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中国女性越洋婚恋大观园,一群海外洋太太的生存实况揭秘。作者历经十一年洋婚,寻访数十位越洋太太,全部第一手真实资料,绝非杜撰的伪纪实。
郭莹以自己十一年的中西婚姻经历,和她十多年与外国朋友结下的友谊为基础,终于挖掘到了一般中国人很难接触到的一手资料。这是一部原汁原味纪录片式的情感实录,真实得甚至让有些国人不能接受。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浸满了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的异域婚恋真情,袒露于读者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家两制--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英)郭莹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座中国女性越洋婚恋大观园,一群海外洋太太的生存实况揭秘。作者历经十一年洋婚,寻访数十位越洋太太,全部第一手真实资料,绝非杜撰的伪纪实。 郭莹以自己十一年的中西婚姻经历,和她十多年与外国朋友结下的友谊为基础,终于挖掘到了一般中国人很难接触到的一手资料。这是一部原汁原味纪录片式的情感实录,真实得甚至让有些国人不能接受。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浸满了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的异域婚恋真情,袒露于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一家两制——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浸满了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的异域婚恋真情,袒露于读者面前。一些有眼光的国内杂志的主编们看了她的书稿后断言:“耐人寻味,颠覆了以往的伪异国婚恋。” 目录 第一辑 我的洋婚生涯 我与英国汉学家的情缘/3 洋婚后的姓氏烦恼/19 老布的水浒好汉情结/24 第二辑 洋太太生存实况 纽约律师太太微微/33 与美国男人是这样恋爱的/46 美国媳妇生涯/58 芳菲的联合国之恋/74 晓霞与希腊小女婿/87 一年英国太太/104 女博士觅洋夫/118 凯丽十年洋情场沧桑/130 第三辑 洋老公的心声 与中国女孩谈情说爱/145 一位德国人与中国宝贝的恩怨/155 爱情,意味着接受一介“完整的配偶” ——中国女婿论坛/166 各图所需的中西征婚/175 第四辑 东方遭遇西方 东方美女遭遇西方性文化/185 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197 爱情可以改变一切 ——美国媳妇论坛/212 美国男人身旁的中国“西施” /221 第五辑 剖析洋婚 三分之一未婚被访者愿意找老外/231 到哪里找个好老外老公/235 美国老公哪里觅/242 美国白人男性眼中的华女与华女眼中的白人男性/254 话“老外的中国女人” ——摘编自北美、欧洲网站论坛 /26D 试读章节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 中国人对成功、失败、快乐、悲哀有比较概念化的一统模式。说得严重一些,就是活着争口气,为了一种体面和在别人面前可以显耀的面子。老布人生观的精髓是“平凡着、生活着”。在中国留过学、工作过的他曾感叹,中国人以职业、职位、收入、官阶等来品评一个人的高低贵贱比西方社会过分多了。对西方人来说,则更看重体现个人特性和自我价值的平和人生。记得老布曾与中国大学生谈心时表示:“若一个人不想读博士,不想成名成家,亦不想升官发财,正所谓‘胸无大志’、‘庸庸碌碌’,仅愿意满足安贫乐道的朴素人生,绝不能称其为失败者。为何一些中国人总势利地以财富、洋楼、学位、职称、官阶等物质的东西来论英雄?为何平凡地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就不被认为是好样的?”老布曾开导我说:“比如,你自己心灵间有一块空地。旁人有的建议你赶陕开垦出来盖摩天大厦,如今房地产正火爆。另有人建议你种上经济作物,获利更丰厚。上述的牟利建议都是旁人的主张。我想询问,你自己是否有勇气不理睬外部世界纷扰的诱惑,守住自己心灵的花园,并在那珍贵的一方净土种上能抚慰、健康自己心灵的鲜花,每时每刻你都可以享受这份致远的宁静?” 对于西方人的人生观、事业观及成功观念,我在海外与西方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了十多年后深有感触。一位英国女友原是跨国企业的CEO,终于有一天,她下决心放弃如日中天的高尚职位,去从头学习制作意大利美点,尝试日后能否找到在茶室厨房打工的机会。她周围亲友、同事没人认为她这是“自暴自弃的低就”,大家反倒为这位CEO开晚会,庆祝她开始人生的另一舂。在西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的是干事业的兴趣和自在愉快的享受。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其成功与否,并不是靠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肯定来获得满足和回报。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守住一份简朴不愿显山露水,越来越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自叹弗如老布对生活品味的兢兢业业 在英国生活的中国陪读太太们,评论我的衣服她们都穿不出去,结婚了还如此短裙、吊带小背心,这么暴露她们的丈夫绝不会熟视无睹。对此老布则有其见解,他总鼓励我,你的颈、肩以及皮肤那么漂亮,都捂起来多可惜,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浪费。美,就应该大胆、理直气壮地展示,我看不出任何龌龊。应该说从衣着等日常消费上,我与老布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差别。英国男士对行头的注重在西方举世闻名。据调查,英国男士平均每隔五个星期就前往时装店“扫货”。老布即使是家居的休闲服,也从配色、质地到款式皆一丝不苟,哪怕外出去趟超市也绝不允许乱穿衣。他的口头禅是:行头绝不可以马虎,一介衣着邋遢的人绝不可能成功。 英国人讲究精致生活的传统源远流长,所谓老牌日不落帝国的格调品味,就是细节十分考究。举一个微小的例子,英国的高尚酒店及贵族家庭里,清早职员及仆人的职责之一,就是用熨斗为客人或主人熨烫当日的晨报,待客人或主人坐到早餐桌上时,烫得平展、且烫掉了油墨的精美报纸已摆到了准确、适当的位置上。再就是,英国乃至法国、意大利等老牌欧洲帝国,其酒杯的使用堪称挑剔。喝清水、橙汁必须用玻璃杯,最好是手工打造的水晶杯,绝对不允许用陶瓷茶杯将就代替;喝茶有专用的一套茶具;咖啡则另有一套咖啡具;喝红葡萄酒一种酒杯,白葡萄酒另一种酒杯;香槟、威士忌、杜松子酒及餐后甜酒等,皆有各司其职的专用酒杯,不得草率、马虎。欣赏老布喝葡萄酒如一出情景喜剧,尤其逢老布端坐于高尚的法国、意大利餐馆时,当经理从酒窖里取来他点的葡萄酒,双手恭敬地捧着展示给老布看,待他点头后,经理会于餐桌上从容不迫地转开瓶塞,然后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酒徐徐斟上,仅斟人一小口刚好填满酒杯底。老布则不慌不忙地举起酒杯凑近鼻子闻闻,再晃动酒杯两下,呷一口,摇唇鼓舌,良久,随喉结翻滚落肚。“还不赖。”老布终于抬头对着经理鼓励道。松了一口气的经理眉开眼笑地再斟上大半酒杯的葡萄酒。 老布对生活品味的兢兢业业令我自叹弗如。因各自以往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不同,我俩这么些年来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改变不了对方,至今仍旧我行我素。日常我喜欢光顾的廉价商店,老布抱怨令他难堪,我则振振有词:“艰苦奋斗绝不丢人现眼。”而他平日的生活开销,令我时常挂出一脸旧社会的痛苦,内心总免不了算计,这得我在电脑上腰酸背痛地码多少字才能挣出来呀。老布则不以为然我总眼盯着便宜货,戏称我为“99便士太太”。当然老布尽量体谅我的内心感受,毕竟我与他的成长环境无法相提并论。老布说起儿时祖母哄他们三个小顽童多吃口饭时,经常唠叨:“你们不知道自己多幸运,还不赶快吃,正在挨饿的苏联小孩哪有这份福气。”三个淘气包便齐声嚷嚷道:“那你还不赶快打包寄到苏联去。” 浪漫的异国情爱游戏中,一般认为许多西洋男子情愿与异族女子发生性爱而非缔结婚姻。东西方情侣难善始善终,其中一项国人的误解便是,西方家庭“亲夫妻,明算账”的原则,使中国人无法接受“可以一起做爱”的“房客”式夫妻关系。的确,西方男人对情人“吝啬”得小心翼翼,谈情说爱时经济头脑绝不会被爱情冲昏,各自的财政仍旧一板一眼分得颇清楚。然而,婚后他们则愿意堂而皇之地供养太太。事实上,西方妇女生了孩子后待在家充当“煮妇”者,比中国妇女普遍。一些全职妈妈甚至拥有硕士、博士学历。我曾拜访过一位大学教授,家庭主妇太太亦是位心理学博士。这位教授家的日常情形是:一位博士伺候另一位博士;女博士伺候男博士。 我与老布谈恋爱时实行的是AA制,比如,我们去苏格兰订婚旅行时的所有费用,都按账单五五平分。结婚登记费是我掏的腰包,喜宴则是老布买单。英政府规定外国配偶新婚头一年内不得工作,以保护本地的劳务市场。婚礼结束后老布即领我来到银行,将我的名字加在他的账户上,而我以往自己的账户仍旧独立。老布笑称“从今以后我的钱就变成你的钱了,而你的钱可还是自己的。这是不是中国帝国主义?” 老布夸赞起太太从来当仁不让,常乐滋滋地当众宣称:“我的小布丁不久就会成为大作家了。英国有简一奥斯汀,法国有杜拉斯,中国则有小布丁(他常开玩笑称我为‘布丁小姐’)。”尽管生活中我与老布有俯拾皆是的文化差异,但我们都有信心将婚姻进行到底。这不,老布一边忙不迭地关上客厅内的所有吊灯,一边拧开沙发旁的台灯,再点燃房间内边边角角的众多蜡烛台,嘴里嘟囔着:“你的面庞在柔和的光影中显得更美。中国人吃饭时讲究点上大红灯笼,多有品味。”话音刚落,听到客人赞叹他越来越“丰满”时,老布便抚着自己的腰围自豪地声称:“看,这是爱情肥。国家都能一国两制,我们一个战壕里的两战友就不兴来个一家两制?” P15-18 序言 认识郭莹,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一天,我收到一个很别致的牛皮纸信封,纯粹因为那上面贴有外国邮票,我才充满好奇地从众多国内邮件中把它挑了出来。刚打开,就从里面哗啦一下掉出好几张异国明信片。爱不释手地摆弄之后,再看信封里,还有厚厚的影印资料,抖落开,看见了一个中国女孩和一个老外的合影。这还用说吗,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在《婚姻与家庭》杂志做编辑N年了,职业敏感使我嗅出了这个寄自英国的牛皮纸口袋里有着读者想听的故事。于是,赶紧给远方素不相识的女孩写了回信。一个月过去了,等我再拆开英伦飞来的牛皮纸袋的时候,四五张7英寸的彩色照片和一叠稿纸展现在我面前,就这样,我目睹了中国女孩郭莹和英国汉学家老布的故事。 当郭莹和老布的照片登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的时候,至少一百万以上的中国人分享了她的异域情感,而我和郭莹也成了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说实话,郭莹的故事不像我们杂志以往刊登的异域恋情那样缠绵,但也许我们都是北京女孩的缘故,一下子就有了投缘的感觉。她那特有的真诚、真实和幽默、智慧,在这个假冒伪劣盛行的世界里真的很值得珍视。有很多个夜晚,我躺在床上接郭莹的电话神聊到深夜,我告诉她我在俄罗斯的感受,她对我讲游历欧洲的见闻;我们虽远隔重洋却有邻居般的熟悉,待我俩在凯莱大酒店聚会的时候,彼此真的好像老朋友一般,没有半点生疏感。 从郭莹初次在我们的杂志刊登文章,到她厚厚的两本散文在大陆畅销,我想读者喜欢她就在于她的真实。有那么一段时间,国内的很多刊物盛行刊登中国宝贝儿与洋帅哥的奇遇,“精彩”得绝不亚于好莱坞的任何一部煽情作品,我所在的刊物对此也乐此不疲,谁叫读者对浪漫充满幻想呢?但是,如果你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那都是故事高手的杜撰,或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场言情戏。即使有真情,也是炮制出来的。这些胡编乱造的情节往往让郭莹大叫:“冬妮,你不要相信,那些‘画鬼易,画虎难’的垃圾都是欺骗国人的。伪异国情爱纪实的准嬉皮情调、矫情造作,在西方早已过时。法国作家卢梭早就犀利地批判过此类色情文学是:一只手的作品,因为另一只手正忙于自渎。” 中国宝贝儿与洋情种马的缠绵,难免诱人想人非非。在国内,杨二车娜姆与挪威王子的浪漫爱情曾使洛阳纸贵,于是,与欧洲帅哥谈情说爱变得十分时尚。影星沈丹萍与德国老公走过了二十年的幸福婚姻,一些与德国帅哥有过“怪味生活”的女孩便也抛出了“体验纪实”,打出“博出位”的品牌。更有那些沉醉在异国情色梦里的人,竟然剽窃郭莹与英国老公的婚恋故事,再胡乱添些“好看”的“佐料”拿去蒙钱。伪异国情爱的廉价特点在于:通篇彻头彻尾的中国式思维逻辑,及东方式的想当然言情脉络,洋人形象也极具国人头脑中的卡通概念和“鬼子”模式。相对的则是,国外的情况错误百出,笑话连篇。 郭莹忍受不了,于是开始反击,她要把真实公之于众。为此郭莹感叹:“写生活化、真实化、细节化的异国婚恋颇困难。你必须有与老外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还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深入采访。”为此她制定了严谨的写作计划,除了采访一群嫁给洋人的“洋太太”,还决意采访一群与中国女性谈情说爱的“洋鬼子”。这真不可想象,因为老外都把婚恋感情当“绝对隐私”,谁会把自己的隐私向公众公布?郭莹以自己十一年的中西婚姻经历,和她十多年与外国朋友结下的友谊为基础,终于挖掘到了一般中国人很难接触到的一手资料。 这是一部原汁原味纪录片式的情感实录,真实得甚至让有些国人不能接受。文章写出来之后,郭莹把稿子反复传给我,但是我的送审总是没有得到下文。当真实以残酷的方式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往往选择了回避。我们宁可要编造得浪漫离奇的故事,也不肯接受那刺眼痛楚的真实。但是,真实是无法回避的。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的异域情感体验不全是花前月下,有谁知道她们在纽约雪夜里的哭泣,有谁知道伦敦爱情背后的交易?郭莹的《一家两制——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浸满了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的异域婚恋真情,袒露于读者面前。一些有眼光的国内杂志的主编们看了她的书稿后断言:“耐人寻味,颠覆了以往的伪异国婚恋。” 有价值的文字终不会被埋没,并非所有的人都热衷于道听途说和天马行空的“秘闻”。郭莹的心血没有白费,这部书稿曾被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以及欧洲、北美等多家媒体连载。凡阅读过它的人都会看到多元的世界里,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挣扎,对金钱的妥协,对无奈的叹息……这里描绘了现实社会的中外情感众生相,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物化的浮躁世界里,爱情已经成了世间珍品。那些把美好家园设置在异国他乡的女性,把白马王子想象成金发碧眼的女性,真的可以在旖旎的异域风光中找到寄托终生的爱情吗?在郭莹的实录里,你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其实,无论在异国还是在家乡,对于女人来说,爱一个人或被一个人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拜伦说得好:“男人的爱情是与男人的生命不同的东西;女人的爱情却是女人的整个生存。”因此,女人把自己的生存交给了谁,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愿那些在异国他乡寻找爱情的姐妹们能找到真爱,毕竟我们的生存不能仅剩下利益和金钱。 2005年11月16日 保冬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 《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