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中国的正统史书记载的多为帝王将相,而真正关于记录生活,尤其是妇女生活的书却是少之又少。《花间集》原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成书于公元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涉及上层妇女琐碎、休闲、侈糜的日常生活,且好以女子口吻为之。本书正是以此为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古代日常生活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花间十六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孟晖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代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中国的正统史书记载的多为帝王将相,而真正关于记录生活,尤其是妇女生活的书却是少之又少。《花间集》原为供歌伎伶人演唱的曲子词选本,成书于公元940年,是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其内容多写男女艳情,涉及上层妇女琐碎、休闲、侈糜的日常生活,且好以女子口吻为之。本书正是以此为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古代日常生活世界! 内容推荐 本书以《花间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诗词中描写的十六种物件如屏风、枕头、梳子、口脂等为线索和底本,以当时的造型艺术(纸上绘画、壁画、饰品等)为参照,深入、充分、兴味盎然地探究考证一千多年前中国女性生活的种种细节,尽力再现那个遥远的年代之一角,有助于读者了解、感受中国的古代社会,也有助于理解和体会滋味复杂、褒贬不一的“花间词”。 目录 床上屏风 枕前山水 山枕 水车 口脂 黛眉 添香 熏笼 香兽与香囊 帐中香 宝钿与金粟 结条钗 犀梳与牙梳 金泥衣 金缕衣 红酥 试读章节 唐代诗词中,“金线”、“金缕”、“缕金”这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惊人,金线,才是装饰女性衣裙的最主要方式。 用金线、银线在衣服上绣花,到近世都还流行,如《红楼梦》中最多见的就是绣金衣裳,什么“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绿盘金彩绣绵裙”等,因此,我们对于唐诗中屡屡提到金线,就有见怪不怪的感觉。但是,唐人怎么就能有黄金做的线;黄金是硬质的金属,怎么就可以化身成细线,在衣服上“绣”出花纹,这是值得追问的话题。 法门寺地宫中入藏的服饰、丝织品数量惊人,只可惜大部分出土时已经炭化,相关的清理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幸运的是,其中有少量织物状态尚好,在这些幸存的织物上,金线的运用是很突出的现象,并且所使用的金线都是捻金线。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唐代捻金线的出土,为文学中大量金线服饰描写的可信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捻金线,是金线技术成熟的标志。要把黄金做成“线”,一定得经过大致几个步骤:把黄金打成极薄极薄的金箔,薄到见风就化的程度;把金箔裱到羊皮或纸上,一般叫“羊皮金”、“皮金”;裱好的金箔,经特殊的技术切成细长的金线——在这一步骤制出的金线,因为是直接切割金箔而成,呈扁平状,所以叫“片金线”。把丝线作为“芯”线,涂上黏胶,然后把片金线螺旋地向“芯”线上逐渐缠绕,使片金线围绕着这丝线缠紧、黏牢,就形成了“捻金线”。“捻金”之名,正得自于其“捻绕”的工艺。这样做出的金线是圆形的,所以也叫“圆金线”。今日所见关于捻金线的最早记载,见于《宋史·车服志》: (大中祥符)八年,诏:“内庭自中宫以下,并不得……金线捻丝装著衣 服,并不得以金为饰……” 宋辽金出土服饰中,也多有捻金线的绣品或织金锦,因此,过去比较确定的是,捻金线技术在宋代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法门寺的发现,把这一技术的成熟年代大大提前,提前到了唐朝。法门寺织物上的捻金线非常纤细,直径仅零点零一厘米左右,比人的头发丝还细,制造工艺非常高超。这样的工艺成熟度,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所以说,在此之前,捻金线技术必定已经有了很长~段发展历史。 金线制作技术,似乎最早是从西域传人中原。西汉时代,垣宽《盐铁论》“散不足”篇中,就谈道:“中者厨衣金缕。”其上下文是谈古今使用毛皮服饰的风气之变,照文中的说法,在西汉中期,中等富裕的人家就时兴穿闪烁金缕的“厨衣”。厨是指当时流行的一类毛织品,主要产自西域。厨衣饰以金缕,很可能是西域地区的服饰习惯,被引入中原之后成了时髦。《后汉书》“西域传”记大秦国(罗马)的风俗,在其国的特别出产中,列有:“刺金缕绣,织成金缕厨、杂色绫。”在汉代人的概念里,用金线刺绣、织锦厨,是遥远神秘的大秦国的长技,这说明,在那个时候,用于绣、织的金线,对汉代人来说还比较神奇。到南北朝以后,文献中关于金缕线的记载就比较频繁了。至于那个时代所言的金缕是什么样的金线,捻金线是何时出现,其技术是异域传入还是在本土诞生,这些重要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P271-27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