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和讲话,在世界,在中国,都已是浩如烟海。可是并没有多少人对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它在理论上与各学科的联系,在实践上与诸多政策的关系,做过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本文集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关乎人类历史命运的重大课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滕藤文集(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滕藤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时至今日,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和讲话,在世界,在中国,都已是浩如烟海。可是并没有多少人对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它在理论上与各学科的联系,在实践上与诸多政策的关系,做过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本文集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关乎人类历史命运的重大课题。 目录 自序…………………………………………………………………1 第一编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制度……………………………………………3 逐步向公平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13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18 Irnpor tant Future EnVironmental Issues………………… 49 Efficiency:Issues …………………………………………… 81 生态环境管理中,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的协调……………102 人类应共同奋斗迈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彼岸……………………124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136 21世纪是我国生态经济学更大发展的世纪………………………156 生态经济与相关范畴………………………………………………161 以黑龙江省为案例,推进生态省建设……………………………17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实践, 发展生态经济学…………………………………………………176 第二编 化学及其在冶金、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应用 反应堆加速器辐射源在辐射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93 萃取过程的热力学研究…………………………………………206 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分析与物理化学基础……………………260 Studies on Ionic Activity Coef ficients in Mixed Electrolyte Solution bv the Extraction—Distribution Method…281 浅谈“核废料”的处置与利用…………………………………297 溶剂萃取技术在重有色金属冶炼中的应用和进展……………300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国际战略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357 学习社会主义与民主集中制的笔记……………………………371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379 反腐倡廉是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的重大斗争……………387 学习与弘扬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在毛泽东外交思想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402 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国际战略前言…………………408 《强国之路丛书》总序…………………………………………411 在国际学术联盟(IAU)年会上的讲话………………………… 413 Speech at Sino—Indian Senlinar——Indian Orissa 1995 October 11—13…………………………………………………………416 The Rene wed Encounter:A Brief Review of Sino—Turkish Communications………………………………………………421 华人企业家与东亚可持续发展…………………………………429 Overview of Natural Gas Development,Transport and Utilization in the Northeast Asia…………………… 45l 主要著作目录……………………………………………………514 试读章节 对“可持续发展”的两种理解 以往,关心可持续发展,着力研究、热心倡导的多为自然科学家,其基本出发点是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统一。只重保护,不重发展,难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仅限于环境、资源、生态是否可持续,而广义的理解则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缺少经济学和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形成理论层面和政策层次的依据。因而它日益引起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并投入到这个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课题研究中来。 可持续发展除了理论研究的客观需要外,现实的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提出了诉求。从1994年墨西哥的金融危机,90年代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发展到1997年席卷东南亚,波及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经济危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难以回避的问题,即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外,还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关系到社会制度问题,关系到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而且有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工业化国家日本在全球化、金融与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下所暴露出的经济体制问题,以及世界经济第一大国——美国也存在着泡沫经济困扰的问题等等,并由此引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泡沫经济形成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问题。它促使人们思考,是否可以选择另一条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道路,以克服当代世界的社会经济痼疾。P3-4 序言 1930年,我出生于江苏省南部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家中藏书很多,母亲家学渊源,古文词功底较深,五岁入小学,即随母学习。尤其是在1937年,日军入侵,苏南被占,避居苏北农村后,无书可读,母亲只好系统教我学习古文和诗词,培养了我对文史哲的浓厚兴趣,终生酷嗜读书。 1940年到重庆,就读于中央大学附属中学,西式学校教育引导我产生了对数理化的爱好和对知识的追求,1946年中学毕业后,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又转学北京清华大学"在如火如荼的反美蒋学生运动中受到了党的教育和革命的洗礼"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说来,皈依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是一个清理思想的艰苦过程,在进步同学的帮助下,逐步扬弃了中国古代士流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人生哲学和西方文艺复兴后形成的人本主义和民粹思潮对我的影响,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总起来说,整个学校教育教会我的主要是两条:学习与思考。 1951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蒋南翔校长要求我们.这些年轻干部走双肩挑的道路,即既要挑业务担子,又要挑政治担子,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从1951年到1956年担任学校团委书记期间,我按中央党校的苏联专家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和清华大学的苏联专家讲授的数学和物理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这为我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治学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对我在1956年以后,按照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部署,由党政工作转入原子能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五十年来,按照党的需要,我频繁地更换着工作岗位,而且是大幅度地改行,虽也常觉陌生和为难,但我总是努力掌握新岗位的工作规律,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一般有个两三年也就能适应了,这要归功于形成学习和思考的有益习惯。 言归正传,拉杂地叙述了我的成长过程,就易于理解,为什么我要这样来编选自选集。从1993年我被调到社科院工作以来,已逾十度春秋,从年头看仅次于我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三十七年。在社科院,我仍坚持双肩挑的道路,一边作党政工作,一边探索和形成我自己的学术方向,我想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部,既能延续我在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与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学术工作经验,而又向社会经济方面靠拢的领域开拓,最终选定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这个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很重视的新兴学科,所以我把近期在社科院所做的工作编为选集的第一部分。 在第一编里,选取的文章集中于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即把西方传来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概念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加以阐释,剖析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指出可持续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对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协调一致的,并能和世界上各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群(包括自然科学家、社会经济学者和政界人士)共同奋斗,发达国家必需改变现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中国家不能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老路,而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从而建立起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些观点不仅在国内引起了重视,而且在国际上,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系统内得到了好评。 毕竟我在清华大学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的时间较长,而且正是年富力强的创作旺盛期,所以我把在化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列入第二编,从50年代末期开始,我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即辐照核燃料后处理、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以及溶液理论,在完成国防重点工程科学研究任务的同时,结合研究生培养,1965年始发表了第一批萃取热力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虽因“文革”使研究工作中断,有的论文未能及时发表,但与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热力学权威H.P.Meissener 发表的文章相比较,结论基本一致,而计算精度尚优于前者。在1980年以后发表的一组文章里,建立了一种新的计算热力学平衡常数和有机相活度系数,并能预测萃取分配系数的方法。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如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的J.M.Prausnitz认为“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独创性方法”,世界权威K.C.Pitzer 建议把这一套方法,推广应用到高压、高温、高浓电解质溶液体系,这一研究成果还被编成S.A.Newman主编的《化工热力学》一书中的一章。 在电解质溶液理论方面,我提出了一套单个离子活度系数的测定和计算方法,这一领域的权威学者黄子卿老教授生前对此评价很高,他认为“清华的工作做得很好,水平较高”。 我在萃取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曾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收入N.N.Li和J.D.Nuracie主编的《分离科学的最新进展》第八卷,列为第7章。 由于自然科学专业分工很细,所以我在自选文集中重点编选早期(1965年至1984年)综合性、应用性较强,能反映我当时学术观点的文章,而舍弃了后期(1985年至1992年)指导清华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所发表的比较艰深简约的理论性、学术性文章,如溶液理论、界面动力学等。除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外我还选编了两篇当时应邀撰写并有较好影响的科普文章,以增加选集的可读性。 1985年我调离清华大学,先后担任过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和国家教委副主任,主管过科技开发、新闻工作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等,并长期分管外事工作,到社科院后又分工联系国际片各研究所和研究生院,因此把这一时期有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方面的学习 和研究文章,除选人少数几篇自觉还有些见解或创意,在当时有一定作用者外,重点放在国际战略方面,汇编为第三编,这样,既可更全面地反映出我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活动,也可稍作平衡,避免偏重自然科学研究的印象。实际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规律性有共同点,也有内在的相互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重视数学和自然科学,只不过现代科学分科太细、太专,难以做到兼通文理、学贯中西而已。 滕 藤 2005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