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书画卷)(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史树青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之一,书画收藏是浓缩历史、文化、技艺、情感和生活的艺术品收藏。汉简的朴拙,晋书的风韵,唐画的富丽,宋画的精细,明清书画的千姿百态…交相辉映,汇集成光彩夺目的绵长画卷。人物、花鸟、山水、写实、写意,院体画和文人画--争奇斗艳,名领风骚。中国书画融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是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东方文化瑰宝。

序言

艺术品是人们为满足生活中的精神需要.或出于政教、礼教的需要.由集体或个人创作并经不同的制作方法,最终凝聚成一种可视的作品。这些作品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演变成具有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文化遗存。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光辉璀璨的文明.以其从未间断的传承,造就了各个时期、各种形态的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艺术门类,如玉器雕琢艺术、铜器艺术、陶瓷艺术、书画艺术等,均成为当今世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世人的珍视与宝爱。

人们对艺术的偏爱和追求逐渐演化成对艺术品的收集与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历史悠久,始于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遗风所泽,衍于当代。其问兴衰荣辱,令人为之兴叹。在古代,最受社会推崇的高层次的艺术品收藏门类依次是碑帖、古籍、名人字画。而现今艺术品收藏不再仅限于爱好与欣赏.人们越来越多地把它作为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放眼今日之艺术品市场,历代名瓷、青铜器、玉器、佛造像、书法绘画、古典家具……都很引人关注,特别是那些艺术价值高、传承有序的精品更成为收藏界的至爱。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爱好.能陶冶情趣,增长见识: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能积累财富。

艺术品收藏鉴赏是一门学问,所涉及的知识丰富而庞杂。为了提高广大收藏爱好者、艺术品投资者的鉴赏水平,掌握收藏方法和市场行情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编撰了《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实用易行的鉴藏指南带您进入异彩纷呈的艺术品世界。这套百科全书共分六卷,分别为铜器卷、陶瓷卷、玉器卷、书画卷、家具卷和传统工艺品卷。全书体例新颖.对各类艺术品设置拉线图示.分别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标准器各部位的确切名称及功能作用,为读者的收藏鉴赏活动提供了入门基础。所配插图或为我国稀世珍宝.或为活近年各大拍卖行拍卖会上炙手可热的艺术珍品。这些精美图片辅以文字说明以及最新的市场估价和实际成交价,除使读者大饱眼福之外.更为艺术品投资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参考依据。每卷的附录专门介绍该类艺术品的行话与术语,方便读者查询、理解。全书穿插独具匠心的小资料,为读者提供鉴别艺术品真伪优劣的各种诀窍与门径。

主持本书各卷编撰的主要为《收藏家》杂志社的资深编辑。他们多年从事收藏行业工作.不仅有较高的艺术品鉴赏力.而且熟知行业内种种背景掌故、收藏中常见的种种误区陷阱。因此,本书的内容极适合亟待补充行业知识,以便尽快具备鉴赏收藏的专业眼光与判断能力的收藏爱好者。收藏行业历史久远.在行业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在这里得到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希望读者能从这里获取最实用、最权威的信息.使自己的收藏、鉴赏能力不断提高,乐趣越来越多,成为艺术品投资领域的行家、高手。

"盛世多收藏",时至今日.收藏已成为国人的一大投资热点,这项集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高雅活动,愈来愈成为人们对中华悠久历史尊重和爱护的见证.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投资理财行为。

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相比.中国传统书画无论观赏价值、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都要高出一筹.尤其在市场上,受到了投资者、收藏者的青睐.并成为当今艺术品市场的热门话题。然而,在书画作品中,也不乏赝品、伪品、欺世盗名之作。当我们收藏书画时,必然面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定工作。这一方面能提高我们对祖国传统书画的鉴赏水平.赋予古书画以真正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能从历史、艺术、科学的综合角度估计其价值。本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为那些喜爱收藏、鉴赏.或初涉这一领域的朋友们量体定做的。

魏晋南北朝以后,书画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并且各个历史朝代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各个朝代之间也都有前后承继的鲜明脉络.各个派别或名家也都形成了自己某些较固定的风格。我们可以把某个历史阶段的书画总特点作为依托,来参照对应我们所要鉴定的书画,从而从总体上把握这幅书画的粗略情况,然后再从中国书画的一些固有特点做鉴赏.比如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表现.引首、钤印、鉴藏印以及作者的艺术功力、作品风格等等。同时历史上也流传有一些书画著录和笔记一类的书籍.其中包括了鉴定知识,也可以作为我们鉴藏的参照。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就会对各个时代、不同流派、书画名家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概念,也会逐渐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鉴定文物真伪的水准。下面就中国各朝各代书画 的特点、收藏情况及鉴别要点作一简要介绍。早期书画

我国的书画艺术起源很早,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从流传至今的实物可知,战国时期已有完整的绘画,如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而先秦留下的文字书法遗迹表明.中国书法的成熟要早于绘画。20世纪初出土的以书写材料来命名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牍、帛书等早期书迹,书写镌刻已相当精美。汉代书画

汉代.帝王借绘画宣扬教化,刷新吏治,鼓舞民心。此外,帝王建造楼阁,已有聘请画师作壁画的先例。西汉的文字书法则继承了秦朝的遗产.以小篆为主流通行文字,此外还有草书、行书、楷书。此时还出现了中国早期的一批书法家.如崔瑗崔寔父子、张芝张昶兄弟。其中以张芝的名声最大,后世尊奉他为"草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中国的书画收藏有记录的也是始于汉代。据《后汉书》记载.汉恒帝时有《列女屏风》等。屏风画一般都用白纸、布或帛在书画后复褙一层,然后装嵌入屏架,这其实也是一种原始的保护方法。从存世的汉墓壁画、汉画石像等情况来看.汉代的书画收藏已具有相当的程度。但此时的收藏仅见于记载而无实物。魏晋南北朝书画

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发展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鉴赏的角度考察,真正需要鉴定的古画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因为以前的绘画主要由无名画工承担,作品不署名款,难辨真伪。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的突出变化就在于一些显宦士大夫都积极从事书画艺术的创作和理论著述,从而促使了书画艺术的进一步繁荣。服务佛教的壁画是这一时期绘画的最高成就,也出现了描绘现实生活的风格画。这一时期的著名画家约有一百多人。

这一时期,人们的书法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文字书写技艺的书法得到士大夫阶层的高度重视,新兴的草书、行书、楷书盛行于士大夫阶层,书写与文字形态的审美价值突现出来。

与此同时,书画的鉴赏、收藏之风日益兴盛。从传世作品来看.有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其绘画形式、收藏方式(卷、轴),虽未臻成熟,但已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此期的收藏卷轴装裱都很讲究,不钤印记,印记是用来盖封泥的;书画卷上签署各人的名字:卷轴拖尾无题记和跋文。当时更多的书画作品是画在宫室、寺庙壁上的.这也可算是一种流行的"收藏"。隋唐书画

隋唐时期,人物、山水、花鸟画都有发展。唐朝盛行人物画、宗教画、故事画。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基本上洗脱了六朝以来尚未尽除的孩提稚气。隋唐两朝流传至今的画迹远比六朝丰富,但由于复制、作伪的流行和递藏流传中的多次损失,属于名家的真迹并不多见,大部分是临摹本或伪品。

隋唐之际.书法的普及程度更高,流传至今的书法作品大都以纪念文、往来信札为主,或有诗句,涌现出如智永、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一大批书法名家。至盛唐,则有以抒情畅意为目的的狂草书兴起.以怀:素、张旭为代表,作品都得到世人深爱。

此时的收藏之风更胜前朝。这种风气与当时皇室蓬勃奋发的精神状态一致,也深远地影响了民间收藏。由于当时散落于民间的书画作品尚多,所以鉴藏风行一时。但不久.这些作品渐次又归入内府。大多书画作品被重新装裱,并被打上内府专用的"开元"小印。在民间,收藏风气依然盛行,书画市场极活跃,渐渐成为一个行业。唐代已有人喜欢在其所收藏的书画上署印,目的是为了记录下过目玩赏的事件.或是出于鉴赏的需要。五代书画

五代时期,国家分裂,战乱地区的书画家纷纷逃往西蜀和南唐。重视文化艺术的后蜀和南唐皇帝很快建立起了画院.使当地的文化艺术迅速地繁荣起来.涌现出著名的花乌画家徐熙、黄筌,人物画家韩熙载、顾闳中,山水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五代书法承唐张旭、颜真卿之余绪.真、草别出心意。同时.这些避难的画家大都带去了自己的收藏,这对当地的绘画和收藏无疑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而战乱也使绝大多数书画散落民间,使民间收藏渐渐丰盈起来。宋代书画

宋代画坛,在画理上有写意与写实之分;在画法上有水墨画和传统的院体画之别:在画家方面,文人、士大夫和禅宗画家交互为用。宋代的山水画、花乌画和人物画都有很好发展。

宋代的书法鼎盛繁荣,书法名家辈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各具风貌,光被后世.被公认为最能代表北宋书法风貌的四家。苏黄书风最受欢迎.有很多人追捧。米芾也有一批追随者,米友仁、吴琚都写一手漂亮米字。南宋的书风犹存北宋余风。就宋代名家的书迹而言,体势集中在楷书、草书、行书。

宋代的鉴藏活动.更是异常活跃。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对书画极有兴趣,派人赴江南搜访.又鼓励各处进献。北宋初的画院一时群贤毕至,鉴藏之风大盛。了解宋代的绘画还应知道:皇家将真本和摹本混同编撰、品定、署款、钤印.长期视为真迹流传,对今人来说,辨别困难。其次,宋代无款画很多。再次,宋代的临仿品很多,有的是时人所做.有些是后世托伪,不可一律视为无价值。另外还有御笔画和御题画之别,收藏时要仔细分辨。元代书画

元代绘画在整体上来看,明显地带有复古的趋势。元代画坛以文人与士大夫等业余画家为中心而展开。画坛主流画家群的改变使元代的整个画风和趋向也呈现了与宋代完全不同的面貌。如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日益衰微.适合文人画家隐逸生活的山水画十分盛行。元初最重要的画家是赵孟颊和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元四家"等。四家作品中,每幅画上还常常有很长的题跋。书法题跋直接嵌入绘画,这也是元代文人画最大的特点。

在书法方面,元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所处的崇尚古典书法的时期,楷书、行草、草书全面复古,以二王为回归,复古的意识从技法到意趣,呈立体式发展,所以后人用"复古"来概说元代的书风。整个复古的潮流中.主帅是赵孟烦。

宋亡后,内府书画大都散落在以今杭州一带为中心的民间,这极大地助长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鉴赏风尚,鉴藏家们经常聚会探讨.交流切磋。元代著名收藏家有乔篑成、郭天锡、赵孟颊、鲜于枢、张谦益、高克恭等。赵孟烦是元初大收藏家.他所鉴定过的法书名画,基本上都能盖棺定论。元代书画作伪也很普遍.同时也有较复杂的代笔现象.还有一部分元代作品为明清仿作,鉴定时要特别注意。明代书画

明代画坛在元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绘画强调中国传统的主体性.带有明显的国粹主义倾向。明代最重要的画派有早期的以浙江画家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中期的"吴门四家",后期以董其昌为首的"华亭派"。

明代书坛跨越元人.向上取法唐宋.名家如繁星一样璀璨.明中期唐寅、文徵明、祝允明、沈周并称"吴中四家",代表了明代书法的最高成就。明后期书坛除"晚明四家"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外,还活跃着一批风格奇逸怪诞的书家,如徐渭等。

明代.宫廷内府并不十分重视书画收藏,管理和收藏都不及前代,且无关于收藏的著录传世。唯明太祖第二子对书画有兴趣.曾命臣僚集钟繇、王羲之帖中散佚字编成《千字文》.然后刻石,并得以传世。尽管如此,当时宫廷对书画收藏仍不甚重视。明代中期有些书画甚至被用作发给官吏的薪金。唯其如此.民间的私人收藏便日趋活跃,出现了不少极具眼光的鉴藏家,对所得书画重新加以审定,去伪存真。画家沈周和文徵明都是明中期的收藏家。遗憾的是,两人的收藏都没有著录存世。清代书画

清代绘画艺术继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依然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和水墨写意画盛行。由于受董其昌"南北宗论"绘画理论的影响,清代画坛流派之多,竞争之激烈,为历史上前所未有。清初画坛,受王室扶植的"四王"以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为代表,成为画坛的正统派。在江南,又有以明末遗民为核心的反正统派,代表作家有"四僧"和"金陵八家"等。他们的画风影响整个清代。

清代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被称为"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书画的收藏、鉴定等也与政治、社会的变化密切关联。清初之际.许多明末流散书画一部分为清宫收集,一部分为收藏家购进。著名的私人收藏家有梁清标、孙星衍、高士奇、安岐等。清代的收藏主体还是以皇室为主,以康熙、乾隆两朝为最。清内府对古代书画的集中收藏,使众多传世珍品得到妥善保管。近现代书画

近现代的中国画坛,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一方面受传统的影响.中国文人画仍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另一方面西方美术的影响日见深远。二十世纪的绘画中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大城市.产生了横跨两个世纪、活力非凡的"海派"、"岭南派"。北京为宫廷画派的大本营,名家荟萃,保持较为传统的作风.后来以复兴宋元为主题的"京派"就产生于此。

二十世纪下半叶,新中国建立.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标准重新确立。随着北京、上海两地中国画院的成立及各地美院教学、美协活动的开展,新画派纷纷崛起,其中,以"新浙派"、"新金陵画派"和"长安画派"最有代表性。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而近现代的收藏.风云出没,跌宕起伏,书画遗存之重宝尤为珍贵,为世所重。此期的藏家众多,藏品丰盈。著名的藏家有张伯驹、吴湖帆、叶恭绰、张大干等。

二十世纪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蓬勃的阶段,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皇权的终结和封建科举制度的废除,加速了"帖学"的衰颓之势。另一方面,新一轮文人耆宿的出现,又为书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此期书家涉猎广泛、书风活跃、流派众多,超越前代,集传承、延伸、发展、创造于一体.笔墨上兼容并茂,相与融合,筑基于传统而新意迭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