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用”?即用心、用智、用力。虽然每个人其心、其智、其力的内涵与形成各不相同,但只要能够做到用心、用智、用力,就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生活的沃土。平凡的人会因这一个“用”字而变得卓越,洞悉“用”的玄机,谁都可以成为生活的智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生三用(用心用智用力)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方军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何谓“三用”?即用心、用智、用力。虽然每个人其心、其智、其力的内涵与形成各不相同,但只要能够做到用心、用智、用力,就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生活的沃土。平凡的人会因这一个“用”字而变得卓越,洞悉“用”的玄机,谁都可以成为生活的智者! 内容推荐 “三用”是对世事沧桑的感悟,是应对职场竞争的智慧,是破解生存危局的高招。不能总是期望有什么捷径可寻,人生的路上常常布满荆棘和陷阱,但你以“三用”为武器,便能无往而不赢。 目录 上篇 用心 十分的付出才能期望十分的收获 1.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学习 2.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 3.一年的学习等于十年的奋斗 4.最聪明的投资专家是谁 5.终生学习终生受益 6.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7.懂得谦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用心学习 8.眼高手低是用心学习的大敌 9.别把文凭等同于能力 10.用心学习就要做到亲身体验 11.增强你的学习消化功能 12.学习以信息为钥匙打开机会之门 13.只要用心,就能从简单中学到复杂 14.珍惜学习时间 15.提最好的问题,找最好的答案 第二章 用心工作:把工作作为提升生存境界的突破口 1.用心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用心,就能在新岗位上脱颖而出 3.以追求完美的心态完成工作 4.再平凡的工作也不能小看 5.尽善尽美地做好本职工作 6.工作中要有主动尽责的精神 7.守责敬业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8.多做一点就能在竞争中胜出 9.主动且出色地去完成工作 10.永远不要满足于你的工作表现 11.有进取心的人才能做到用心 12.不用心工作就会被人看不起 第三章 用心交际: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才能结出好人缘 1.找到正确而有效率的沟通方式 2.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交形象 3.用心打造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 4.培养彬彬有礼的儒雅之气 5.尝试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 6.树立互惠双赢的人际关系观念 7.做一个感情投资专家 8.掌握好朋友间的距离 9.做人低调才能走好入世路 1O.位置高的人更要学会与人平等共处 11.不做无原则的忍让 12.信奉“吃亏是福” 13.与领导交往要恰当地表现自己 14.身为领导要体现出应有的风范 15.与同事交往要有“度” 中篇 用智 以策略性的方式生存 第四章 运用智慧的力量策划好自己 1.没有好的方案,就没有好的结果 2.志向要远大,目标要具体 3.时刻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4.选择并调整自己的生活 5.在正视现状的前提下策划自己 6.相信自己才能做出最完美的自我策划 7.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8.试着征服自己 9.学会适应环境 10.寻找适宜发展的环境 11.敢于挑战才会有最好的人生策划 12.策划自己就是努力把潜能变成动能 13.策划以后要有行动 第五章 做事情要找到成事的最佳通道 1.找对方法做对事 2.换个思路更容易成功 3.做事之前要有正确的出击方向 4.做事有成需要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金手指 5.反向思维往往让你反败为胜 6.不要总围着常见的思路打转 7.做个另辟蹊径的高手 8.从不可能中找机会 9.多个帮手等于多了一个成功的因素 10.学会绕道而行、曲折前进 11.先断后路再找出路 12.一定要摆脱俗务的纠缠 13.条条大路通罗马 14.“因事制宜”和“出奇制胜”相结合 15.办事要顺应客观规律 第六章 在生存竞争中掌握好攻与守的节奏 1.要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 2.越是高手越要学会适时而露 3.竞争出招要动静结合 4.虚实中的进退招法 5.做条能大能小的龙 6.对付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招术 7.对重点对象要有绝招 8.能借对手的力量是制人的高手 9.后发制人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应变策略 10.多一点防备之心有益无害 11.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才是最坚实的自保盾牌 12.缝补好自己的每一处破绽 13.将对自己不利之人拒之门外 下篇 用力 做人就是要活出自己的胆气和刚性 第七章 锤炼自己性格的刚性 1.在逆境中锻造刚毅之美 2.忍受压力而不气馁 3.坚韧性格的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4.勇敢者生存 5.不能缺少冒险精神 6.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性格刚毅的人 7.一个人有点野性未必是坏事 8.坚持做个不盲从、敢坚持主见的人 9.做个忠于自己、保持本色的人 10.特立独行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11.绝不做忍气吞声的窝囊废 12.决不做投降者 13.意志坚强才能千成大事 14.用骨气挫败狂妄的对手 第八章 与其生气不如争气 1.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并不是在争气 2.找出自己的劣势并改变它 3.有能力是能争气的前提条件 4.精通你的专业 5.在对极限的逾越中争到一口气 6.不要把一时的失败看作世界末日 7.不要“骨气”也能争气 8.困境只有先适应才能后利用 9.把缺陷变成争气的本钱一 10.不断训练自己的竞争能力 11.抬起头来气自足 12.借鉴他人的错误 第九章 好心态是无往不胜的软力量 1.智商高不如心态好 2.好心态让你更聪明 3.改变心态就是在改变命运 4.别让自卑心毁了你 5.突破你的心态瓶颈 6.“执著”未必能得到成功 7.别为了小事斤斤计较 8.改变。不可能”的心态 9.摆出一个胜利的姿态 10.宽恕别人就是在宽恕自己 11.学会分享而不是“吃独食” 12.名利之心不能太盛 13.用自嘲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14.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 试读章节 强调避免眼高手低就是强调读书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 顾炎武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朱熹也曾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读书要注重理解和运用,不要死背教条,与实际相脱离。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应用,使得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掌握这种读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更大更多的收获。 也许有人会问读书为什么一定要与实际相联系,其原因就是: (1)必须对书上的知识正确与否进行检验。书上的知识要与实际相联系,如果与实际相联系成功了,那就说明书上的知识是科学合理的;如果与实际联系失败了,那就说明书上的知识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2)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读书而不与实际相联系,是没有用的。与实际相联系的读书,联系实际的读书,是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3)如果你想把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必须把书上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相结合,变成全面的知识。如果只有书本上的知识,而不学以致用,是一种片面的,无用的知识。 人们为了让知识造福于人类,才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但是,如果不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再好的知识也都是一堆废物。 在清朝时,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可以滔滔不绝,并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事务时,他却显得很迂腐。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并自以为熟通兵法了。 正好,有一群土匪聚众闹事,于是他就招集了乡兵,前去平乱。 可是,在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他自己也险些被土匪抓走。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他苦读若干天之后,就自以为能让所有的土地成为沃壤,所以他让人按他的图纸兴修水利,可结果水却从四面八方的渠里流进了村子,险些把村里的人全都淹死。 因此,书读得再多,也不能保证在实际的运用中万无一失,只有把实际情况考虑周全,并灵活结合书本知识才不至于把事情搞砸。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中对他的儿子进行劝勉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你不以得来纸上的东西为满足,那么你就应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但可免于浮躁,还可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在运用之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全国各高校都注意到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严重脱节的问题,各高校都非常支持在校的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例如:河南某高校相继安排一部分学子到农村进行挂职锻炼,协助农村进行计划生育工作。学子们在农村的落后地区看到了贫穷与超生给农民带来的一切恶果,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并协助村干部做了一些相应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锻炼,所以,书本知识一定要经过实践的锤炼方可经受住社会的考验。 在某校毕业汇报会上,学子们对实践的认知就非常耐人寻味。 中文专业的学子们到各出版社、报社、电视台实习时,他们被社会中的典型所感动,满怀激情地写出了自认为感人肺腑的报道,结果编辑却说他们的文章有太浓的学子味。他们经过编辑指点后,才明白了“作文”与实用新闻之间的差异。 家电维修队到农村进行实践活动时,广大的农民群众非常欢迎他们,但刚开始时却不相信他们的技术水平,于是农民们就先用一些无关紧要的电器“试”他们,试出“效果”后,才把家里的重要电器搬出来让他们修理。 毫无疑问,学子们在经过实地操作后,发现了他们的不足,并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了弥补,使学子们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实践活动中学子们提高了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对于书上的是非讲述,学子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知识形态来接受,并没有真正受到心灵上的震憾,生活中的人和事才使他们受到了真正的震憾。所以,前些年出现的先进典型孔繁森的事迹,学子们都听说过,但当他们到了英模工作的地方时,听到老百姓发自肺腑之言,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善恶美丑。 某高校的学子在对天津的大邱庄进行考察时,不但看到了大邱庄经济发展的一面,也看到了禹作敏的另一面: 住着豪华别墅,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门口还有24小时值班的门卫;禹作敏所说的话在大邱庄就是“法”,无人敢说不,禹作敏就像是大邱庄的“土皇帝”。由于禹作敏的所作所为,学子们认为禹作敏已不再像一位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共产党员了。后来事态的发展也果然印证了学子们的感受。 在实践活动中,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现实,引发了学子们的思考。他们在总结活动时,分析了某些地区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由于落后地区的现实激起了学子们的责任感,学子们积极地探讨改变落后地区现状的途径和方法,并从条件、资金、信息、技术等各方面进行考虑并加以论证。 除此之外,大学生们通过挂职锻炼,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通过经济案例,感受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实践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避免了他们眼高手低的毛病,还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P15-17 序言 何谓“三用”?即用心、用智、用力。 所谓用心,也就是讲一个人不能总期望天上掉馅饼,如果你想有十分的收获,就必须付出十分的努力才行。不能看到有人花10元的代价中了500万大奖,而放弃正常的工作,守株待兔般地梦想一觉醒来成为百万富翁。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工作、生活中需要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比较简单,至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但为什么能够把普通的事情做得很出色的人寥寥无几呢?原因无他,不用心而已。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收获,尤其需要在学习、工作、处世这三个方面付出十分的努力。只要用心,就没有什么做不好。 所谓用智,也就是讲一个人不能活得太机械、死板。困难需要用智慧去解决,人生的精彩需要用智慧去描绘,要学会以策略性的方式寻求最佳的生存状态。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次选择都是改变方向的一个岔路口,信马由缰的生存方式是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了所谓命运,其结果注定走进死胡同。 所谓用力,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有性格刚柔之分,但做人不能永远是一碗温吞水,要拿出一点胆气和刚性,活出自己的个性。很多人把圆滑处世作为立足社会的法则,这样的人一味只求自保,缺了胆气、骨气。实际上,一个人要想活得顶天立地,活出自己的风采,是不能少了做人的“力度”的。 总之,“三用”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态度,是对大多数人随波逐流、碌碌无为之现状的反正。人生策划的首要问题就是自己要向哪个方向走,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正确而到位的策划需要非同一般的智慧,既要洞悉世事,又要把握自己。用心也好,用智、用力也罢,都是要学会以智慧的力量策划自己,这是人生成功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人们总想拥有更多,却忽略了利用已有的东西。虽然每个人其心、其智、其力的内涵与形成各不相同,但只要能够做到用心、用智、用力,就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生活的沃土。平凡的人会因这一个“用”字而变得卓越,洞悉“用”的玄机,谁都可以成为生活的智者。 “三用”是对世事沧桑的感悟,是应对职场竞争的智慧,是破解生存危局的高招。不能总是期望有什么捷径可寻,人生的路上常常布满荆棘和陷阱,但你以“三用”为武器,便能无往而不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