 140 “假设你在党的领导下做一点工作” 143 “君子不忘其旧” 146 在逆境中读书学习 152 “不要搞什么故居” 156 肆 烛 163 房子 164 “老汉就坐红旗车” 169 “不接不送,不请不到” 174 拒礼.收礼.回礼.送礼 175 生日 183 “老汉不吃糖” 189 一顿年饭 191 做豆腐“文章” 192 “老汉什么时间也没干过违犯政策的事” 196 自己动手是个锻炼 197 茶几上不放橡皮 200 与张孝骞的一段交往 203 “这样韩院长就不累了” 205 为《“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题书名 209 “要给人家钱” 211 伍 皮箱 217 刮胡刀 219 “被包” 222 棉背心 224 银餐具和饭篮子 226 收录机 229 铅笔头和台历纸 237 “现在就是穿的利息嘛” 241 床铺 243 一张照片 244 新旧大衣 245 三条毛裤 248 理发 251 牛筋梳子 254 “走在时间前面” 255 一生的积蓄 256 陆 “廖陈云” 261 大姐陈星 263 “‘骗’了个小姑娘” 267 压岁钱.山查卷 279 叫声“老爷爷” 281 涮羊肉 284 以后就定这么个规矩 286 两次道歉 287 杭州大雪 288 柒 评弹老听客 295 痴情书法 301 说肥论瘦 316 最爱云栖 320 “盐船翻在厨房内” 325 “臭脚并补蒜” 327 捌 核桃成文物 333 天天过年 337 “睡觉第一,吃饭第二” 344 自我疗法 346 体重保持法 353 刷牙法 355 对待烟酒 357 少看电影电视 362 最好的运动是散步 366 长寿的关键 368 不坐轮椅 371 “脑子越用越灵” 376 冷水的妙用 379 笑谈生死 381 “我只作两年计划” 383 玖 看出我的心思 389 “在我这里工作的人都要练毛笔字” 391 “加德(得)满(蛮)都(多)” 400 “思君不见下渝州” 405 拾 最后的日子 413 “我死后,请让医生解剖” 415 送别 417 后记 420 试读章节 核桃成文物 『1986年2月9日,星期日。大年初一。中南海陈云住所』 午饭前,于若木陪王光美、刘源等3人来看望陈云。说话间,谈起健身,陈云转动着核桃对王光美说:“我坚持转这两个核桃,手很灵活。”他边说边做着快速活动手的动作:“这很好,对手和脑子都是个锻炼。用核桃好,比石头、金属的健身球都好,核桃表面粗糙,对手上穴位起到刺激、按摩的作用。你试试看。” 他把手中的两个核桃交给王光美,王光美接在手中试着转动了几下,说:“您是从中受益的,您的经验很宝贵,回去我也开始用。再给别的一些老同志介绍介绍,用核桃健身的方法是很不错的。” 他风趣地说:“我可不要技术转让费啊!” 王光美一不小心把一个核桃掉在了地毯上。她拣起核桃,面有难色地说:“消消毒吧?” “没关系。您交给我吧。”这时,我伸手接过了核桃。 陈云笑着对王光美说:“熟能生巧。这是你转动得少的缘故啊。”说罢,大家都轻松地笑了。 晚年,陈云手中常转动着一对核桃。不啻是在看报纸文件时,还是在听新闻评弹时;不啻是在行进的轿车里,还是在飞翔蓝天的专机上;不啻是深人群众中间调研,还是在沉静中思考重要的战略问题,他的手中都在转动着一对锃亮的核桃。即使是坐在党的十三大开幕式的主席台上,两只核桃依旧装在他P333中山装右侧的口袋里,伴随着他。 望着他手中转动核桃的娴熟动作,望着他成竹在胸的怡和神态,我常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他手转核桃,沉静悠然,那成熟政治家独有的翩翩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只核桃曾给我许多遐想,也引出不少故事。 1976年,陈云的手关节出现点毛病,对此医生建议他手要多活动,可以拿两个核桃握在手里活动。这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使手腕及臂部部分肌肉也得到锻炼,而且可以通过手上的许多穴位给大脑神经以良性的刺激,促进脑细胞的活跃,延缓大脑细胞的衰老。他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还在北京怀柔县辛营公社当山村女教师的女儿陈伟华,特意在许许多多的核桃中挑了又挑,拣了又拣,选了两个皮厚而圆的核桃,带P334回来送给父亲。此后他就与核桃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都不离开。 他总是两手交替转动着两个核桃。在家里,他除了写字、吃饭、睡觉、上卫生间时,将核桃放在沙发旁的茶几上或小办公桌上外,其他时间手里几乎都在转动着核桃。与群众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以右手转动着“嚓嚓”作响的核桃向大家招手致意,我一直保存着一张他在云栖微笑着高举右手转动着核桃向群众致意的照片。在庄重场合,他就将两只核桃暂时装进口袋里。 那有节奏而又变化无穷的转动核桃的“嚓嚓”声,成了他身边的一曲美妙不息的音乐。他办公时,这“乐声”更衬托出办公室那特有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1984年1月8日,星期日。北京。上午,陈云同客人谈话。之后,这位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谈起了核桃与经济。他手里转动着那两个已被磨成浓咖啡色的油光锃亮的核桃,说:“小米,这核桃一美元一个。” “一美元可不卖,这用了几年了?可以当文物了。” “一个是八年了,另一个后来摔坏了又换了一个。” “那一美元可不卖,费了多大劲才磨得这么亮。” 他认真起来,说:“新的用一个月就磨亮了。一美元卖一个,应该先便宜一点卖,物美价廉,等那些老头、老太太们都玩起核桃了,销路打开了,再提高价格。做生意就应这样。” 1986年秋天,经过他十年如一日的磨砺,手上汗液与核桃本身油质的内外浸透,遇着潮湿天气,核桃的手感湿乎乎的。因此,这年他换了一对新核桃。我把那一对很有纪念意义、够得上“文物”标准的旧核桃装入塑料袋,存放在他的桌子抽屉里。P335 序言 赵天元同志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多年,几年前,他就为自己正在做着的两件事反复征求过我的意见,这就是写陈云同志的生活内容并将陈云同志的手迹镌刻成碑。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事,对于刻碑,我曾题“云栖居”相赠。 最近,天元同志又请我为本书审稿。本书如实地记录了陈云同志的生活片断,将一位真心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全面地展示给世人,其中许多内容不仅是首次向外界披露,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天元同志请我为本书作序,我想就以此为序吧。 后记 我曾在陈云身边工作多年。从认识他老人家那天起,我便与他相处相知。老人家逝世后,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回忆老人家与刻制他的书碑中度过,他老人家身边那种氛围我一生难忘。 我深深地怀念着他老人家,此心此情融人了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融人了“云栖居”的每一座碑,每一个字,每一道飞白。 在此,十分感谢于若木同志审阅本书并作序、题词等。 感谢陈云生前最后两任政治秘书、办公室负责人许永跃同志和陈群同志为本书审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感谢曾在陈云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 感谢陈云的子女们为本书审稿和对我的理解与关心。 感谢本书责编张晓彤的鼎力帮助和辛勤工作。 感谢朱业宏、朱和平、李玉宝、张少波、朱国仁、郑永余、邓宏里、赵世忠、王文亮、张荣勋、李兴波、李先勇、蒋陆军、杨红斌、刘宏伟、王晓生、耿可东、毛应民、张立志、谢晓红、郭存胜、贺林州、李超等亲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张勇、武冬梅、赵菊梅、李风文、李桂娟、李菁菁、朱全文、赵雪青、赵竹青、朱宇等刻制或协助刻制陈云书碑并为本书提供碑拓装裱等作品。 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同志们。 还要特别感谢我妻李梅。多年来,她一直都在同我一道整理资料、写作和刻制书碑。作为本书的第一位读者和评论者,她在成书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提出十分中肯而宝贵的意见。 另外,书中采用了部分珍贵历史照片,恕不能一一标明摄影者,敬请谅解。 回忆陈云的内容还有许多有待整理,现在算是完成了一个段落,这是我缅怀老人家的第一本书。 我在继续刻制陈云手迹碑的同时,把当代人书写陈云语录和中外名人论陈云的精华部分也都刻制成碑。这些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指导与帮助。 赵天元 2005年2月15日于云栖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