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过青春(100名知青的命运写照)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黑明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上,有一段共和国颠簸的断代史。这在历史的浩瀚中只是渺小的一个点滴。然而,对那一代人来说,却改变了全部,一生的全部。从1966年到2006年,40年过去了,他们过得如何?!100位知青的人生历程,其中可有你曾走过的?你无法遗忘的?或者,是你无法忽视想要了解的?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极度精彩又极度无奈的那一代人生缩影……

内容推荐

有一代人以理想主义为起点,却在现实中辗转起落。文中出现的100位知青,今天的他们,既有普通工人,也有科学家;有的默默无闻,也有的驰名中外;有的去了陕北就再也没有离开,还有的出国就像串门;有穷困潦倒的,也有腰缠万贯的……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而书中的照片和文字已留下了他们的深深足迹。

目录

风雨历程40年  /黑明

季节的律令   /史铁生

个性化的历史影像   /陶正

无名者的青春与凝视的社会记忆   /熊跃根

结语     /陈丹青

附录原27000名北京赴延安插队知青部分名录

试读章节

       赵丽媛我这一生回北京是没有可能了,我希望儿女长大后能体谅我,等我死后将我的骨灰送回北京陪伴父母亲,也就心满意足了。赵丽媛,女,1952年生于北京,北京50中学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原本留京的赵丽媛听从名好伙伴的请求,带着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情于1969年1月初来到了延安县万花山公社罗崖大队插了队。由于该村水质的原因,当地不少人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延安县有关部门以照顾来自毛主席身边的革命小将为由,当年将赵丽媛调到了柳林公社延河大队。第二年县里对知青大调整时又把她换到了廿里铺大队柳树巷生产队。虽然她两年换了3个村,可是所干的农活儿并没有什么变化。下地干活儿,她始终走在婆姨们的前面。

1972年底延安县开始招工了,老支书认为她接受再教育速度快.首先推荐她去当工人。报上去审查没几天,她第一个被卡了下来,随后的几次招工在政审时还是没有过关。她认为是自己个性强,说话不让人,有一次得罪了住队干部,所以她比别人多接受了好几年的再教育。一次次的招工受阻使她彻底失去了信心,她觉得命运驱使自己将要长时间留在农村。为了有个依靠.她在村里和延安知青郭安交上了朋友,从此,他帮助她、关心她、也保护着她。她深深地爱上了他,1974年初她嫁给了郭安。

1976年初赵丽媛因病住院,按规定是应该退回北京,但郭安为了保住那个三口之家,把她办好的回京户口迁移证偷偷落到了延安县南市派出所。她没有回成北京,由一名农村青年变成了已婚的城镇待业青年,整天在家里看孩子。1978年底,延安县再次招工,她终于被招进了综合公司,并安排在百货门市部成了一名集体所有制营业员。在此期间,她工作积极肯干,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不久当上了百货门市部的主任。1986年按有关文件规定,凡在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的北京知青律可转为全民所有制工人,没想到公司领导以集体单位不能存在全民职工为由,要求她调走。正在她焦急的时候,不慎摔伤,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她的工作早被别人接替。她没能找到国营单位接收,自然又成了一名待业人员。

10年来,她没有单位上班,也没有分钱的工资。她曾无数次向有关部门递交书面申请,要求安排工作,以保证正常生活,可是至今得不到解决,也无人问津。赵丽媛说“我爱人多年来一直在离延安百余里路的延长县工作,也常不回家,他觉得10年来我分钱工资也不挣,心理很不平衡,近两年,我们的夫妻感情已出现了严重危机,如果他一旦不给我生活费,我就无法生存了。这些年我真正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是什么。”她还说:“我这一生回北京是没有可能了,我希望儿女长大后能体谅我,等我死后将我的骨灰送回北京陪伴父母亲,也就心满意足了。”

             1995.9.30采访于延安

             2006.5.2修订

P61

序言

         季节的律令

有位哲学家说过:“纯粹的回忆没有日期,却有季节。季节才是回忆的基本标志。在那难忘的一天有什么样的太阳抑或什么样的风?这才是赋予回忆准确脉搏的问题。于是回忆成为巨大的形象,扩大的形象,不断扩大的形象。这种种形象是与一个季节的天地、与一个不会欺骗的季节,停息在完美的静止中,可以称之为完整的季节相结合的。”

这话真是不错。回忆起插队生活的种种艰辛与乐事,虽已忘记那都是发生在何月何年,却都清楚地记住那是在怎样的季节。在早春的风沙里掏地,在盛夏的日头底下放牛,在斑斓的秋山中采食野杏和杜梨,走几十里雪路去拉炭或去赶集,洪水蛮横地夺走了成熟的麦子,苍凉的唢呐声依然迎来喜庆的年宵……春夏复秋冬,那些情景永远储藏进记忆,没有日期,只与季节的消息融为一体。这是为什么?因为季节是永恒的。四季,以其各自独有的姿态年年到来。

青春也是这样,是季节。

所以,当我们透过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甚至几近苍老的面庞回忆我们的青春时,悔与无悔都近于多余,因为这些照片要我们记起和思想的,并不固定是谁的青春,而是青春,是所有的青春,是青春必然的身影、路途或消息。一代人一代人一代人,都会听见这消息,都要走进青春,走过青春,经历其渴望、梦想、坎坷、动荡、无知与严酷,夭折和创造。那是季节注定的风采,是生命的律令。

因而没有必要重复一种老调:我们这一代是不同凡响的,是受过大苦大难而且不屈不挠的,是独具理想和使命的。不必这样。因为不是这样。每一代人都是独特的,都必有其前无古人的际遇,有其史无前例的困境、伤疤和创造。

“老三届”差不多已经走进了秋天。在丰饶宽厚的秋天里纪念春天,顾影自怜或孤芳自赏都显得太没有味道。秋天,只是把他的落叶和果实和盘托出,无论甘甜还是苦涩,都为了让往日的梦想于中保存,让一代又一代日夜兼程着的春天听见秋天的要求:不能逃避的苦难与责任。

这本书的作者,在我们离开陕北的时候,还是个少年。“老三届”竟会给他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以致他费尽周折、倾囊竭力地寻找“老三届”的足迹,这超过了我们的意料。谢谢他了。这难免使人想起继承二字。但秋天已经懂得:继承并不意味着原原本本,惟季节的律令万古不变。

                   史铁生

后记

沉睡7将近10年的《走过青春》即将问世,出版之际,衷心地感谢曾经对此书有过帮助的前辈和朋友,以及配合采访和提供资料照片的电视连续剧《回首黄土地》的编剧王子冀、导演潘欣欣,赵必利等每位老知青。还要特别感谢北京紫图公司万夏、黄利,以及郑玮、李景军、宋丹、翟文爽等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工作。

书评(媒体评论)

这100位知青,到现在我还没有读完。经常是读一个就哭一回,而大夫一再警告:有心脏病的人,情绪千万不要过于激动。所以,在哭过几遍以后,只好暂停。等缓过气以后再看、再哭。

              摄影评论家——狄源沧

看了《走过青春》,我被深深地打动,曾彻夜细读,泪流满面。这些肖像拍得很精彩,把肖像置人情节场景中,使作品表情刻划与故事性并重,让人从一帧照片的有限瞬间中能够感知人物在几十年时间跨度中的内涵。有些照片拍得幽默有趣,唯幽默,更让人心酸。

              艺术评论家——栗宪庭

黑明的影像追踪便是他对知青的记忆。在他的镜头前,知青们一个个老去,他们苦笑、成熟,或面无表情岁月留驻并同时抹去了他们被污辱、被损害的印记既不像当年的知青,也不像世代的农民——这是人的容颜,超越了意识形态,浪漫情怀与伤感主义,也超越了知青自己的记忆。

              老知青 画家——陈丹青

当我们透过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甚至几近苍老的面庞回忆我们的青春时,悔与无悔都近于多余,因为这些照片要我们记起和思想的,并不固定是谁的青春,而是青春,是所有的青春,是青春必然的身影,路途或消息。

              作家——史铁生

黑明是盛世难得的优秀记者。镜头幽远精锐,文字力透纸背。《走过青春》以一代青年的无谓牺牲为镜,促人反省,是中国进步的动力。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

新华社高级图片编辑陈小波说:“黑明不喜欢重复,他似乎没有影像标杆,也没有固定模式。”的确,黑明的影像在不同时期根据题材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仅《走过青春》《少林僧人》《100年的新窑子》《西藏影像》摄影集,就充分证实了他运用和把握多种影像的实力。

              平遥国际摄影节创始人——司苏实

这是第一次以独立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对知青群体命运的关注。不管人们对这段历史如何评价,它总会为社会的未来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缺失了图片记录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这便是我看重黑明工作的意义所在。

              中国工人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幼民

《走过青春》朴实无华的图像让人忘记了艺术的存在,当我们随着黑明的图像沉浸在那些人物命运变迁之中时,视觉表达的艺术价值便充分体现出来,越是朴实无华的视觉语言,越是激动人心,当然也更见功力。

              VISION青年视觉杂志社社长——王林

令人感动的堪称佳作,令人震撼的应为绝品,而黑明的《走过青春》正是难得的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当梦想碰撞残酷现实,当青春遭遇凄凉风暴,上一代人的命运,揪住这一代人的心。它让人不忍卒读却又无法放下……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

毛泽东当年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知识青年”这个词日后会成为一个群体的符号。当今天再谈起知青们面对过、逃离过,爱过、恨过、奋斗过、失败过的黄土地时当他们百感交集化成语言之时,多变得平淡如水,但给人的感觉却凝重如山。

              中央宣传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子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19:22