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生代历史学者访谈录(第1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历史教学编辑部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编者对近几年来史学界的新生代青年学者进行了访问,并将这些访谈资料整理出来集结而成,全书共包括侯建新、钱乘旦、李剑鸣、马敏、朱英等十几位学者,这些学者谈了自己是怎样才从事史学工作,以及对于史学发展的一些观点。

序言

《历史教学》编辑部近几年来对一批中、青年历史学者进行了访问,现在把这些访问录汇为一编,即将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感想。

第一,人才能否脱颖而出,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1978年以后成长起来的这批中青年学者,受惠于高考制度的恢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明确提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一。这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决定,今后写中国教育史,必须记上这一笔。1977、1978两年以及稍后考入大学的学生大都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长则七八年,短则三五年,他们业务基础扎实,又聪明好学,高考制度一旦恢复,就考入大学,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努力,今天已有相当成就了。中青年学者还受惠于改革开放的国策。1978年以后,我国打破了闭关自守的状态,走向世界,大批青年被送往国外学习。《访谈录》里的许多位中青年学者都曾到国外学习或访问,有人还不止一次。了解世界学术的进展情况,开阔眼界,当然大有好处。1949年以前,出国求学是很困难的;1949年到1978年,机会也不多,而且出国的范围主要限于苏联和东欧。我重提以上这些旧事,并非无的放矢,意图在于说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兴旺发达,个人才有前途;个人有了前途,反过来也应报效祖国。个别中青年把自己的成就完全归功于个人奋斗,这种看法是片面而不正确的。

第二,我希望中青年历史学者努力钻研,埋头苦干,抓紧时间,攀登历史科学的高峰。现在人们的寿命长了,活到七八十岁,不算稀奇,故而往往把四五十岁的人还戏称做“小青年”。其实,从历史上看,不少大学者在中年时代,甚至青年时代已经卓有成就了。王国维先生(1877一1927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是利用甲骨文重建殷代信史的开山之作,也是他利用“二重证据法”研究历史的典范之作,写成于1917年,当时王国维才4l岁。陈垣先生(1880一1971年)的名篇《元也里可温教考》,写于1917年,时年37岁。享誉中外史学界的《元西域人华化考》,成书于1923年,陈时年未满43岁。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年),关于隋唐史的两部影响深远的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前者于1940年定稿,陈时年50岁;后者于1941年定稿,陈时年51岁。郭沫若先生(1 892一1978年)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创之作,出版于1930年,郭当时才38岁。顾颉刚先生(1893—1980年)的开一代史学研究新风气的《古史辩》第一册于1926年出版,顾时年33岁,是地地道道的青年。备受老一辈学者赏识的天才学者张荫麟先生(1905一1942年),所著《中国史纲》(第一册)要言不烦,内容深刻,文字优美,初版于1941年,张时年36岁,也是一位青年作者。对元史、中国近代史深有研究的邵循正先生(1909—1972年),所著《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是他在清华研究院读书时的毕业论文,刊于1933年,邵那年24岁,按今天的标准来说,应算“青少年”中的“排尾”了,但《始末》一书至今为研究中法越南关系史者必读之作。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了以上事例,就是恳切希望现在的中青年历史学者要珍惜大好时光,献身于历史科学,千万不要为一时名利所动,务必写出像前辈学者那样垂之久远的鸿篇巨制。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事在人为!事在人为!

第三,我希望中青年学者树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好学风。真正有成就的学者,从本质上讲,都是虚心学习的,不仅向前人学习,也向同辈学习。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在《文集》卷六《广师》中例举了许多位他佩服的当代学者,如说:“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等等。陈寅恪先生推崇陈垣先生的史学成就,在《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一文中说:“盖先生之精思博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徵以来,未之有也。杨树达先生佩服陈寅恪先生的学问,在赋诗谢陈寅恪为其著作写序中有句云:“朋交独畏陈夫子”,这确实是他的由衷之言。他也佩服王国维的学问,在195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阅《观堂集林》。胜义纷披,令人惊绝。叼人类至今,学科之多几乎无法计算。单以史学一科而论,就有全球史、地区史、国别史、专门史、断代史,等等,任何一个人也只能懂得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一定要知道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知道自己还有许多许多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他人学习。也有少数大学者,十分骄傲,这是不可以为法的。

我对于写序,一向视为畏途,勉为其难。这次应《历史教学》编辑部之邀,很快就答应下来,主要是因为看到一批中青年学者成长起来(其中有些同志是我很熟悉的),我国的史学事业后继有人,心中十分快慰,故不再考虑我是否合格了。以上几点感想,不过略陈拙见,聊供参考,非敢真以为序也。2005年4月草就,时年79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