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博雅文库》为青少年朋友们介绍了一系列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让你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史学家一样睿智,像文学家一样才华横溢。《少年博雅文库》,助你叩开智者之门!
伊曼努尔·康德,一位敬业的教师、勤勉的著作家、思想史上不可绕开的大哲。他的哲学穿透两个世纪。人们至今追随着他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要求,在现代社会里,践行着对头顶星空和内心法则的崇高感动。
这位老人,一辈子没有离开柯尼斯堡,没有离开三尺讲台,一辈子耕耘于哲学园地。他的思想与他的生平究竟有怎样的联系?待我们一起走进康德的生活。
3第一部著作
在入学4年之后,康德用德语写出了第一篇论文《论对活力的正确评价——对莱布尼茨先生和其他机械论者在此项争论上所作证明的评判》。在这篇论文中,康德第一次勇敢地介入了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莱布尼茨和笛卡尔的讨论,并且毫不畏缩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显示出同他的老师一样的独立思考精神。康德浩然的气势和自信在这篇论文中显现无疑,这位23岁的青年在序言中大胆地写道:“我若想发明真理,那么牛顿、莱布尼茨的威严,也应当丝毫不顾。”
这本著作涉及的问题是,应该如何测量能量,是像笛卡尔说的根据一般的速度来测量,还是按照莱布尼茨所说的按照速度的平方来测量(即是mv还是mv2)?康德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他提出势能可以按照莱布尼茨的理论,而动能则依照笛卡尔的观点。但他并没有注意到,1743年达兰贝就已经用mv2/2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没有找到正确答案,虽然自信而豪迈,但还是无法与大哲学家较量,以致莱辛用了四句诗来概括自己对这部著作的评价:
康德要研究世界,
这可实在吃力。
他要测量活力,
却不估量自己。
尽管如此,康德在这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和对真理的孜孜以求,还是显示了他为自己日后的生活道路确立的科学准则。他在文章的序言中写道:“我已确定了自己要走的轨迹,而且坚定不移,既然我已经走上这条道路,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走下去。”康德要踏上的这条道路,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的那种对人类理性力量的信念。他写道:“我总以为,对自己能力充满高贵的信任感是不无益处的。这种信心焕发了我们一切努力的活力,给予这些努力以更大的推动,它们对于达到真理是大有好处的。”
康德的第一部著作,是把所有已经积累下来的偏见都带到了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的时代的一个文献。权威在理性的质疑下,也可以被推翻,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任何人都不能免于错误,而每个人都有权利指出这个错误,相信自己理性的力量,就可以对权威发出自己的声音。
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