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劲松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共计5章,第一章全面回顾了创价学会成立以来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将之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二章系统介绍了池田大作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基本看法;第三章探讨了佛典结集的目的、部派分裂的各种原因以及大乘佛教兴起的社会基础等;第四章首先介绍了池田大作研究天台智■的动机,接着介绍了智■生活的时代背景;第五章着重介绍了战后创价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宗教思想基础;附录以日本镰仓时代的政治、历史为背景,系统论述了日本僧人日莲早期(镰仓、伊豆时期)的宗教思想和社会改革思想。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波澜壮阔的大文化运动

——池田大作与创价学会述略

 第一节 牧口常三郎与创价学会的建立

 第二节 户田城圣与创价学会的重建

 第三节 池田大作时期的大发展

 第四节 走向国际的创价学会

第二章 追寻佛陀的原点

——池田大作的释尊观

 第一节 证道前的悉达多太子

 第二节 证道的佛陀

 第三节 释迦和他的弟子们

 第四节 走向涅槃

第三章 上下求索(上)

——池田大作的印度佛教观

 第一节 佛典的结集和上座部、大众部的分裂

第一次结集

第二次结集和部派分裂的原因

 第二节 阿育王、弥兰陀王与佛教的走向世界

阿育王与绝对和平主义政治

弥兰陀王与那先比丘

 第三节 大乘佛教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和人物

维摩诘居士与《维摩诘经》

《法华经》

龙树与世亲

第四章 上下求索(下)

——池田大作的天台智■观

 第一节 研究天台智颉的动机

 第二节 智颉生活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出家求道(上)

 第四节 出家求道(下)

 第五节 弘扬佛法(上)

 第六节 弘扬佛法(下)

第五章 续佛慧命

——池田大作的“中道政治”思想和“人学”思想

 第一节“中道政治”思想

公明党的建立

“中道政治”思想的源流

由政教一致到政教分离

 第二节 人学思想

宇宙与生命的起源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关于人性

人的革命

附录:宗祖日莲及其佛教思想

 第一节 历史背景和简历

 第二节 日莲早期的宗教批判和社会改革思想

对法然的批判

对整个镰仓佛教的批判

独特的宗教批判原理

《立正安国论》与现实灾难的对策

对政治和现实利益的看法

佛国土的建设

第三节 日莲后期的佛教思想

“久远实成”的法华观

以“三秘”为核心的宗教实践观

后记

序言

池田大作先生以其佛教思想和智慧来推动各宗教、各文化之间的对话,争取世界持久和平,有着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声誉。在这些年的宗教研究中,我们身边的不少科研人员都与池田大作先生有过接触和交往,我们研究所亦与池田大作先生创办的东洋哲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成功召开了多次有关中日佛教研究的学术研讨会。这些交往与合作自然也加深了我们对池田大作先生及创价学会的了解,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因此,我很高兴看到何劲松博士的新著《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得以顺利完成,衷心希望中日双方的学术交流和理解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有着新的收获。

在其宗教生涯和社会生涯中,池田大作先生不仅“文以载道”,而且“业以载道”,既用学术研究和理论著述来表达其宗教理念及追求,也在其社会实践、公众生活中来体现、实施其信仰本真。他在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体系及其文化传承中“求道”、“悟道”,达到了学有专攻、蹊径独辟之境。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则有着“续佛慧命”的使命感,身体力行去“弘道”,发展出其从事政治活动的“中道政治”思想和推行宗教革新的“人学思想”,并在世界各地推行“和平之道、文化之道、教育之道”,将之视为能够实现社会和谐、世间平安的“世界之道”。为此,他曾获得联合国和平奖。其理念亦被许多人所接受、推崇和研习,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社会交往和宗教文化交流中的一种重要思潮。池田大作先生“闻道”、“求道”和“弘道”之旅,正使其孜孜以求之道成为其信众所追随的康庄大道。

何劲松博士是我们研究所从事佛学研究的年轻学者,尤其在中日韩佛教研究上颇有造诣,而且已成为我国潜心研究创价学会的少数专家之一。《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一书的问世,乃其多年专题探究之结晶。这不仅是他本人研究佛学的一部力作,也是我国学术界对池田大作的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社会文化关联。两国之间友谊的发展和延续,需要打破彼此之间仍存有的种种隔膜。而在思想精神上的互不了解则是其中最大的隔膜。学术研究乃是消除这种思想精神隔膜的有效之途,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所以,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来从事这种铺路、筑桥的工作,共建思想文化沟通的大道。只有以这种真诚和努力,中日两国人民才能从地理意义上的“近邻”发展为社会、政治、文化意义上代代友好的“亲邻”,从而为亚洲和整个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中 国 宗 教 学 会 会 长 卓新平

2006年元旦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