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分析了影响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国内主要建筑学术刊物的热点话题的变化对中国当代建筑思潮发展历程进行粗略的阶段性划分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存在于当代中国建筑中的五种主要思潮。书中分别研究了这五种思潮的产生背景、发展演变、主要的设计倾向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并在对当代中国建筑思潮进行总体概括的基础上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出路。
建筑思潮的演变是贯穿现代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条红线。考察梳理2 0世纪下半叶中国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审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内容,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主要理论建树以及有待克服的局限性,通过批判的总结和理性反思,从总体上把握当代中国建筑思潮发展的轨迹,为正确总结当代中国建筑的经验和教训提供参照,为21世纪中国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分析了影响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国内主要建筑学术刊物的热点话题的变化把中国当代建筑思潮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提出了初期震荡、文化反思、多元探索,走向整合、理性创新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当代中国建筑的五种主要思潮。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和内容限定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内容的限定
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三、本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时空背景
一、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文化交流
(三)历史传统
(四)主体特征
(五)科技因素
(六)文化思潮
二、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发展历程
(一)1979——1986初期震荡
(二)1986——1990文化反思
(三)1990——1994多元探索
(四)1994——1999走向整合
(五)1999——至今理性创新
第二章 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
一、从“中国式”建筑到“民族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思潮
(一)“中国式”建筑——“传教士的文艺复兴”
(二)近代“中国固有式”建筑
(三)“民族形式”
二、从震荡走向整合——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思潮之思想历程
(一)初期的震荡
(二)走向整合
三、形式的超越——传统建筑文化现代继承的实践探索手法
(一)模仿
(二)片断
(三)简化
(四)夸张
(五)影像
(六)意象
(七)隐喻
(八)移植
四、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思潮的反思
第三章 地域特色的不懈追求
一、追求建筑地域特色思潮的发展历程
(一)夹缝中的探索——20世纪50—70年代地域特色建筑的启示
(二)外在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追求
(三)走向内在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地域特色建筑追求
二、追求建筑地域特色思潮的设计实践倾向
(一)形式借鉴
(二)片断移植
(三)环境谐调
(四)地方智慧
(五)低技策略
(六)场所复兴
(七)体验环境
三、地域建筑特色的局限与方向
第四章 时代精神的建筑表达
一、时代精神的建筑表达思潮的思想历程
(一)意识形态的羁绊——_20世纪50—70年代时代精神的建筑表达思潮的局限
(二)1980——1986新时代的呼唤
(三)1987——1994多元创新
(四)1995年以后辩证的复归——时代精神的新表达
二、时代精神的建筑表达思潮的创作实践倾向
(一)简洁造型倾向
(二)玻璃幕墙倾向
(三)后现代建筑倾向
(四)高技派倾向
(五)生态建筑倾向
(六)解构倾向
三、对时代精神的建筑表达思潮的反思
第五章 时尚建筑的绵延不绝
一、时尚建筑思潮的种种表现
(一)政治时尚建筑
(二)传统时尚建筑
(三)欧风时尚建筑
(四)地域时尚建筑
(五)创新时尚建筑
二、时尚建筑盛行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建筑师的尴尬角色
(二)西方建筑文化影响
(三)中国社会原因
三、小结
第六章 基于本体的建筑探索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思想回顾
(一)意识形态背景下的建筑本质思考
(二)建筑方针的影响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筑本体取向的理论思考
(一)关于建筑本质的探讨
(二)关于建筑评价标准的转变
三、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思潮的新趋向
(一)传统主题的深层挖掘
(二)地域特色的内在追求
(三)生态思想的实践探索
(四)技术手段的得体运用
(五)本体取向的理性创新
结语: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困境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出路
一、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困境
(一)传统文化包袱沉重
(二)外来建筑相对强势
(三)本土建筑理论缺乏
(四)职业态度不够敬业
(五)创作环境仍未完善
二、当代中国建筑的出路
(一)改善创作环境
(二)提高职业素养
(三)立足地域文化
(四)强调创新创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