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介绍世界女性导演的著作。全书共收录了自电影诞生以来世界上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71位女导演,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在民族、宗教、文化上都极具代表性。除了对这些卓越的女导演的生平和作品的介绍外,本书还列出了该导演迄今的所有影片目录,以供备查和进一步研究之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女性导演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许伟杰//刘翔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介绍世界女性导演的著作。全书共收录了自电影诞生以来世界上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71位女导演,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在民族、宗教、文化上都极具代表性。除了对这些卓越的女导演的生平和作品的介绍外,本书还列出了该导演迄今的所有影片目录,以供备查和进一步研究之用。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介绍世界女性导演的著作。它既关注那些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师,也关注最新升起的新星。既关注各类前卫的激进的女权主义导演,也关注温和的女性主义导演。既关注第一世界的女性的创作,也尽量多注目第三世界女性的影像贡献。既以艺术故事片导演为主导,也涉及了纪录片、前卫艺术,甚至介绍了少量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的女导演――在那个男人和金钱占绝对优势的梦工厂,女人能侧身其中也属不易。全书涉及的导演以正剧导演和实验电影导演为主,但也有少量的喜剧导演。全书共收录了自电影诞生以来世界上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71位女导演,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在民族、宗教、文化上都极具代表性。除了对这些卓越的女导演的生平和作品的介绍外,我们还列出了该导演迄今的所有影片目录,以供备查和进一步研究之用。 目录 欧 洲 梅尔·柴特琳:北欧影坛的一只怪鸟 玛琳·格里斯:来自荷兰的女性主义导演 谢尔曼·杜拉克:第一位超现实主义导演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家电影的代表 阿格涅斯·瓦尔达:“左岸派”主将 杰基·蕾娜尔:法国实验电影的浪尖 妮可·加西亚:法国“演而优则导”的代表 柯琳娜·塞罗:法国当代喜剧电影的代表 克莱尔·丹尼斯:影像的胜利 凯瑟琳·布蕾亚:惊世骇俗的“女萨德” 迪安娜·古琪:深具自传色彩的法国导演 托尼·马歇尔:典型法国情调导演 帕特里茜娅·马祖伊:法国《电影手册》的宠女 莱尼·里芬斯塔尔:电影史上最受争议的女人 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德国新电影的女首领 贺玛·桑德斯一布拉姆斯:女导演中最有深度的影像思想家 桃瑞丝·戴利:聚焦两性裂痕的德国导演 奠尼卡·楚特:欧洲激进派女性主义导演 卡罗琳·林克:德国影坛的希望之星 萨莉·波特:英国电影的舞者 安东尼娅·伯德:挑战宗教尺度的英国导演 香坦邯可克曼:描写人类孤独和疏离感的比利时大师 基拉·穆洛托娃:最古怪深奥的苏联导演 拉莉萨·舍皮蒂柯:苏联战后一代的天才女导演 阿格尼兹卡·霍兰:东欧犹太人的苦难担当者 薇拉·齐蒂洛娃:东欧的世界级电影大师 玛尔塔·梅萨罗什:匈牙利电影巨擘 莉莉安娜·卡瓦尼:世界影坛的挑衅者 丽娜·沃特穆勒:穿裙子的费里尼 耶丝米·乌丝达奥古:土耳其电影之星 皮拉尔·米罗:西班牙女导演的旗帜 丘丝·古铁雷斯:关注边缘人群的西班牙新锐 美 洲 路易丝·韦伯:默片时代的伟大女导演 陶勒丝·艾兹娜:被重新发现的早期美国女导演 桃乐丝·维斯曼:最多产的美国情色导演 玛雅·德伦:美国实验电影的老祖母 弗妮·雷纳:纽约先锋派舞蹈和电影导演 芭芭拉·科波尔:美国纪录片的杰出人物 玛莎·库利奇:美国主流电影的女性代表 莱斯莉·桑顿:备受争议的女性实验艺术家 苏珊·雪德曼:好莱坞喜剧女导演 凯瑟琳·比格洛:美国动作片女导演 苏·弗雷德里希:食火的女同性恋复仇者 莉齐·勃尔登:当代美国电影中的激进分子 索菲亚·科波拉:出自电影世家的青年导演 塞蒂·蓓宁:美国最新一代实验电影天才 阿兰尼斯·奥勃萨维:印第安民族的骄傲 玛莉·哈伦:多才的加拿大女导演 玛丽亚·路易莎·班姆伯格:阿根廷影坛的传奇 奈莉·卡普兰:阿根廷超现实主义导演 萨拉·戈麦斯:流星般划过世界影坛的古巴天才 玛丽亚·诺瓦洛:墨西哥最广为人知的女导演 欧珊娜·帕尔茜:马提尼克岛升起的世界电影之星 大洋洲 吉莉安·阿姆斯特朗:澳洲“新浪潮”的教母 简·坎皮恩:世界女导演的典范 妮琪·卡罗:来自新西兰的导演新星 亚 洲 拉克莎·巴尼·伊特玛德:伊朗女性导演第一巨头 玛芝耶·梅殊吉尼:营造伊朗女性人生镜像的导演 泰米妮·米兰妮:最勇敢的伊朗女导演 萨米拉·马克马巴夫:最受瞩目的世界级天才少女 汉娜·马克马巴夫: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电影导演 米拉·奈尔:当代印度电影的形象大使 河濑直美:日本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女导演 黄蜀芹:中国的平民艺术家 李少红:中国“第五代”女导演中的翘楚 宁瀛:最优秀的中国“第六代”女性导演 张艾嘉:中国台湾演艺界的才女 许鞍华:中国香港“新浪潮”的弄潮儿 黎妙雪:中国香港电影界的新星 罗卓瑶:中国澳门的世界级女导演 非洲 雅米娜·巴琦一楚伊科:非洲电影的希望 附录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试读章节 梅尔·柴特琳:北欧影坛的一只怪鸟 梅尔·柴特琳的导演生涯始于对表演的厌倦。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戏剧影院受到良好的教育,1941年初次登台演出。此后,柴特琳参演了诸如英格玛·伯格曼、阿尔夫·斯约伯格等著名导演拍摄的一些影片。她认为自己最成功的表演作品是《折磨》(Torment),由伯格曼编剧,斯约伯格执导。在片中,她饰演一个受虐待狂老师折磨的少女。1946年,柴特琳来到英格兰剧院工作。参演了契诃夫、易卜生等的戏剧以及一些英国电影。在结束了与丹尼·凯合作的好莱坞影片《撞到树上》(Knock on Wood)以后,她毅然拒绝了好几份合同,回到祖国。 20世纪60年代,柴特琳与丈夫大卫·休一起合作了几部政治题材的纪录片。柴特琳的电影用精湛的技巧和毫不妥协的诚实,将孤独和困惑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说:“我强烈渴望做那些我所信仰的事情,我无法为金钱而工作,我只是无法强迫自己那样做。” 1960年,得到BBC的赞助。柴特琳拍摄了一部关于瑞典人移民到拉普兰的电影。她接下来的三部电影,《小埃及的众神》(Lords of Little Egypt)描写柬埔寨人的故事;《繁荣的民族》(The Prosperity,Race)表现瑞典的富足,在斯德哥尔摩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自助民主》(The Do-It-Yourself Democracy)对冰岛社会和政府发表评论。她第一部独立的电影是一部15分钟的反战片《战争游戏》,描写两个男孩子为了一把玩具枪而扭打在一起的场景。 柴特琳的第一部长片,是根据瑞典女作家阿格尼斯的七卷本小说的第五本改编的《相敬如宾》。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完成剧本,甚至在草图中用墨点来代表摄像机。影片中,三个孕妇在孩子出生的时刻分别回忆她们过往的生活。评论家德瑞克认为柴特琳在《相敬如宾》中形成的电影理论和主题,在她后来的作品中几乎从未背离。她将精心设计的时间表和倒叙手法交织在一起,使用得得心应手。影片往往在宴会和社会聚会的场景中达到情感上的高潮。她的影片大多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结构紧密,喜欢使用黑与白的鲜明对比,融入少许的灰色。而性爱场面是她的影片表现孤独和困惑所必需的。 1966年,柴特琳根据阿格尼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夜幕游戏》曾一度被威尼斯电影节拒之门外,但最后还是获金狮奖提名。许多评论家对其中所表现的的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思想深感恼火,而对其中充斥的大量呕吐、手淫、分娩的镜头又深感震惊。德瑞克·艾利认为这是柴特琳最孤独最灰暗也是最悲观的电影,是“夜幕游戏中传来的一声遥远的啼哭”。《夜幕游戏》之后,柴特琳执导影片《格拉丝医生》,讲述一个年轻的外科医生不断纠缠一个牧师的妻子,尽管后者对他的纠缠无动于衷。他还是给牧师下了一种致命的药物。 在《女孩们》中,柴特琳又回到了强烈的女权主义。与《相敬如宾》一样,这部影片也有三位女主角,三个女演员分别扮演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吕西斯忒拉忒》中为了让男人们停止战争而拒绝与丈夫过性生活的妇女,通过她们各自的私生活来反映观点。有些评论家认为它过于自我放任,是希腊喜剧和肥皂剧的拼凑,象征运用得过于晦涩,时间结构混乱难懂。而另外的评论则欣赏影片独有的幽默和引人注目的想象力。 1971年,柴特琳导演了彩色纪录片《荷兰人文森特》,以文森特·凡·高为主人公,曾分别在美国和英国的电视中播放。大卫·沃尔帕曾邀请她拍摄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中的任意场景,她选择了一个举重场面,取名为“最强者”(TheStrongest)。70年代,柴特琳还出版了三本小说,开始在电影之外寻找新的出路。当然,此时她继续拍摄纪录片,一部关于网球冠军史密斯,一部关于斯德哥尔摩,另一部关于婚姻习俗。 到了80年代,柴特琳重新回到电影(包括电视)中来。1982年,她和许多导演一起合作拍摄电视剧《搭便车的旅行者》。次年,她又推出影片《洗刷者》,讲述两个女孩为了各自的原因逃出少年教育感化院后的故事。1986年,她拍出代表性的作品《阿莫罗萨》,主人公正是阿格尼斯。柴特琳的许多电影都是从这位被称为“瑞典文坛上的一只怪鸟”的女作家的作品改编而来的。这位只活了四十六岁的作家生前饱受磨难,在那个扭曲、疯狂、充满堕落和欺骗的世界里,她丧失了一切。影片突出表现了男权的压制力量,这种力量同时也表现在阿格尼斯的丈夫身上。在影片中这种表现不是简单化的:一方面,主人公婚后一直叫他“爸爸”,在其身上找到了某种父亲式的认同。另一方面,他又显然是淫荡、不道德乃至丑恶的,他放弃一切,“支持”阿格尼斯的写作,但又私自在作品中加人大量淫秽的段落,使作家名声扫地;他怂恿她进一步与家庭决裂,将作家推入崩溃的深渊。柴特琳在导演过程中把自己的体验渗透到电影中,她承认自己的生活与阿格尼斯有许多相近处。同年,她拍摄电视连续剧《威廉·退尔》。1990年,柴特琳参与电视连续剧《帕特丽夏·海史密斯的故事》(Part·icia Highsmith’s Tales)的其中一段的拍摄工作,接着还拍摄了影片《星期天追击》和电视剧《疯狂的事物》。此外,在90年代,她还参与了几部影片的演出,其中最有名的是由吉姆·亨森导演的《女巫》(The Witches)。 1994年3月17日,柴特琳因癌症在英国伦敦去世。 P1-3 序言 一百多年来,电影从一种杂耍发展为一门综合艺术,深刻地反映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应该说,一开始,女性作为电影导演的声音是微弱的,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许多男性导演大师发出的深沉而嘹亮的电影语言。而到了今天,女性导演逐渐走出了男性主导的阴影,纷纷精彩亮相。在对电影的执掌中,她们着力表达对自身、对社会和对美的深思。女性影像以一种温柔而精美的姿态撑起了影坛半边天。 《世界女性导演》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部介绍世界女性导演的著作。它既关注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师。也关注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星;既关注前卫的、激进的女权主义导演,也关注温和的女性主义导演。全书以艺术故事片导演为主,也涉及纪录片、前卫艺术,甚至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的女导演;以正剧导演和实验电影导演为主,也有少量的喜剧导演。全书共收录了自电影诞生以来亮相的七十一位世界女导演,来自五大洲二十九个国家,在民族、宗教、文化上都极具代表性。除了对这些卓越的女导演的生平和作品的介绍外,我们还列出了该导演迄今主要作品的年表,以供查阅和进一步研究之用。 本书由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许伟杰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刘翔主编并作最后修订。全书的分工如下:褚洁颖完成香坦·阿克曼、陶勒丝·艾兹娜、吉莉安,阿姆斯特朗、玛琳·格里斯、卡罗琳·林克、玛格丽特·杜拉斯、萨米拉·马克马巴夫、黄蜀芹、宁瀛、阿格涅斯·瓦尔达、谢尔曼·杜拉克、萨拉·戈麦斯、桃瑞丝·戴利、玛莎·库利奇、凯瑟琳·比格洛、薇拉·齐蒂洛娃、玛丽亚·路易莎·班姆伯格、萨莉·波特等导演的初稿。周颖完成苏珊·雪德曼、莱尼·里芬斯塔尔、奈莉·卡普兰、欧珊娜·帕尔茜、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克莱尔·丹尼斯、迪安娜·古琪、路易丝·韦伯、丽娜·沃特穆勒、拉莉萨·舍皮蒂柯、梅尔·柴特琳、芭芭拉·科安东尼娅·伯德、许鞍华、李少红、罗卓瑶、米拉·奈尔、皮拉尔·米罗、河濑直美等人的初稿。陆平完成桃乐丝·维斯曼、弗妮·雷纳等人的初稿。林晓完成薇拉·齐蒂洛娃、阿格尼兹卡·霍兰、萨拉·戈麦斯、桃乐丝·维斯曼、苏·弗雷德里希、玛丽亚·诺瓦洛、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张艾嘉、莱斯莉·桑顿、阿兰尼斯·奥勃萨维、莫尼卡·楚特、拉莉萨·舍皮蒂柯、玛格丽特·杜拉、玛莎·库利奇、弗尼·雷纳、玛琳·格里斯、拉克萨·巴尼·伊特玛德、汉娜·马克马巴夫、柯琳娜·塞罗、克莱尔·丹尼斯、香坦·阿克曼、芭芭拉·科波尔等人的定稿。胡敌完成玛雅·德伦、河濑直美、谢尔曼·杜拉克、基拉·穆洛托娃、萨米拉·马克马巴夫、凯瑟琳·布蕾亚、奈莉·卡普兰、杰基·蕾娜尔、宁瀛、贺玛·桑德斯一布拉姆斯、丽娜·沃特穆勒、托尼·马歇尔、妮可·加西亚、欧珊娜·帕尔茜、玛尔塔·梅萨罗什、塞蒂·蓓宁、安东尼娅·伯德、萨莉·波特、黎妙雪、索菲亚·科波拉、耶丝米·乌丝达奥古、帕特里茜娅·马祖伊、卡罗琳·林克、迪安娜·古琪、路易丝·韦伯、妮琪·卡罗、莉莉安娜·卡瓦尼等人的定稿。韩炯飞完成泰米妮·米兰妮、陶勒丝·艾兹娜、凯瑟琳·比格洛、苏珊·雪德曼、桃瑞丝·戴利、丘斯·古铁雷斯、玛丽亚·路易莎·班姆伯格、雅米娜·巴琦一楚伊科、皮拉尔·米罗、玛莉·哈伦、米拉·奈尔、吉莉安·阿姆斯特朗、阿格涅斯·瓦尔达、黄蜀芹、罗卓瑶等人的定稿。 对于本书行文中,尤其是每一篇后的“主要作品年表”中涉及的导演作品,我们编排的原则是:首先,必定提供作品中文译名;其次,尊重作品原文名,在中文译名后,尽量提供原文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葡萄牙语中其中一种的原文名;再次,原文为瑞典语、荷兰语、俄语、波兰语、日语、阿拉伯语及其他语言的作品,在中文译名后,一律提供英文名。而中国导演的作品,当然提供原文中文名,有英文译名的,则附于其后。这种处理方式固然方便了编排,但难免失之粗暴和草率,敬请谅解。由于许多导演在国内是第一次全面介绍,所以书中的译名以及其他地方可能有许多不甚妥当之处。希望得到读者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努力在修订本中全面改进,使它成为一本了解国内外女性导演和女性电影的可靠的参考书。 刘 翔 2006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